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激光沉积Fe-Cr-Ni梯度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战娣 陈岁元 +2 位作者 宋修文 陈雪婷 王玫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采用直接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外强内韧组织性能的12CrNi2Y-50Cr6Ni2Y-70Cr8Ni2Y梯度合金钢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计、摩擦试验机等分析手段,对直接激光沉积的梯度合金钢试样的组织结构、界面结合性、硬度梯... 采用直接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外强内韧组织性能的12CrNi2Y-50Cr6Ni2Y-70Cr8Ni2Y梯度合金钢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计、摩擦试验机等分析手段,对直接激光沉积的梯度合金钢试样的组织结构、界面结合性、硬度梯度分布及耐磨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激光沉积参数下,成功制备出了无裂纹夹杂缺陷、梯度过渡界面处呈现冶金结合的12CrNi2Y-50Cr6Ni2Y-70Cr8Ni2Y梯度合金钢试样。梯度合金钢的组织呈现出由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少量马氏体→板条贝氏体+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的变化趋势,对应硬度呈356 HV0.2→551 HV0.2→712 HV0.2梯度分布,体积磨损率呈现2.01×10^(-4)mm^(3)·N^(-1)·m^(-1)→1.33×10^(-4)mm^(3)·N^(-1)·m^(-1)→0.71×10^(-4)mm^(3)·N^(-1)·m^(-1)的梯度变化。制备的梯度合金钢试样中,由于C与Cr含量增加,试样硬度呈现了由低到高的梯度分布,表面工作层的耐磨性提高了近2.8倍,获得了外强内韧、呈梯度分布的组织与性能;梯度合金钢试样过渡界面附近小尺寸C原子发生了明显的元素扩散,促进了梯度界面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激光沉积 梯度合金钢 组织演变 硬度梯度分布 冶金结合
原文传递
30CrNiMo8钢表面激光熔覆层的组织性能和残余应力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苗国民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61,共4页
采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同轴送粉对30Cr Ni Mo8钢转轴调质态试样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采用超声冲击(UIT)去应力技术对熔覆层表面进行处理,对试样的熔覆层、过渡层和母材的显微组织、硬度梯度进行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去应力处理前后的... 采用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同轴送粉对30Cr Ni Mo8钢转轴调质态试样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采用超声冲击(UIT)去应力技术对熔覆层表面进行处理,对试样的熔覆层、过渡层和母材的显微组织、硬度梯度进行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去应力处理前后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超声冲击去应力可有效改善熔覆层和过渡层的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熔覆层 过渡层 超声冲击 硬度梯度 残余应力分布
原文传递
SHS-离心法制备W-C-Fe金属陶瓷内衬复合钢管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峰 郭志猛 林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8-651,共4页
以Fe2O3、WO3、Al和C为反应原料,采用SHS-离心法制备W-C—Fe内衬复合钢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内衬层的相组成,扫描电镜观察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利用能谱仪分析涂层与基体结合处的元素分布,显微硬度仪测量内衬层硬度.结果表明:涂... 以Fe2O3、WO3、Al和C为反应原料,采用SHS-离心法制备W-C—Fe内衬复合钢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内衬层的相组成,扫描电镜观察金属陶瓷涂层的组织,利用能谱仪分析涂层与基体结合处的元素分布,显微硬度仪测量内衬层硬度.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主要由Fe3W3C组成,还有少量的WC、W2C、Fe3C和Fe;涂层组织呈梯度分布,靠近基体处晶粒细小,远离基体处晶粒呈粗大树枝状;涂层显微硬度为13.5±1.6GPa,是基体的7~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 金属陶瓷 自蔓延 硬度 梯度分布
原文传递
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江志华 李志明 +1 位作者 佟小军 李志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针对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进行了硬化层组织性能的表征分析。与18CrNi4A钢渗碳件、32Cr3MoVE钢常规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深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认为两种裂纹萌生模式同时存在,但其疲劳破坏取决于... 针对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进行了硬化层组织性能的表征分析。与18CrNi4A钢渗碳件、32Cr3MoVE钢常规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对深氮化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失效行为分析,认为两种裂纹萌生模式同时存在,但其疲劳破坏取决于表层内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同时探索了深氮化硬化钢长寿命机理:渗氮层深达0.6~0.8mm,渗层组织优异,表面硬度高,具有优异的硬度梯度和残余应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氮化硬化32Cr3MoVE钢 接触疲劳 渗层组织 硬度梯度 残余应力分布 失效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