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地下水对植被生存演替的作用 被引量:66
1
作者 汤梦玲 徐恒力 曹李靖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在介绍西北地区的气候及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植被的分带、生存适应性及演替与地下水的关系 ,并阐述了地下水开采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 ,植被的分布、生存和演替主要受控于水盐条件。人为活动下 ,这种条件的改变势必影响... 在介绍西北地区的气候及水资源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植被的分带、生存适应性及演替与地下水的关系 ,并阐述了地下水开采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 ,植被的分布、生存和演替主要受控于水盐条件。人为活动下 ,这种条件的改变势必影响着植被的生存。最后 ,就如何处理合理用水和植被生存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建议 ,这对于西北大开发的生态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地下水 植被分带性 生存适应性 气候 演替 水资源 分布 生态建设
下载PDF
中国北方高氟地下水分布特征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74
2
作者 何锦 张福存 +3 位作者 韩双宝 李旭峰 姚秀菊 张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1-626,共6页
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的地方病,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中国北方高氟水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了高氟水形成的气候、水文、地质构... 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饮用高氟地下水而导致的地方病,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地下水中氟元素的富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中国北方高氟水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了高氟水形成的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性与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并结合项目成果提出高氟水地区适宜找水模式和一些去除水中氟元素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氟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分布特征 浓缩富集
下载PDF
北京市地下水中典型抗生素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卫平 彭程伟 +1 位作者 杨阳 吴玉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074-5080,共7页
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内磺胺类(SAs)、氟喹诺酮类(FQ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等5大类抗生素.结果表明,北京地下水抗生素以SAs、FQs和TCs等3类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8.9%、100%和47.3%,其中甲氧... 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北京市地下水内磺胺类(SAs)、氟喹诺酮类(FQs)、四环素类(TCs)、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等5大类抗生素.结果表明,北京地下水抗生素以SAs、FQs和TCs等3类为主,检出率分别为78.9%、100%和47.3%,其中甲氧苄氨嘧啶(TMP)、环丙沙星(CIP)和诺氟沙星(NOR)检出率均在70%以上.污灌区地下水样点抗生素浓度显著高于水源地和南水回灌区样点,磺胺二甲嘧啶(SDD)和磺胺嘧啶(SDZ)在污灌区检出峰值达到236 ng·L-1和96.8ng·L-1.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抗生素污染风险较小,但在污灌区显示中等或高等风险等级.CIP应作为研究区地下水抗生素监测中的重点监测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地下水 污灌区 分布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基于PCA-APCS-MLR的地下水污染源定量解析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孟利 左锐 +4 位作者 王金生 杨洁 滕彦国 翟远征 石榕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73-3786,共14页
以中国东北地区典型工业基地沈阳浑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域内43个采样点水质样品,分析了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在水化学统计和水质分析确定水质等级及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确定水质指标主要因子分类,运用A... 以中国东北地区典型工业基地沈阳浑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采集区域内43个采样点水质样品,分析了16项地下水质关键指标,在水化学统计和水质分析确定水质等级及特征污染物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确定水质指标主要因子分类,运用Arc GIS软件刻画不同污染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计算不同公因子对地下水质的贡献程度,并验证污染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氮、磷和铁等元素超标严重,地下水水质演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4类主要污染因子分别是溶滤迁移作用因子(贡献率34.21%)、农业活动污染因子(贡献率20.13%)、地质环境背景因子(贡献率13.39%)和工业活动影响因子(贡献率8.97%),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5.64%;工业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是地下水主要污染源且多分布于沈阳西部、西北部和南部等地区,淋溶、迁移-富集作用和农业污染对地下水质影响较为明显,PCA-APCS-MLR模型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一致,该方法对于地下水污染源的计算分配具有良好的针对性,适用于地下水污染源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FA APCS-MLR 污染源解析 地下水 空间分布 浑河冲洪积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47
5
作者 董维红 苏小四 +2 位作者 侯光才 林学钰 柳富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8-292,共5页
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5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盆地北区大致以安边—四十里梁—东胜梁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侧地区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 在对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1125件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区不同循环深度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总体上,盆地北区大致以安边—四十里梁—东胜梁地表分水岭为界,东侧地区的浅层、中层和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HCO3型水为主,地下水水平分带不典型;而分水岭以西的摩林河-盐海子地下水系统和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系统中,包括浅层、中层和深层在内的各层地下水表现为沿地下水流向,向盆地北、西侧边界,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规律。而盆地南区地下水分层径流明显,水化学类型复杂,总体上存在一个以定边—环县—合水—华池—吴旗—定边为中心的北部由北向南、东部由东向西、南部由西南向东北的水平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
下载PDF
华北平原浅层含氟地下水演化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46
6
作者 邢丽娜 郭华明 +4 位作者 魏亮 詹燕红 侯春堂 李瑞敏 王轶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7-67,共11页
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历史资料、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1980~1985年)和现阶段(2005~2010年)F-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探讨了现... 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历史资料、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1980~1985年)和现阶段(2005~2010年)F-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探讨了现阶段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F-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氟水的区域范围相比历史阶段明显增加;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补给区(Ⅰ区),到中部冲积湖积平原缓慢径流区(Ⅱ区),最后到东部冲积海积滨海平原排泄区(Ⅲ区),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呈低→高→低的变化;高氟水的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HCO3-和Na+富集的苏打型碱性水化学环境有利于F-的富集,而Ca2+、Mg2+则会抑制F-的富集;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迁移、赋存的环境条件有关,在Ⅰ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主要受萤石溶解作用、F-解吸作用控制,在Ⅱ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受蒸发浓缩作用、萤石溶解作用、方解石-白云石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等控制,而在Ⅲ区高氟水主要受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氟离子 水文地球化学 空间分布 演化特点 水化学特征 成因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盆地含氟地下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46
7
作者 毛若愚 郭华明 +4 位作者 贾永锋 姜玉肖 曹永生 赵威光 王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8,共9页
内蒙古河套盆地不仅存在高砷地下水,还存在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尽管高砷地下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形成机理却认识不足。在资料检索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406个地下水水样的... 内蒙古河套盆地不仅存在高砷地下水,还存在高氟地下水,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尽管高砷地下水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形成机理却认识不足。在资料检索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406个地下水水样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高氟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并从矿物溶解与沉淀、蒸发浓缩、解吸与竞争吸附及阳离子交换4个方面探讨了河套盆地山前与平原两种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的主要富氟机理。结果显示,406个水样中,超过59%的水样含氟量超过我国饮用水1.0mg/L的标准,其中山前地下水氟的超标率高于平原地区。高氟地下水表现出富钠、贫钙、弱碱性的特点。平原区高氟地下水的pH、HCO-3、δ18 O、δD和TDS普遍高于山前,Ca2+、NO-3普遍低于山前。萤石溶解与方解石沉淀为山前地区氟含量主要控制因素;而蒸发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OH-、HCO-3与F-的竞争吸附成为平原地区氟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水文地球化学 含氟地下水 分布特征 形成原因
下载PDF
吉林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博 肖长来 +2 位作者 梁秀娟 张静 盛红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7-464,共8页
为实现对吉林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与管理,共收集吉林市城区2009年50个监测井的17项水质指标监测资料,通过因子分析法(F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F1~F5)作为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然后找寻其对应污染源... 为实现对吉林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与管理,共收集吉林市城区2009年50个监测井的17项水质指标监测资料,通过因子分析法(FA)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F1~F5)作为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然后找寻其对应污染源,同时利用因子得分绘制各污染源在吉林市城区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程度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所选5个公因子分别代表:迁移-富集作用、含磷污染质排放、"三氮"污染因子、有机污染因子、原生地质环境因子,其中F1和F5又可称为环境影响因子,F2~F4为人类活动影响因子;城区内地下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工业废渣堆放及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各污染因子主要分布在江北区和中心区,且污染较为严重,而江南区污染分布最少,且污染最轻;计算城区内50个监测井地下水综合污染得分并作图,将吉林市城区浅层地下水的综合污染状况及分布可视化,其中江北区和中心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最严重,江南区地下水水质最好;依据F得分分布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3个区:禁止开采区、非饮用水区和饮用水区,为今后相关部门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市城区 因子分析 地下水水质 污染源识别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新疆喀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朱宏 周宏飞 +1 位作者 陈小兵 马金玲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粮棉基地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区内有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两大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相对短缺,限制了本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本地区农业可持续... 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粮棉基地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区内有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两大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是径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相对短缺,限制了本区工农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对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阐述喀什噶尔河与叶尔羌河流域地下水的埋深、富水性及水质变化规律的同时,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原理,结合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开发利用本区地下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地区 地下水资源 特征分析 新疆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叶尔羌河流域 水质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条件 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 地表水 径流量 工农业 富水性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铁锰元素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24
10
作者 曾昭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6-329,共4页
通过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中Fe、Mn元素的形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除了与地下水的含水介质成分、上覆岩土性质、地下水的迳流条件、地下水的Cl离子及酸碱度有关外,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地下水 元素 形成 分布
下载PDF
地下水中铁元素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6
11
作者 曾昭华 《江苏地质》 2003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研究了地下水中铁元素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地下水中铁的形成与含水介质及其上覆土层中的铁含量、地下水的酸碱度、地下水的径流条件、氧化还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地下水 成因 控制因素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8
12
作者 黄冠星 孙继朝 +7 位作者 荆继红 汪珊 杜海燕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狄效斌 支兵发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31-538,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铁的含量及其成因,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为未检出~94.8mg/L,平均含量为1.46mg/L。该地区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与其工业化程度及所处区域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尤其在平原区,地下水铁含量与部分地表河流的污染程度更是密切相关,随着远离污染的地表河流,地下水铁含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不同地区对其地下水铁含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也不相同,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酸碱条件和地面污染则只在局部地区对地下水铁含量的分布起主导作用。另外,含水层介质组分、径流条件、上覆土层性质等因素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铁含量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地下水 铁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_3-N含量的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保国 白由路 +2 位作者 胡克林 黄元仿 陈德立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4期42-45,55,共5页
通过GPS定位取样分析和GIS处理 ,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在 35~ 5 0km的取样密度下 ,没有半方差结构 ,各取样点之间变异性较大 ;黄淮海平原有 10 %的... 通过GPS定位取样分析和GIS处理 ,研究了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在 35~ 5 0km的取样密度下 ,没有半方差结构 ,各取样点之间变异性较大 ;黄淮海平原有 10 %的面积浅层地下水中NO3-N含量超过 2 0mg·L-1,主要分布在天津至济南一线和淮河流域的新蔡、阜阳和蚌埠一带。徐州至连云港一带的苏北地区及山东的潍坊地区 ,浅层地下水中的NO3-N含量一般在 10~ 2 0mg·L-1之间 ,约占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的 11 5 %。浅层地下水中NO3-N的含量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 ,NO3-N含量超过 2 0mg·L-1的地下水埋深一般在 3m以上 ,地下水埋深在 10m以下时 ,其中的NO3-N含量均不超过 10mg·L-1。这表明 ,目前通过土壤NO3-N的淋失对该区地下水中NO3-N含量影响深度一般不超过 10m。此项研究结果对于黄淮海平原持续发展 ,制定优化的高效水肥管理措施和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地下水 硝态氮 空间变异 GPS定位取样 化学氮肥 水污染 水肥管理 GIS处理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电镀厂下游水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杭小帅 王火焰 周健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36-2742,共7页
以苏南某电镀厂下游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探讨电镀厂废水对其造成的影响,采用ICP-AES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样品中重金属Zn、Mn、Cr、Cu和Ni的含量.结果表明,电镀厂向河流中排放Zn、Mn、Cr、Cu和Ni等酸性污染物,浓度分别达到1.3... 以苏南某电镀厂下游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探讨电镀厂废水对其造成的影响,采用ICP-AES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样品中重金属Zn、Mn、Cr、Cu和Ni的含量.结果表明,电镀厂向河流中排放Zn、Mn、Cr、Cu和Ni等酸性污染物,浓度分别达到1.34、3.77、28.1、6.40和9.37mg·L-1,pH为2.32,除Zn外皆超过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构成下游河流中重金属沿程分布的主要原因.重金属在井水中的分布特征,未能说明其受到河水重金属的影响,表明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率较低.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水质明显下降,河水中Ni和Mn超标严重,Cr和Cu也有部分样点不同程度地超过Ⅲ类标准限值.以14口井水为地下水中,除Mn元素有4个样点属于Ⅳ类地下水之外,其它重金属皆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厂 重金属 地表水 地下水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许光泉 刘进 +2 位作者 朱其顺 王伟宁 何晓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5期9-13,共5页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通过130个水样的相关指标测试后发现:氟在水平分布上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西北部氟浓度均值在2.0 mg/L以上;垂向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深度在20~30 m处的氟临界值约为1.63...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通过130个水样的相关指标测试后发现:氟在水平分布上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西北部氟浓度均值在2.0 mg/L以上;垂向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深度在20~30 m处的氟临界值约为1.63 mg/L。含氟矿物的不断溶解是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物质来源。此外,气候、地形地貌及径流条件,水化学类型以及地下水的环境介质是造成氟浓度富集的外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分布特征 淮北平原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作用 被引量:25
16
作者 蒋万军 赵丹 +5 位作者 王广才 郭永海 刘成龙 钟涛 刘淑芬 何琛芝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5-833,共9页
新疆吐-哈盆地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是当地主要的水资源,探讨该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阴阳离子Piper三线图、氢氧稳定同位素、Gibbs图以及离子相关关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该... 新疆吐-哈盆地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是当地主要的水资源,探讨该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阴阳离子Piper三线图、氢氧稳定同位素、Gibbs图以及离子相关关系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结果表明:吐-哈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排泄以蒸发为主;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沿地下水流动方向水化学类型由Cl·SO_4-Na型逐渐演变为Cl-Na型,水化学组分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浓缩现象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地球化学 分布特征 同位素 吐-哈盆地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锰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5
17
作者 梁国玲 孙继朝 +5 位作者 黄冠星 荆继红 刘景涛 陈玺 张玉玺 杜海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906,共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的含量及其成因,笔者采集并分析了352组地下水样和13组地表水样。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的锰含量在未检出至8.32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34mg/L,超标率达49.4%。在该区9个地级市范围都存在地下水锰超标现象。区内地下水的锰含量与总溶解固体(TDS)、化学需氧量(COD)以及HCO3ˉ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E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中锰含量的分布与该地区的工业化程度以及所处的补、径、排条件密切相关。影响该地区地下水锰含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氧化还原环境、酸碱条件、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上覆盖层性质、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含水层介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锰含量 分布特征 成因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地下水中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佳乐 张彩香 +4 位作者 王焰新 廖小平 姚林林 刘敏 徐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78,共7页
污水灌溉在华北水资源匮乏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但却可能会将有机污染物引入地下水.为查明有机污染物在污灌区地下水中的污染现状,本文选取山西省小店污灌区为研究区,采集了16个地下水样品(浅层水样品13个,深层水样品3个),利用气相色谱-质... 污水灌溉在华北水资源匮乏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但却可能会将有机污染物引入地下水.为查明有机污染物在污灌区地下水中的污染现状,本文选取山西省小店污灌区为研究区,采集了16个地下水样品(浅层水样品13个,深层水样品3个),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GC-ECD)分析了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13.98~505.89 ng·L-1,平均浓度为115.67 ng·L-1,以2~3环的低环芳烃为主,萘和菲的检出率最高;OCPs的浓度范围为13.91~103.23 ng·L-1,平均浓度为40.99 ng·L-1,检出率最高的为α-六六六、δ-六六六、2,4-滴滴滴、艾氏剂、硫丹硫酸酯、六氯苯.总体来看,深层水的有机污染物浓度明显低于浅层水;各水渠附近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顺序为:东干渠<北张退水渠<太榆退水渠,显示地下水水质受到污水灌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区 地下水 污染特征 分布规律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原文传递
江汉平原东北部地区高铁锰地下水成因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蔡玲 胡成 +4 位作者 陈植华 王清 王宁涛 常威 黄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肖港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属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和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且地下水水质不佳,水中铁锰离子含量普遍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为查明高铁锰地下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服务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安全供水问题,系统采集区... 肖港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属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和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且地下水水质不佳,水中铁锰离子含量普遍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为查明高铁锰地下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服务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安全供水问题,系统采集区内岩石、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测试岩土与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铁锰含量与含水层沉积物的铁锰含量、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酸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东北部地区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现象普遍存在,其中锰的超标率大于铁,第四系孔隙潜水超标最严重,铁锰最大浓度分别达到44. 88 mg/L和19. 21 mg/L。研究区岩土中铁锰氧化物为地下水中铁锰提供了物质来源,弱酸性、强还原环境为沉积物中铁锰的溶解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体上从研究区东西两侧(补给、径流区)向中部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沿地下水流向Eh值、pH值逐渐减小,铁锰含量逐渐增大,形成北北东向带状分布的高铁锰地下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铁锰 分布特征 成因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3
20
作者 何小松 张慧 +4 位作者 黄彩红 李敏 高如泰 李丹 席北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13-3820,共8页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能够改变外来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过程,其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联合平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3个不同埋深(1.2、1.5及1.8 m)地下水中DOM的来源... 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能够改变外来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过程,其组成和分布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联合平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3个不同埋深(1.2、1.5及1.8 m)地下水中DOM的来源、组成、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DOM来源于陆源有机质输入和微生物活动,含有类腐殖质、异质性有机物和类蛋白物质这3种组分,类腐殖质与异质性有机物在中下层含量最高而表层最低,类蛋白物质在中间层含量最低而表层含量最高.中下层地下水中DOM的芳香性、腐殖化率、分子量和极性官能团含量最高,而表层地下水中DOM的芳香性、腐殖化率、分子量和极性官能团含量最低.地下水中DOM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有机质腐殖化率、芳香性、分子量和极性影响,腐殖化率和芳香性强、分子量大和极性高的DOM难降解、易迁移进入下层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溶解性有机物 垂直分布 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