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反应调查与建立血液预警系统的探讨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小平 冯莹 +7 位作者 朱跃辉 周立红 郭锐 陆新容 杨广黔 李莹 邵延芹 金海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拟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预警网络系统,把输血科和临床输血工作信息联系起来,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数据收集、储存、分析与处理。方法:应用以往输血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输注血液...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拟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预警网络系统,把输血科和临床输血工作信息联系起来,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数据收集、储存、分析与处理。方法:应用以往输血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采用输血新技术,拟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预警网络系统,科学、合理地利用血资源,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预警 血液安全
原文传递
血液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Haemovigilance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岩 邱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4-1158,共5页
Haemovigilance(HV)作为输血医学领域的1个新的监测手段,通过系统收集血液制品采集制备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和输血反应信息,对血液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征兆做一系列监控。随着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对... Haemovigilance(HV)作为输血医学领域的1个新的监测手段,通过系统收集血液制品采集制备生产和临床应用中发生的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输血相关不良事件和输血反应信息,对血液相关的危险和危害征兆做一系列监控。随着在欧洲的广泛应用和对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和临床输血管理等过程所发挥重要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瞩目成绩,HV已被国际输血行业公认为血液质量管理的1个新的有效工具。为此,WHO、ISBT和国际HV联盟(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IHN)为核心的国际HV组织密切合作,开展了包括依据已有的数据、结果和工作程序为全球HV一体化提供国际数据报告框架,制定统一报告标准等工作,以最终实现全球数据的可比性和共享。以法国的HV系统、英国的SHOT(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SHOT)系统和美国的Biovigilance(BV)系统为代表的国际上主要的HV体系,其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不仅积极推动了全球HV工作的发展,也值得我国输血行业在完善和提高输血质量管理方面借鉴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emovigilance 输血不良事件 输血反应 输血差错 献血者 受血者
下载PDF
2013—2018年无锡市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健 刘晓 +2 位作者 郝庆钦 华敏玉 夏卫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对2013—2018年无锡市无偿献血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开展其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方法我们对2013—2018年中5326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按年龄、性别、献血频率、捐献品种以及捐献月份对易发人群和诱... 目的对2013—2018年无锡市无偿献血人群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开展其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方法我们对2013—2018年中5326名献血不良反应者进行分类,按年龄、性别、献血频率、捐献品种以及捐献月份对易发人群和诱发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市区内的264559人次献血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326人次,发生率2.01%,其中捐献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率为2.17%,捐献血小板发生不良反应率为0.47%,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316.67,P<0.01);男性无偿献血人次高于女性,但不良反应率无差异,约2%。在本市区的245248人数中多为初次献血者,约142178人,占57.95%,其中又以18—25的低龄青年为主,约65561人,占46.11%。其中初次献血不良反应率要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2.38%vs 0.59%,χ^2=83.72,P<0.01),进一步按年龄分组分析,无论是否为初次献血,18—25岁献血者不良反应率最高,后随年龄增大不良反应率急剧降低;另外,在每年5、6、10、11月份献血不良反应率要明显高于相应年份中其它月份。结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是多因素,在今后工作中要格外关注初次、年轻献血者,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血液质量和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血液安全监测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裴德翠 文思思 +1 位作者 胡海春 罗庆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613-617,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7-12上报到输血科的不良反应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回顾性分析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 996例输血...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7-12上报到输血科的不良反应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回顾性分析近4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 996例输血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135例(0.47%)。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发生93例(68.89%),血浆输注发生35例(25.93%),血小板输注发生4例(2.96%),其他3例(2.22%)由洗涤红细胞和冷沉淀输注导致。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最常见,占所有不良反应的60.00%,其次为过敏反应,占34.81%,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ACO)占1.48%,疑似输血不良反应占3.70%。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率显著性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P<0.01)。血液成分与不良反应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由红细胞悬液输注导致的FNHTR和血浆输注导致的过敏反应组成,除了2例诊断为TACO的严重不良反应外,没有溶血性及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和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根据不同血液成分或不同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的培训,建立积极血液预警系统,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漏报,保障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血液预警
原文传递
基于《血液安全监测指南》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志祥 任林 +4 位作者 曹红荣 张玉 王珊珊 张国庆 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数据,探讨哨点单位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2020~2021年依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001-2019)》对输血链中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开展监测实践,收集两年监测数据并进...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的数据,探讨哨点单位开展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的建立和效果评价。方法2020~2021年依据《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001-2019)》对输血链中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开展监测实践,收集两年监测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对比近两年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在各环节中报告例数及报告率显示,2021年新增输血不良事件9类,减少输血不良事件8类,其中报告率增加以TS-B01(χ^(2)=5.49,P=0.02)、TS-B 05(χ^(2)=8.46,P<0.01)及TS-F04(χ^(2)=9.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率减少以TS-D12(χ^(2)=4.80,P=0.03)及TSI 06(χ^(2)=15.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环节均主要集中在“输血前评估及输血申请T S-B”环节(152例,46.63%)。而其他发生环节的占比在两年间有所变化,其中“实验室检测”比例从17.42%下降到6.70%(χ^(2)=9.20,P<0.01),“支持保障”比例从15.91%下降到2.58%(χ^(2)=19.02,P<0.01),而“血液输注”从0.76%增加到9.79%(χ^(2)=11.14,P<0.01),“输血后处置与评价”从3.03%增加到11.86%(χ^(2)=8.05,P<0.01)。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部门为外科系统(129例,39.57%),且呈现增长趋势(从25.76%上升到48.97%,χ^(2)=17.70,P<0.01),其次为输血科(73例,22.39%),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33.33%下降到14.95%,χ^(2)=15.28,P<0.01)。不良事件主要原因是人员问题,其中与医师有关的人员问题占首位(196例,60.12%),其次为与输血科技师有关的人员问题(49例,15.03%),但呈现下降趋势(从18.18%下降至7.73%,χ^(2)=8.15,P<0.01)。将两年不良事件以输注的血液成分不同而进行分类发现,发生在输注红细胞成分的不良事件报告率最高,分别为2.35%和3.28%。结论利用《指南》建立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有效开展监测活动,可以提高输血不良事件的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偏差并进行针对性改进,实现输血质量与安全的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不良事件 临床输血 血液安全
下载PDF
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胜蓝 贵明飞 +6 位作者 华敏玉 李鹏 卓创近 刘钟梅 杨霞 黄霞 何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输注不同血液成分时不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特点。方法收集来自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开展血液安全监测的哨点单位报告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985例,分析其报告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的特征。结果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目的调查分析输注不同血液成分时不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特点。方法收集来自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开展血液安全监测的哨点单位报告的急性输血不良反应985例,分析其报告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的特征。结果急性输血不良反应中,输注血小板类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6.60‰)远高于输注红细胞类(1.64‰)和血浆类(1.25‰),所有血液成分的过敏反应报告发生率(1.24‰)高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0.63‰)和其他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呈现偏态分布、前高后低的特点,输注红细胞时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散分布在前140min,占79.56%,输注180min后仍有较多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输注血浆时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集中在前60min,占56.92%;而输注血小板时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0 min~100 min,占80.33%,在不同时段发生反应的例数波动较大。过敏反应发生比较急骤,输注30min~60min其发生数量相对最高;FNHTR发生相对较缓,输注部分血液成分时发生反应的数量有在不同时间段出现高峰的现象。结论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发生时间各有其特点。掌握发生时间的规律可以指导临床输血实践,充分保障受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时间分析 发生率 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春晨 戎瑞明 +2 位作者 李杨 蒋密 周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基于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ria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种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方法通过专家组打分,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Cov-AHP)对评价指标进行... 目的基于协方差-层次分析(covaria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v-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种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方法通过专家组打分,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方差-层次分析法(Cov-AHP)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临床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的100份临床输血病历,对建立的输血病历质量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从输血申请流程、输血文书、输血评估、输血护理四个维度构建了输血病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对100份输血病历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论该输血病历评价模型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临床输血病历,提高医生对临床输血的重视,还可以监管临床输血链,完善输血安全预警系统,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病历 Cov-AHP 输血安全预警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沛喆 李玲 +4 位作者 周源 王秀锦 冯国强 张德梅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准确地识别、处理及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对献血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心理因素是迷走神经反应的第1大诱因;肌肉张力动作(AMT)和盐分的补充已被证明是对...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准确地识别、处理及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对献血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心理因素是迷走神经反应的第1大诱因;肌肉张力动作(AMT)和盐分的补充已被证明是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有效的干预措施;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医学恐惧调查表、献血者反应量表等高危人群识别的方法已比较成熟,但目前在国内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本文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机制、研究方法、相关因素、处理及预防措施以及献血前高危人群的识别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 血液预警 高危人群识别
下载PDF
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探索——《血液安全监测指南》团标修订之解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小红 黄霞 +4 位作者 谢东甫 杨俊鸿 骆展鹏 胡雪 何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以融入团体标准,推进我国血液安全监测网络的建立。方法依托重庆市血液中心采供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流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将建立的模式接受同行专家的理... 目的探索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以融入团体标准,推进我国血液安全监测网络的建立。方法依托重庆市血液中心采供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处理流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将建立的模式接受同行专家的理论检验和重庆市血液中心及重庆其他采供血机构的应用实践检验。结果初步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模式,并融入团体标准《血液安全监测指南》。结论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是血液安全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薄弱环节。只有建立适合我国采供血工作的不良事件监测模式,才能推动我国血液安全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采供血工作改进和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血液安全监测指南》 采供血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献血前心理评估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魏禄川 王永 +6 位作者 陈星年 杨冬 向云 关炜峥 石波 田甜 王胜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1-337,共7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献血前紧张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紧张程度评估253名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态并分析其HRV时域和频域参数,分析SAS评分、紧张程度、HRV参数3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类型献... 目的探讨献血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献血前紧张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紧张程度评估253名献血者献血前心理状态并分析其HRV时域和频域参数,分析SAS评分、紧张程度、HRV参数3者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类型献血者的差异性,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47名献血者纳入分析,18~24岁献血者的HRV参数中有5项高于25岁以上献血者(P均<0.05),女性献血者焦虑程度(SAS评分41~46)高于男性(SAS评分35~43)(P<0.001);献血前SAS评分与紧张程度评估结果高度一致(r=0.970,P<0.001);献血前紧张程度、SAS评分均与HRV参数中的极低频(VLF)呈显著负相关(r=0.179,P=0.005),且关联独立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性别等混杂因素(P<0.05)。结论HRV作为1种献血前心理评估工具,相对SAS和紧张程度评估,展现出更高的客观性,将HRV列入献血者常规筛查,可以评估献血前献血者焦虑程度,识别潜在的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RVR)风险人群,进而提升献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不良反应 焦虑 心率变异性 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 血液安全预警/监测
下载PDF
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6—2022年输血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亚纯 王雷萍 +3 位作者 邓桂花 龙馨妍 袁顺玲 孟庆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加强对本院输血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减少医学损害或事故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原因和持续改进。结果2016—2022年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 目的加强对本院输血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减少医学损害或事故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原因和持续改进。结果2016—2022年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共315例,其中输血反应占比73.97%(233/315),输血不良事件占比26.03%(82/315)。同期输血人次271328,输血反应发生率0.8587‰(233/271328)。同期输血申请单数129887,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0.6313‰(82/129887)。在82次输血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占比82.93%(68/82),非人为因素占比17.07%(14/82)。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份是预测输血反应率的显著指标(P<0.05),但年份在预测输血不良事件方面并不显著(P>0.05)。结论加强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监控其发生率,并利用管理工具对不同类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质量改进,可降低输血医疗风险,是临床输血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输血不良事件 人为因素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血液安全监测预警:和合才能得胜利
12
作者 魏文华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45-852,共8页
血液服务是公共卫生的关键一环。血液安全监测预警(Haemovigilance)本质上是流行病学监测在血液安全领域的应用,从创立起30多年来有效地保障了血液服务安全可靠地运转,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突破。随着对血液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 血液服务是公共卫生的关键一环。血液安全监测预警(Haemovigilance)本质上是流行病学监测在血液安全领域的应用,从创立起30多年来有效地保障了血液服务安全可靠地运转,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突破。随着对血液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血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审视这些深层次问题,并对现行的血液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反思和再认知。本文从血液安全监测预警的由来与演进说起,先探讨其在一体化健康视野里的定位与潜力,然后从全新的视角讨论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一些监测局限和认知局限,进而提出应对方法和改进建议。归纳起来,多层次跨学科国内国际合作是战胜挑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预警 血液服务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俞霞 马淑群 +3 位作者 施明秀 林芷彤 翁雅云 徐永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54-2259,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数据进行分类与统计。比较不同血液成分、性别、年龄、血型、输血史、血液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储存时间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科室和疾病分布情况。结果2019-2022年共输血19180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1人次。2019-2022年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6%、0.42%、0.41%、0.47%,各年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并且过敏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2022年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血浆为0.38%,血小板为1.32%,冷沉淀为0.45%,各种血液成分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0,P<0.05)。红细胞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均以过敏反应为主。男性与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不同年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有输血史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受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受血者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前5名的科室分别为血液科、消化内科、妇科、重症监护病房和感染科。随着血小板储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储存损伤
下载PDF
英国输血延误和美国血液紧缺监测概况与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鸿捷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71-1176,共6页
英国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erious hazard of transfusion,SHOT)开展输血延误监测已有十余年,美国血液安全监测系统也于2022年将“没有血液”(血液紧缺)纳入报告范围。本文介绍了SHOT输血延误和美国血液紧缺监测概况,提出了在卫生行业... 英国输血严重伤害监测系统(serious hazard of transfusion,SHOT)开展输血延误监测已有十余年,美国血液安全监测系统也于2022年将“没有血液”(血液紧缺)纳入报告范围。本文介绍了SHOT输血延误和美国血液紧缺监测概况,提出了在卫生行业标准《输血反应分类》或其他血液安全监测文件中增设输血延误或血液紧缺所致输血不足的类目,组织开展专项全国性抽样调查研究,将其列入输血不良反应和血液安全监测范围,以获得输血延误或血液紧缺所致输血不足的真实世界证据,为进一步决策提供证据支持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延误 血液紧缺 血液安全监测 英国 美国
下载PDF
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报告若干数据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东甫 黄霞 +3 位作者 杨俊鸿 孙洁 张晰 何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报告中若干指标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HV系统的特点和当前血液安全基本状况,探讨国内HV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国际HV报告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HV系统...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血液安全监测(haemovigilance,HV)报告中若干指标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各HV系统的特点和当前血液安全基本状况,探讨国内HV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国际HV报告来自英国、法国、荷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HV系统的2020年度报告,国内HV报告来自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度血液安全监测报告。从上述HV报告中选择若干指标型数据予以分析,包括献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播感染、输血相关死亡和输血相关肺部并发症。结果各国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022%(英国),最高为3.2550%(澳大利亚);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0141%(德国),最高为0.3580%(法国);输血传播感染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2(英国),最高为百万分之14.33(澳大利亚);输血相关死亡发生率最低为百万分之0.77(澳大利亚),最高为百万分之11.47(英国)。结论在已建立了成熟有效的HV系统的国家或地区,输血是高度安全的。各HV系统监测范围和判定标准的不同使得相关数据呈现极大差异。相较于国际HV系统,国内HV数据尚不全面,较复杂输血不良反应如肺部并发症的报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献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感染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波 郭成城 +2 位作者 毕岐勇 孙莉 邱艳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了解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essel vasovagal reactions,VVR)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特点和识别高风险人群。方法选取2014—2019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生VVR的献血者55例作为反应组,无献血不良反应(adverse donor reaction,ADR... 目的了解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essel vasovagal reactions,VVR)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特点和识别高风险人群。方法选取2014—2019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发生VVR的献血者55例作为反应组,无献血不良反应(adverse donor reaction,ADR)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信息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发生VVR的献血者出现24种不同临床症状,以头晕、乏力、全身不适多见;首次献血者、女性献血者、捐献400 ml献血者是发生VVR的主要人群,捐献全血和机采过程VV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VVR发生在拔针后,24%的VVR发生距拔针后时间为0.5 h,且85%都发生在离开采血现场。结论VVR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多发生于献血后。首次献血、性别和献血量是诱发献血VVR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 血液安全监测系统 献血者服务
下载PDF
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构建及应用
17
作者 吴学敏 李小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到不良事件管理中,以增强识别、处理报告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实现安全用血。方法依据输血全过程中存在的差错,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模型,按照系统要求收集2020—2022年输血不良反应... 目的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并将其应用到不良事件管理中,以增强识别、处理报告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实现安全用血。方法依据输血全过程中存在的差错,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模型,按照系统要求收集2020—2022年输血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数据,应用系统监控数据并统计分析,对输血各环节差错分析原因,各科室发生率排序,重点督查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科室,提出有效整改措施。结果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统计51例不良反应,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43.1%,22/51)高于红细胞(39.2%,20/51),过敏反应发生例数稍高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628例输血不良事件中,血液运输、入库及储存(TS-A)差错占比最高,为46.2%(290/628),输血后处置与评价(TS-G)为20.9%(131/628)和输血前评估及输血申请(TS-B)为15.8%(99/628)。TS-A差错中TS-A12占比较高,为63.8%(185/290),主要是由于血液运输中因挤压致血浆漏袋和血液库存管理不足致红细胞过期报废。TS-B差错主要集中在外科系统,手术前未全面评估患者出血倾向导致术前未备血或备血不足。TS-G差错大多是临床病例书写不合格。结论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有助于识别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或复发,针对性地制定整改和防范措施,提高血液安全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事件管理系统 血液安全监测 不良事件 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珊珊 夏爱军 +1 位作者 赵雅琦 邓苗苗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1期169-173,共5页
目的分析西安大兴医院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实现血液安全预警。方法按照发生原因、发生时间段、事件严重程度对西安大兴医院各部门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网络信息平台... 目的分析西安大兴医院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报告,提出预防改进措施,实现血液安全预警。方法按照发生原因、发生时间段、事件严重程度对西安大兴医院各部门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网络信息平台上报的37例临床输血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发生类型、输血血液成分种类对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通过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51例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报的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共25例,占67.57%;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前3位发生原因共占67.57%;发生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夜间值班和上午下班前1 h,共占81.08%。上报的输血反应共51例,均为非感染性反应,主要发生于红细胞输注。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7例,占52.94%,过敏反应23例,占45.10%。结论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输血反应的风险管理、积极上报与分析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安全 输血 血液安全监测 不良事件 输血反应 预警
下载PDF
辽宁地区2019年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郝欣欣 王秋实 +15 位作者 王玉婷 张毅 汪艳 马晓楠 张佳音 李艳菊 关玲 聂冰曦 阎妍 胡婷婷 王涵 孙璐璐 国九英 肖湘 王一冰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809-813,共5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辽宁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情况,为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奠定基线数据。方法联合辽宁省内15家三甲医院建立辽宁省输血不良反应分联盟,参照2019版中国血液预警联盟编写临床输血不良反应鉴别诊断标准及处理流程,统一调查方... 目的回顾性调查辽宁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实际发生情况,为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奠定基线数据。方法联合辽宁省内15家三甲医院建立辽宁省输血不良反应分联盟,参照2019版中国血液预警联盟编写临床输血不良反应鉴别诊断标准及处理流程,统一调查方法及诊断依据,2019年9月-10月回顾性调查各院连续100份临床输血病历,共计1500例,结合输血不良反应临床报告单和电子病历调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调查覆盖临床各科室,共计输血1500例,其中男性749人,女性751人,共输注红细胞悬液5 696 U,病毒灭活冰冻血浆318 500 mL,滤白冷沉淀1 869 U,滤白机采血小板368治疗量,不良反应发生31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2.07次/100人,0.28次/100 U输血),输血科接到不良反应回报13例(回报率41.94%)。不良反应类型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最多,另外包括输血相关低血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结论调查显示辽宁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高于临床回报率,加强临床医护人员培训、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监控意识,完善血液预警系统建立及上报流程,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预警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下载PDF
2020~2021年全国部分地区采供血不良事件哨点监测情况分析
20
作者 代华友 刘开强 +5 位作者 刘晓杰 华敏玉 黄梅 邱晓珊 李莉华 黄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开展血液安全监测中采供血不良事件的哨点监测情况,探讨采供血不良事件的数据应用与监测工作改进。方法对2020~2021年各哨点单位报告的采供血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0~2021年... 目的分析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开展血液安全监测中采供血不良事件的哨点监测情况,探讨采供血不良事件的数据应用与监测工作改进。方法对2020~2021年各哨点单位报告的采供血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0~2021年的采供血不良事件监测中,血站的哨点单位对不良事件有报告的占比分别为38.71%(24/62)和25.61%(21/82),报告数据的要素填写完整性分析结果显示,仅50%(6/12)的要素符合要求。总体报告数据例数分别为440例和295例,经审阅后纳入采供血不良事件分析的数据分别占27.50%(121/440)和50.85%(150/295),其中,不良事件主要的发生环节为献血者征询和血液采集,分别对疑似有健康隐患的3例和4例献血者进行随访后无健康影响,28.93%(35/121)和30.67%(46/150)的血液成分经判断分析为血液质量受影响而被控制。结论血液安全监测为血站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但采供血不良事件在定义标准、识别处理和数据完整性等方面还需要开展培训并持续优化,以促进血液安全监测工作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采供血不良事件 血液安全 不符合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