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付永锋 张建 +2 位作者 罗光明 赵基花 沈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在阐述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水质评价的BP网络模型。并分别利用BP网络模型与传统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BP网络模型不仅计算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质评价 BP网络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新疆
下载PDF
基于地质测量在福州地热田区域地面沉降的研究
2
作者 郑哲 陈斯恺 《福建地质》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以福州地热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准测量、GNSS监测以及分层标监测方法,收集了该区域2021年11月18日—2022年11月17日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并结合附近4孔水位监测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地面沉降不明显,地热田区域地... 以福州地热田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准测量、GNSS监测以及分层标监测方法,收集了该区域2021年11月18日—2022年11月17日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并结合附近4孔水位监测井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地面沉降不明显,地热田区域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呈正相关,不同深度土层沉降幅度存在差异,土层越深,沉降幅度越大,也与地下水位变化相关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 地面沉降 地下水 地质测量 福州区域
下载PDF
基于岩溶地区地下水位移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影响评价
3
作者 毕垒 柳晓松 +3 位作者 张娜娜 马茹祥 王欣 李宾 《新疆钢铁》 2023年第2期32-35,共4页
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相对较强,但岩溶水并非均匀遍及整个可溶岩的分布范围,随着地下水的采掘,形成不同范围的降落漏斗,从而引起地下水以漏斗为中心的地温异常,对工作区岩溶地区两个水源地附近的9口钻孔的地温进行长期观测,系统研究岩溶... 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相对较强,但岩溶水并非均匀遍及整个可溶岩的分布范围,随着地下水的采掘,形成不同范围的降落漏斗,从而引起地下水以漏斗为中心的地温异常,对工作区岩溶地区两个水源地附近的9口钻孔的地温进行长期观测,系统研究岩溶地区地下水运移影响范围内的地温场分布特征,评价地下水运移对岩溶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地温 地下水
下载PDF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study of sea water intrusion caused during the groundwate rresources exploitation in Daliancity
4
《Global Geology》 1998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study of sea water intrusion caused during the groundwate rresources exploitation in Daliancity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GEOLOGY
5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2009年第4期147-158,共12页
关键词 TABLES GEOLOGIC VALLEY BULLETIN Chengdu groundwate
原文传递
中国神华煤制油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监测技术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保登 赵兴雷 +3 位作者 崔倩 王永胜 李永龙 顾佑宗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36,41,共5页
中国神华煤制油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神华CO_2封存项目")是国内首个以封存为目的的CO_2咸水层封存示范工程。CO_2封存监测是保证该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后续无CO_2泄漏的重要举措。通过长期的监测,从地下CO_... 中国神华煤制油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神华CO_2封存项目")是国内首个以封存为目的的CO_2咸水层封存示范工程。CO_2封存监测是保证该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后续无CO_2泄漏的重要举措。通过长期的监测,从地下CO_2运移和潜在泄漏风险的角度,开展了全面监测工作,形成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其中,浅层地下水监测是国际上监测CO_2泄漏的重要手段,也是封存区周边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对封存区周围地下水长期的监测,未发现CO_2泄漏的存在,初步证实了封存的安全性。同时环境保护部2016年发布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为后续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CO2封存 监测 浅层地下水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河北矾山磷矿地下水防治与环境保护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慧芳 折书群 《地下水》 2010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矾山磷矿是我国北方唯一的大型磷矿。西区矿坑疏干排水困难,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矿坑若大量疏干排水必将破坏整个矾山盆地地下水环境,当地旅游风景皇帝泉和蚩尤泉面临枯竭的威胁。在分析矾山盆地地下水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 矾山磷矿是我国北方唯一的大型磷矿。西区矿坑疏干排水困难,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同时,矿坑若大量疏干排水必将破坏整个矾山盆地地下水环境,当地旅游风景皇帝泉和蚩尤泉面临枯竭的威胁。在分析矾山盆地地下水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提出矿山预先疏干排水不可行、帷幕堵水难度大,预留顶板并注浆加固方案基本可行,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防水 地下水系统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下水铀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叶阳 田亮 尹永朋 《矿产勘查》 2019年第9期2392-2399,共8页
为获得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区域地下水铀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运用铀水文地球化学知识,通过调查取样,分析数据,整理资料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第三系含水亚组水中铀含量平均值最高,12.62μg/L;以区内铀含量滑动平均值1.65倍均方差值为界限... 为获得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区域地下水铀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运用铀水文地球化学知识,通过调查取样,分析数据,整理资料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第三系含水亚组水中铀含量平均值最高,12.62μg/L;以区内铀含量滑动平均值1.65倍均方差值为界限,将研究区划分成1个铀水文地球化学低背景场、10个偏高背景场、3个高背景场;铀水文地球化学场与潜水矿化度、潜水阴离子场、潜水阳离子场的分布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白垩系地下水 铀水文地球化学场 背景场
下载PDF
天津地铁2号线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鑫 黄涛 《四川环境》 2015年第5期41-49,共9页
分析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是地下工程勘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正确评价地下工程场地内水文地质环境及地下水腐蚀性的重要依据。选取天津地铁2号线中咸阳路、鼓楼及津赤路至李明庄三个站段,通过Piper三线图解法,借助场地内不同深... 分析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是地下工程勘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正确评价地下工程场地内水文地质环境及地下水腐蚀性的重要依据。选取天津地铁2号线中咸阳路、鼓楼及津赤路至李明庄三个站段,通过Piper三线图解法,借助场地内不同深度水样的水化学成分资料,对三个站段内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铁2号线沿线区域内浅层地下水中,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范围较大,径流交替微弱;矿化度较大,存在海水入侵现象;硫酸根离子含量高达40%,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弱腐蚀性。通过该方法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可为地铁工程浅层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浅层地下水 Piper图解法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范围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艳红 赵传燕 +1 位作者 牛博颖 孙美萍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51-54,共4页
在GIS支持下,通过对黑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位空间连续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的分析,对自生态输水实施以来到2005年输水结束所形成的地下水波动带范围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大致在河流20 km缓冲带附近。该研... 在GIS支持下,通过对黑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地下水位空间连续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的分析,对自生态输水实施以来到2005年输水结束所形成的地下水波动带范围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大致在河流20 km缓冲带附近。该研究可为黑河下游生态输水的环境效应分析及区域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波动带 范围 GIS 黑河下游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研究
11
作者 李玉芳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64-67,共4页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详细阐述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地下水开采之间的矛盾,提出对地下水超采区工程治理措施.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保护 地下水可开采量
下载PDF
论保水采煤问题 被引量:288
12
作者 范立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3,共4页
采煤会造成地下水严重渗漏,同时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保水采煤在陕北地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陕北侏罗纪煤田保水采煤的由来、基本思路、途径及地下水的勘查、开发利用、水源保护区设置等问题,评述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 采煤会造成地下水严重渗漏,同时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保水采煤在陕北地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陕北侏罗纪煤田保水采煤的由来、基本思路、途径及地下水的勘查、开发利用、水源保护区设置等问题,评述了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区划,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提出了一些保水采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采煤 地下水 萨拉乌苏组 榆神府矿区
下载PDF
地下水模拟系统(GMS)软件 被引量:204
13
作者 祝晓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3-55,共3页
国外在应用通用标准软件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GMS软件以其友好的使用界面,强大的前处理、后处理功能及其优良的三维可视效果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GMS软件各模块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 国外在应用通用标准软件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时,GMS软件以其友好的使用界面,强大的前处理、后处理功能及其优良的三维可视效果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GMS软件各模块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列举了该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以供使用GMS软件的工作人员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软件 地下水 数值模拟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北京平原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5
14
作者 刘宏斌 李志宏 +2 位作者 张云贵 张维理 林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5-413,共9页
研究了北京市平原农区4种埋深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已不容乐观,浅层地下水污染尤为严重.145眼深度在120~200 m的饮用井硝态氮含量最低,平均为5.16 mg L^-1,超标率(NO3-N≥10... 研究了北京市平原农区4种埋深地下水的硝态氮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农区深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已不容乐观,浅层地下水污染尤为严重.145眼深度在120~200 m的饮用井硝态氮含量最低,平均为5.16 mg L^-1,超标率(NO3-N≥10 mg L^-1)和严重超标率(NO3^--N≥20mg L^-1)分别为13.8%和6.9%;336眼深度在70~100 m的农灌井硝态氮平均含量为5.98 mg L^-1,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为24.1%和8.6%;而41眼深度在6~20 m的手压井硝态氮平均含量达14.01 mg L^-1,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高达46.3%和31.7%;77眼深度在3~6 m的浅层地下水质量最差,硝态氮含量平均为47.53 mg L^-1,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达80.5%和66.2%.远郊地下水质量明显优于近郊,其中饮用水超标率近郊为38.7%,远郊为3.0%;农灌水超标率近郊为52.6%,远郊为15.3%.地下水硝态氮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受机井所处周边环境的影响,菜区特别是老菜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远远重于其他地区.140眼粮田农灌井硝态氮平均含量为2.45 mg L^-1,超标率仅为8.5%;而189眼菜田农灌井平均含量为8.66 mg L^-1,超标率高达36.0%;26个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粮田浅层地下水平均含量为18.02 mg L^-1,超标率为55.4%,43个保护地菜田浅层地下水样本平均含量为72.42 mg L^-1,超标率达100%.综合本研究结果,北京市平原农区地下水中的硝态氮主要来源于地表淋溶,过量施用氮肥是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态氮 污染 平原农区 北京 水质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83
15
作者 罗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2-75,共4页
我国地下水污染正面临着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根据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在我国目前的地下... 我国地下水污染正面临着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不断扩展和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趋势,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根据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地下水污染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在我国目前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地下水资源定价不合理、监测网络建设滞后和缺乏有效的防治技术等政策与管理问题,使得目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通过分析目前地下水污染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将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防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合理确定地下水资源价格、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和污染防治技术攻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下水污染 防治对策研究
下载PDF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被引量:171
16
作者 章光新 邓伟 +1 位作者 何岩 Ramsis Salama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8,共9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洮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洮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角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揭示了风化溶滤、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人为混合是控制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从而为流域乃至松嫩平原盐渍土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文化学 时空变异 水文化学过程 东北 演变规律 松嫩平原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8
17
作者 沈照理 王焰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总结了 2 0世纪 5 0年代末以来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 .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 总结了 2 0世纪 5 0年代末以来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 .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使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 .简要回顾了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 ,以及水 -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 .认为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包括 :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 ,和极端条件下的水 -岩相互作用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地质流体 地下水 水文地质 环境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国外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86
18
作者 丁继红 周德亮 马生忠 《勘察科学技术》 2002年第1期37-42,共6页
通过对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个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分析 ,概述了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 ,指出组件化、与GIS集成、前后处理功能强化。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软件 可视化 外国 GIS 地理信息系统 溶质运移
原文传递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 被引量:97
19
作者 仵彦卿 《地下空间》 CSCD 1999年第4期303-310,316,共9页
由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有三种.即物理作用(包括润滑作用、软化和泥化作用、结合水的强化作用)、化学作用(包括离子交换、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 由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有三种.即物理作用(包括润滑作用、软化和泥化作用、结合水的强化作用)、化学作用(包括离子交换、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以及刀学作用(包括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着岩土作的变形性和强度.而岩土作中应力的变化(自然力和人类工程力)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最终访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地下水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滑坡、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矿山及隧洞突水等的地质灾害的力学机制,运用岩体水力学理论分析了地震孕震规律及进行地震预报与控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 岩溶塌陷 滑坡 地震
下载PDF
环境同位素在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2
20
作者 张应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温小虎 苏建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8-747,共10页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 环境同位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在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植物体内相互转化的水循环过程中,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含量。利用不同水体同位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可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方式及转化量。介绍了环境同位素在大气降水和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之间转化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水循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同位素 水循环 地下水 地表水 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