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导骨再生术在种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倩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9-284,共6页
1982年,Nyman用一种半透性滤膜治疗牙周病,后扩展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1993年,Buser等提出了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概念。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 1982年,Nyman用一种半透性滤膜治疗牙周病,后扩展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1993年,Buser等提出了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概念。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牙种植 骨增量
下载PDF
两种国产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薛妍 陈婷 +1 位作者 梁振耕 谢莉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目的:评价比较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与海奥口腔修复膜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GBR)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笔者医院行牙种植GBR手术的240例患者分为博特组、海奥组与Bio-Gide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博特医用... 目的:评价比较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与海奥口腔修复膜用于牙种植引导骨再生(GBR)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笔者医院行牙种植GBR手术的240例患者分为博特组、海奥组与Bio-Gide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海奥口腔修复膜与瑞士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行GBR手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水平及垂直成骨有效率、植骨厚度及高度、成骨厚度及高度、水平及垂直骨生长效果。结果:博特组、海奥组与Bio-Gide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5.00%、2.5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博特组的水平成骨有效率与垂直成骨有效率分别为95.00%、92.50%,海奥组的水平成骨有效率与垂直成骨有效率分别为97.50%、93.75%,Bio-Gide组的水平成骨有效率与垂直成骨有效率分别为98.75%、96.25%,三组的水平及垂直成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植骨厚度及植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奥组与Bio-Gide组的成骨厚度、成骨高度、水平骨生长效果及垂直骨生长效果均明显高于博特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国产口腔修复膜用于牙种植GBR手术的成骨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与进口修复膜均无明显差异,海奥口腔修复膜的成骨效果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相当,均明显优于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gbr) 口腔 修复膜 国产 成骨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双尖牙区即刻种植位点保存的CBCT观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尹伟 刘向辉 +1 位作者 孙卫革 王晨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综合评估临床中双尖牙区采用即刻种植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进行位点保存的效果。方法:选择双尖牙需拔除并行种植修复的患者65例90颗牙,随机分为...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综合评估临床中双尖牙区采用即刻种植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进行位点保存的效果。方法:选择双尖牙需拔除并行种植修复的患者65例90颗牙,随机分为即刻种植GBR组(即刻种植+引导骨组织再生)、单纯GBR组(拔牙创GBR技术处理+延期种植)和空白对照组(拔牙创常规处理+延期种植)。拔牙前及拔牙后1、3、6个月分别行CBCT扫描,测量牙槽骨高度和宽度,并用Simplant软件测量位点骨密度,比较各时间点3组间各指标差异,评价位点保存的效果。结果:各时间点骨高度丧失量、骨宽度丧失量及骨密度变化值相比,即刻种植GBR组变化最小,单纯GBR处理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大,每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尖牙区应用即刻种植联合GBR处理,可有效进行种植位点保存,并能减少患者就诊次数,简化种植修复程序,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gbr 种植位点保存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学特征与引导骨再生手术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元 史俊宇 +1 位作者 张枭 赖红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分析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对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5月—201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植... 目的·分析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对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5月—2019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植入同期GBR的患者,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术后即刻到术后6个月的植骨吸收率。根据术前CBCT数据重建初始骨缺损三维结构,定义其近远中向、颊舌向和冠根向的形态学变量。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评估初始骨缺损形态学变量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尝试建立植骨吸收率的预测模型并通过留一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纳入30名患者,术后6个月植骨吸收率的中位数为5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植骨吸收率与多个初始骨缺损形态变量均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骨缺损颊舌向距离最大值(maximum buccal-lingual distance,mBL)、冠根向距离最大值(maximum coronal-apical distance,mCA)与近远中向距离最大值(maximum mesial-distal distance,mMD)的比值(rmCA/mMD)是术后植骨吸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mBL和rmCA/mMD的预测模型预判GBR术后6个月植骨吸收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946,留一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总的预测准确率为76.7%,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14和0.813。结论·初始骨缺损形态对GBR术后6个月的植骨效果有显著影响;骨缺损形态学变量对术后植骨吸收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锥形束CT 形态学插值法
下载PDF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骨引导再生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玲慰 胡晓文 +1 位作者 李斯日古楞 李翠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0年第2期80-84,95,共6页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骨引导再生术中充当屏障膜并直接修复术后软组织不足的临床效果及对引导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种植修复治疗,但因种植区牙槽嵴萎缩,宽度不足而需先行骨引导再生术的患... 目的: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骨引导再生术中充当屏障膜并直接修复术后软组织不足的临床效果及对引导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种植修复治疗,但因种植区牙槽嵴萎缩,宽度不足而需先行骨引导再生术的患者7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平均34岁),术中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骨引导再生区域,并直接修补创面软组织不足,临床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愈合情况。通过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价新生的引导再生骨。结果:术后2周可见创面生物膜有部分降解,骨移植材料表面有薄层胶原基质覆盖;术后3周,创面开始有少量牙龈上皮覆盖;术后4周,牙龈上皮覆盖全部创面,与周围牙龈融合。术后1年,牙种植手术中见再生骨质量好,缺牙区牙槽嵴宽度明显增宽。影像学检查显示,随愈合时间延长,骨粉颗粒高密度影像逐渐消失,与周围正常骨质间界限不清。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充当骨引导生物膜并同时修复骨增量术后软组织不足的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 软组织不足 骨增量术 骨引导再生(guided boneregeneration gbr)
下载PDF
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专家共识
6
作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 宿玉成 +1 位作者 刘倩 任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前,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尤其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是许多骨缺损病例(尤其是复杂骨缺损病例)种植手术时骨增量的一种可靠解决方案。鉴于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敏感性较强,钛网暴露并发症的发... 目前,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尤其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是许多骨缺损病例(尤其是复杂骨缺损病例)种植手术时骨增量的一种可靠解决方案。鉴于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敏感性较强,钛网暴露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起草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传统钛网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苏菊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0-363,共4页
传统的种植术要求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必须有紧密的接触,这就要求拔牙创必须经过6~12个月的愈合期,充分钙化后才能作为种植床,结果延长了种植治疗疗程,牙槽骨发生了吸收。研究表明,拔牙后2年内牙槽嵴骨质吸收的70%~80%是头3个... 传统的种植术要求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必须有紧密的接触,这就要求拔牙创必须经过6~12个月的愈合期,充分钙化后才能作为种植床,结果延长了种植治疗疗程,牙槽骨发生了吸收。研究表明,拔牙后2年内牙槽嵴骨质吸收的70%~80%是头3个月发生的,而拔牙后即刻种植,能有效地保持牙槽嵴原有的高度和宽度,防止了牙槽骨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引导骨再生 生物膜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程先苗 李玉宝 +3 位作者 张利 左奕 李吉东 廖建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3-986,共4页
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高分子相,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为无机相,采用溶液共混和真空下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n-HA/CS复合膜,通过SEM、XRD、FTIR、接触角及力学性能等测试对此复合膜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 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高分子相,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为无机相,采用溶液共混和真空下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n-HA/CS复合膜,通过SEM、XRD、FTIR、接触角及力学性能等测试对此复合膜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具有非对称结构,上表面组分主要是CS,下表面组分是n-HA和CS复合体,并在底部形成了一层致密层,中间是疏松层;复合膜中CS与HA之间存在一定的化学键合并复合均匀,没有明显的相分离,且复合膜中的HA为类似于自然骨矿物相的弱结晶结构。复合膜的非对称结构对其接触角也有一定的影响,反映了膜表面亲、疏水性的不同,为细胞的粘附和旺长提供了一定的微环境。复合膜干态下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CS膜的低,而在湿态时却较纯CS膜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引导骨组织再生 非对称复合膜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促进兔骨缺损部位再血管化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邹海波 周亚莉 +1 位作者 安洪 蒋电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 为大段骨缺损修复过程的血管再生探索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五组。右前肢为实验肢体,缺损长度约15mm。第1—4组都采用胶原膜引导,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骨水泥,不同的是在第1组中,复合血管内... 目的 为大段骨缺损修复过程的血管再生探索一条可行的途径。方法 成年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五组。右前肢为实验肢体,缺损长度约15mm。第1—4组都采用胶原膜引导,结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骨水泥,不同的是在第1组中,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质粒;第2组复合VEGF165质粒;第3组复合BMP2质粒;第4组不复合任何质粒;第5组仅制作动物模型而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术后2周,核素断层摄影(ECT)结果显示第1组骨缺损修复后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2、3、4组(P〈0.05);术后4周,X线片示第1组骨缺损处的骨痂明显增多;SEM显示在正常骨与工程骨交界处可见新生的骨小梁结构以及成骨细胞的附着;ECT结果显示第1组骨缺损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2、3、4组(P〈0.01);第2组骨缺损的局部血流量高于第3、4组(P〈0.01);术后8周,SEM显示第1组工程骨表面成骨细胞的附着多于其它各组,ECT结果显示与术后4周相同。结论 在骨缺损的局部,联合应用表达VEGF165和BMP2质粒可以促进骨缺损局部的血液供应;附着质粒DNA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及引导性胶原膜在大段骨缺损局部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新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骨水泥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引导性骨再生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口腔种植成骨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丽娜 沈敏娟 方明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种植修复已逐渐成为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种植区牙槽骨骨量充足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前提条件及关键因素。然而,临床上种植区牙槽骨骨量不足十分常见,影响种植修复体的功能发挥、美学效果及...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快速发展,种植修复已逐渐成为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种植区牙槽骨骨量充足是种植修复成功的前提条件及关键因素。然而,临床上种植区牙槽骨骨量不足十分常见,影响种植修复体的功能发挥、美学效果及远期疗效。口腔植骨材料配合骨增量手术是目前临床常用重建缺失骨组织,使其骨量满足种植要求的方法之一。口腔植骨材料的自身特性如生物相容性、骨传导、骨诱导及骨生成等性能对植骨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从植骨材料的性能、分类及临床运用三个方面重点介绍口腔种植成骨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以期为成骨材料的临床选择及种植修复成功率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植骨材料 骨增量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下载PDF
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的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伴角化龈增量的美学区连续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一例
11
作者 蒋娟娜 李俊满 +1 位作者 陈琳 谢亮焜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的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伴角化龈增量的美学区连续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因外伤致上颌前牙区骨折、水平向骨丧失,连续多颗天然牙缺失。临床治疗取自体骨混合去蛋白牛... 本病例报告了一例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的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伴角化龈增量的美学区连续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患者因外伤致上颌前牙区骨折、水平向骨丧失,连续多颗天然牙缺失。临床治疗取自体骨混合去蛋白牛骨矿物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DBBM)异种骨填入骨缺损区,在唇侧放置钛网和生物可吸收性胶原膜。半年后行简易修复导板引导下种植体植入,二期术前行角化龈增量,临时修复体佩戴6个月后完成最终美学修复。结果可见,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的钛网支撑的GBR获得了理想的骨增量效果,为种植体植入提供了理想的位点,同时角化龈增量手术为最终美学修复提供了令医患满意的临床效果。因此,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用于钛网支撑的GBR是一种增加前牙区水平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区种植 引导骨再生 自体骨 钛网 角化龈增量
下载PDF
慢钻取骨法骨碎屑与Bio-Oss骨粉混合物在牙种植骨量不足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亚鹏 高鹏 刘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慢钻取骨骨碎屑与Bio-Oss骨粉和CGF混合物应用于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前牙缺失种植骨量不足行牙种植术患者,对照组45枚植体,常规GBR植入Bio-Oss人工骨粉和CGF混合物;实验组46枚植体,慢钻取骨法收... 目的:探讨慢钻取骨骨碎屑与Bio-Oss骨粉和CGF混合物应用于牙种植骨量不足牙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前牙缺失种植骨量不足行牙种植术患者,对照组45枚植体,常规GBR植入Bio-Oss人工骨粉和CGF混合物;实验组46枚植体,慢钻取骨法收集骨碎屑自体骨颗粒与Bio-Oss人工骨粉按1:1比例混合后,再与CGF混合,常规GBR置入种植体周骨缺损完成种植术。分析术后6、12、18个月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高度、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及骨结合情况。结果:种植术后6、12、18个月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植骨区骨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6、12个月,实验组较对照组唇侧骨板骨吸收量少(P<0.05),18个月则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8个月两组种植体稳定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慢钻取骨法收集自体骨碎屑应用于牙种植骨量不足的GBR技术,有助于提高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骨结合 骨碎屑
原文传递
牙槽骨缺损区引导骨再生后正畸牙移动的临床观察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田燕 钱若谷 +2 位作者 张媛 杨晓丽 葛振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引导骨再生(GBR)技术通常用以增加缺损牙槽嵴的宽度及高度,以达到治疗所需的要求。本文报道1例GBR技术与正畸联合应用病例,修复缺损牙槽骨并通过所修复牙槽骨中正畸牙移动关闭缺牙间隙,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正畸 引导骨再生技术 牙槽骨缺损 牙齿移动
下载PDF
异种成型胶原骨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李佳芙 吕红 +5 位作者 周静 刘情 蒲奕名 卜鸿鹄 刘清辉 曲彬彬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 前瞻性评价软块状含10%胶原的去蛋白无机牛骨(DBBM-C)与颗粒状去蛋白无机牛骨(DBBM)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的骨体积变化和稳定性差异。方法 通过牙槽骨缺损与预期种植体植入位点的关系将缺损分为Ⅰ-0的拟种植位点(18个)进行种... 目的 前瞻性评价软块状含10%胶原的去蛋白无机牛骨(DBBM-C)与颗粒状去蛋白无机牛骨(DBBM)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的骨体积变化和稳定性差异。方法 通过牙槽骨缺损与预期种植体植入位点的关系将缺损分为Ⅰ-0的拟种植位点(18个)进行种植一期手术,种植体放置后颊侧出现5~8 mm“V”型骨开裂,同期行引导性骨再生术(GBR),试验组(DBBM-C组)10个,采用DBBM-C+胶原膜(CM),对照组(DBBM组)8个,采用DBBM+CM。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CBCT分析测量种植体唇颊侧颈部水平骨厚度(d)、45°骨厚度(d45)和骨高度(h)。结果 两组术后即刻d、d45和h数值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和12个月DBBM-C组d和d45数值均高于DB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d和d45变化值,DBBM-C组低于DB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变化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d、d45和h变化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研究中,DBBM-C+CM在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的骨体积变化小于DBBM+CM,DBBM-C+CM在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的稳定性优于DBBM+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替代材料 引导性骨再生(gbr) 骨体积变化 稳定性差异
下载PDF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GBR应用的临床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安琳 谢方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2例病例术后1年随访,有效率达90.6%(29例),失败3例,分别因外伤、根纵折及牙周炎导致拔牙。结论: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应用GBR时不放置植骨材料仍可取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 生物膜 引导骨再生技术(gbr)
下载PDF
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同期行GBR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威 陈志方 +1 位作者 张薇 陈乐乐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421-42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患者随机分为GBR组和对照组(各20例)。GBR组在拔牙后使用奥邦骨修复材料行引导骨... 目的:观察分析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患者随机分为GBR组和对照组(各20例)。GBR组在拔牙后使用奥邦骨修复材料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对照组常规处理拔牙创后仅严密缝合。术后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拔牙区域骨密度,第二磨牙的远中牙槽嵴高度变化及冷热刺激痛度。结果:骨密度(Hu)GBR组(137.35±8.82)高于对照组(109.10±11.40);第二磨牙远中牙槽嵴高度值变化(H)GBR组(4.56±1.43)mm高于对照组(0.93±0.83)mm;术后6个月第二磨牙冷热刺激痛度视觉模拟评分值(visual analogue score,VAS)(0.36±0.31)小于对照组(2.00±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邦骨修复材料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后同期行GBR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邦骨修复材料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下颌第三磨牙
原文传递
Er:YAG激光联合引导骨再生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涂慧娟 李凌宇 +2 位作者 李医丹 罗真兰 俞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8-422,共5页
目的:探讨Er:YAG激光联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9年在嘉定区牙病防治所行种植修复且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26例患者(共34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探讨Er:YAG激光联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2019年在嘉定区牙病防治所行种植修复且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26例患者(共34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翻瓣、清创和GBR治疗,实验组采用Er:YAG激光处理种植体表面及污染物,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法处理。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个月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缺损高度(reduce of marginal bone level,RBL),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PD、BOP、PI和RBL均显著改善;治疗后6、12和24个月后,PD、BOP和PI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2和24个月,实验组RBL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GBR治疗中,Er:YAG激光疗法效果优于传统机械法,更有利于新骨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种植体周围炎 引导骨再生 骨缺损
下载PDF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于牙种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仲伟强 吕碧文 高桂娇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27-128,F0003,共3页
目的:临床观察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22枚牙种植区域的骨量不足及植入后的骨穿孔和骨缺损,采用人工骨、自体骨混合移植及生物胶原膜覆盖技术,促进和引导其骨形成从而完成牙种植术。结果:16例22枚牙种植体... 目的:临床观察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22枚牙种植区域的骨量不足及植入后的骨穿孔和骨缺损,采用人工骨、自体骨混合移植及生物胶原膜覆盖技术,促进和引导其骨形成从而完成牙种植术。结果:16例22枚牙种植体,全部成功,临床成功率为100%。结论: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的正确应用在牙种植方面是可靠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 牙种植
下载PDF
口腔胶原膜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舒倩怡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58-364,共7页
引导骨再生是口腔种植学中的重要技术,口腔胶原膜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按照生产工艺可将口腔胶原膜分为脱细胞基质膜、纯化胶原膜、重组胶原膜等。目前市面上主要使用的是脱细胞基质膜。不同类型的胶原膜在生产流程中有相同与不同之处... 引导骨再生是口腔种植学中的重要技术,口腔胶原膜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按照生产工艺可将口腔胶原膜分为脱细胞基质膜、纯化胶原膜、重组胶原膜等。目前市面上主要使用的是脱细胞基质膜。不同类型的胶原膜在生产流程中有相同与不同之处,不同的生产工艺也对胶原膜的性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综述胶原膜的分类、生产流程、不同胶原膜的对比以及胶原膜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引导骨再生 胶原膜 脱细胞基质 生产工艺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Bone Regeneration of Simvastatin Loaded 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s in Rodent Calvarial Defects 被引量:1
20
作者 Najib Ghadri K. Mark Anderson +5 位作者 Pradeep Adatrow Sidney H. Stein Hengjie Su Franklin Garcia-Godoy Anastasios Karydis Joel D. Bumgardner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nd Nanobiotechnology》 2018年第2期210-231,共22页
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s have been known to have a high degree of biocompatibility and support new bone formation with controllable biodegradatio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se membranes may allow them to serve as lo... 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s have been known to have a high degree of biocompatibility and support new bone formation with controllable biodegradation. The surface area of these membranes may allow them to serve as local delivery carriers for different biologic mediators. Simvastatin, a drug commonly used for lowering cholesterol, has demonstrated promising bone regenerative capabi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simvastatin loaded 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 applications and their ability to enhance bone formation in rat calvarial defects. Nanofibrous chitosan membranes with random fiber orientation were fabricated by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nd loaded with 0.25 mg of simvastatin under sterile conditions. One membrane was implanted subperiosteally to cover an 8 mm diameter critical size calvarial defect. Two groups: 1) Control: non-loaded chitosan membranes;2) Experimental: chitosan membranes loaded with 0.25 mg of simvastatin were evaluated histologically and via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for bone formation at 4 and 8 weeks time points (n = 5/group per time point). Both groups exhibited good biocompatibility with only mild or moder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during the healing process. Histologic and micro-CT evaluations confirmed bone formation in calvarial defects as early as 4 weeks using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membranes. In addition, newly-formed bony bridges consolidating calvarial defects histologically along with partial radiographic defect coverage were observed at 8 weeks in both groups. Although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demonstrated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results of bone formation, biodegradable chitosan nanofiber membranes loaded with simvastatin showed a promising regenerative potential as a barrier material for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 CHITOSAN SIMVASTATIN Calvarial Defect Membrane NANOFIB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