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拱盖法单拱大跨地铁车站的埋深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熊田芳 宋超业 乔春生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222-228,共7页
以大连地铁兴工街站为例,结合车站范围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特点,以及采用双层初支拱盖法施工的单拱无柱大跨的特殊结构形式,通过数值方法对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开挖环境变形效应、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合理埋深进... 以大连地铁兴工街站为例,结合车站范围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特点,以及采用双层初支拱盖法施工的单拱无柱大跨的特殊结构形式,通过数值方法对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开挖环境变形效应、围岩稳定性及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合理埋深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拱部双层初支形式的拱盖法能较好地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形成的单拱大跨结构能够维持稳定;双层初支拱盖结构的第一道初支起主要的支护作用,且埋深越大,发挥的支护作用愈加明显,而第二道初支主要起维持拱部稳定和安全储备的作用;从结构及地层变形、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受力等角度出发,提出车站合理埋深,为类似地层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拱盖法 单拱车站 合理埋深
下载PDF
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的过河钢顶管施工案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仙 肖宇锋 +1 位作者 崔杰平 黎永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以思科(广州)智慧城供水工程穿越沙湾水道段顶管工程施工为例,提出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的长距离过河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主要为河水可能入侵掌子面造成涌水和坍塌、顶管轴线偏差大、顶进阻力大以及地层不均匀造成的结泥饼和滚刀偏... 以思科(广州)智慧城供水工程穿越沙湾水道段顶管工程施工为例,提出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的长距离过河钢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主要为河水可能入侵掌子面造成涌水和坍塌、顶管轴线偏差大、顶进阻力大以及地层不均匀造成的结泥饼和滚刀偏磨等。对顶管机复合地层刀盘的二次碎岩原理、泥浆材料配合比及物理性质、方案设计及实际施工中继环数量及位置的确定、气压平衡换刀及清障的原理和技术等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本工程特点,阐述了地质条件突变、机头偏转及轴线偏差过大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本工程的顺利施工,可为类似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的长距离过河顶管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顶管 软硬不均地层 河流穿越
原文传递
“上硬下软”土层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方法
3
作者 杨砚宗 《地基处理》 2024年第3期270-277,共8页
广西某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力学特性变化明显,土层刚度呈现“上硬下软”状态,且分布厚度不一,多栋建筑封顶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旨在确定一种基础加固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土层“上硬下软”的特点,对于沉降较大的区... 广西某工程项目地质条件复杂,土层力学特性变化明显,土层刚度呈现“上硬下软”状态,且分布厚度不一,多栋建筑封顶后出现不均匀沉降,本文旨在确定一种基础加固方案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针对土层“上硬下软”的特点,对于沉降较大的区域创新采用“Φ377+Φ127组合钢管桩”进行基础加固,防止沉降继续发展。浅层硬壳层采用Φ377钢管桩提供承载力,深部软土层采用Φ127钢管桩深入原CFG桩下1~2 m,结合注浆工艺,加固松软土体,对原CFG桩桩底进行加固。对于沉降较小的区域创新采用高压注浆深层扰动技术,增加局部沉降。采用动阻力控制作为终桩条件,解决土层起伏剧烈地区桩端持力层无法判断的工程难题。“Φ377+Φ127组合钢管桩”极大地提高了原工程桩承载力,从而解决了坚硬土层难以沉桩、软弱土层承载力不足的工程难题。该基础加固方案成功解决了既有建筑的不均匀沉降工程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为“上硬下软”复杂土层既有建筑基础加固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加固 锚杆静压桩 组合钢管桩 不均匀沉降 高压注浆 上硬下软土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