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50kV GIS隔离开关对地闪络原因分析及技术改造 被引量:2
1
作者 邢连中 钱忠 +1 位作者 吕兆俊 徐晔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0-1226,共7页
介绍了在550 kV GIS隔离开关分闸操作过程中对地闪络事故发生后,通过对故障隔离开关进行解体调查、工厂EMTP数值分析计算和试验以及现场验证,判断故障原因为隔离开关分闸过程中54 mm断口位置小概率地发生断口重击穿,重击穿中产生的VFTO... 介绍了在550 kV GIS隔离开关分闸操作过程中对地闪络事故发生后,通过对故障隔离开关进行解体调查、工厂EMTP数值分析计算和试验以及现场验证,判断故障原因为隔离开关分闸过程中54 mm断口位置小概率地发生断口重击穿,重击穿中产生的VFTO(特别快速暂态过电压)过电压超过了隔离开关此条件下的对地绝缘水平,因而发生对地闪络事故。根据原因分析提出了隔离开关内部结构的技术改进方案,并通过了工厂试验和IEC标准规定的隔离开关分合电容电流duty1和duty3试验,在现场完成了隔离开关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隔离开关 对地闪络
原文传递
一起500kV复合绝缘子操作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对地闪络事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吕禹 余荣兴 +1 位作者 雷鸣东 陈超泉 《电气技术》 2021年第3期65-68,共4页
以±800kV新东直流输电工程新松换流站某500kV交流复合绝缘子操作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对地闪络事件为背景,以试验现象和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简化试验模型的方式,最终查明试验过程中产生对地闪络现象的根本原因,在未安装... 以±800kV新东直流输电工程新松换流站某500kV交流复合绝缘子操作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对地闪络事件为背景,以试验现象和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简化试验模型的方式,最终查明试验过程中产生对地闪络现象的根本原因,在未安装试验工装时复合绝缘子均压环对地的操作干耐受电压小于试验电压。探究操作冲击干耐受电压试验时,是否加装试验工装对试验结果影响的机理,为后续试验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直流输电 复合绝缘子 操作冲击 对地闪络 试验工装
下载PDF
根据雷电定位数据对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修正的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刚 唐军 张鸣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102,共8页
雷电参数的选取对于评估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0.125°×0.125°的小网格统计区域雷暴日并用于跳闸率计算公式中;根据雷电监测数据以2 km边长网格为单位统计网格地闪密度;在跳闸率计算公式中使用拟合... 雷电参数的选取对于评估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0.125°×0.125°的小网格统计区域雷暴日并用于跳闸率计算公式中;根据雷电监测数据以2 km边长网格为单位统计网格地闪密度;在跳闸率计算公式中使用拟合珠三角某市雷电流幅值概率函数代替规程推荐函数。采用Ng=0.002 3NST 1d.3/Nd修正规程法中地闪密度求取方法,通过与旧规程、将网格地闪密度直接代入以及运行数据相比较,得出,该方法计算结果与运行数据较为一致并能够反应落雷数量在地理上的差异造成的雷击跳闸之间的不同的结论。为输电线路防雷计算中参数的选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跳闸率 地闪密度 小网格 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雷电定位系统的山区地形地闪密度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豪 陶鑫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96,共7页
山区地形不同位置的地闪密度差异较大。为了研究山区地形对地闪密度的影响,文中首先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闪密度差异,然后分析了某条500 kV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研究... 山区地形不同位置的地闪密度差异较大。为了研究山区地形对地闪密度的影响,文中首先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利用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闪密度差异,然后分析了某条500 kV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研究发现:改进网格法筛选范围小于400 m时地闪密度明显大于实际情况,大于1600 m时山顶、山坡、平地的地闪密度趋于一致,抵消了地形的差异性;山区地形的地闪密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呈现出山顶地闪密度>山坡>山谷的规律,且山体的形状会明显影响山区地形地闪密度分布差异;某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较高区段与线路实际发生雷击故障区段吻合,文中的研究可为差异化防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山区地形 地闪密度 差异化防雷 Google Earth ARCGIS
下载PDF
超强台风“威马逊”的地闪活动及大气电场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过海 蔡小辉 +1 位作者 劳小青 余海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9年第2期98-102,111,共6页
利用海南省气象局在海南岛内布设的地闪定位网、海口地区组网大气平均电场仪及雷达对超强台风“威马逊”过程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过程在海南岛过境(2014年18日12时至19日12时)时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闪电监测结果显... 利用海南省气象局在海南岛内布设的地闪定位网、海口地区组网大气平均电场仪及雷达对超强台风“威马逊”过程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过程在海南岛过境(2014年18日12时至19日12时)时陆地及附近海域的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闪电监测结果显示,18日18时起,发生的地闪数目开始增多,至18日22时达到顶峰,至19日8时以前仍保持较强的频数。地电主要发生在东方市境内及近海,最大密度值出现于洋面,达到了4.7次/km^2(海面),陆地最大地闪密度为1.6次/km^2。通过对地面电场的演变特征分析来看,嵌于台风外围雨带里的对流云具有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这与大部分常规夏季雷暴云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活动 地面电场 “威马逊”台风 三极性电荷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