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肠道菌群失调的病理机制、治疗策略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韩文贝 刘莹露 +6 位作者 万毅刚 孙伟 涂玥 杨晶晶 吴薇 何伟明 姚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25-2432,共8页
肠道菌群失调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至尿毒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特征就是益生菌减少、能产生尿毒素的条件致病菌(产尿素酶菌群、产内毒素菌群以及产代谢毒素菌群)增多。"肠-肾轴(gut-kidney axis)&q... 肠道菌群失调是中、晚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至尿毒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其特征就是益生菌减少、能产生尿毒素的条件致病菌(产尿素酶菌群、产内毒素菌群以及产代谢毒素菌群)增多。"肠-肾轴(gut-kidney axis)"学说和"慢性肾脏病-结肠轴(chronic kidney disease-colonic axis)"概念的核心观点认为,失调的肠道菌群通过加剧尿毒素蓄积和诱导全身性微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重肾脏的损伤。初步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显示,以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制剂为代表的益生菌和以菊粉、低聚半乳糖为代表的益生元,还有鲁比前列酮、活性炭吸附剂等都可以针对CKD患者体内失调的肠道菌群,通过减轻尿毒素蓄积和抑制全身性微炎症反应等途径而改善肾功能。不仅如此,一些经口服或肠道给药的单味中药、中药复方还有中药提取物(大黄素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调节肠道细菌,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减轻尿毒素蓄积,延缓CKD进展。其中,大黄类经方——大黄甘草汤(浓缩颗粒TJ-84)改善肾衰竭动物模型体内尿毒素蓄积的靶点不是肾脏,而可能是"肠道菌群所启动的肠-肾轴"。基于此,针对中、晚期CKD患者肠组织中肠道菌群相关的病理因素(紧密连接蛋白、辅助性和调节性T细胞等)的干预性研究可能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中药 慢性肾脏病 肠-肾轴 病理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概念从肾-肺-大肠轴谈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翀 孙伟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5期74-77,共4页
基于西医肠肾轴概念从中医脏腑理论谈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孙伟教授早在肠肾轴提出前已应用“补益肺肾,活血清利法”论治慢性肾脏病,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指出了新方向。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肠肾轴 肾-肺-大肠轴 补益肺肾 活血清利法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肠-肝-肾轴的肝纤维化与肾纤维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明亮 丁永芳 +5 位作者 印鑫 邵久针 庄子锐 张婷 苏鹏亮 彭蕴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0,共12页
纤维化是组织受到损伤后,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各类慢性疾病导致的损伤/炎症是纤维化发生的主要诱因。肝和肾的纤维化是较常见的脏器纤维化。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被证明与肝肾相关疾病的发展进程有密切关联,... 纤维化是组织受到损伤后,组织内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各类慢性疾病导致的损伤/炎症是纤维化发生的主要诱因。肝和肾的纤维化是较常见的脏器纤维化。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被证明与肝肾相关疾病的发展进程有密切关联,其内在机制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变化以及肠道完整性等相关。肠-肝-肾三者之间通过内分泌和细胞信号通路等各种途径进行相互影响并促进肝和(或)肾纤维化的发展。本文基于肠-肝肾轴对肝纤维化与肾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诊疗肝肾纤维化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肝-肾轴 肠-肝轴 肠-肾轴 肠-肝-肾轴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理论谈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14
4
作者 雷芷晗 吕静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1,共5页
肠-肾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的紊乱能够引起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及全身微炎症反应,进而加重慢性肾脏病进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腑泄浊法是通过加强肠腑传化功能,使蓄积于肠道的湿浊毒邪从大便排出,进而调节... 肠-肾轴学说认为肠道菌群的紊乱能够引起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及全身微炎症反应,进而加重慢性肾脏病进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腑泄浊法是通过加强肠腑传化功能,使蓄积于肠道的湿浊毒邪从大便排出,进而调节脏腑气机,祛邪以扶正,与肠肾轴理论不谋而合。本文基于肠-肾轴理论,讨论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应用,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慢性肾脏病 通腑泄浊法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探讨肠源性尿毒症毒素在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相学梅 李宜航 +1 位作者 牟曾熠 李志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4-282,共9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CKD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与其肾功能降低不能有效清除毒素有关,同时肠道微生物群在蛋白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肠源性尿毒症毒素(GDUTs);“肠-肾轴”理论认为...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CKD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与其肾功能降低不能有效清除毒素有关,同时肠道微生物群在蛋白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肠源性尿毒症毒素(GDUTs);“肠-肾轴”理论认为肠肾互相作用,CKD降低了清除尿毒素(UTs)的能力,导致UTs在血液中积聚。同时,UTs的积累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导致恶性循环。该文着重从GDUTs中硫酸吲哚酚、对甲酚硫酸来源及其对CKD的作用机制(如诱导肾小管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内皮损伤,促进肾纤维化及下调肾保护性蛋白)和氧化三甲胺来源及其对CKD的作用机制(如促肾纤维化、促炎)来阐述;从肠-肾轴角度出发,总结饮食营养调节、毒素吸附、强化透析增加清除率、抑制肠源性毒素来源、中医疗法(中药制剂、中药活性成分)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减少GDUTs的产生以期延缓CKD的进展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肠-肾轴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 研究进展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失调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汉 王敦方 +5 位作者 宋红新 马旭冉 苗金雪 李佳 杨伟鹏 王海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626-634,共9页
人体肠道中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细胞,它们影响着宿主的营养、新陈代谢、生理和免疫功能。文章综述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共生关系的紊乱,这可能导致了DN的进展,以及有针对... 人体肠道中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细胞,它们影响着宿主的营养、新陈代谢、生理和免疫功能。文章综述了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共生关系的紊乱,这可能导致了DN的进展,以及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重建共生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来自肠道细菌的内毒素和肠道微生物群发酵产生的大量有毒代谢物,包括氧化三甲胺、硫酸吲哚酚和对甲酚硫酸盐等,导致了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内毒素和细菌代谢物进入体循环,通过介导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血管损伤等途径参与了DN进展。由于DN患者一些有益细菌代谢物的减少,如短链脂肪酸,也影响了机体能量代谢和葡萄糖稳态。另外,肠道菌群对于胆汁酸的转化必不可少,通过合成次级胆汁酸及通过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调节葡萄糖及脂质代谢平衡,在DN发生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与益生元、粪菌移植可能在维持代谢平衡的肠道菌群以减少DN和终末期肾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进展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肠肾轴 内毒素 炎症反应
下载PDF
Roles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kidney diseases 被引量:9
7
作者 Ling-Zhi Li Si-Bei Tao +1 位作者 Liang Ma Ping F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228-1232,共5页
Objective: In kidney diseases, uncontrolled blood pressure,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imbalanced immunity response, metabolic dysfunc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of renal function. Sho... Objective: In kidney diseases, uncontrolled blood pressure,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imbalanced immunity response, metabolic dysfunc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of renal function.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as a group of metabolites fermented by gut microbiota exerted regulatory effects on kidney diseases through their activation of transmembran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nd their inhibition of histone acetylation. In this review article, we updated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that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explore our understanding in physiology and function of SCFAs in kidney disease. Data sources: We performed a comprehensive search in both PubMed and Embase using short-chain fatty acids55 and "kidney" with no restrictions on publication date. Study selection: After reading through the title and abstract for early screening, the full text of relevant studies was identified and reviewed to summarize the roles of SCFAs in kidney diseases. Results: Though controversial, growing evidence suggested SCFAs appeared to have a complex but yet poorly understood communications with cellular and molecular processes that affected kidney function and responses to injury. From recent studies, SCFAs influenced multiple aspects of renal physiology including inflammation and immunity, fibrosis, blood pressure, and energy metabolism. Conclusions: The roles of intestinal SCFAs in kidney diseases were exciting regions in recent years;however, clinical tri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in kidney diseases were still lacked. Thus, more research would be needed to obtain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CFAs' potential effects in kidne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ME Short-chain FATTY acid kidney disease gut-kidney axis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代谢物网络同慢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关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昭君 陈晓光 张森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77-2784,共8页
近年来,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是必要的。但菌群失调也可能导致多种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肠道中的微生物组与宿主的病理生... 近年来,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是必要的。但菌群失调也可能导致多种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肠道中的微生物组与宿主的病理生理状态相关。“肠-肾轴”理论的提出很好地解释了肠道菌群与慢性肾病之间的双向交流,一方面肾脏功能受损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另一方面改变的肠道菌群通过损伤肠黏膜屏障,使有害菌透过肠屏障入血,诱发慢性炎症,从而加速肾脏损伤。另外失调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肾毒性代谢物的增加也是“肠-肾轴”加重肾病的机制之一,其中对甲酚硫酸盐、硫酸吲哚酚和氧化三甲胺这3类微生物代谢物是研究最为广泛的肾毒性代谢物,它们的肾脏毒性已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广泛证实。目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物网络同慢性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有可能为慢性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肾病 肠道菌代谢物 肠肾轴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理论浅析膳食纤维对慢性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小慧 代思源 +1 位作者 戴艳玲 宁建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197,共5页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而肠道稳态的破坏有利于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及肠腔细菌、内毒素的易位,加重CKD的尿毒症毒性及全身性炎症。膳食纤维可靶向作用于"肠-肾轴",从而降低...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而肠道稳态的破坏有利于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及肠腔细菌、内毒素的易位,加重CKD的尿毒症毒性及全身性炎症。膳食纤维可靶向作用于"肠-肾轴",从而降低CKD的尿毒症毒素水平及减轻全身性炎症。膳食纤维有望成为治疗CKD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慢性肾病 膳食纤维 尿毒症毒素 全身性炎症
下载PDF
Berberine ameliorate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rough inhibiting the production of gut-derived uremic toxi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被引量:3
10
作者 Libin Pan Hang Yu +9 位作者 Jie Fu Jiachun Hu Hui Xu Zhengwei Zhang Mengmeng Bu Xinyu Yang Haojian Zhang Jinyue Lu Jiandong Jiang Yan W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537-1553,共17页
At present,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re very limited,and most patients rely on dialysis to sustain their lives for a long time.However,studies on the gut—kidney axis have shown that the gut m... At present,clinical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re very limited,and most patients rely on dialysis to sustain their lives for a long time.However,studies on the gut—kidney axis have shown that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potentially effective target for correcting or controlli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This study showed that berberine,a natural drug with low oral availability,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by alter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nhibiting the production of gut-derived uremic toxins,including p-cresol.Furthermore,berberine reduced the content of pcresol sulfate in plasma mainly by lowering the abundance of g_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 and inhibiting the tyrosine—p-cresol pathway of the intestinal flora.Meanwhile,berberine increased the butyric acid producing bacteria and the butyric acid content in feces,while decreased the renal toxic trimethylamine N-oxide.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erberine may be a therapeutic drug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ameliorat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rough the gut—kidney ax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kidney disease gut microbiota BERBERINE gutkidney axis CLOSTRIDIUM P-CRESOL Uremic toxins p-Cresol sulfate
原文传递
尿毒康合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文燕 李燕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335-134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肠-肾轴”理论,运用尿毒康合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给予尿毒康合剂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肠-肾轴”理论,运用尿毒康合剂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给予尿毒康合剂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SUA)、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34/36),对照组为77.78%(28/36),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e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SUA、U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eGFR水平的提高作用及对SUA、Uβ2-MG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毒康合剂联合非布司他片治疗湿热瘀阻型痛风性肾病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康合剂 非布司他 痛风性肾病 湿热瘀阻型 肠-肾轴
原文传递
Iridoids modulate inflammation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review
12
作者 Tong-yi Zhou Na Tian +1 位作者 Liu Li Rong Y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10-222,共13页
In recent years,preclinical research o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has surged to the forefront of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attention.DKD has become a pervasive complication of type 2 diabetes.Given the complexity of... In recent years,preclinical research o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 has surged to the forefront of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attention.DKD has become a pervasive complication of type 2 diabetes.Given the complexity of its etiology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s,current interventions,including drugs,dietary modifications,exercise,hypoglycemic treatments and lipid-lowering methods,often fall short in achieving desired therapeutic outcomes.Iridoids,primarily derived from the potent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herbs,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long-standing research.Preclinical data suggest that iridoids possess notable renal protective properties;however,there has been no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their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DKD.This article consolidates findings from in vivo and in vitro research on iridoids in the context of DKD and highlights their share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in treating this condition.Additionally,it explores how certain iridoid components modify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potentially bolstering their therapeutic effects.This review provides a focused examination of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iridoids may prevent or treat DKD,offer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endeav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IRIDOIDS gut-kidney ax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nomer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理论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13
作者 叶乃菁 罗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3期20-23,53,共5页
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针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肠-肾轴”理论的提出,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成为... 随着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针对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肠源性尿毒症毒素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肠-肾轴”理论的提出,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知研究发现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的蓄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进而诱导全身微炎反应,最终加重肾脏微症状。这为“肠-肾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医家发现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等优势。临床通过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等方法延缓肾脏衰竭。因此强调脾肾之间的关系,重视从脾治肾,表现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而减少肠源性尿毒症毒素以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本文综述“肠-肾轴”理论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应用,为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慢性肾脏病 肠道菌群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及疗效
14
作者 欧少甫 钟建 +2 位作者 陈琳 陈意 陈相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困扰全世界的社会公共问题,在我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会给CKD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延缓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刻不容缓。在2011年国际透析大会上,MEIJERS等提出“肠-... 慢性肾脏病(CKD)是困扰全世界的社会公共问题,在我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会给CKD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延缓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刻不容缓。在2011年国际透析大会上,MEIJERS等提出“肠-肾轴”的概念,认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改善肾功能。中医学具有辨证施治的个体化诊疗特点,因此,基于“肠-肾轴”理论运用中医药治疗CKD具有可观的前景。CKD可归属于中医学中“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湿浊内蕴。脾肾虚损,水液代谢失调,“湿浊”“瘀血”内蕴肠道,蓄积体内之浊毒不能及时排出,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肠-肾轴是其发病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由此以补脾益肾,通腑泄浊为治法治疗CKD有了理论依据,中药保留灌肠等疗法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脾-肠-肾轴”“肺-肠-肾轴”理论的提出为“从脾治肾”“从肺治肾”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为中医药临床治疗CKD扩展了新方向。文章旨在基于“肠-肾轴”理论分别探讨中西医治疗CKD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及疗效,为临床治疗CKD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CKD) 肠-肾轴 益生菌 中医药
下载PDF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桑永浩 贠捷 +1 位作者 代丽娟 宋立群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05-315,共11页
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寻找有效控制发展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肠-肾轴”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随着CKD的进展,尿毒症毒素(UTs)逐渐蓄积,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反过来,失调的肠道菌... 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寻找有效控制发展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肠-肾轴”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随着CKD的进展,尿毒症毒素(UTs)逐渐蓄积,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反过来,失调的肠道菌群和受损的肠道屏障通过加剧UTs的蓄积和诱导全身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重肾脏的损伤。基于此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灌肠在治疗CKD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肠-肾轴”理论和运用中药灌肠联合基础治疗、中药灌肠联合结肠透析和中药灌肠联合口服中药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CK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中药灌肠 慢性肾脏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探讨“脾为之卫”理论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陶嘉茵 王珍 王耀献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95-1199,共5页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不易根治,调理脾胃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中不可或缺,现代医学“肠肾轴”机制也为调脾固卫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肠肾轴”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过...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不易根治,调理脾胃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中不可或缺,现代医学“肠肾轴”机制也为调脾固卫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肠肾轴”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具体体现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进展及复发与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屏障破坏、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失调、肠道黏膜免疫反应紊乱相关。临证时,应根据“脾为之卫”理论,若见患者阳明有余,脾胃失调,方用四妙丸合二陈汤加减调和脾胃,通腑泄热;若见患者脾气亏虚,运化失职,方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味地黄丸健脾益气,固卫御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肠肾轴” “脾为之卫” 四妙丸 二陈汤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丸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谈国医大师王世民“通下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秋寒 赵怡蕊 +2 位作者 黄永豪 韩守霞 王世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53-56,61,共5页
王世民教授是山西省著名的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多年,尤其倾心研究中药及中医方剂,数十年来科研成果显著,他倡导“仰古尚新、与时俱进、中西兼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强调“医应识药”,探幽发微,融汇古今... 王世民教授是山西省著名的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在中医药临床和基础研究多年,尤其倾心研究中药及中医方剂,数十年来科研成果显著,他倡导“仰古尚新、与时俱进、中西兼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强调“医应识药”,探幽发微,融汇古今。基于西医肠-肾轴理论从中医谈王世民教授临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经验,慢性肾脏病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主要为虚、瘀、湿、浊,临床主要治则为“补肾活血,降浊排毒”,且强调“通下法”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方,用通利大便的方法去除浊毒,以祛菀陈莝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王世民教授基于肠-肾轴认为肠道菌群失调也可看作人体阴阳失衡的一部分,中药及复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机体阴阳平和而治疗疾病,提出“从肠治肾”,在临床疗效显著。为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肾轴 通下法 慢性肾脏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艾珊珊 崔涛 +3 位作者 周乐 申振 李伟 韩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3-1109,共7页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并随机收集其中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后的粪便样本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筛选益肾化湿颗粒的作用靶菌。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UACR、BUN、HbA1C、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OD活性、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升高,菌群的聚合度增加,F/B值下降;LEfSe分析发现试验组的优势属种是副拟杆菌属、长双歧杆菌、黏膜乳杆菌。结论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改善DK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血糖,减少蛋白尿,整体调节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稳定肾功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道菌群评估DKD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湿颗粒 肠道菌群 糖尿病肾病 肠-肾轴 16S rDNA测序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肠-肾轴中对草酸钙结石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思豪 雷敏 +6 位作者 李南曦 黄欣果 陈诗琪 黄文昊 安凌悦 李舒珏 吴文起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13-716,共4页
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 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形成与草酸和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肠道菌群是定居在人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机体内多种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既往认为肠道菌群中产甲酸草酸杆菌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保护因素,但近年来发现,调节机体草酸代谢的细菌不仅限于产甲酸草酸杆菌。草酸钙结石患者具有与健康人群不同的肠道菌群,其通过肠-肾轴调节草酸在机体内的代谢,影响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本文阐述草酸钙结石患者肠道菌群特点,总结肠道菌群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潜在功能及未来可能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草酸钙 肠道菌群 肠-肾轴 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肠-肾轴的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丽 王毅 于湘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9-333,共5页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作为脓毒症常见的肾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基于"肠-肾轴"理论,肠道和肾脏在脓毒症中具有双向协同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代谢物失调...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A-AKI)作为脓毒症常见的肾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基于"肠-肾轴"理论,肠道和肾脏在脓毒症中具有双向协同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代谢物失调和内皮屏障完整性受损等参与了肾脏损伤的过程,肾脏炎症介质水平的升高又干扰了肠道微生物的构成。因此,了解SA-AKI中肠-肾串扰的机制,有助于为制定新的SA-AKI治疗策略提供潜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 肠道微生物 肠-肾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