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稳定碎石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灰熵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洪洲 徐松 +1 位作者 唐伯明 何兆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81-1085,共5页
通过合理的混合料组成设计,提高沥青稳定碎石的高温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高温流动性车辙变形。文章在ATB25和ATB30级配范围内,选择9种集料级配,采用3种沥青,分别制备了13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并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测试... 通过合理的混合料组成设计,提高沥青稳定碎石的高温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高温流动性车辙变形。文章在ATB25和ATB30级配范围内,选择9种集料级配,采用3种沥青,分别制备了13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并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测试其动稳定度指标,然后运用灰关联熵方法分析了沥青针入度、空隙率、沥青用量、饱和度、4.75 mm筛孔通过率、0.075 mm筛孔通过率、粉胶比及公称最大粒径对沥青稳定碎石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显著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空隙率对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具有较显著影响;为了提高沥青稳定碎石高温抗车辙性能,应选用高粘度沥青结合料,4%左右空隙率的混合料具有较佳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稳定基层 抗车撤性能 车撤试验 灰关联熵方法
下载PDF
基于灰熵法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侯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4-906,1001,共4页
通过小梁低温弯曲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的临界弯拉应变指标,运用灰熵法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因素——集料级配、石料种类、沥青针入度、沥青用量、空隙率、4.75 mm筛孔通过率及拌和温度等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用量、沥青... 通过小梁低温弯曲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的临界弯拉应变指标,运用灰熵法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因素——集料级配、石料种类、沥青针入度、沥青用量、空隙率、4.75 mm筛孔通过率及拌和温度等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用量、沥青针入度、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具有较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低温抗裂性 灰熵法
下载PDF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抗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忠 包靖安 +1 位作者 罗永斌 李松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57-61,69,共6页
冬季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早期强度增长缓慢且养生周期长,其抗冻性能经受严峻考验。采用自主研发的SES-Ⅰ型基层早强剂与水镁石纤维复掺以提高其适用性。通过抗冻性试验,以残留强度比(BDR)评价复掺早强剂与水镁石纤维... 冬季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早期强度增长缓慢且养生周期长,其抗冻性能经受严峻考验。采用自主研发的SES-Ⅰ型基层早强剂与水镁石纤维复掺以提高其适用性。通过抗冻性试验,以残留强度比(BDR)评价复掺早强剂与水镁石纤维条件下水泥稳定碎石性能变化规律;运用灰熵法及t检验分析了影响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抗冻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强剂与水镁石纤维的出现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冻性能的改善有积极影响,这与水镁石纤维的加筋效应及早强剂的微观提升效果有关。另外,水泥剂量和早强剂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抗冻性有显著影响,为推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全天候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冬季 水泥稳定碎石 抗冻性 灰熵法
原文传递
基于灰熵法的粉煤灰砼耐磨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鸣功 朱洪洲 +1 位作者 徐松 唐伯明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耐磨性是道路和桥梁混凝土的主要性能之一,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对保证其耐久性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灰熵法,分析了影响粉煤灰砼耐磨性因素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用水量和集料影响显著,水泥用量次之,粉煤灰掺量影响最小,可以为有耐磨要... 耐磨性是道路和桥梁混凝土的主要性能之一,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对保证其耐久性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灰熵法,分析了影响粉煤灰砼耐磨性因素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用水量和集料影响显著,水泥用量次之,粉煤灰掺量影响最小,可以为有耐磨要求的粉煤灰混凝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灰熵法理论推导较为严密,计算简便,灰熵关联度大小不受分辨系数的影响,能克服一般灰关联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时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砼 耐磨性 灰熵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剑 《重庆建筑》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灰熵关联理论方法研究了沥青路面抗疲劳层的疲劳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影响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因素的顺序为:最大公称粒径>空隙率>油石比>0.075mm筛孔通过率>软化点>4.75mm筛孔通过率>针入度(25℃)>VMA(矿料间隙率)... 用灰熵关联理论方法研究了沥青路面抗疲劳层的疲劳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影响抗疲劳层疲劳性能因素的顺序为:最大公称粒径>空隙率>油石比>0.075mm筛孔通过率>软化点>4.75mm筛孔通过率>针入度(25℃)>VMA(矿料间隙率)。为提高抗疲劳层的疲劳性能,建议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过大,同时应增加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减小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另外,0.075mm应作为沥青混合料的关键筛孔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疲劳层 沥青混合料 疲劳性能 灰熵法
下载PDF
FWD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实测动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肖川 邱延峻 +1 位作者 曾杰 李保险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讨动载效应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规律,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铺筑3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试验路,开展了沥青路面结构的动、静弯沉盆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动态弯沉盆特性,并通过预先埋设于路面结构中的动态应变传感器,获取了落锤... 为探讨动载效应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实际动力响应规律,以实体工程为依托,铺筑3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试验路,开展了沥青路面结构的动、静弯沉盆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动态弯沉盆特性,并通过预先埋设于路面结构中的动态应变传感器,获取了落锤式弯沉仪(FWD)荷载作用下的层底弯拉应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中各测点的动态弯沉盆小于静态弯沉盆,而动态弯沉盆的影响范围大于静态弯沉盆,动、静弯沉盆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几何特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动态响应随FWD荷载大小的变化关系反映出非线性特性;3种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面层底应变状态处于低应变水平,基本不构成路面的累积疲劳损伤,其纵向应变响应大于横向应变;分别建立了3种沥青路面结构基于动态弯沉盆参数指标的沥青路面结构面层底纵、横向应变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动力响应 现场实测 沥青路面 落锤式弯沉仪(FWD) 灰熵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