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同位素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2
1
作者 张应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温小虎 苏建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8-747,共10页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介绍了环境同位素在大气降水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之间转化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水循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水循环 地下水 地表水 降水
下载PDF
植被护坡的局限性及其对深层滑坡孕育的贡献 被引量:58
2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1 位作者 唐正光 王苏达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8-450,共13页
根系对土体的加固效应是显著的,植被能够遏制面状水土流失及浅层滑坡。但是,由于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分布在地表以下1.5m的深度以内,其加固深度远小于深层滑坡的滑面埋深;另外,蒸腾能够显著降低地下水位,但由于其主要发生在降雨事件的间... 根系对土体的加固效应是显著的,植被能够遏制面状水土流失及浅层滑坡。但是,由于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都分布在地表以下1.5m的深度以内,其加固深度远小于深层滑坡的滑面埋深;另外,蒸腾能够显著降低地下水位,但由于其主要发生在降雨事件的间歇期或旱季,而且进展缓慢,不能有效控制降雨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大幅抬升及应力环境的恶化,因此,植被在深层滑坡防治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与植被相关的干裂缝、动物通道、膨胀裂缝及结构性孔隙等在岩土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大空隙系统可以显著优化地下水的补给环境,使得斜坡能够吸收除植被拦截之外的几乎所有降雨量;植被发育斜坡的“渗入-径流-蒸腾”复合型水循环将引起地下水径流模数持续增大及岩体综合质量的渐进性衰退,为斜坡整体滑移奠定基础。植物根系呼吸及枯枝落叶降解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会向土体中释放CO2及有机酸等酸性物质,提高土体酸度及渗入水的侵蚀性。同时,植被发育斜坡中地下水的新老交替可以使水岩交换相饱和指数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保证水岩化学作用的持续进行。因此,植被对深层滑坡孕育的贡献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植被 浅层滑坡 水循环 水岩化学作用 深层滑坡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降水量的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 被引量:32
3
作者 钱家忠 朱学愚 吴剑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0-353,共4页
降水量的预报精度对以其为直接或间接补给源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将时间序列方法与随机过程离散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以预报大气降水量。模型根据降水序列的特征 ,采用一维非平稳时间序... 降水量的预报精度对以其为直接或间接补给源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将时间序列方法与随机过程离散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以预报大气降水量。模型根据降水序列的特征 ,采用一维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总体效果较好 ,但峰值点处误差较大。为了提高模型对波动性较大随机变量的预报精度 ,利用随机过程马尔可夫概率状态转移矩阵预报方法对其预测值进行二次拟合。实例计算表明 :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预报效果良好 ,预报精度明显高于单一的时间序列模型精度。该结果拓宽了时间序列预报模型的应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时间序列 降水量 马尔可夫链 预报模型 最终补给源
下载PDF
湿润地区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模式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宏伟 余钟波 崔广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2-829,共8页
为了研究湿润地区降雨—土壤水水文过程,在太湖西侧通过野外坡面试验来研究地表和地下剖面上土壤水分对降雨过程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坡面上土壤含水率受地形和局部微地形影响显著。雨量较大时,土壤含水率过程线呈现两拐点三阶段(上升... 为了研究湿润地区降雨—土壤水水文过程,在太湖西侧通过野外坡面试验来研究地表和地下剖面上土壤水分对降雨过程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坡面上土壤含水率受地形和局部微地形影响显著。雨量较大时,土壤含水率过程线呈现两拐点三阶段(上升、平台和退水期);雨量较小时呈现单拐点两阶段(上升和退水期)。上升期受前期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特性影响;平台期土壤含水率接近饱和并对雨强大小略有响应,是产流的主要阶段;退水期开始于降雨停止时,但地势高处对低处的补给会使低处退水期开始时间后延。沿坡度方向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过程整体表现出下部饱和度较高并且先出现饱和带,之后饱和带向上部逐渐扩展。垂向土壤含水率响应分为特征不同的三层。浅层对降雨响应明显,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过程线形状与降雨过程线相比有一定的平移和延长;中层同时受降雨入渗和地下水位变动影响;深层主要受地下水位变动控制。浅层有优势流现象出现,受土壤结构影响,并受降雨量大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土壤水 坡地响应 太湖流域 优势流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水分利用动态 被引量:36
5
作者 戴岳 郑新军 +1 位作者 唐立松 李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4-1225,共12页
植物的水分来源是荒漠地区植物水分关系研究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理解荒漠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为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生长季的水分利用动态,以及其对发生在不同时期相似量级降水脉冲的响应,利... 植物的水分来源是荒漠地区植物水分关系研究的重要方面,有助于理解荒漠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为了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主要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生长季的水分利用动态,以及其对发生在不同时期相似量级降水脉冲的响应,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测量了梭梭小枝木质部水、降水、0–300 cm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和地下水的δ18O值。水源依据深度划分为4个:浅层土壤水(0–40 cm),中层土壤水(40–100 cm),深层土壤水(100–300 cm)和地下水。然后,应用Iso Source模型计算了梭梭对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4月份,梭梭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利用比例为62%–95%;5–9月份梭梭主要利用地下水,利用比例为68%–100%。梭梭对不同时期发生的两场相似量级的降水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5月22日,6.7 mm降水后第1天,梭梭对土壤水的吸收达到最大值,由降水前的9.8%增长为降水后的40.4%,同时降低了对地下水的吸收,由降水前的83%–98%下降为42%–81%。8月31日7 mm降水后,梭梭对土壤水的吸收没有增加,仍然保持对地下水的高比例利用,达71%–98%。低的土壤含水量可能抑制了表层根系的活性,导致梭梭对降水不敏感。由冬季融雪和春季降水补给的浅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是梭梭种群可利用的两个重要水源。梭梭的水分利用动态反映了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ISO Source模型 降水脉冲 稳定性同位素 水分来源
原文传递
苏北典型滩涂区土壤盐分动态与水平衡要素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秀芳 杨劲松 姚荣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7,共6页
为获知苏北滩涂区土壤水盐动态行为,从而为后续的节水灌溉和滩涂区农田水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选取典型滩涂区,进行土壤水、盐和地下水埋深的长期连续监测,并根据大丰市气象站提供的降水、地表蒸散数据,对土壤盐分变化和水平衡要... 为获知苏北滩涂区土壤水盐动态行为,从而为后续的节水灌溉和滩涂区农田水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选取典型滩涂区,进行土壤水、盐和地下水埋深的长期连续监测,并根据大丰市气象站提供的降水、地表蒸散数据,对土壤盐分变化和水平衡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土壤表层盐分最高,波动最为剧烈,随深度不断增加,盐分逐渐降低,且波动趋缓。试验区夏季降水丰富,蒸散量相对较低,土壤含水率高,地下水埋深浅;冬季降水少,蒸散量较高,土壤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埋深较深。地下水埋深和水补充量是0~40cm土层土壤盐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地下水埋深和蒸散量是60~80cm土层土壤盐分的主要影响因子。地下水盐分是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来源,降水脱盐作用仅对0~40cm表土作用显著,蒸发积盐作用则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具有影响。该研究为消减苏北滩涂区土壤盐渍化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区 土壤含水率 土壤 盐分 地下水 降水 蒸散 水平衡要素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氟的溶解/沉淀作用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曾溅辉 刘文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7-340,共4页
以河北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为例,根据氟的化学热力学分析,确定了控制浅层地下水中氟迁移和富集的固相沉淀物,以及不同化学类型的浅层地下水中含氟固相沉淀物的溶解/沉淀条件;利用浅层地下水化学平衡反应模型和PHREEQ... 以河北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为例,根据氟的化学热力学分析,确定了控制浅层地下水中氟迁移和富集的固相沉淀物,以及不同化学类型的浅层地下水中含氟固相沉淀物的溶解/沉淀条件;利用浅层地下水化学平衡反应模型和PHREEQE软件,确定了氟化的稳定区域,计算了氟化钙的饱和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整个形成过程中,都表现为氟由固相转入水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作用 溶解作用 定量研究
下载PDF
地下水位变化与降水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瑞国 王文 《地下水》 2009年第5期42-44,共3页
地下水位的变化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本地区与降水关系比较密切。通过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与各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度各月平均地下水位变化曲线图整体形状呈山谷状,大体上水位下降时间相对较长,高水位保持时间... 地下水位的变化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在本地区与降水关系比较密切。通过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与各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度各月平均地下水位变化曲线图整体形状呈山谷状,大体上水位下降时间相对较长,高水位保持时间较短。年度各月水位的变化紧随降水的变化,降水量大,水位则高,反之则低。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具有滞后的同步性,时间大体上在2个月左右。年降水量出现丰枯变化时,地下水位也随之产生高低变化,因此,降水与水位变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位 降水 影响
下载PDF
降雨对铀尾矿库地下水中核素迁移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晓艳 熊正为 +2 位作者 彭小勇 杨博豪 邹晓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揭示铀尾矿库周边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规律,以迁移能力强、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铀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为例,应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模块分别进行流场和溶质迁移模拟。... 为了揭示铀尾矿库周边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规律,以迁移能力强、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铀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为例,应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中的MODFLOW和MT3D模块分别进行流场和溶质迁移模拟。考虑研究区降雨随季节变化明显的特点,分别模拟了枯水期、丰水期铀的迁移扩散情况。结果表明,降雨对尾矿库核素铀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扩散影响较大,丰水期铀的迁移速度约为枯水期时的1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铀尾矿库 地下水 降雨 核素迁移 GMS
下载PDF
渭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一博 刘朋飞 +1 位作者 王文科 刘树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在对渭河流域407组地下水的水化学数据及139组含水层岩土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法、Gibbs半对数法及PHREEQC模拟等方法对渭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根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 在对渭河流域407组地下水的水化学数据及139组含水层岩土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法、Gibbs半对数法及PHREEQC模拟等方法对渭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根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将整个渭河流域的地下水系统划分为5个二级地下水系统:陇西黄土高原子系统、陇东黄土高原子系统、陕北黄土高原子系统、关中盆地子系统以及秦岭北麓子系统。渭河流域水化学类型主要是以HCO3-Ca、HCO3-Na为主,北部和中部还分布有HCO3·SO4-Na、HCO3·SO4·Cl-Na、SO4·Cl·HCO3-Na及Cl·SO4-Na型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中的TDS为小于1g/L的淡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含水层矿物的溶解/沉淀、蒸发浓缩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溶解/沉淀 蒸发浓缩 离子交换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与降水的时空响应关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晨晨 黄翀 +4 位作者 何云 刘庆生 李贺 吴春生 刘高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30,共10页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对降水的时空响应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基于2006—2010年黄河三角洲14口监测井的浅层地下水埋深数据和气象站降水量数据,利用Kendall’s秩相关、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埋深...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埋深动态对降水的时空响应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基于2006—2010年黄河三角洲14口监测井的浅层地下水埋深数据和气象站降水量数据,利用Kendall’s秩相关、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方法,分析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埋深动态和降水之间不同的时空响应模式,结合土地利用、微地貌类型和土壤质地资料,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地下水埋深-降水响应关系进行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埋深时间序列与降水量时间序列呈负相关关系,根据降水量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强弱,可划分为3种空间模式:模式1强负相关(-0.45^-0.30)、模式2负相关(-0.30^-0.15)和模式3弱负相关(-0.15^-0.01),空间差异性明显。(2)从模式1到模式3,地下水埋深对降水的响应延迟时间逐渐变小,分别为178.36 d、146.43 d和35.51 d,在所有模式中,地下水埋深对强降水的响应都很敏感。(3)土地利用、微地貌类型和土壤质地对地下水埋深-降水的响应关系都有显著的影响,解释贡献率分别为微地貌类型(0.2807)>土地利用(0.2441)>土壤质地(0.1638),驱动因子之间均表现出非线性增强作用,土地利用和微地貌类型的协同增强作用最大,为0.7490。研究揭示了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埋深变化与降水之间不同的时空响应模式并对其进行定量归因,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水循环过程研究及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地下水埋深 降水 Kendall’s秩相关 小波分析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年降水干扰排除的云南地区地下水位群体异常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小静 付虹 毕青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5-552,共8页
利用云南地区10年以上的20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资料,选出其中受降水影响较大的18口井,分别采用峰—谷幅值法和谷—谷幅值法对其观测资料进行年降水干扰排除后,基于这20口井的资料,提取全省和红河断裂东、西部地区的地下水位群体异常。结... 利用云南地区10年以上的20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孔资料,选出其中受降水影响较大的18口井,分别采用峰—谷幅值法和谷—谷幅值法对其观测资料进行年降水干扰排除后,基于这20口井的资料,提取全省和红河断裂东、西部地区的地下水位群体异常。结果表明:云南水位观测井的群体异常与云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谷—谷幅值方法提取的异常、预测效果较峰—谷幅值方法好,可能表明降水影响的延迟过程对这些井更为重要。分区预测的预报效能不如全省,可能说明井水位异常增多是区域构造活动和应力水平增加的结果,因此将用较小区域的异常对应较小区域的地震,虚报、漏报就会增多,从而降低预报效能。在异常增多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的背景下,有利于6级以上地震发生,因此将群体异常指标用于云南的年度地震活动水平预测,具有一定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降水影响 群体异常 区域构造活动
下载PDF
地下水流量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向速林 刘占孟 尤本胜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37,共2页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本文根据地下水流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个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的地下水流量预测模型,并将其用于遵义市海龙坝的地下水流量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建立的模型较符合本研究区的...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本文根据地下水流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个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的地下水流量预测模型,并将其用于遵义市海龙坝的地下水流量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建立的模型较符合本研究区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流量 预测 降雨量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下载PDF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光辉 田言亮 +2 位作者 王电龙 严明疆 王金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基于小时级、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通过农业区灌溉期、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基于小时级、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通过农业区灌溉期、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在主灌溉期呈"cm/d"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mm/d"级(小于1.0 cm/d)上升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降水量、年内降水分配状况及其影响的农业开采强度密切相关。前期降水偏枯,灌溉期地下水位下降过程线和年内水位上升过程线的大部分位于当地多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线之下;前期降水偏丰,位于趋势线之上。农业集中开采是地下水位"cm/d"级下降特征的动因,厚大包气带是地下水位"mm/d"级上升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平原农业区 浅层地下水 农业开采 降水量 强降弱升特征
下载PDF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of Waters in the Ordos Basin,China:Implications for Recharge of Groundwater in the North of Cretaceous Groundwater Basin 被引量:10
15
作者 YANG Yuncheng SHEN Zhaoli +4 位作者 WENG Dongguang HOU Guangcai ZHAO Zhenhong WANG Dong PANG Zhongh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Hundreds of precipitati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Ordos Basin from January 1988 to December 2005 were used to set up a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and to calculate weighted average isotopic... Hundreds of precipitati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Ordos Basin from January 1988 to December 2005 were used to set up a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 and to calculate weighted averag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modern precipitation.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with averages of-7.8‰ and -53.0‰ for δ^18O and δD, respectively, are depleted in winter and rich in spring, and gradually decrease in summer and fall, illustrating that the seasonal effect is considerable. They also show that the isotopic difference between south portion and north portion of the Ordos Basin are not obvious, and the isotope in the middle portion is normally depleted. The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32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hallow groundwater (less than a depth of 150 m) in desert plateau range from -10.6‰ to -6.0‰ with an average of-8.4‰ for δ^18O and from -85‰ to -46‰ with an average of-63‰ for δD. Most of them are identical with modern precipitation. The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22 middle and deep groundwaters (greater than a depth of 275 m) fall in ranges from -11.6‰ to -8.8‰ with an average of -10.2‰ for δ^18O and from -89‰ to -63‰ with an average of -76‰ for δD. The average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modern precipitation, illustrating that the middle and deep groundwaters were recharged at comparatively lower air temperatures. Primary analysis of ^14C shows that the recharge of the middle and deep groundwaters started at late Pleistocene. The isotopes of 13 lake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eight lakes define a local evaporation trend, with a relatively flat slope of 3.77, and show that the lake waters were mainly fed by modern precipitation and shallow ground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lake water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precipitation Ordos Basin
下载PDF
Response of Groundwater to Climate Change under Extreme Climate Conditions in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10
16
作者 Ying Zhang Jincui Wang +1 位作者 Jihong Jing Jichao Su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612-618,共7页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is one of the water shortage areas of China. Lack of water resources restrict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North China area and resulted in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 and natur... The North China Plain(NCP) is one of the water shortage areas of China. Lack of water resources restrict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North China area and resulted in deterioration of ecosyste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fluenced by the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water circulation of NCP was largely changed and the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s was aggravated.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the extreme climate and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groundwater to climate change. We analyzed the trend of climate change and extreme climate features in the past 60 years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then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to climate change were discussed.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NCP was in an obviously upward trend. The overall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was in a downward tre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is area showed a warming-drying trend. The intensit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displayed a trend of declining and then increasing from north to south as well as declining from eastern coastal plain to the piedmont plain.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groundwater depth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NCP. The response of groundwater level to precipitation differed from the piedmont alluvial-pluvial plain to the coastal plain. The response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coastal plain than the piedmont alluvial-pluvial plain and the middle plain. The precipitation influenced the groundwater depth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the impact would aggravate, in the forms of rapid or lag raise of groundwater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groundwater RESPONSE grey correlation extreme 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渭北旱塬区地下水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向飞 周维博 +2 位作者 云涛 刘小学 董起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1期89-93,共5页
渭北旱塬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成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供水水源,为了掌握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本文以渭北旱塬区2000-2009年间水文气象和地下水浅层监测井实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自然、人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 渭北旱塬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成为城市和农村的重要供水水源,为了掌握该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本文以渭北旱塬区2000-2009年间水文气象和地下水浅层监测井实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自然、人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区地下水动态成因分为灌溉-开采、渗入-蒸发、渗入-开采和径流-开采4种类型,对各类型地下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地下水位埋深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拟合程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 次降雨 ARIMA模型 渭北旱塬区
下载PDF
建筑地下结构渗漏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公胜 孙文 张志江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建筑地下结构防水问题是影响整个建筑物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地下混凝土结构防水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该建筑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工程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 建筑地下结构防水问题是影响整个建筑物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地下混凝土结构防水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对该建筑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工程设计不满足规范要求,外加地下室施工期间降水不到位,上覆土层回填不及时,局部抗浮不满足底板强度从而导致开裂,造成地下水从施工缝、后浇带、结构裂缝处渗出。后期采用注浆法对渗透部位进行了处理,渗漏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尚需对地下室结构进行进一步加固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渗透 地下水 降水 抗浮 加固
下载PDF
滇东黔西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明亮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3期508-511,共4页
通过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滇东黔西的大气降水线为δ(D)=7.848δ(18O)+11.00,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落在滇东黔西大气降雨线附近,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是由大气降雨补给。从贵州中部向西云南昆明,地下水中越来越贫重同位素,显... 通过大气降雨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得出了滇东黔西的大气降水线为δ(D)=7.848δ(18O)+11.00,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组成落在滇东黔西大气降雨线附近,说明研究区地下水是由大气降雨补给。从贵州中部向西云南昆明,地下水中越来越贫重同位素,显示夏季滇东黔西地区大气自东向西运移的特点。研究区自东向西地下水中氧漂移越来越明显,说明自黔西到滇东水岩作用越来越强烈。研究区氘过量系数d为9.9,显示了滇东黔西地区不平衡蒸发强烈。滇东黔西地区地下水出露高程和δ^18O值的关系为δ^18O(‰)=-0.00259H-5.657,地下水出露高程与δD值得关系为δD(‰)=-0.0236H-31.08。即在滇东黔西地区海拔每上升100m,地下水中δ18O值下降0.259‰,δD值下降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大气降水 滇东黔西
下载PDF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补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申豪勇 梁永平 +1 位作者 徐永新 张发旺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共7页
地下水补给研究是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开展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建立地下水模型、进行环评的关键。从地下水补给量的评价方法、地下水补给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补给的过程和机理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 地下水补给研究是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开展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建立地下水模型、进行环评的关键。从地下水补给量的评价方法、地下水补给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地下水补给的过程和机理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下水补给研究方面进展及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中国北方岩溶地区的岩溶发育特征和岩溶地下水赋存规律,对岩溶地下水的补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不足,并提出了如下建议:开展北方典型岩溶区入渗补给过程和机理研究,揭示不同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下的入渗补给机制;研究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的变值问题;开展碳酸盐岩裸露区巨厚层包气带的水文功能研究,加强入渗补给滞后性和有效入渗补给量确定方面的研究;探讨岩溶地区植树造林的水文效应。为中国北方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定量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揭示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机制和岩溶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北方岩溶 降水入渗 娘子关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