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绿地类型及格局特征与地表温度的关系——以深圳特区为例 被引量:39
1
作者 程好好 曾辉 +1 位作者 汪自书 简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501,共7页
以深圳特区为例,利用2005年11月份的TM和Quickbird影像数据,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城市绿地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绿地类型、属性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不同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各类人工绿地... 以深圳特区为例,利用2005年11月份的TM和Quickbird影像数据,在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和城市绿地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绿地类型、属性特征与地表热环境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绿地不同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各类人工绿地的地表温度普遍高于自然绿地类型。分样区平均NDVI和聚集度指数与热岛强度指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均匀度和碎裂化指数则与热岛强度指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的类型、结构及其格局特征均对城市热环境空间分异具有显著影响,在城市绿地建设工作中,应充分重视绿地景观的这种热环境效应特征的指导意义,以期使城市绿地建设能够更好地担负其必要的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地表温度 NDVI 景观格局指数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39
2
作者 魏绪英 蔡军火 +2 位作者 叶英聪 周洋 刘纯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852-2860,共9页
以南昌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现状图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建立公园绿地空间数据库;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计算相应的景观指数.在对现有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与方案,并对优化后的景观格局进... 以南昌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现状图为基本信息源,借助GIS技术,建立公园绿地空间数据库;利用FRAGSTATS景观格局软件计算相应的景观指数.在对现有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与方案,并对优化后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有公园绿地的斑块空间分布不均衡,且面积差异较大,尤其在人口密集区,公园绿地斑块数量偏少,有效避灾面积明显偏低;通过大幅度增加斑块数、斑块面积,提高斑块间的连通性,并适当提高景观破碎化指数,可以优化南昌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点-线-面"格局,使空间分布更趋合理,有效增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防灾避险功能;优化后的公园绿地的斑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有大幅度提高,聚集度指数也明显升高,且相应降低了优势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更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斑块 景观格局 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植被指数的太原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32
3
作者 刘艳红 郭晋平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804,共7页
以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太原市为研究区,借助RS、GIS等手段,以太原市1986年、1995年、2001年三个时相的TM/ETM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辐射温度分别作为城市绿地和热环境效应的反映指标... 以中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太原市为研究区,借助RS、GIS等手段,以太原市1986年、1995年、2001年三个时相的TM/ETM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辐射温度分别作为城市绿地和热环境效应的反映指标,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绿地景观格局及其与热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热环境效应的相关关系;以寻求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日后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提供一些借鉴。研究表明:1986-2001年间,NDVI值较大的植被覆盖情况较好的绿地逐年减少,取代以NDVI值较小的植被覆盖差的硬质半硬质景观;景观水平上,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各景观要素混杂程度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但这样的多样性是以大量的人工干扰为前提的;各景观类型的优势度降低,分布趋于均匀。反映城市绿地景观的NDVI与反映热效应的地表辐射温度LST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关系,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随着景观破碎化程度的加剧、景观优势度降低和多样性的增加而加强,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格局对其热环境效应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混合格局的降温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NDVI 绿地景观格局 遥感 地表辐射温度 太原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梯度及其多样性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莹莹 黄成林 张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15-1124,共10页
以上海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GIS技术和Fragstats 3.3移动窗口法对1997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5年5个年份上海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梯度及其多样性时空动态进行分析。随城市发展的绿色空间梯度变... 以上海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GIS技术和Fragstats 3.3移动窗口法对1997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5年5个年份上海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梯度及其多样性时空动态进行分析。随城市发展的绿色空间梯度变化和景观多样性的空间显式化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关系,同时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1997—2015年间,研究区总体上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绿色空间的总量减少为典型特征,农田景观面积比例PLAND减少了32.85%,森林绿地PLAND增加了9.44%,水体PLAND增加了1.58%,建设用地PLAND增加了28.59%。(2)研究区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随着城市空间多方向的扩张变化明显,同心矩形带梯度模式分析和多向梯度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在矩形环4以内中心城区森林绿地PLAND、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的增加,表明中心城区森林绿地景观破碎化越来越严重,人工痕迹较重。在矩形环5以外区域森林绿地PLAND、LPI的增加及NP的下降表明郊区森林绿地景观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在矩形环5以外区域农田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的下降和PD、LSI的升高表明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原本均一化的农田景观越来越破碎,形状也越来越复杂。(3)景观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997年仅中心城区景观多样性SHDI较低,而2015年SHDI在整个研究区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 梯度分析 景观多样性 上海
下载PDF
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 被引量:28
5
作者 鲁敏 杨东兴 +1 位作者 刘佳 裴翡翡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0-605,共6页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济南市绿地生...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济南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进行了规划布局与构建:采用以核心公园为中心、放射状园林绿带为轴线、市级公园为结点、环城绿带为结合部的多绿心、环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形成"一心、三环、六带、七廊、七区、多楔、多点"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生态网络 生态规划 城市自然保护 景观格局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城”与“郊”的比较 被引量:27
6
作者 江世丹 潘洪义 姜允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6,103,共8页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 基于2000年与2018年的遥感数据,采用GIS、RS技术和Fragstats 4.2景观分析软件,研究成都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上,2000-2018年,成都市绿地率由12.55%增为29.39%,新增绿地主要由耕地、建设用地转化而来,减少的绿地主要转为了建设用地、耕地;(2)空间布局上,2000-2018年,建设用地由三环向外围扩张,大斑块绿地和大量农田、菜园等生态绿地退到外围郊区,绿地空间分布不均,且主要向外围郊区的东北角和东南角集聚,东北角破碎度高于东南角,南部生态质量优于北部;(3)景观格局上,2018年,由市中心到中心城区边缘,绿地斑块个数增多、斑块破碎度下降、斑块形状指数和聚集度上升,'外围近郊区'景观格局优于'主城区',2000-2018年,二环到三环的斑块形状指数下降。为此本文提出以区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在外围郊区设置'禁建区'控制城市蔓延。同时,增加廊道绿地建设,促进'城'与'郊'绿地联系和均衡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景观生态学 斑块 破碎化 成都市
下载PDF
深圳特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现状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乌日汗 宋丽萍 +1 位作者 温小荣 佘光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82,共4页
以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深圳特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特区绿地覆盖率高,达51.36%,但绿地景观结构不合理,破碎度较高,分... 以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深圳特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圳特区绿地覆盖率高,达51.36%,但绿地景观结构不合理,破碎度较高,分维数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深圳特区
下载PDF
苏锡常都市圈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演变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许浩 金婷 刘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9-226,共8页
【目的】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核心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锡常都市圈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性生态问题亟须重视。蓝绿空间是构建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定量揭示其演变特征有助于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 【目的】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核心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锡常都市圈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性生态问题亟须重视。蓝绿空间是构建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定量揭示其演变特征有助于为苏锡常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共4期遥感影像并处理分析,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与景观格局指数对苏锡常都市圈及各成员城市15年间蓝绿空间规模与景观格局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1)2003—2018年间,苏锡常都市圈蓝绿空间总体动态变化幅度为-3.52%,绿色空间变化剧烈,蓝色空间相对稳定;蓝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动态变化均呈现出由"减少期"转变为"增长期"的阶段性特征。(2)在斑块类型水平上,苏锡常都市圈蓝色空间破碎度减少,复杂度与连通性增加;绿色空间破碎度及复杂度增加,连通度减少。蓝绿空间在景观水平上多样性程度减少,连通度、聚集度增加。(3)研究期内常州的蓝绿空间相对动态度最大,无锡最小;常州蓝绿空间破碎度、复杂度较高,景观格局变化较为剧烈;苏州蓝绿空间多样性程度较低,连通度及聚集度较高。【结论】近15年苏锡常都市圈的蓝绿空间规模与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城市间差异明显,必须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时空演变 景观格局 苏锡常都市圈
原文传递
高校校园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评析——以上海3所大学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阮晓峰 胡欢 王祥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对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校园绿地系统做出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指标体系包括多样性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维分析等.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各个校园生态质量方面的总体评... 依据景观生态异质性原理,对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财经大学校园绿地系统做出了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指标体系包括多样性指数、廊道密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破碎化指数、分维分析等.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各个校园生态质量方面的总体评价,同时对绿地系统今后的改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景观结构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驱动下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瑞卿 杨学民 徐德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47,共8页
生态园林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城市形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徐州市2004年和2014年的Quick Bird卫星影像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 生态园林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城市形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徐州市2004年和2014年的Quick Bird卫星影像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和廊道密度等,对徐州市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驱动下的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4年,徐州市城市绿地斑块平均面积从0.17 hm^2增加到0.40 hm^2,斑块密度从5.97个/hm^2降低到2.45个/hm^2,廊道密度从1.12 km/km^2增加到2.32 km/km^2,公园绿地最小距离指数明显增加。这说明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驱动下,徐州市中心城区的绿地数量在增长的同时,景观格局也在不断优化,主要表现为:绿地斑块增大、破碎度降低、景观连接度明显提高、防护绿地功能增强、公园绿地分布向均匀化发展,这些变化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方便居民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生态园林城市 徐州市
下载PDF
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彪 徐洁 +1 位作者 谢高地 李庆旭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24-33,共10页
清楚认知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是优化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前提。以2000、2005和2010年SPOT影像和园林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 清楚认知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是优化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前提。以2000、2005和2010年SPOT影像和园林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2000—2010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面积减少207 km^2,主要是大面积农田和水域被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5—6环之间绿色空间被侵占现象明显,而4环内绿色空间变化相对稳定;绿色空间斑块数量(NP)和形状指数(SHAPE)均持续增大,空间邻近度指数(MNN)、聚集度指数(AI)和结合度指数(COHESION)相对减小,城市绿色空间破碎化趋势明显。该研究表明,2000—2010年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组成及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应停留在简单的"点线面"几何学或美学的考量,而需要重点关注增加立体绿量和优化空间格局以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指数 土地覆被 北京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深圳特区绿地景观动态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7
12
作者 乌日汗 温小荣 +1 位作者 赵海霞 佘光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2002和2005年两期的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法分析了深圳特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今后6年(至2011年)绿地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以2002和2005年两期的QuickBir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指数和转移矩阵法分析了深圳特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并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对今后6年(至2011年)绿地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深圳特区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为人工绿地景观组分不断增加,而原有的自然绿地景观组分不断减少;绿地景观斑块破碎度增加,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优势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多样化、均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预计至2011年研究区绿地总面积不断增加,但生态效益较高的自然绿地面积将会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马尔可夫模型 QUICKBIRD影像 深圳特区
下载PDF
城市绿地演化驱动因素与景观格局空间分析——以济南市建成区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汝绪伟 江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7-203,共7页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RS技术和GIS技术开展景观格局分析也正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以济南市建成区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济南市城市绿地发展的历程与驱动因素、城市绿地的斑块特征,并针对以往...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RS技术和GIS技术开展景观格局分析也正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以济南市建成区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济南市城市绿地发展的历程与驱动因素、城市绿地的斑块特征,并针对以往景观格局分析大多仅注重数量分析的局限性,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正方像元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采用空间可视化技术从空间角度分析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特征,实现了济南市建成区城市绿地的景观格局综合空间评价与分级,力求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空间可视化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北京市通州新区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成超男 胡凯富 +1 位作者 关海莉 赵鸣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4期41-45,共5页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在其绿地规划定额指标和生态建设目标控制下,涉及城市绿地空间结构规划、地域文化景观规划、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等多个方面。文中选取城市绿地空间结构规划这一内容,将GIS构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 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在其绿地规划定额指标和生态建设目标控制下,涉及城市绿地空间结构规划、地域文化景观规划、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等多个方面。文中选取城市绿地空间结构规划这一内容,将GIS构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相关指标相结合,推导出研究区域内相对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为构建北京市通州新区生态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提出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园林城市 绿地空间结构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北京市通州新区
下载PDF
广州市核心区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冰钰 杨心怡 +3 位作者 张颖诗 吴铃铃 王瑜 郭冠华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26-34,共9页
城市化在快速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热环境问题,绿地被认为是降低城市温度的有效途径。以广州市核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1年6月份和9月份的Landsat-5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地表温度信息,以高分辨率影像获得城市绿... 城市化在快速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热环境问题,绿地被认为是降低城市温度的有效途径。以广州市核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1年6月份和9月份的Landsat-5遥感影像提取城市地表温度信息,以高分辨率影像获得城市绿地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建模方法综合分析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十分强烈,莫兰指数(Moran’s I)结果显示9月份温度集聚程度更高,随时间变化低-低空间关联模式面积减少程度最大;与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相比,空间误差模型更能表达城市绿地格局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空间误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值比其它两种模型在两个月上都高出20%;空间误差模型结果显示绿地面积百分比、平均斑块大小(MPS)和最大斑块指数(LPI)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而边界密度(ED)和最大面积指数(LSI)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热岛效应 遥感影像 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GIS和Fragstats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其格乐很 何秉宇 黄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5期72-77,88,共7页
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高新区)为研究靶区,以2008、2013、2017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2008—2017年研究区生态类型格局面积变化及转移矩阵进... 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高新区)为研究靶区,以2008、2013、2017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2008—2017年研究区生态类型格局面积变化及转移矩阵进行分析,并选取7个景观特征指标,即绿地斑块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类型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聚集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景观转入量主要来自裸地及农田,绿地面积从2008年的90.38 km 2增加至113.34 km^2,2017年绿地面积相较2013年增加了22.96 km^2,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了2百分点。研究区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高新区绿地面积较小,斑块个数最多,斑块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最高,绿地生态功能较弱。绿地斑块形状及绿地景观结构的复杂性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城市绿地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其中因水磨沟区部分山区绿地景观连通性较强、破碎度小,城市绿地聚集度最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绿地优化建议,为研究区城市绿地景观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同时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上杭县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芳文 胡希军 +3 位作者 罗紫薇 肖志鹏 胡芳 韦宝婧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133-141,共9页
以上杭县为例,对县城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在ArcGIS和Fragstats景观指数分析软件的支持下,选取了破碎度、连接度、均匀度、聚集度、景观多样性和分维数等指数对上杭县城城区2009、2013和2018年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 以上杭县为例,对县城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在ArcGIS和Fragstats景观指数分析软件的支持下,选取了破碎度、连接度、均匀度、聚集度、景观多样性和分维数等指数对上杭县城城区2009、2013和2018年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8年,上杭县城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从99 hm^(2)增加至185 hm^(2),斑块数量从24个增加到35个。(2)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是上杭县城区公园绿地景观中的优势景观元素;游园数量最多,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最少;整体公园绿地斑块分维数较低,研究区整体景观形状较为规则。(3)聚集度指数下降,公园绿地景观的破碎度程度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递增趋势,公园绿地呈均匀化发展;龙翔片区和城南产业片区公园绿地分布偏少。(4)政策是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基于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上杭县及其他县域级小城市的公园绿地规划、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景观格局 空间布局 动态分析 上杭县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玉苏普江.艾麦提 阿里木江.卡斯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97,102,共6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以研究区1990年的LandsatTM图像和2009年的ALOS-AVNIR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解释法,将乌鲁木齐市的绿地分为5种类型,总体精度在86%以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以研究区1990年的LandsatTM图像和2009年的ALOS-AVNIR2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解释法,将乌鲁木齐市的绿地分为5种类型,总体精度在86%以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在20年间的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9年期间,乌鲁木齐市各绿地景观有增有减,其中公共绿地增加的趋势,由1990年的355.68hm2扩大到2009年的1311.15hm2,其它绿地减少比较突出,因建设用地的大量占用,使面积不断减少,由1990年的1577.16hm2减少到2009年的644.26hm2;斑块总的数量和斑块密度增加,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地提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景观类型向多样化、均匀化方向发展;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所处自然环境限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驱动力分析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湖南株洲市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海峰 彭重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8,共5页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平均斑块最近距离、斑块形状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6个景观指数对株洲市建成区绿地现状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建成区平均斑块最近距...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平均斑块最近距离、斑块形状指数、破碎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6个景观指数对株洲市建成区绿地现状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建成区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值和景观破碎度指数值差异明显,平均斑块最近距离值最大和最小的绿地景观类型分别为社区公园和带状公园,值分别为366.12和79.90。景观破碎度指数值最大和最小的绿地景观类型为生产绿地和综合公园,值分别为414.815和2.836。株洲市绿地景观格局中综合公园、带状公园斑块分布相对均匀,生物多样性高,但同时存在着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景观斑块的功能辐射区域有限、生产防护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严重、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的生物多样性弱三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株洲市绿地景观优化措施:(1)基于绿地景观斑块功能辐射半径搭建理想模型,合理布局绿地。(2)对生产防护绿地进行整合,强化廊道的联系,降低景观破碎度。(3)对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进行控制保护,设计富有变化的斑块形状,提高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公园 株洲市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蓝绿空间改善城市热环境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天 谭凝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7,共9页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 以天津市内六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年、2011年、2017年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应用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土地利用分类解译、景观格局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与蓝绿空间的联系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7年城市高温范围区域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跨越河流的空间限制不断拓展,而低温范围区域主要集中在蓝绿空间。蓝绿空间具有改善城市热环境的生态作用:在景观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绿空间的斑块周长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周长面积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在空间格局层面,地表温度与蓝色空间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在1500m×1500m尺度样本中相关程度最高,与绿色空间在300m×300m最高,且蓝色空间的热环境改善效率更佳。最终提出面向热环境改善的城市蓝绿空间优化建议,可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热环境 地表温度 景观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