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黎贡山脉南部的晚新生代构造-重力垮塌及其成因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刚 万景林 王二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62-1273,共12页
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脉构成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的一部分,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山脉南部高度突然下降到海拔2000m左右,线性延伸的山体变为平缓起伏的面状高地。野外工作发现,这一地貌突变是由于伸展变形和重力垮塌造成的。晚新生代以来高黎... 云南西部高黎贡山脉构成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的一部分,平均海拔3000m以上,山脉南部高度突然下降到海拔2000m左右,线性延伸的山体变为平缓起伏的面状高地。野外工作发现,这一地貌突变是由于伸展变形和重力垮塌造成的。晚新生代以来高黎贡山脉中段和南段东西两侧均发育伸展构造,其中分隔盆地与山脉地貌单元的主要正断层被称为高黎贡山脉东坡和西坡主边界正断层,它们控制了山脉两侧盆地沉积及腾冲地块内部的火山喷发作用,造成山脉与盆地的地势差距、山体的构造剥蚀以及水系的下切。高黎贡山脉及其西侧的腾冲地块构成青藏高原周边唯一的伸展边界。这些伸展构造是畹町、瑞丽、梁河等左行走滑断裂的尾端转换构造。畹町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将上部地壳物质向东、向西拉开,使得高黎贡山脉南部发生构造重力垮塌变形,形成三角形的构造窗,暴露出由变质结晶岩系构成的保山地块基底。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表明,大约距今14Ma开始的构造-重力垮塌去顶作用首先发生在山脉南部,并逐渐向北发展,高黎贡山脉中部在距今8~5Ma进入伸展构造的强烈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脉 伸展构造 重力垮塌 腾冲 怒江 去顶 裂变径迹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IES OF INTERNAL SOLITARY WAVE GENERATIONAND EVOLUTION BY GRAVITY COLLAPSE 被引量:9
2
作者 LIN Zhen-hua SONG Jin-ba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541-553,共13页
In this study, an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wave generation via the gravity collapse mechanism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the linear theoretical model, a rect... In this study, an analysis on the internal wave generation via the gravity collapse mechanism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the linear theoretical model, a rectangle shape wave is generated and propagates back and forth in the domain, while a two-dimensional non-hydrostatic numerical model could reproduce all the observed phenomena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conducted by Chen et al. (2007), and the related process realistically. The model results further provide mor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in the whole domain, thus allowing an in 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l solitary wav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initial type of the internal wave is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height between the perturb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density interface, while the final wave type i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height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the environmental fluid. The shape of the internal wave generated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predicted by the KdV and EKdV theories if its amplitude is small, as the amplitude becomes larg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KdV becomes better after the wave adjusts itself to the ambient stratification and reaches an equilibrium state between the nonlinear and dispersion effects. The evolution of the mechanical energy is also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collapse intemal wave energy analysis
原文传递
南海东北部澎湖峡谷群沉积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聂鑫 罗伟东 周娇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8期18-23,共6页
海底峡谷是海底长条形且窄而深的负地形,在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岛弧附近都有出现。澎湖海底峡谷群具有坡度大、地貌复杂的特点。运用高分辨二维单道地震资料,解释了峡谷的下切侵蚀面。分析表明,澎湖海底峡谷在剖面上表现为"V&qu... 海底峡谷是海底长条形且窄而深的负地形,在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以及岛弧附近都有出现。澎湖海底峡谷群具有坡度大、地貌复杂的特点。运用高分辨二维单道地震资料,解释了峡谷的下切侵蚀面。分析表明,澎湖海底峡谷在剖面上表现为"V"型、"U"型或者底部宽缓的"U"型下凹状地震反射。峡谷上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谷底次级沟槽发育,坡面冲沟发育,峡谷内部未见现代沉积物充填。澎湖海底峡谷群的形成与第四纪晚期海平面的变化有关,低水位时期,陆架大片出露,大量碎屑物质可以直达陆架边缘甚至上陆坡,此时重力流活跃,不断切割地层,逐步形成了澎湖海底峡谷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湖海底峡谷 沉积物波 重力流 滑塌
下载PDF
河北承德县北大山公园石海奇观的成因及地学旅游初探
4
作者 李成祥 张绪教 +4 位作者 殷志强 曹静 邵海 田钰琛 彭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7-817,共11页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 石海是发育于基岩斜坡带较为特殊的地貌类型之一,因形成动力多样和过程复杂,前人对其成因的争论由来已久。河北省承德县北大山发育壮观的石海,是该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和旅游资源,为石海成因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野外地质调查、砾石统计和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北大山森林公园石海地貌开展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石海的物源来自沟头被断裂和节理破碎的花岗岩崩塌体;组成石海的巨大砾石具有重力崩塌和短距离流水搬运的特征,与冰川或泥石流搬运的特征并不符合;冻融分选作用是导致巨大石块集中出露地表,进而形成石海的主要动力。本文首次提出承德北大山石海地貌的冻融分选成因的新认识,不仅对石海成因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它区域石海地貌的成因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海 重力崩塌 冻融分选 旅游地学 北大山 承德
下载PDF
帕米尔东缘晚中新世以来多阶段隆升-剥露过程: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低温热年代学的制约
5
作者 孟云 尹继元 +5 位作者 肖文交 THOMSON Stuart N. 王雅美 陈文 李大鹏 吴明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85-3700,共16页
帕米尔东缘发育帕米尔造山带内最大的东西向伸展系统,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区的隆升时限和动力学机制等仍缺乏有效的限制。本文选取帕米尔东缘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新生代侵入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磷灰石(U-Th... 帕米尔东缘发育帕米尔造山带内最大的东西向伸展系统,对理解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地区的隆升时限和动力学机制等仍缺乏有效的限制。本文选取帕米尔东缘塔什库尔干地区的新生代侵入岩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磷灰石(U-Th)/He定年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热年代学成果,探讨帕米尔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和动力学机制。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显示,磷灰石裂变径迹中心年龄为2.5~2.7Ma和8.7~11.5Ma,磷灰石(U-Th)/He年龄为2.3~4.5Ma,锆石(U-Th)/He年龄为3.2±0.3Ma。通过上述样品的剥露速率计算,我们认为帕米尔东缘发生了两期快速冷却期:晚中新世(12~8Ma)和上新世-第四纪(5~1Ma),其对应的剥露速率分别为0.19~0.48mm/yr和0.58~4.00mm/yr。晚中新世期间,帕米尔东缘构造变形、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这些事件可能和帕米尔与南天山造山带在晚中新世初次碰撞有关,该碰撞是由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帕米尔地体下方引起的。这次碰撞进一步促使地壳增厚,导致帕米尔岩石圈重力分布不均,从而引发重力坍塌。上新世至第四纪的冷却可能受到重力坍塌后持续伸展变形的影响,同时冰川、河流和气候变化引起的侵蚀进一步加剧了剥露作用,导致剥露速率比晚中新世时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东缘 晚新生代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重力坍塌
下载PDF
基于OpenFOAM软件的内孤立波生成模拟及试验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宗冰 邹丽 +2 位作者 马鑫宇 裴玉国 姜胜超 《中国海洋平台》 2020年第5期27-34,共8页
为探究OpenFOAM软件在内孤立波生成模拟方面的可靠性,建立小型内波水槽,采用重力塌陷法生成内孤立波进行物理试验。基于OpenFOAM建立等尺度数值水槽,采用流体体积模型的不可压缩、绝热、不可溶多相界面捕捉求解器multiphaseInterFoam,... 为探究OpenFOAM软件在内孤立波生成模拟方面的可靠性,建立小型内波水槽,采用重力塌陷法生成内孤立波进行物理试验。基于OpenFOAM建立等尺度数值水槽,采用流体体积模型的不可压缩、绝热、不可溶多相界面捕捉求解器multiphaseInterFoam,设置空气-硅油-水三相流体,模拟生成内孤立波。将数值模拟所得波幅、波形、波速等数据与试验和理论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生成的内孤立波与物理试验和理论解均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内孤立波的演化特性及其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在物理海洋学和军事海洋学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重力塌陷 OpenFOAM软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广东大峡谷地质景观特征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昆 李宏卫 +2 位作者 黄孝波 李媛 张健 《华南地质》 CAS 2022年第4期638-648,共11页
在对广东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景观进行详细分类和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峡谷形成机制,建立了构造-地貌演化模式。大峡谷内共有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2大类地质遗迹,具体包括5类8亚类地质地貌景观,其中,基础地质景观以典型地层剖... 在对广东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景观进行详细分类和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峡谷形成机制,建立了构造-地貌演化模式。大峡谷内共有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2大类地质遗迹,具体包括5类8亚类地质地貌景观,其中,基础地质景观以典型地层剖面和断层为主,地貌景观以峡谷、夷平面、石峰、石柱、瀑布、潭、壶穴为主。广东大峡谷构造-地貌演化模式为:(1)泥盆纪老虎头组滨海—河口三角洲相砂岩建造奠定了大峡谷发育的物质基础;(2)燕山期构造运动以来形成的大量高角度节理及区域整体抬升奠定了大峡谷的雏形;(3)新构造运动以来,准平原裂解和差异抬升,在溯源侵蚀和重力崩塌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大峡谷现今的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地貌景观 老虎头组 高角度节理 重力崩塌 广东大峡谷
下载PDF
北大别造山后伸展变形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向必伟 陈林 +2 位作者 张强 王志国 高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7-883,共17页
大别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其早白垩世伸展活动是华北克拉通伸展破坏活动的一部分。北大别穹隆是造山带伸展构造主要分布区域,其构造特征、岩石变形特征以及深部动力学对理解造山带伸展活动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北大别穹... 大别造山带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其早白垩世伸展活动是华北克拉通伸展破坏活动的一部分。北大别穹隆是造山带伸展构造主要分布区域,其构造特征、岩石变形特征以及深部动力学对理解造山带伸展活动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北大别穹隆内变形组构的构造归属及其所指示的岩石变形方式是研究穹隆伸展过程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基础。本次工作对北大别穹隆内发育不同倾伏方向拉伸线理的变形岩石开展了详尽的构造观察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年代学结果显示,6个样品的锆石边部给出了118~131Ma的年龄。结合实际构造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变质年龄代表了拉伸线理的形成时间。北大别穹隆从边界剪切带到中部的垂向剖面上,变形组构分布指示边界剪切带以简单剪切为主的平面应变;随着深度增大,垂直剪切方向的主应变愈发显著,形成垂向上缩短,平行于剪切方向(上盘向NW)和垂直于剪切方向的伸长都不可忽略的三维变形。岩石变形特征及构造组合特征揭示,北大别穹隆总体上是以边界剪切带为拆离带的变质核杂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后撤的结果;拆离带以下的中-下地壳岩石发生的伸展,是加厚地壳受热活化后重力垮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别穹隆 造山后伸展 重力垮塌 构造年代学 侧向流变
下载PDF
实验室造波条件对内孤立波发展影响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潇潇 游景皓 宋金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3-583,共11页
内孤立波具有振幅尺度大、能量集中的特点,其引起流场和密度场的迅速变化可能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以及水下潜体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不同造波条件下生成的内孤立波运动的流场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 内孤立波具有振幅尺度大、能量集中的特点,其引起流场和密度场的迅速变化可能对海洋工程结构物以及水下潜体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不同造波条件下生成的内孤立波运动的流场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和给定的初始密度场密度跃迁函数,对重力塌陷激发内孤立波的运动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造波条件下,激发产生的内孤立波波型、涡度、振幅和水平速度等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直接模拟数值方法能够模拟内孤立波传播过程中的密度界面波型反转现象;(2)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证实了不稳定内孤立波传播过程中存在能量的向后传递;(3)对于相同的台阶深度(水闸两侧初始密度界面的高度差),初始涡流保持相同,但是随着上下层水深比的减小,其强度下降显著;(4)台阶深度对初始涡流的垂直结构的影响要大于上下层水深比,且台阶深度对内孤立波的振幅、水平速度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初始条件 重力塌陷 直接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四川马边环崖丹霞成因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义东 李忠东 +1 位作者 黄平 彭相荣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3期524-528,共5页
马边环崖丹霞以规模宏大、形态独特的弧形绝壁为特色,环崖平面闭合度可达200°~300°,蔚为壮观,具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对比分析意义,是西南环崖丹霞带上的另类丹霞,以“环崖、顶平、麓缓、无瀑”为主要组合特征,主要为侧向侵蚀和... 马边环崖丹霞以规模宏大、形态独特的弧形绝壁为特色,环崖平面闭合度可达200°~300°,蔚为壮观,具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对比分析意义,是西南环崖丹霞带上的另类丹霞,以“环崖、顶平、麓缓、无瀑”为主要组合特征,主要为侧向侵蚀和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 环崖绝壁 侧向侵蚀 重力崩塌 四川马边
下载PDF
糯租水电站软基上的重力坝设计
11
作者 程鹏 周旭云 +1 位作者 张崇祥 杨家春 《云南水电技术》 2008年第4期32-35,共4页
糯租水电站首部枢纽将混凝土重力坝建基于河床冲积层上,右岸非溢流坝部分建在崩塌堆积体上,文章对软基上的重力坝稳定及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为软基上的重力坝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软基 重力坝 河床冲积层 崩塌堆积体 稳定
原文传递
地层溶蚀垮塌构造——苏桥潜山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春成 杨克绳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5期1-3,共3页
由谭试典和王冰二位地质家对重力构造的研究,提出重力侧向运动的滑动断阶、滚动背斜、掀斜断块、滑落背斜、滑覆构造、重力垂向运动的压实构造、底辟构造共7类。通过WA85—105地震剖面的解释,苏桥潜山应属地层溶蚀垮塌构造样式,这样重... 由谭试典和王冰二位地质家对重力构造的研究,提出重力侧向运动的滑动断阶、滚动背斜、掀斜断块、滑落背斜、滑覆构造、重力垂向运动的压实构造、底辟构造共7类。通过WA85—105地震剖面的解释,苏桥潜山应属地层溶蚀垮塌构造样式,这样重力构造成因类型应增加至8类为宜。苏桥潜山断块油气藏是由奥陶系自生自储的油藏,被上覆石炭-二叠系天然气所叠加,形成一典型复式油气藏。古生古储的苏桥潜山断块复式油气藏的确立,为华北古生界和中上元古界找油找气提供了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垂向 地层溶蚀垮塌构造 苏桥潜山 断块复式油气藏
下载PDF
Quantum Entanglement: Where Dark Energy and Negative Gravity plus Accelerated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Comes from
13
作者 Mohamed S. El Naschie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2013年第2期57-77,共21页
Dark energy is shown to be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negative kinetic energy of the halo-like quantum wave modeled mathematically by the empty set in a five dimensional Kaluza-Klein (K-K) spacetime. Ordinary or positi... Dark energy is shown to be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negative kinetic energy of the halo-like quantum wave modeled mathematically by the empty set in a five dimensional Kaluza-Klein (K-K) spacetime. Ordinary or position energy of the particle on the other hand is the dual of dark energy and is contained in the dynamic of the quantum particle modeled by the zero set in the same five dimensional K-K spacetime. The sum of both dark energy of the wave and the ordinary energy of the particle is exactly equal to the energy given by the well known formula of Einstein E=mc2 which is set in a four dimensional spacetime.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three fundamental energy density equations developed. In particular where E is the energy, m is the mass and c is the speed of light, is Hardy’s quantum entanglement and gives results in complete agreement with the cosmological measurements of WMAP and Supernova. On the other hand gives an intuitive explanation of negative gravity and the observed increased rate of cosmic expansion. Adding E (ordinary) to E (dark) one finds which as we mentioned above is Einstein’s famous relativity formula. We conclude that similar to the fact that the quantum wave interpreted generally as probability wave which is devoid of ordinary energy decides upon the location of a quantum particle, it also exerts a negative gravity effect on the cosmic scale of our clopen, i.e. closed and open universe. Analysis and conclusions are framed in a reader friendly manner in Figures 1-14 with detailed comment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k Kinetic ENERGY of the QUANTUM WAVE Ordinary Position ENERGY of the QUANTUM Particle Anti gravity NEGATIVE Curvature collapse of the Hawking-Hartle QUANTUM WAVE of the Universe REVISING Einstein’s Relativity QUANTUM gravity
下载PDF
岩体重力型塌陷灾害与控制
14
作者 裴亮 于广明 《东北煤炭技术》 1998年第3期19-22,共4页
论述了地下矿层开采引起的岩体重力变形机理和造成的覆岩破坏、地表沉陷等灾害,提出了井下开采和井上防护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矿层开采 岩体重力塌陷 防治 岩石沉陷
下载PDF
基岩面形状对土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志斌 刘志华 +1 位作者 介玉新 袁长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共9页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基岩面形状对重力式加筋挡土墙土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基岩面形状设置为直线形和台阶形,直线情况下基岩与挡墙分别围成三角形和梯形,台阶则分为两级台阶和三级台阶,试验共进行4组。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化剧...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基岩面形状对重力式加筋挡土墙土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基岩面形状设置为直线形和台阶形,直线情况下基岩与挡墙分别围成三角形和梯形,台阶则分为两级台阶和三级台阶,试验共进行4组。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化剧烈的位置主要在土体顶部靠近挡墙的位置,近岩面处土体水平位移和沉降都比较小;在挡土墙底部基岩与挡墙之间应当有足够的水平距离才有利于土体的稳定;基岩与挡墙所围形状为三角形时对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最为不利,基岩与挡墙围成梯形或基岩为台阶形时对土体稳定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加筋挡土墙 基岩面 离心模型试验 土体变形 破坏
下载PDF
核力与核子塌缩
16
作者 刘云 《河南科技》 2015年第9期94-97,共4页
近百年来,物理学家们对四力统一的研究从没有停止,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取得成功.本文从研究粒子旋转规则出发,发现核内强力仍然是一种旋速更高的电磁效应,四力统一的前景仍然统一到电磁力上。
关键词 核力1 质子2 万有引力3 核子塌缩4
下载PDF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17
作者 丁素琴 刘安 《勘察科学技术》 2005年第5期35-37,共3页
通过夯实水泥土桩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介绍了夯实水泥土桩的应用条件及其优缺点,并针对具体工程进行了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地基沉降计算。表明夯实水泥土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夯实水泥土桩 非自重湿陷性 沉降 承载力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应用 工程 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承载力验算 沉降计算
原文传递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渡槽桩基的设计方法
18
作者 李敬昌 《西北水力发电》 2004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宁夏扬黄扶贫灌溉工程渠道建筑物的基础处理,阐述了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桩基设计的理论依据及方法,为以后类似基础处理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厚度 自重湿陷黄土 桩基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