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王文健 陈明韬 +1 位作者 郭俊 刘启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4-577,共4页
根据广深线钢轨斜裂纹的形成与发展特点,提出采用非对称打磨技术控制和减缓钢轨斜裂纹的形成,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现场打磨试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钢轨非对称打磨可以改变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使轮轨接触点向钢轨顶面中心移动,远离钢轨轨肩... 根据广深线钢轨斜裂纹的形成与发展特点,提出采用非对称打磨技术控制和减缓钢轨斜裂纹的形成,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和现场打磨试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钢轨非对称打磨可以改变轮轨接触几何参数,使轮轨接触点向钢轨顶面中心移动,远离钢轨轨肩位置,并降低轮轨接触应力.现场打磨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钢轨非对称打磨能改变钢轨光带,使接触点向钢轨踏面中心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斜裂纹 轮轨接触参数 接触应力
下载PDF
非淬硬钢磨削表面硬化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菊东 王贵成 +1 位作者 陈康敏 贾志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13-1017,共5页
在平面磨床上对非淬硬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方式和冷却条件对表面硬化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化层完全硬化区均由细小的孪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成,且硬化层的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无显著变化,但硬化层略粗马氏体相的出现位置... 在平面磨床上对非淬硬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方式和冷却条件对表面硬化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化层完全硬化区均由细小的孪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成,且硬化层的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无显著变化,但硬化层略粗马氏体相的出现位置有所差异;在磨削用量恒定时,顺磨硬化层的深度以及最大残余压应力均大于逆磨硬化层;在磨削功率恒定时,采用逆磨方式可以获得更深的硬化层;与干磨相比,湿磨硬化层表面残余压应力有所提高,但其硬化层深度减少了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表面硬化 硬化层深度 残余应力
下载PDF
砂磨机微粉碎理论及技术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平亮 《中国粉体技术》 CAS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介绍了砂磨机的粉碎机理和衡量指标,给出了砂磨机有关性能参数的设计公式和数据。
关键词 砂磨机 粉碎机理 应力强度 技术参数 微粉碎
下载PDF
结构陶瓷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西彬 李相真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1997年第6期18-22,共5页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法就几种常用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状态特征及与磨削用量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由毛坯表面层原始应力σ0和磨削残余应力Δσ面。两部分组成。σ0受陶瓷材料、毛坯形状及...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法就几种常用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状态特征及与磨削用量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由毛坯表面层原始应力σ0和磨削残余应力Δσ面。两部分组成。σ0受陶瓷材料、毛坯形状及烧结工艺的影响有较大的变化。Δσ的大小及拉压特性取决于陶瓷的磨削过程特征和磨削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陶瓷 磨削 残余应力 X射线衍射分析
全文增补中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对轮轨接触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任娟娟 赵华卫 欧阳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100,共6页
为研究钢轨打磨对轮轨接触关系的影响,根据武广高铁历次打磨后轨检车检测的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选取现场实际打磨后的轮轨廓形,建立“车轮-钢轨”接触关系模型并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打磨后轮轨接触点会向钢轨踏面中心移动.... 为研究钢轨打磨对轮轨接触关系的影响,根据武广高铁历次打磨后轨检车检测的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选取现场实际打磨后的轮轨廓形,建立“车轮-钢轨”接触关系模型并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打磨后轮轨接触点会向钢轨踏面中心移动.通过对钢轨光带和廓形的跟踪调研发现:打磨后钢轨顶部形成20-30mm的光带;打磨13个月后,通过总重约为3.979×10^7t,钢轨光带有变宽和双点接触的轻微痕迹;打磨17个月后,通过总重为5.203×10^7t,光带明显变宽,宽度约为35mm.通过采集株洲和广州高铁工务段动检车的横向加速度报警量,发现钢轨打磨能有效减少动车横向加速度报警.通过分析长沙供电段供电量的变化,发现钢轨打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车的耗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打磨 接触应力 光带 横向加速度 供电量
原文传递
考虑安装误差的拓扑修形斜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会良 邓效忠 +2 位作者 徐恺 杨建军 苏建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1-786,共6页
为提高齿轮副承载能力和降低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提出一种拓扑修形的齿面结构。根据齿廓分段修形和齿向分段修形原理推导出拓扑修形齿面方程,构建含安装误差的修形齿轮副的接触分析(TCA)模型。并对轮齿接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仿真出传动... 为提高齿轮副承载能力和降低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提出一种拓扑修形的齿面结构。根据齿廓分段修形和齿向分段修形原理推导出拓扑修形齿面方程,构建含安装误差的修形齿轮副的接触分析(TCA)模型。并对轮齿接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仿真出传动误差和齿面接触应力与剪切力在不同安装误差情况下的分布特征。根据应力分布曲线分析,齿轮副啮入与啮出点的应力幅值相比均值有所下降,为减振降噪创造了良好条件。滚检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成形法磨削的拓扑修形对改善齿面接触印痕,避免边缘接触和降低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修形 斜齿轮 成形法磨齿 安装误差 承载接触分析
下载PDF
陶瓷磨削残余应力对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田欣利 于爱兵 林彬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5-616,627,共3页
陶瓷零件的磨削表面必然要附加一层残余压应力 ,其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陶瓷材料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磨损和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与金属材料相比 ,Zr O2 陶瓷材料的磨削残余应力对零件的摩... 陶瓷零件的磨削表面必然要附加一层残余压应力 ,其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陶瓷材料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疲劳磨损和表面硬度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与金属材料相比 ,Zr O2 陶瓷材料的磨削残余应力对零件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要小得多。磨削、研磨及加热三个试件组的磨损量随摩擦时间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残余拉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陶瓷零件的磨损 ,残余压应力可适当减缓陶瓷零件的磨损 ,其数值变化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很小。随着残余压应力值的增加 ,表面硬度值也在逐渐增加 ,当残余压应力增加到一定值后表面硬度值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残余应力 力学性能 疲劳磨损
下载PDF
基于Deform-2D的单颗磨粒磨削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明 傅蔡安 《工具技术》 2010年第10期38-42,共5页
建立了单颗磨粒磨削GCr15轴承钢工件的二维模型,采用Deform-2D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单颗磨粒在不同前角下的磨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究了切屑形成过程,获得了磨削力的变化规律及工件内部的应力场、应变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分... 建立了单颗磨粒磨削GCr15轴承钢工件的二维模型,采用Deform-2D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单颗磨粒在不同前角下的磨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究了切屑形成过程,获得了磨削力的变化规律及工件内部的应力场、应变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磨粒前角的变化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有限元分析为深入研究轴承钢球磨削机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磨削 数值模拟 磨削力 应力场 前角
下载PDF
热处理和磨削工艺对渗碳淬火汽车齿轮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鲍中美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6年第4期49-51,共3页
研究了渗碳热处理过程中淬火冷却和回火状况以及磨削加工对渗碳淬火汽车齿轮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充分淬火冷却有利于提高表面残余压应力,正确的磨削工艺不改变残余应力的分布,但过多的磨削热会导致在次表层产生高的拉应力。
关键词 汽车齿轮 渗碳热处理 磨削加工 残余应力
下载PDF
超声磁力复合研磨对TA18管内表面光整加工 被引量:9
10
作者 谭悦 陈燕 +1 位作者 曾加恒 许召宽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70-873,共4页
采用超声波振动辅助磁力研磨的加工技术对TA18钛合金管内表面进行光整加工,研究了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振幅10 mm下采用19 kHz的振动频率对TA18管内表面研磨50 min时,研磨效果最好,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表面粗... 采用超声波振动辅助磁力研磨的加工技术对TA18钛合金管内表面进行光整加工,研究了振动频率和振幅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振幅10 mm下采用19 kHz的振动频率对TA18管内表面研磨50 min时,研磨效果最好,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表面粗糙度从原始的1.20μm降至研磨后的0.07μm。钛合金表面的应力状态由原始的残余拉应力+169 MPa变为压应力-80 MPa,有效提高了工件的疲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管 磁力研磨 超声波振动 表面形貌 应力
下载PDF
螺旋伞齿轮磨削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志强 黄迪青 +3 位作者 周天丰 李宏伟 刘心藜 王西彬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83-190,共8页
螺旋伞齿轮作为重型车辆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表面完整性对整车机动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磨削作为齿轮最后一步加工工序,磨削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将直接影响齿轮疲劳性能。若残余应力控制不当,将导致齿轮在使用过程中过早发生疲... 螺旋伞齿轮作为重型车辆传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表面完整性对整车机动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磨削作为齿轮最后一步加工工序,磨削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将直接影响齿轮疲劳性能。若残余应力控制不当,将导致齿轮在使用过程中过早发生疲劳失效,产生齿面疲劳点蚀和根部疲劳断裂等问题。针对重型车辆螺旋伞齿轮设计磨削试验,研究不同磨削参数下螺旋伞齿轮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合磨削前后齿轮残余应力的状态,获得实际磨削过程残余应力;基于力热耦合有限元仿真法计算螺旋伞齿轮磨削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齿轮凸面平行磨削方向残余压应力最小,磨削过程使齿面产生拉应力而亚表层产生压应力,力热耦合有限元仿真法能有效用于螺旋伞齿轮磨削残余应力的预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伞齿轮 磨削 残余应力 力热耦合 有限元仿真
原文传递
42CrMo钢轴承托架表面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贾玉挺 孙维连 +1 位作者 孙铂 王会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58,261,共3页
针对某批轴承托架在加工完成后部分成品开裂的现象,对开裂的成品件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工艺分析、硬度检测、宏观检测、金相组织分析,对不同加工阶段的零件进行金相组织对比。结果表明,零件经过淬火和磨削后,磨削应力与淬火应力叠加造... 针对某批轴承托架在加工完成后部分成品开裂的现象,对开裂的成品件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工艺分析、硬度检测、宏观检测、金相组织分析,对不同加工阶段的零件进行金相组织对比。结果表明,零件经过淬火和磨削后,磨削应力与淬火应力叠加造成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托架 开裂 淬火裂纹 磨削裂纹 应力叠加
下载PDF
Effects of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of carbidic austempered ductile iron(CADI) grinding balls 被引量:8
13
作者 Jin-hai Liu Peng Xiong +4 位作者 Bin-guo Fu Wei-ting Yang Xue-bo Zhao Zi-ang Han Guo-lu Li 《China Foundry》 SCIE 2018年第3期173-181,共9页
The effects of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of carbidic austempered ductile iron (CADI) grinding ball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he microstructures we... The effects of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of carbidic austempered ductile iron (CADI) grinding ball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The microstructures were oberserved by optical metallography and analy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measured by the cutting method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rmal stress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stress.The thermal stress in grinding balls was determined by ANSYS simulation technique, and the surface phase transformation stress was obtained by subtracting the simulated surface thermal stress from the measured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Results show that all microstructures consist of ausferrite, white-bright zones (mixture of martensite and austenite), nodular graphite, and carbides. The distribution of ausferrite shows uniform. With the increase of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the volume fraction and carbon content of austenite increase, whereas the amount of white-bright zone decreases. In addition, the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Only the tension exists at the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of 200 ℃, and the pressure exists at the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of 220-260 °C. The thermal stress changes from the tension on the inside with the radius of 0-35 mm to the pressure on the outside with the radius of 35-62.5 mm, and the stress balance state presents at the radius of 35 mm.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stress is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carbon-rich austenite, and will reduce by 5.03 MPa accompanied with 1vol.% increase of the austenite.The thermal compressive stres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tensile stress on the surface both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I grinding balls austempering temperature ANSYS MICROSTRUCTURE residual stress
下载PDF
磨削对不同温度回火钢铁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素媛 徐建辉 +1 位作者 王东林 李家宝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50,共4页
对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处理的37SiMnCrNiMoV超高强度钢和6 0Si2Mn弹簧钢的电解抛光表面和磨削表面的X射线衍射线的半高宽和显微硬度进行测量,并通过线形分析得到了两种表面的亚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电解抛... 对淬火和不同温度回火处理的37SiMnCrNiMoV超高强度钢和6 0Si2Mn弹簧钢的电解抛光表面和磨削表面的X射线衍射线的半高宽和显微硬度进行测量,并通过线形分析得到了两种表面的亚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电解抛光表面的半高宽和显微硬度均逐渐减小。比起电解抛光表面,高温回火试样磨削表面的亚晶粒尺寸减小、微观应变增大,使得其半高宽和显微硬度都增大了,它说明磨削表面得到了加工硬化。而低温回火试样磨削表面的亚晶粒尺寸减小,但微观应变也减小了,其显微硬度增大,半高宽却减小了。2 0 0℃回火37SiMnCrNiMoV钢磨削表面的屈服强度比电解抛光表面的高出约4 0 0MPa。显微硬度和屈服强度的提高说明磨削也使低温回火试样磨削表面得到加工硬化,其微观应变和半高宽的减小是异常的。文中讨论了这种异常减小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显微硬度 半高宽 亚晶粒尺寸 微观应变
下载PDF
Contact Mechanism of Rail Grinding with Open-Structured Abrasive Belt Based on Pressure Grinding Plate 被引量:3
15
作者 Zhiwei Wu Wengang Fan +1 位作者 Chang Qian Guangyou Hou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abrasive belt grinding rail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tact mechanism and structural design.Compared with the closed structure abrasive belt grinding,open-structured abrasive belt grinding has ex...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abrasive belt grinding rail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tact mechanism and structural design.Compared with the closed structure abrasive belt grinding,open-structured abrasive belt grinding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dynamic stability,consistency of grinding quality,extension of grinding mileage and improvement of working efficiency.However,in the contact structure design,the open-structured abrasive belt grinding rail using a profiling pressure grinding plate and the closed structure abrasive belt using the contact wheel are different,and the contact mechanisms of the two are differen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conformal contact and Hertz theory,the contact mechanism of the pressure grinding plate,abrasive belt and rail is analyzed.Throug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static pressure experiment,the contact behavior of pressure grinding plate,abrasive belt and rail under single concentrated force,uniform force and multiple concentrated force was studied,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act stress on rail surface were observed.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external load,there are three contact areas under the three loading modes.The outer contour of the middle contact area is rectangular,and the inner contour is elliptical.In the contact area at both ends,the stress is extremely small under a single concentrated force,the internal stress is drop-shaped under a uniform force,and the internal stress under multiple concentration forces is elliptical.Compared with the three,the maximum stress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 under multiple concentrated forces.Therefore,the multiple concentrated forces is the best grinding pressure loading mode.The research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ail grinding with open-structured abrasive belt based on pressure grinding plate,such as contact mechanism and grinding pressure mode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 grinding Abrasive belt Pressure grinding plate Contact stress
下载PDF
转向架用SMA490BW钢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影霞 丁江灏 +2 位作者 谢学涛 张枝森 何柏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对转向架用SMA490BW钢焊接试样,采用冲击电流为1.5A、冲击时间分别为5,10,15或20min的超声冲击、低温热处理、机械打磨(磨平焊缝余高、打磨焊趾)的处理方法,通过残余应力测试和超声疲劳试验,对比分析应力集中、晶粒细化、残余应力等因... 对转向架用SMA490BW钢焊接试样,采用冲击电流为1.5A、冲击时间分别为5,10,15或20min的超声冲击、低温热处理、机械打磨(磨平焊缝余高、打磨焊趾)的处理方法,通过残余应力测试和超声疲劳试验,对比分析应力集中、晶粒细化、残余应力等因素单独作用时对焊接接头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程度,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疲劳断口,分析焊接接头超声冲击前后的裂纹萌生位置变化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经超声冲击或机械打磨后,焊接试样的疲劳寿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磨平焊缝余高对提高焊接接头疲劳寿命最为显著,较原始焊接试样其疲劳寿命可提高约86.4倍;改善应力集中、细化表层晶粒、引入残余压应力对延长焊接接头寿命的贡献比分别约为59%,28%和13%;焊态及冲击态试样的疲劳裂纹大多萌生于焊趾表面,部分冲击态试样的裂纹转而从表面的机械加工的缺陷处萌生,少数从材料内部缺陷处萌生并扩展至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冲击 热处理 机械打磨 超高周疲劳 残余应力 晶粒细化 应力集中
下载PDF
Ultra fine grinding of silver plant tailings of refractory ore using vertical stirred media mill 被引量:7
17
作者 O.CELEP E.Y.YAZIC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3412-3420,共9页
Ultra fine grinding of the plant tailings of a refractory silver ore was studied using a laboratory type vertical stirred media mill. Preliminary tests confirmed that ultra fine grinding substantially improves the ext... Ultra fine grinding of the plant tailings of a refractory silver ore was studied using a laboratory type vertical stirred media mill. Preliminary tests confirmed that ultra fine grinding substantially improves the extraction of silver from the tailings in cyanide leaching (i.e. 36% Ag extraction rate from the as-received tailings with d80 of 100 μm, c.f. 84% extraction rate after ultra fine grinding of the tailings with ds0 of 1.2 pro). In the ultra fine grinding tests, the effects of ball diameter (2-4.5 mm), stirring speed (200-800 r/m/n) and ball charge ratio (50%-80%) on the fineness of grind (ds0, ~tm)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a Box-Behnken design. Increasing stirrer speed and ball charge ratio decreased fineness of grind while larger balls resulted in the coarser products. The tests demonstrated that a fineness of grind less than 5 μm can be achieved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Analysis of stress intensity indicated an optimum range of stress intensity of (0.8-2)× 10^- 3 μm for all power inpu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actory ore tailings stirred media mill ultra fine grinding experimental design Box-Behnken design stress intensity
下载PDF
齿轮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涛元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9年第5期315-317,共3页
采用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批经渗碳、淬火热处理及磨齿加工后放置一段时间发生开裂的齿轮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渗碳层碳化物级别过高,加上淬火后齿轮齿部应力集中,磨齿时又产... 采用断口分析、化学成分分析、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某批经渗碳、淬火热处理及磨齿加工后放置一段时间发生开裂的齿轮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渗碳层碳化物级别过高,加上淬火后齿轮齿部应力集中,磨齿时又产生磨削裂纹,齿轮在放置期间由于应力导致裂纹扩展而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开裂 碳化物 磨削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基于力热耦合作用的磨齿残余应力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明兴祖 严宏志 +1 位作者 熊显文 钟掘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7-1044,共8页
根据磨齿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运用热弹塑性理论,得出了影响螺旋锥齿轮磨齿残余应力的磨齿基本参数、磨削力和磨齿热等特征参量的数学模型。在单齿3D有限元模型基础上,磨削力的处理采用小步距移动法,力热耦合运用间接法,对螺旋锥齿轮进... 根据磨齿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运用热弹塑性理论,得出了影响螺旋锥齿轮磨齿残余应力的磨齿基本参数、磨削力和磨齿热等特征参量的数学模型。在单齿3D有限元模型基础上,磨削力的处理采用小步距移动法,力热耦合运用间接法,对螺旋锥齿轮进行了磨齿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磨削后的螺旋锥齿轮齿面呈现残余压应力,里层为残余拉应力,其大小随磨削条件和磨削用量等因素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磨齿残余应力随磨削深度和砂轮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随展成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湿磨比干磨可明显减小磨齿残余应力。最后,试验验证了力热耦合有限元分析螺旋锥齿轮磨齿残余应力的有效性,并与直齿圆柱齿轮的磨齿残余应力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为螺旋锥齿轮磨齿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齿 残余应力 力热耦合 有限元分析 螺旋锥齿轮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高速磨削中的砂轮破坏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玉秀 赵恒华 廖盈 《南方金属》 CAS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应用可视化数值模拟方法,借助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砂轮回转的数学模型,对离心应力进行了仿真研究.随着磨削速度的提高,磨粒的切削作用被磨粒对工件的高速冲击作用所取代.通过输入不同的转速对比,发现砂轮孔壁处所受切向应力σ... 应用可视化数值模拟方法,借助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砂轮回转的数学模型,对离心应力进行了仿真研究.随着磨削速度的提高,磨粒的切削作用被磨粒对工件的高速冲击作用所取代.通过输入不同的转速对比,发现砂轮孔壁处所受切向应力σt最大,径向应力很小可忽略,而在砂轮外圆处切向应力较小.随转速提高,外圆切向应力增长趋势显著,破坏趋势也愈明显,因此切向应力是破坏的主要原因.这一虚拟分析既为砂轮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破坏现象所佐证,又与砂轮受力分析结果相吻合,为磨削过程的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ANSYS 离心应力 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