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光光度法测定苏木中总酚含量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荣辉 张红良 李晖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3-214,216,共3页
采用吸光光度法,以苏木精为对照品分析测定了苏木中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在0~16.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C=10.2569A-0.07901,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17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5.88%~102.71... 采用吸光光度法,以苏木精为对照品分析测定了苏木中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在0~16.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C=10.2569A-0.07901,相关系数为0.9999,检出限为0.17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5.88%~102.71%,RSD为2.73%。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苏木的药用价值提供了有效的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 总酚 含量测定 吸光光度法 苏木精 中药
下载PDF
苏木水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淑敏 罗祎敏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UC)的血清TLC亚群的检测和IgG、溶菌酶(LZM)含量的测定,探讨苏木对UC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免疫学方法制作实验UC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 目的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UC)的血清TLC亚群的检测和IgG、溶菌酶(LZM)含量的测定,探讨苏木对UC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免疫学方法制作实验UC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灌服0.9%NaCl溶液2次,每次2 mL,药物组每天灌服苏木水提物药品液2次,每次2 mL,3周后处死后,检测各免疫指标。结果苏木治疗组的CD4+/CD8+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IgG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12.5 g/kg、25.0 g/kg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IgG水平,LSZ的含量也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苏木对UC大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水提物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白屈菜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惠莹 赵永兵 +3 位作者 李荣强 马玉芳 林福 李健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41-45,共5页
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其药理活性多样。白屈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分为苯并菲列啶型、阿朴菲型、原托品型和原小檗碱型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白屈菜碱、二氢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白屈菜的传统功效... 白屈菜是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其药理活性多样。白屈菜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分为苯并菲列啶型、阿朴菲型、原托品型和原小檗碱型等,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白屈菜碱、二氢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白屈菜的传统功效为利尿、镇痛、解毒和止咳,现代研究表明其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肿瘤、抑菌、保肝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对白屈菜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Q-marker)概念,从质量传递与溯源、化学成分可测性、化学成分特有性及化学成分有效性等方面对白屈菜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发现苯并菲列啶型生物碱中的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可作为白屈菜的主要Q-Marker,用于评价白屈菜的质量水平,该结果可为白屈菜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屈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白屈菜碱 白屈菜红碱 血根碱
下载PDF
海带配子体细胞核及胞质分裂的显微观察
4
作者 郑倩 乔亚明 +1 位作者 毕燕会 周志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8-96,共9页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海带配子体能够进行有丝分裂以形成无性繁殖系(克隆)。为分析海带配子体克隆有丝分裂的细胞学特征。本实验首先制备海带配子体石蜡切片,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DAPI染色,获得其核分裂各期的细胞结构变化图像。结果显示... 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海带配子体能够进行有丝分裂以形成无性繁殖系(克隆)。为分析海带配子体克隆有丝分裂的细胞学特征。本实验首先制备海带配子体石蜡切片,利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DAPI染色,获得其核分裂各期的细胞结构变化图像。结果显示,通过DAPI染色,清晰展示出不同分裂期核大小及形态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成功观察到由中心体发射出的纺锤丝及“钟罩”状纺锤体。随后,制备海带配子体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于细胞板的形成位置观察到由质膜内陷产生的向内生长的分裂沟。分裂沟的最前端呈现封闭的弯曲状,其中无或仅少量细胞壁成分,以促成向心式生长,直至最后接触、融合和形成新的细胞壁,完成胞质分裂。最后通过压片法制备染色体,苏木素染色后利用DAPI进行复染,获得配子体完整细胞的染色体图像,从而进一步明确海带配子体具有31条染色体。研究表明,本实验首次获得海带配子体有丝分裂完整过程(核分裂和胞质分裂)的图像和结构特征,同时完成海带配子体完整细胞的核型分析。实验结果为海带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更多准确数据,也为褐藻胞质分裂方式及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配子体 核分裂 胞质分裂 石蜡切片 苏木素
下载PDF
苏木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旭 夏圻儿 徐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研究苏木素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0.05%,0.1%和0.2%不同浓度的苏木素加入T24细胞培养基中培养,MTT法绘制肿瘤细胞生长曲线。0.2%苏木素处理24 h后,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癌细胞细胞色素C、casp... 目的研究苏木素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0.05%,0.1%和0.2%不同浓度的苏木素加入T24细胞培养基中培养,MTT法绘制肿瘤细胞生长曲线。0.2%苏木素处理24 h后,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癌细胞细胞色素C、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水平,癌细胞线粒体DNA的两个高变区HV1和HV2的变异程度。结果苏木素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随苏木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2%苏木素处理24 h后,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深染,染色质呈块状凝集,胞浆内出现空洞,线粒体较少,部分细胞器破坏,细胞膜有缺损现象;0.2%苏木素处理24 h后,线粒体DNA的两个高变区HV1和HV2位点均未发生突变。与空白对照比较,0.2%苏木素处理24 h后,肿瘤细胞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提高了1.16倍,caspase-3的表达水平提高了3.23倍,caspase-9的表达水平提高了7.94倍。结论随着苏木素浓度的提高,其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能力增强,其并未通过导致线粒体DNA发生突变而启动凋亡,而是通过使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中,引发caspases级联反应,导致T24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素 膀胱癌 T24细胞 凋亡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of liraglutide on the myocardium of type 2 diabetic rats by inhibiting 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1 被引量:2
6
作者 Dong-Dong Xue Xiang Zhang +2 位作者 De-Wei Li Yan-Lan Yang Jing-Jin Liu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2023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is closely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1(PARP-1)activity.PARP-...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is closely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1(PARP-1)activity.PARP-1 activation could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DCM by promoting oxidative stress,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apoptosis and myocardial fibrosis.AIM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liraglutide in improving myocardial injury in type 2 diabetic rats,further clarifie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liraglutide on the heart,and provided a new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CM.METHODS Forty healthy male SD rats aged 6 w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normal control group(n=10)and a model group(n=30),which were fed an ordinary diet and a high-sugar and high-fat diet,respectively.After successful modeling,the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fed a high-glucose and high-fat diet for 4 wk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model group and an intervention group(further divided into a high-dose group and a low-dose group).The rats were fed a high-glucose and high-fat diet for 8 wk and then started drug intervention.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bdominal aorta to detect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lipid profiles.Intact heart tissue was dissected,and its weight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eart weight index.Ha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yocardium and the expression of PARP-1 in the heart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The body weight and heart weight index of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and thos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model group,with a more obvious decrease observed in the high-dose group(P<0.05).In the model group,myocardial fibers were disordered,and inflammatory cells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were observed.The cardiomyopathy of ra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improved to different degrees,the myocardial fibers were ar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RAGLUTIDE animal models Type 2 diabetic rats Polyadenosine diphosphate-ribose polymerase-1 ha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Fluorescent Features of Germline Cysts of Fruit Fly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fter Fixation and Staining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冰 王晶 +2 位作者 李纪同 杨磊 张永忠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3期333-336,共4页
[Objective] In order to provid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uorescent histology,the paper studied the fluorescent features of ovarioles and germline cysts of fruit fly after common fixation and stai... [Objective] In order to provid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luorescent histology,the paper studied the fluorescent features of ovarioles and germline cysts of fruit fly after common fixation and staining. [Method] With ovarie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s materials,after fixation with Bouin's fluid,the ovaries were sectioned and stained with HE,haematoxylin or eosin,respectively. The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and photograph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in bright field,and fluorescent fields after excitation with green,blue and UV light,respectively. [Result] After staining by three methods,germ cells and somatic cells emitted different colors of fluorescence after excitation by different lights; lipids,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in cells could also emit their special fluorescence. [Conclusion] Conventional dyes could give different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o germ cells and somatic cells,which can also give specia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o different cellular components. Thus,the fluorescence histology will provide broad prospect for more convenient study on different cell types and cellular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uit fly OVARY haematoxylin EOSIN Fluorescence
下载PDF
Detection of Acid Fast Bacilli in Tuberculous Lymph Node Tissue and Touch Preparations—A Comparative Study
8
作者 Ghulam Rasool Muhammad Rashid Siraj +3 位作者 Nadia Naseem Sameer Anjum Waqas Lateef A. H. Nagi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2017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Background: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 lymphadenitis. Lymphadenitis is considered mainly a disease of young children and has a peak age of onset at 20 to 40 years.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 Background: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 lymphadenitis. Lymphadenitis is considered mainly a disease of young children and has a peak age of onset at 20 to 40 years.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ct and compare the presence of acid fast bacilli in lymph node biopsies and their touch preparations using Ziehl Neelsen and fluorescence stain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lymph node biopsies and their touch preparations were prepared and stained with Haematoxylin and eosin to determine their morphology. Slides were stained with ZN staining and fluorescent staining technique using Auramine O and Rohdamine B to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acid fast bacilli in tissue and their touch preparations. Results: AFB was detected in 56% of biopsies and 54% of touch preparations. In addition in these cases we observed that fluorescent staining technique using Auramine O and Rohdamine B is superior to ZN stain because low magnification used in fluorescent staining technique makes it possible to scan the smear rapidly and detects the AFB as glowing spots even if it is present in small number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AFB in tissue biopsies are in equivalent in their touch pr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ematoxylin and EOSIN Acid Fast BACILLI TOUCH Preparation
下载PDF
果蝇生殖包囊固定染色后的荧光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冰 王晶 +2 位作者 李纪同 杨磊 张永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85-3787,3797,共4页
[目的]探索果蝇卵巢及生殖包囊经过常规固定和染色后的荧光特性,为荧光组织学的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以黑腹果蝇卵巢为试材,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后分别用HE、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明场(白光)、绿色、蓝色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 [目的]探索果蝇卵巢及生殖包囊经过常规固定和染色后的荧光特性,为荧光组织学的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以黑腹果蝇卵巢为试材,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切片后分别用HE、苏木精、伊红染色,在明场(白光)、绿色、蓝色和紫外激发光下观察、拍照。[结果]3种方法染色后,再经不同激发光激发,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细胞中脂类、核酸及蛋白质也可分别发出各自特异性的荧光。[结论]常规染色剂可赋予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各自不同的荧光特性,也可赋予细胞内不同物质成分各自不同的荧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生殖包囊 苏木精 伊红 荧光
下载PDF
氧瓶燃烧苏木精为指示剂测定棉籽中的总磷
10
作者 梁玉洁 赵滨燕 +2 位作者 马志玲 李立敏 徐文玲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9-32,共4页
氧瓶燃烧法以硝酸镧标准溶液做滴定剂,苏木精为指示剂,测定棉籽中的总磷。该方法不受硫的干扰,相对标准偏差为0.3%~5.7%,检知量为0.049mg,回收率为99.57%~103.42%,适合于一般实验室测定有机磷样品。
关键词 氧瓶燃烧 苏木精 棉籽 有机分析
下载PDF
苏木精修饰瘤苗加入不同佐剂对HepA的抑瘤作用
11
作者 杨芳 张聪 +4 位作者 白喜花 赵娜 闫磊 杨永明 任连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苏木精修饰的肿瘤细胞瘤苗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A的抑瘤作用。方法小鼠HepA细胞经0.1%的苏木精处理后,制备成三种瘤苗:弗氏完全佐剂瘤苗、弗氏不完全佐剂瘤苗、不含佐剂的肿瘤细胞瘤苗。分别用三种瘤苗免疫小鼠5次后,以活的... 目的观察苏木精修饰的肿瘤细胞瘤苗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A的抑瘤作用。方法小鼠HepA细胞经0.1%的苏木精处理后,制备成三种瘤苗:弗氏完全佐剂瘤苗、弗氏不完全佐剂瘤苗、不含佐剂的肿瘤细胞瘤苗。分别用三种瘤苗免疫小鼠5次后,以活的HepA细胞1×10^5/鼠腹腔接种攻击,观察各组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三种瘤苗对荷瘤动物的免疫保护作用,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瘤苗作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3.30±1.24)d;弗氏完全佐剂组为(43.90±15.20)d(P〈0.02);弗氏不完全佐剂组为(39.60±13.77)d(P〈0.05);不含佐剂组为(38.40±12.54)d(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动物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88.41%、69.96%、64.81%。结论经苏木精修饰的小鼠肝癌瘤苗对荷瘤小鼠可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弗氏佐剂对肿瘤细胞瘤苗免疫效果有增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精 细胞系 肿瘤 肝肿瘤 实验性 免疫
原文传递
屋尘螨Ⅰ类变应原Der p1的体内定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志刚 李盟 +2 位作者 包莹 付仁龙 苏东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3-836,共4页
对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Ⅰ类变应原(Der p1)进行了抗原定位研究。选用经表达和纯化的Der p1抗原蛋白,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分离血清获抗重组Der p1的抗体(Ⅰ抗),用抗鼠IgG荧光抗体为Ⅱ抗,屋尘螨经... 对过敏性疾病主要过敏原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Ⅰ类变应原(Der p1)进行了抗原定位研究。选用经表达和纯化的Der p1抗原蛋白,按常规方法免疫小鼠,分离血清获抗重组Der p1的抗体(Ⅰ抗),用抗鼠IgG荧光抗体为Ⅱ抗,屋尘螨经石蜡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对其特异性变应原的定位进行观察。HE染色显示屋尘螨消化系统占据大部分体腔。组织免疫荧光发现屋尘螨Ⅰ类变应原主要定位于螨的中肠组织及肠内容物,而螨的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脏器以及几丁质甲壳均呈阴性反应。据此认为屋尘螨Ⅰ类变应原存在于螨的肠内容物和中肠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尘螨 小鼠 Der P1 抗原定位 HE染色 免疫染色
下载PDF
不同类型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海霞 曹志星 +1 位作者 管怀进 张天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02-505,共4页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 背景 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结构和功能的受损有直接关系,而白内障LECs的特征性形态学变化是目前证实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最有力的证据,了解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形态变化对于研究不同环境或不同疾病对LECs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LECs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在白内障摘出手术过程中分别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前囊膜各15片,各种类型白内障的前囊膜分别进行锥虫蓝-茜素红(TB-AR)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LECs的活性和形态,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类型白内障LECs的超微结构改变,对不同类型白内障的LECs生物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TB-AR染色结果表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大小不等,呈多边形,镶嵌样排列,少量细胞死亡,细胞膜模糊不清,细胞核呈圆形;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水肿,体积增大,细胞大小不等;而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LECs体积较小,大部分细胞死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囊膜为一均质膜,LECs层呈单层排列,多数细胞结构完整,紧密贴附于前囊膜上;糖尿病性白内障前囊膜部分区域LECs与囊膜间有空隙,细胞核大小不等;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较小,形态不规则,细胞着色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前囊膜及多数LECs形态正常,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连接尚可;糖尿病性白内障LECs之间以及细胞与囊膜间也可见紧密连接,但显示细胞水肿,细胞间隙扩大,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LECs可见细胞质嵌合突起,细胞质内有空泡变性.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均以LECs的变性、坏死、凋亡为共同的细胞学基础,但糖尿病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LECs改变明显重于年龄相关性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上皮细胞 锥虫蓝-茜素红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 超微结构
下载PDF
Ehrlich苏木精染液pH值变化对组织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力 杨举伦 +3 位作者 赵稳兴 陈玥 宋蜀伶 李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2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Ehrlich苏木精染液的pH值变化对组织染色的影响,寻求提高HE染色质量的方法。方法用2 mol/L NaOH和HC l分别处理Ehrlich苏木精染液,测定其pH值;观察组织切片在不同pH值苏木精染液中的染色效果。结果组织切片在低pH值染液中细胞... 目的探讨Ehrlich苏木精染液的pH值变化对组织染色的影响,寻求提高HE染色质量的方法。方法用2 mol/L NaOH和HC l分别处理Ehrlich苏木精染液,测定其pH值;观察组织切片在不同pH值苏木精染液中的染色效果。结果组织切片在低pH值染液中细胞核着色清楚,呈蓝色或深蓝色,核浆对比清晰,无苏木精沉渣附着;组织切片在高pH值染液细胞核着色欠清楚,呈灰蓝色或紫黑色,核浆对比不清晰,苏木精沉渣附着较多。结论 Ehrlich苏木精染液pH值变化对HE染色影响较大,稳定染液的pH值在较低水平可明显提高HE染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rlich苏木精染液 PH值 染色质量
下载PDF
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染色剂的对比应用与探讨
15
作者 王晓鸿 张丽娟 +1 位作者 郑燕璇 曹婉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4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Lillis Mayer氏苏木素染色使用过程的稳定性、持久性及染色效果。方法对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在配方及使用过程进行比较。结果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染色均胞核着色细致、清晰,颜色鲜艳。但在配方配制上Lil... 目的探讨Lillis Mayer氏苏木素染色使用过程的稳定性、持久性及染色效果。方法对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在配方及使用过程进行比较。结果Lillis Mayer氏与Harris氏苏木素染色均胞核着色细致、清晰,颜色鲜艳。但在配方配制上Lillis Mayer氏苏木素较Harris氏苏木素安全,且Lillis Mayer氏苏木素使用时间较Harris氏苏术素长。结论Lillis Mayer氏苏木素是一种配制方便、即配即用、性能稳定、染色效力强、对组织染色适应范围广的良好胞核染色剂,与Harris氏苏木素相比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lis Mayer氏苏木素 Harris氏苏木素 玻璃器皿
下载PDF
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秋蒙 朱正纲 +2 位作者 川村泰一 坂东悦郎 米村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47-449,共3页
目的评价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方法4420例接受剖腹胃癌D2根治术的早期胃癌.常规方法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并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状况作比较。结果全组早期胃癌患者中... 目的评价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方法4420例接受剖腹胃癌D2根治术的早期胃癌.常规方法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并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状况作比较。结果全组早期胃癌患者中,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5%、82.0%、78.9%、27.4%和93.5%;其中2426例局限于黏膜内者分别为14.5%、98.0%、95.8%、15.8%和97.8%;而1994例侵及黏膜下层者则分别为60.3%、57.8%、58.3%、28.1%和84.2%。黏膜下淋巴管浸润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相关(P〈0.01);但与早期胃癌的预后无关(P〉0.05)。黏膜下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和87.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98d和7237d,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163.9d和6042.6d(P=0.2495)。结论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准确度过低.不适合于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 淋巴管浸润 黏膜下 病理学 苏木精-伊红染色
原文传递
两种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制备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程艳 李倩 +2 位作者 梁宇璇 国洪宾 赵盈秋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目的建立两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模型,并对建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SD正常组(SDN)和SD模型组(SDM),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2只,ApoE^(-/-)小鼠24只,分为C57BL/6J空白对照组(CN)、ApoE^(... 目的建立两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模型,并对建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SD正常组(SDN)和SD模型组(SDM),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12只,ApoE^(-/-)小鼠24只,分为C57BL/6J空白对照组(CN)、ApoE^(-/-)空白对照组(AN)和ApoE^(-/-)模型组(AM)。采用高脂饲料诱导法建立AS模型。比较各组鼠基本情况,检测血清中血脂、炎症因子以及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主动脉窦的免疫组化;对实验鼠整体主动脉进行油红O染色以及主动脉根部切片的HE染色。结果模型组(包括SDM、AM组)鼠与正常组(包括SDN、CN、AN组)鼠在体质量、摄食和摄水方面有明显的改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鼠血清中TC、TG、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CRP、MCP-1、IL-1β、IFN-γ、TXB2、DPP-4含量明显升高(P<0.05),PGF-1α和GLP-1水平显著降低(P<0.05);棕榈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P<0.05),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的含量升高(P<0.05)。模型组鼠主动脉窦中TNF-α的表达升高,StAR、PPAR-γ的表达呈阴性。AM组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是SDM组大鼠的1.67倍,SDM组内膜增厚且局部隆起,中膜弹力纤维紊乱,外膜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呈现早期的AS病理变化,而AM组有大量红色斑块沉积。结论ApoE^(-/-)小鼠的AS病变程度较SD大鼠明显,并且与SD大鼠相比,AS对ApoE^(-/-)小鼠的脏器损伤更小,因此,ApoE^(-/-)小鼠更适合用于构建A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制备比较 脂质代谢 炎症反应 HE染色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改良醋酸—铁—苏木精压碎法制片进行黄瓜根尖试验
18
作者 陈桂珠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0年第1期248-250,共3页
在黄瓜根尖试验中,摸索出一套改进了的、简单、快速、效果好的醋酸—铁—苏木精压碎法,
关键词 醋酸—铁—苏木精 压碎法 制片
下载PDF
应用改良的特殊染色方法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心肌再灌注早期病理改变的影响
19
作者 何斌 王志农 +5 位作者 刘延玲 曾志勇 张波 徐志云 黄盛东 张宝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 :应用两种改良的特殊染色法研究体外循环 (CPB)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病理形态特征的改变。方法 :建立猫CPB模型并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n=5 )仅作单纯并行 CPB转流 ,不阻断升主动脉 (ACC)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5 )于CPB开始 4 ... 目的 :应用两种改良的特殊染色法研究体外循环 (CPB)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病理形态特征的改变。方法 :建立猫CPB模型并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n=5 )仅作单纯并行 CPB转流 ,不阻断升主动脉 (ACC)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n=5 )于CPB开始 4 5 min后 ACC6 0 min,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IPC组 (n=5 )于 ACC前进行 IPC(ACC5 min后开放 1 0min,并重复 3次 ) ,余同 IR组。分别应用改良的碱性复红 -苦味酸特殊染色法 (HBFP)和改良的 Gonori变色酸亮绿特殊染色法(GCA)观察各组再灌注早期心肌变性变化 ,并结合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各组再灌注早期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情况。 结果 :H- E染色难以识别 IR组和 IPC组之间损伤程度差异。再灌注早期 ,对照组 HBFP特殊染色及 GCA特殊染色均呈阴性着色 ,IR组呈弥漫性阳性着色 ,而 IPC组呈局灶性或小片状阳性着色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 ;而且心肌组织染色深浅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程度相一致。结论 :应用改良的 HBFP和 GCA特殊染色法均能显示心肌再灌注早期病理改变 ,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较好 ;结果提示 IPC有助于心肌再灌注早期缺血、缺氧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染色方法 观察 缺血预适应 心肌再灌注 病理 心肌细胞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西西里1例脂蛋白沉积症(Urbach-Wiethe病)患者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ECM1)的新突变
20
作者 Lupo I. Cefalu A.B. +1 位作者 Bongiorno M.R. 焦婷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2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Background: LIPOID proteinosis (LP) ALSO KNOWN 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