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榆林地区植被好转背景下面临的生态环境新挑战
1
作者 徐永 聂浩刚 +1 位作者 冀显坤 乔冈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8-318,共11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榆林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与此同时,河流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 近几十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实施,榆林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与此同时,河流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榆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榆林地区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近20年以来榆林地区植被指数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林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显著减少。同时,榆林地区较大的河流径流量近50年来普遍减少,尤其以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最为明显。区域地下水位普遍下降,降幅2~10 m不等。近年来,在西北部毛乌素沙地,出现了大规模开垦耕地的现象。针对前述的问题,建议榆林地区坚决落实以水定产的政策,加强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大矿井水和黄河水的利用,以灌木林和草本为主进行植被恢复,加强耕地开垦区地下水位和土地沙化的监测。研究榆林地区在新时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对于黄河中游生态脆弱区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 河流流量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调查监测 陕北榆林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伟朋 崔虎群 +2 位作者 刘伟坡 程旭学 李志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7,共8页
近年来,三江平原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引起广大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查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三江平原1980年72组及2019、2020年同期1092组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和44组国家地下水... 近年来,三江平原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引起广大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查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三江平原1980年72组及2019、2020年同期1092组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和44组国家地下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插值分析、栅格代数运算、对比分析等方法,查明了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特征,阐明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与1980年相比,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西部平原区地下水位累计降幅1~5 m的区域面积2.6×104 km2;东部建三江垦区累计降幅大于5 m的区域面积为1.17×104 km2,其中,累计降幅大于10 m的区域面积为3400 km2,地下水位年均降幅约0.29 m。地下水开采引起地下水流场变化,“西砂、东黏”的水文地质条件促使区域地下水降幅的时空演化差异;水田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地下水超采,浅地表黏土层阻挡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无法实现以丰补欠自平衡,造成了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查清三江平原地下水变化规律和现状特征奠定了基础,为科学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地下水流场 建三江垦区 地下水降幅 黏土层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地面沉降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葛伟丽 李元杰 +3 位作者 张春明 张红霞 王志超 杨红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8-206,共9页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内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厚度大,具有发育地面沉降的基础条件。为填补该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的空白,利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分别对巴彦淖尔市2007—2011年(ALOS PALSAR数据,98景)和2015—2016年(Radarsa... 巴彦淖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内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厚度大,具有发育地面沉降的基础条件。为填补该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的空白,利用PS-InSAR和SBAS-InSAR技术分别对巴彦淖尔市2007—2011年(ALOS PALSAR数据,98景)和2015—2016年(Radarsat-2数据,10景)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现场实地调查验证了InSAR技术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以分析探讨该区域地面沉降成因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巴彦淖尔市地面沉降属于缓慢性沉降,沉降严重程度为低级,处于发生阶段;(2)2007—2011年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0~10 mm/a,存在3处地面沉降集中区,即杭锦后旗沉降区(A)、临河区沉降区(B)、开发区水源地及北部沉降区(C);(3)2015—2016年沉降速率主要集中在0~2.6 mm/a,存在1处地面沉降区,即临河区及北部沉降区(D),该沉降区是在B区的基础上继续向周边及北部扩展形成的;(4)巴彦淖尔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开发利用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沉积层固结压实是重要因素,地表荷载的增加也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SBAS-InSAR 巴彦淖尔市 地面沉降 地下水位下降
下载PDF
采煤对浅层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矿井水生态利用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柴建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8-144,共7页
黄河流域中上游矿区煤−水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室内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矿井水的量质特征,揭示煤炭高强度开采对地下水环... 黄河流域中上游矿区煤−水矛盾突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基于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数据分析、室内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矿井水的量质特征,揭示煤炭高强度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开展矿井水生态利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富水系数在0.23~2.28,平均为0.91,评估2020年区内矿井排水量高达4.70亿m^(3),受采掘活动影响,浅埋煤层开采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区内矿井水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组分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Na^(+)、SO_(4)^(2−)、溶解性总固体(TDS),未处理的矿井水外排将会污染区内地下水环境;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超限的水质指标主要为NO3-N,与矿井水超限水质指标差别较大,反映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采矿活动影响较小;提出矿井水浅层回灌和矿井水生态灌溉2种模式开展研究区矿井水的生态利用,矿井水回灌对矿井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碳、色度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回灌后出水满足Ⅲ类地下水限值;浅埋煤矿矿井水具有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灌溉用水的较好潜力,中深埋煤矿和深埋煤矿矿井水不适宜作为灌溉用水。研究结果为我国西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浅层地下水环境 生态利用 水位下降 水质恶化
下载PDF
纳林河矿区某大型矿井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宇 《地下水》 2019年第3期17-19,85,共4页
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位及水量产生影响,确定采煤引起地下水水位降及漏失量是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以纳林河矿区某大型矿井为例,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模拟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实... 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位及水量产生影响,确定采煤引起地下水水位降及漏失量是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以纳林河矿区某大型矿井为例,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模拟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流场和长观孔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和验证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来预测采煤对第四系-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及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前25年采煤引起地下水最大水位降为3.6 m,引起地下水的漏失量最大为141.87万m^3/a,占矿井涌水量的29.88%;利用矿化度法确定的越流量占矿井涌水量的6.39%~34.89%,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作为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 地下水环境 数值模型 水位降 漏失量
下载PDF
郑州市万滩应急地下水水源地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山峰 王道山 +2 位作者 李志国 韩文辉 何伟民 《矿产与地质》 2020年第3期583-589,共7页
为保障郑州市突发时刻供水安全,在郑州市沿黄河的万滩一带勘查一处应急后备水源地。水源地的选址以资料收集及野外补充调查为主,通过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合适的水文地质计算参数,通过计算机DOS编程,采用解析法对水源地开采进行水位预报... 为保障郑州市突发时刻供水安全,在郑州市沿黄河的万滩一带勘查一处应急后备水源地。水源地的选址以资料收集及野外补充调查为主,通过资料综合分析,筛选出合适的水文地质计算参数,通过计算机DOS编程,采用解析法对水源地开采进行水位预报评价,用比拟法对开采资源量进行了验证,确定开采资源量为19.8×10^4 m^3/d,在连续应急开采200 d后,中心井位最大水位降深为10.81 m,水位降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较小。郑州市万滩应急地下水水源地处于黄河下游的黄河冲积扇中上部,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巨厚,地下水储存量丰富,黄河常年补给地下水,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补给保障且水质较好。水源地可以作为未来突发时刻郑州市中短期供水的补充水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应急后备水源地 解析法 比拟法 水资源量 水位降深 郑州市 黄河下游
下载PDF
管井降水过程中不同停井方案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乔承杰 杨文强 陈俊伟 《土工基础》 2023年第5期764-768,共5页
很多基坑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降水运行后,适当停止部分管井的运行,这样既不影响降水效果,又能降低施工成本的现状,以郑州某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化周边环境、土层数据和降水设计参数,以潜水非完整井为计算模型,对不同停井方式进行验算分析... 很多基坑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降水运行后,适当停止部分管井的运行,这样既不影响降水效果,又能降低施工成本的现状,以郑州某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化周边环境、土层数据和降水设计参数,以潜水非完整井为计算模型,对不同停井方式进行验算分析,调整后的单井出水量、水力梯度、基坑内任一点水位降深均能满足设计施工的要求,认为动态调整降水管井数量是可行的。方法简单可靠,计算内容少,管井数量的减少使得降水运行成本明显降低,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应注意一般安排在枯水季进行降水方案的调整;管井或水泵的损坏导致水位上升较快,单井出水量上升是否超过水泵的额定流量,施工安排和工期等情况;采取“坑内全停”后,基坑中心水位降深仅为6.3 m,安全储备不足,故不能选择“坑内全停”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降水 停井方案 单井出水量 水位降深
原文传递
基于不同地下水下降速度分区的黄淮海平原农户土地利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程静怡 孔祥斌 +1 位作者 刘鑫 雷鸣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为对休耕政策背景下地下水超采区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式调整提供科学建议,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不同地下水下降速度分区农户土地利用模式的差异,利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黄淮海平原不同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分区的330份有效农户调研数据,对... 为对休耕政策背景下地下水超采区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式调整提供科学建议,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不同地下水下降速度分区农户土地利用模式的差异,利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黄淮海平原不同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分区的330份有效农户调研数据,对不同地下水下降速度分区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式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黄淮海平原除地下水一般下降区小麦种植比例仅约为30%外,其余地区均达90%以上,同时地下水较慢下降区水稻种植比例也较大;2)地下水一般下降区因以种植夏玉米为主,故复种指数较低,其他区域复种指数均在1.88以上,同时相较于水热条件较好的地下水较慢下降区和无明显下降区,地下水快速下降区和一般下降区的有效灌溉比率也较高;3)除地下水较慢下降区以外的其他区域以地下水灌溉为主,灌溉费用投入最多,被认为是耕地利用投入集约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4)小麦和玉米在不同地下水下降速度分区中分别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高投入偏低产出、低投入偏高产出和低投入低产出的情况。因此,依据黄淮海平原不同地下水下降速度分区的农户土地利用模式差异,在休耕政策制定时有针对性地种植结构调整措施,从而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和加强对耕地地力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地下水下降 农户土地利用 农户调研
原文传递
应急水源地运行期间地下水位变化及环境影响评价
9
作者 王聪 黄勇 《水力发电》 CAS 2022年第6期23-26,72,共5页
基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水文地质条件,构建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地下水模拟软件FEFLOW建立了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应急水源地运行期设为7 d,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对应急供水期间的水位下降以及停止抽水后水位... 基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水文地质条件,构建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地下水模拟软件FEFLOW建立了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应急水源地运行期设为7 d,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对应急供水期间的水位下降以及停止抽水后水位恢复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抽水期间所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的影响范围不超过1 km,最大降深约49 m;应急水源地运行期间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在停止抽水后能快速恢复,应急水源地的运行对周边地下水环境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水源地 地下水位 水位降落漏斗 影响半径 环境影响 评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