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介述——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 被引量:58
1
作者 付喜娥 吴人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45,共5页
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概念、原则、评价内容要素、评价方法与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成果与应用状况,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内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评价等级、发展危险因子分析与保护恢复自然土地的指导作用。引入GIA... 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概念、原则、评价内容要素、评价方法与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成果与应用状况,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内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评价等级、发展危险因子分析与保护恢复自然土地的指导作用。引入GIA评价方法对我国土地保护与生态利用规划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马里兰州 网络中心 连接廊道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指标、方法与评估框架 被引量:32
2
作者 韩依纹 戴菲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5-60,共6页
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了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重点在于确认合适的功能指标和量化方法。以此为目的,首先,讨论了绿色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其次,从"基于观... 绿色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提供了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重点在于确认合适的功能指标和量化方法。以此为目的,首先,讨论了绿色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其次,从"基于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模拟模型"和"专家访谈与公共参与"三方面总结归纳了绿色空间功能指标的评估方法;最后,基于多元的方法论,结合时空尺度(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响应,提出集成的城市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生态系统 空间叙述模型 多尺度评估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城市生态带划定--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咏华 马淇蔚 范雪怡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3-591,共9页
生态带是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科学识别对于城市空间管控意义重大。从弹性结合刚性的协同模式出发,现有研究缺乏针对生态廊道的空间落实进而导致生态带片状孤立的尴尬局面;缺乏针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多情景分析进而导致划定成果... 生态带是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科学识别对于城市空间管控意义重大。从弹性结合刚性的协同模式出发,现有研究缺乏针对生态廊道的空间落实进而导致生态带片状孤立的尴尬局面;缺乏针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多情景分析进而导致划定成果缺乏动态调整,并受制于政府决策及重大事件等。以杭州市为例,利用Landsat TM影像数据,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及情景分析,综合划定城市生态带。结果表明:(1)主城区北、东侧建设开发风险相对较低,而南、西、西南需重点保护;(2)生态管控情景中弹性建设面积由20%增至35%,其空间侵蚀能力逐步增强,其中三级、四级管控情景已对区域生态格局造成严重挑战;(3)生态带划定范围包括"北部—临平"生态带(总面积272.17 km^2,占比5.60%.)、"东部—义蓬"生态带(总面积310.21 km^2,占比6.33%)、"南部—临浦"生态带(总面积828.43 km^2,占比17.00%)、"西南部—富阳"生态带(总面积1583.02 km^2,占比32.32%)及"西北部—良渚"生态带(总面积680.42 km^2,占比1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生态带 空间管控 情景 杭州市
原文传递
武汉市蓝绿基础设施调节和支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炜 刘晓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56,共6页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着多种类型的调节和支持服务。以武汉市域范围内的蓝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综合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计算了1987—2015年间,武汉市中心建成区,都市发展区和城市...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着多种类型的调节和支持服务。以武汉市域范围内的蓝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综合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计算了1987—2015年间,武汉市中心建成区,都市发展区和城市远郊区3个研究区域水文调节、水质净化、固碳释氧、空气净化、噪声降低、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7项调节和支持服务的量化收益和货币价值。最后对蓝绿基础设施的调节和支持服务在价值总量、单位效能、供需平衡、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蓝绿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调节和支持服务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低碳乡村景观优化策略初探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咏华 傅晓 马淇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2期11-14,共4页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之下,寻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由高碳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高效的低碳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是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现有乡村"高碳排"与"低碳汇"...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之下,寻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由高碳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高效的低碳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是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现有乡村"高碳排"与"低碳汇"的现实问题基础上,认为保护乡村生态空间布局,协调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价值平衡是构建低碳乡村人居环境模式的关键所在。随后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核心技术,构建了适宜乡村的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同时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评价体系中,并对所研究区域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最后,结合"增汇减排"的低碳目标,进一步提出乡村景观格局优化和重组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探索适合生态敏感区乡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乡村景观 生态敏感地区 低碳策略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网络格局规划 以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吕东 王云才 彭震伟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54-59,共6页
跨学科的持续发展使生态网络的知识架构日臻完善,实践领域日益广阔,特别是在人居环境学科领域,生态网络规划被广泛认可为是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吉林省长白朝鲜族县面临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筹备成立、交... 跨学科的持续发展使生态网络的知识架构日臻完善,实践领域日益广阔,特别是在人居环境学科领域,生态网络规划被广泛认可为是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吉林省长白朝鲜族县面临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筹备成立、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城市化进程势必驶入快车道,如何协调好快速城市化与保护优质生态环境间的关系就成为一个核心的议题。长白县生态网络格局规划以人居环境建设生态适宜性分析评价为出发点,对县域范围进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县域生态体系结构,细分城镇发展空间与生态建设空间界限,在识别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生态网络模式研究成果,通过对不同等级生态廊道的修复和补充,完善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生态连接,强化城镇发展空间与外围生态建设空间的相互联系,最终构建起长白县域多尺度的生态网络系统,为该县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快速城市化地区 适宜性评价 生态网络
下载PDF
马里兰绿图计划评述及其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咏华 王竹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6-32,共7页
剖析和总结了马里兰州绿图计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对绿图计划的关键技术、成果与应用、实施管理及评估及项目特征等进行总结;继而探讨了绿图计划对我国GI导向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马里兰州 绿图计划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优化利用--以牡丹江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羿伯 张郝萍 +1 位作者 吴梓溶 夏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406,共21页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性探讨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与绿色基础设施之间的优化转换路径与机制,为中国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典型收缩城市牡丹江为例,选取2021年份的相关研究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性探讨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与绿色基础设施之间的优化转换路径与机制,为中国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典型收缩城市牡丹江为例,选取2021年份的相关研究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体系和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估体系,运用TOPSIS法定量评估低效工业用地,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修正系数法和Fragstats工具定量评估绿色基础设施绩效,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低效工业用地优化模型,进一步揭示绿色基础设施与低效工业用地之间的转换机制。【结果】①牡丹江市建成区共有160块用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共447.30 hm^(2)),占工业用地总数量的45.71%。②借助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低效工业用地优化利用模型发现,牡丹江市有303.80 hm^(2)低效工业用地可转换为绿色基础设施。③经优化模拟,将67.92%低效工业用地转换为绿色基础设施,可使绿色基础设施总体绩效提高10.18%。【结论】经实证,从牡丹江低效工业用地优化利用提炼出的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转换机制,可在防止低效工业用地进一步对城市发展产生负影响的基础上,以“存量换增量”推动收缩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为收缩城市空间优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低效工业用地 绿色基础设施 评估体系 优化利用 牡丹江市
原文传递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拟城市扩张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演变与内涝风险评估——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雪原 周燕 禹佳宁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50-56,共7页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面临建设用地扩张下的空间置换、总量缩减、结构破碎等问题。以武汉市绿色基础设施雨洪调蓄功能为切入点,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土地利...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之一,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面临建设用地扩张下的空间置换、总量缩减、结构破碎等问题。以武汉市绿色基础设施雨洪调蓄功能为切入点,通过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土地利用等数据对武汉市域内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空间格局及水文区位分析;通过构建模拟城市扩张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整合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发展引导约束条件与空间控制约束条件作为运算规则,计算转换概率来模拟城市的扩张;以此分析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不同类型绿色基础设施的格局演变与内涝风险。研究发现在城市扩张过程中武汉市水文关键区位敏感性高且易被侵占,建成区将面临雨洪调蓄功能降低所带来的内涝风险。城市扩张与用地的博弈难以避免,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发挥城市雨洪调蓄功能的天然载体,其结构完整性对于城市水文过程良性循环起本底作用。保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敏感性高、易被侵占且具有关键水文功能的区域,根据风险程度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对于武汉市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及内涝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扩张模拟 水文区位分析 元胞自动机 绿色基础设施 内涝风险评估
下载PDF
碳中和、碳达峰导向下的碳汇价值评估——以天津市蓝绿基础设施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晶晶 解旭东 《城市建筑》 2022年第4期6-9,共4页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调节和支持服务。笔者以天津市域范围内的蓝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通过选择科学的固碳释氧评估方法,计算了1990—2020年间,天津市中心城区、都市发展区和城市远... 城市蓝绿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调节和支持服务。笔者以天津市域范围内的蓝绿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和相关研究资料为基础,通过选择科学的固碳释氧评估方法,计算了1990—2020年间,天津市中心城区、都市发展区和城市远郊区3个研究区域的蓝绿基础设施在碳汇服务方面的价值收益。最后,在碳中和、碳达峰导向下,对蓝绿基础设施的调节服务价值总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希望引起专业人士对蓝绿基础设施碳汇服务的重视,加强对蓝绿基础设施的保护、修复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达峰 碳中和 蓝绿基础设施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广东绿道的特色规划设计实践 谈深圳大鹏绿道规划设计的审美量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昉 李辉 锁秀 《风景园林》 2013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对现代发展的启发为出发点,结合深圳大鹏新区的绿道规划,融入中国传统的风景审美思想,综合考虑生态格局、景观风貌和风景差异性,尝试采用GIS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对传统风景审美的理论进行量化综合评价,为建设特色... 本文以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对现代发展的启发为出发点,结合深圳大鹏新区的绿道规划,融入中国传统的风景审美思想,综合考虑生态格局、景观风貌和风景差异性,尝试采用GIS与层次分析法结合,对传统风景审美的理论进行量化综合评价,为建设特色绿道提供依据,为新时期健康城镇化发展寻求人文关怀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 绿色基础设施 绿道 景观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镇江市官塘新城生态排水建设规划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森 赵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1-104,共4页
为配合"低碳、生态、智慧、宜居"的官塘新城总体规划,提出了生态排水建设的规划思路。该规划采用国外成熟的低影响开发经验和洪水风险评估技术,综合考虑雨水利用、污染物源头控制、城市绿色廊道、超标准洪水泄流途径以及城市... 为配合"低碳、生态、智慧、宜居"的官塘新城总体规划,提出了生态排水建设的规划思路。该规划采用国外成熟的低影响开发经验和洪水风险评估技术,综合考虑雨水利用、污染物源头控制、城市绿色廊道、超标准洪水泄流途径以及城市用地优化,提出了官塘新城水系和生态排水工程布置方案。同时,编制了生态排水建设规划以及配合实施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指南,为生态理念在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和管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排水 绿色雨水设施 雨水管理 洪水风险评估 XPSWMM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永定区绿色基础设施生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霁薇 朱深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基于2017年永定区土地利用数据,结合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利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对永定区绿色基础设施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永定区绿色基础设施总体保持较好,但由于城镇化的深入,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田无序开垦,致使永定... 基于2017年永定区土地利用数据,结合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利用InVEST生境质量模型对永定区绿色基础设施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永定区绿色基础设施总体保持较好,但由于城镇化的深入,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田无序开垦,致使永定区城区以及乡镇周边范围生境退化严重,生境质量相对较差。人类活动是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评估和分析永定区内绿色基础设施生境质量变化,旨在为永定区生态保护、协调生态与发展间矛盾提供科学依据,防止绿色基础设施生态遭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区 InVEST模型 绿色基础设施 生境质量评估
下载PDF
降低污染和洪水威胁:以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布兰迪万溪周边环境修复为例
14
作者 盖伦·纽曼 蔡镇航 +1 位作者 詹妮弗·霍尼 吕吴琦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1期71-81,共11页
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公共卫生,以及因洪水灾害和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有毒物质的迁移与转化问题。设计规划人员也一直在努力探索能够有效应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期望通过合适的定量方法评估相关方案的影响。本文以美国威明顿市布兰迪万溪... 近年来,人们愈发关注公共卫生,以及因洪水灾害和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有毒物质的迁移与转化问题。设计规划人员也一直在努力探索能够有效应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期望通过合适的定量方法评估相关方案的影响。本文以美国威明顿市布兰迪万溪周边一处面积约为52.6hm~2的场地为例,识别了场地所在街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场地经历了高度的工业化发展,除洪水威胁外,附近工业用地、棕地及合流污水管道中的污染物也会随洪水迁移至场地中,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鉴于此,项目团队开发了一套分阶段实施的总体规划方案,以期减少雨洪径流并去除污染物,同时将场地中现有的棕地改造为环境优美的绿地,鼓励更具韧性的场地开发举措。具体设计策略分为地形重塑、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和清除污染物三个步骤。方案计划将场地划分为废水处理及颜料制造区、商业区、艺术家聚集区和滨河绿地四个区域,各区域采取不同的污水处理和洪水缓解策略。此外,项目还期望通过增加住宅类型及居住人口的多样性,增进公众与布兰迪万溪的互动。而后,项目应用长期水文影响评价(L-THIA)模型来衡量设计方案的影响和绩效。L-THIA模型是一种空间建模工具,可以估算以往或未来开发方案中雨水补给、雨水径流和非点源污染量的变化。项目利用L-THIA模型评估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及本研究中提出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土地利用和污染物清除情况,即将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和相关土壤类型输入L-THIA模型中,估算不同污染物的负荷。结果显示,相较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提出的总体规划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和污染负荷--雨水径流将减少约24.35%,污染物去除量将增加3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绩效 洪水韧性 污染 暴雨 L-THIA模型 方案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MSPA-生境质量评估和电路理论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15
作者 刘瑞雪 林小龙 李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深圳市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来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并识别生态夹点和障...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深圳市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来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并识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深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由56个生态源地、79条生态廊道、面积约71.69 km^(2)的生态夹点和180.12 km^(2)的生态障碍点构成。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中西部的山体、林地等生态质量较高的区域;生态廊道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等地区;生态源地间普遍存在生态夹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生态障碍点多位于生态源地的边缘或生态廊道内部,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中部及东北部。从生态源地、廊道和夹点的保护与质量提升,生态障碍点的修复,生态修复优先区的界定与分级三方面,提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策略,为深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提供方法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生境质量评估 电路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