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71
1
作者 刘海仙 武杰 王志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9期1273-1277,共5页
在现代医疗背景模式下,沟通技能已成为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技术能力,良好的护理沟通是医疗安全与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场所患者交接班、医护沟通、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 在现代医疗背景模式下,沟通技能已成为护理人员必备的核心技术能力,良好的护理沟通是医疗安全与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场所患者交接班、医护沟通、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沟通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模式 临床护理 SBAR 交接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者院内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2
作者 陶怡 蒋小平 +1 位作者 程晓红 李少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儿科急诊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5年4-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参照...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儿科急诊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5年4-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参照SBAR标准制定的急诊患儿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耗时、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交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交接内容全面性、病情描述准确、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交接耗时缩短,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急诊患儿交接安全,因此SBAR沟通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患者交接 儿科急诊
下载PDF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郭娟 马玉霞 +4 位作者 李琳杰 李苗苗 廖婷 马琳 韩琳 《护理管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865-869,共5页
目的评价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和CINAHL数据库,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筛选并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质... 目的评价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和CINAHL数据库,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筛选并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双方核对讨论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结果证实: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以缩短交接班平均耗时[MD=-5.95,95%CI(-7.64,-4.26),P<0.01];增加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度:诊断及病情[MD=1.74,95%CI(1.41,2.08),P<0.01]、辅助检查[MD=2.37,95%CI(1.96,2.79),P<0.01]、治疗护理措施[MD=1.14,95%CI (0.75,1.53),P<0.01]、护理重点[MD=1.78,95%CI (1.46,2.10),P<0.01];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OR=0.24,95%CI(0.18,0.32),P<0.01];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MD=0.50,95%CI(0.39,0.61),P<0.01]。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交接班中缩短交接班平均耗时、增加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方面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模式 标准化沟通 交接班 META分析
下载PDF
链式管理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8
4
作者 杨秀红 李萍 合依热古丽·吾拉依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6月“120”接入并收住院的脑卒中病人中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执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6月“120”接入并收住院的脑卒中病人中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执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执行链式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急诊服务时限、院前及院内急救工作衔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链式管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同时保证病人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及专科病房护理的无缝隙交接,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溶栓 绿色通道 链式管理 急诊 服务时限 转运 交接
下载PDF
基于手机定位的实时交通数据采集技术 被引量:36
5
作者 杨飞 裘炜毅 《城市交通》 2005年第4期63-68,共6页
交通数据采集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首要环节,如何通过较为经济的方式及时获得质量可靠的交通数据是当前国内外交通数据采集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介绍了手机定位技术应用于交通数据采集的发展背景和需求,同时介绍了TDOA,A-GPS,CELLIDwith... 交通数据采集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首要环节,如何通过较为经济的方式及时获得质量可靠的交通数据是当前国内外交通数据采集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介绍了手机定位技术应用于交通数据采集的发展背景和需求,同时介绍了TDOA,A-GPS,CELLIDwithTA,Handover等常用定位技术,并对其定位精度进行对比。分析了基于手机定位技术的交通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问题,总结了近年国外高校、交通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项目经验,最后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定位 交通数据采集 辅助GPS 切换 定位精度
下载PDF
I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6
6
作者 朱佳楠 康晓凤 陈京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6-1280,共5页
本文总结了ISBAR沟通模式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现状,包括ISBAR沟通模式的起源及框架、应用策略、优势等,以期该模式更广泛地应用于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沟通 交接 标准化
下载PDF
I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周润梅 张传来 郑秋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重症医学科床旁ISBAR护理交班卡》,采用类试验性研究的方法将2018年2-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4-5月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进行非随机对... 目的探讨I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重症医学科床旁ISBAR护理交班卡》,采用类试验性研究的方法将2018年2-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4-5月收治的重症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进行非随机对照的设立,试验组患者采用《重症医学科床旁ISBAR护理交班卡》进行床旁交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头交接班的方式。观察比较2组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及护士对患者病情"十知道"掌握情况。结果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对照组为39.50%(79/200),试验组为16.50%(33/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8,P<0.01);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得分对照组为(57.80±3.61)分,试验组为(73.96±2.3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0,P<0.05);护士对患者病情"十知道"掌握情况对照组为(72.14±4.13)分,试验组为(87.75±2.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5)。结论对重症医学科的重症患者使用I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旁交班能有效减少护士交班问题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和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交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BAR 标准化沟通 重症患者 交班
原文传递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辉 姜海燕 范志红 《护理管理杂志》 2015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根据标准化沟通交接单评估患者心理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单中的项目,逐条评估。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出交接时间缩短,转出交接问...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ICU患者转出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表,根据标准化沟通交接单评估患者心理及病情等情况,按照交接单中的项目,逐条评估。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交接模式后,患者转出交接时间缩短,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ICU患者转出交接中有助于降低转出交接时间与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提高交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转出 交接
下载PDF
ICU床旁交接班规范流程的行动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剑煌 陈阿忍 +3 位作者 李春燕 何鲤穗 傅晓玲 庄梦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对ICU危重患者床边交接规范的作用。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制订和完善ICU床旁交接班流程;选取ICU 42名夜班轮转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床旁交接班流程应...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对ICU危重患者床边交接规范的作用。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识别问题后,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制订和完善ICU床旁交接班流程;选取ICU 42名夜班轮转护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床旁交接班流程应用。结果规范交接班流程执行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水平及交接班规范流程执行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在ICU实施规范、系统的床旁交接班流程可以保证交班信息的正确传递,使接班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患者病情,从而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交接班 行动研究 护理质量管理
下载PDF
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接入方案 被引量:17
10
作者 凌翔 胡剑浩 吴诗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5-58,共4页
在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 ,由于卫星和移动用户间的相对运动使得呼叫切换频繁发生 .为了降低星间切换请求到达率 ,减小系统切换开销 ,本文在距离优先接入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种接入策略 :覆盖时间优先方案和仰角加权的覆盖时间优... 在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 ,由于卫星和移动用户间的相对运动使得呼叫切换频繁发生 .为了降低星间切换请求到达率 ,减小系统切换开销 ,本文在距离优先接入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种接入策略 :覆盖时间优先方案和仰角加权的覆盖时间优先方案 .构造了非均匀分布全球话务密度模型 .并参照某实际系统参数 ,对不同接入方案准则下的全球话务服务进行了系统仿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移动通信 话务模型 卫星通信
下载PDF
ICU转出病人过渡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1
作者 台瑞 方芳 杨富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2-1526,共5页
阐述了重症监护室(ICU)转出病人过渡期护理的概念、ICU过渡期护理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以及我国ICU转出病人过渡期护理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构建我国ICU转出病人ICU过渡期护理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ICU 病人转出 过渡期护理 交接 综述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程 张贵洁 刘欣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10期2215-2222,共8页
目的:评价"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 B A 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危重""急救"&qu... 目的:评价"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 B A 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现状-背景-评估-建议""危重""急救""重症""交接""医护沟通",英文检索词为"SBAR""Situation 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Critical""FirstAid""Critical""Transfer""Health Care Communication"检索关于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病交接班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4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项研究,共2 687例患者,其中观察组1 244例,对照组1 4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缩短护士交接班时间(WMD=-4.71,95%CI:-6.23~-3.19),减少患者输液脱出/外渗(OR=0.29,95%CI:0. 1 4~0. 6 3)和管道脱出(O R=0. 1 3, 9 5%CI:0. 0 7~0. 2 5),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风险(O R=0. 3 3,95%CI:0.10~1.02),提高患者满意度(OR=6.07, 95%CI:3.84~9.58)。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可靠。结论: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士交接班的工作效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 危重患者 交接
下载PDF
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的调查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小玲 卢惠娟 +1 位作者 戴垚 王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广应用SBAR交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306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交班的主要内容,即主观问题、背景、评估及建议。结果ICU护士对SBAR...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广应用SBAR交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306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交班的主要内容,即主观问题、背景、评估及建议。结果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赞同总分为(4.38±0.52)分,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4分;12h工作制护士的主观问题维度得分显著高于8h工作制护士;不同ICU类型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赞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CU护士对SBAR的交班内容比较赞同,有利于推广SBAR交班系统,尤其是外科ICU。在推广SBAR过程中应加强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及专业素养,促进有效的交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交班 SBAR交班模式
下载PDF
广义蜂窝网络结构及切换模式-群小区及群切换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陶小峰 戴佐俊 +2 位作者 唐超 倪莉 张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12期114-117,共4页
当前研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如超三代 (Beyond- 3G)或被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概念的提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 .多输入多输出 (MIMO)系统由于在增加频谱效率、提高通信质量上的... 当前研制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如超三代 (Beyond- 3G)或被称之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概念的提出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 .多输入多输出 (MIMO)系统由于在增加频谱效率、提高通信质量上的巨大潜力及其组织结构的灵活性 ,并且能为各种新技术的采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中广被看好的架构 .基于该架构 ,针对蜂窝组网结构在小区面积减小时会导致的频繁切换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组网策略———群小区 (groupcell) ,以及基于该组网结构的新型切换策略———群切换 (grouphandover)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群小区和群切换基本原理 .并用较大的篇幅指出了它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三代 多输入多输出 蜂窝 切换 群小区 群切换
下载PDF
LTE-R与GSM-R的越区切换成功率比较 被引量:21
15
作者 曹源 马连川 +1 位作者 张玉琢 穆建成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3,共7页
根据GSM-R和LTE-R的越区切换过程,考虑信道占用、信道质量、参数设置、单点故障和多普勒频移5个主要因素对越区切换的影响,利用随机Petri网分别建立GSM-R和LTE-R的越区切换模型,比较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时二者的越区切换成功率,以及频... 根据GSM-R和LTE-R的越区切换过程,考虑信道占用、信道质量、参数设置、单点故障和多普勒频移5个主要因素对越区切换的影响,利用随机Petri网分别建立GSM-R和LTE-R的越区切换模型,比较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时二者的越区切换成功率,以及频谱、列车运行速度对LTE-R越区切换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区切换成功率均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但LTE-R的越区切换成功率高于GSM-R,且受列车运行速度增加的影响较小;LTE-R采用低频段800MHz的越区切换成功率高于高频段2.6GHz时。对于高频段的2.6GHz,列车运行速度低于350km·h-1时,能够满足CTCS-3对数据传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移动通信系统 越区切换 切换成功率
下载PDF
护理交班量化评价方法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莺柳 芦雅琳 +3 位作者 梁耀携 陈影霞 吴赛芬 赖雪红 《护理管理杂志》 2010年第12期868-869,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交班质量评价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实施护理交班量化评价,对交班护士的行为规范、交班前准备、口头交班、床边交班、账物交班、交班记录、终末质量、交班时间8个方面规范护理交接。结果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病... 目的探讨护理交班质量评价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实施护理交班量化评价,对交班护士的行为规范、交班前准备、口头交班、床边交班、账物交班、交班记录、终末质量、交班时间8个方面规范护理交接。结果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及患者对护士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应用护理交接班量化评价表评价护理交接班全过程,有利于对护理交接班进行科学的考评和及时有效的监控,规范护理交接班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接班 量化评价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产房与新生儿科交接班记录单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卓瑞燕 程奇 张亚需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7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产房与新生儿科之间新生儿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3-6月由产房转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以传统口头交接模式交接;2016年7-9月从产房转入NICU的新生儿106例为观...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产房与新生儿科之间新生儿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3-6月由产房转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新生儿100例作为对照组,以传统口头交接模式交接;2016年7-9月从产房转入NICU的新生儿106例为观察组,采用SBAR(现状、背景、评估、建议)结构框架设计的产儿科交接单进行产儿科间的新生儿疴情交接。比较2组病情交接的完整性、正确率、不良事件杜绝的比例、转运交接耗时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情交接的完整率、正确率、不良事件杜绝的比例,医护人员对交接内容的完整性、病情描述准确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满意度分别为99.06%(105/106)、99.06%(105/106)、15.09%(16/106)、93.33%(28/30)、90.00%(27/30)、96.67%(29/30)、93.33%(28/30),对照组分别为89.00%(89/100)、94.00%(94/100)、2.00%(2/100)、63.33%(19/30)、60.00%(18/30)、73.33%(22/30)、26.67%(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8—27.778,P〈0.05或0.01);2组在转运交接耗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产儿科交接班记录单在产房与新生儿科之间的应用,提高疴隋交接的完蛰性、正确率,能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及时杜绝。交接内容更加全面、疴l青描述更加准确规范,此表格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信赖,值得在产房与新生儿科之间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沟通模式 新生儿 交接班
原文传递
护理交接班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璟莹 刘彦慧 杨继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7期538-543,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交接班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交接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505名天津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运用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倦怠感量表和工作...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护理交接班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交接班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505名天津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运用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工作倦怠感量表和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交接班处于较高水平(6.35±0.74)分,各维度得分情况信息质量(6.39±0.89)分,互动和支持(6.23±0.88)分,效率(6.43±0.69)分。最高学历对于交接班水平的4个维度均有显著影响(F=31.97-53.65,P〈0.01)。组织支持感、一般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临床护士护理交接班水平(r=0.263、0.139,P〈0.01),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感负向影响临床护士护理交接班水平(r=-0.270、-0.257,P〈0.01)。结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交接班水平的提高,给予临床护士加强技术拓展培训及进阶培训等扩充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从组织层面给予护士足够的支持,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降低倦怠感受,从而提升护理交接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交接班 职业倦怠 职业压力
原文传递
复合制导防空导弹中末制导交班问题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海军 王丽娜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根据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了中末制导交班问题的来源和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影响中末制导交班的主要误差源,并计算了方位和俯仰平面导引头指向误差,讨论了不同条件下的交班问题。
关键词 复合制导 交班 指向误差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麻醉恢复室安全交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翠云 沈媛 鲁显福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9期1782-1785,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6月手术后入PACU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8-11月手术后入PACU的患者为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评估手术后患者在PACU交接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6月手术后入PACU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8-11月手术后入PACU的患者为观察组,应用HFMEA方法评估手术后患者在PACU交接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识别与分析其高风险因素,制定其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PACU交接潜在失效模式风险危急值;交接缺陷总例数、总缺陷项目数;交接完毕后电话回拨例数;交接用时及医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ACU交接潜在失效模式风险危急值;交接缺陷总例数、总缺陷项目数;交接完毕后电话回拨例数与交接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护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应用于PACU交接可有效降低交接缺陷发生率,减少交接用时,提高交接效率,提升交接质量的同时增加医护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麻醉恢复室 交接 麻醉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