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秘鲁外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渔场的时空分布与海表温度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陆鑫一
武孝慈
+1 位作者
徐丽杰
余为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茎柔鱼是大洋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秘鲁外海。深入了解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可为茎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管理提供科学根据。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东南太平洋9—12月8°~20°S,75...
茎柔鱼是大洋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秘鲁外海。深入了解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可为茎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管理提供科学根据。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东南太平洋9—12月8°~20°S,75°~95°W海域的茎柔鱼捕捞数据,计算茎柔鱼渔场年际经度和纬度重心位置变动,量化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此外对渔场重心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捕捞努力量和SST的频率分布关系分析茎柔鱼渔场内SST变化对渔场重心位置的影响。结合水温因子进一步研究茎柔鱼渔场重心对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规律。结果发现,茎柔鱼渔场重心月份和年际变化显著,聚类分析结果将各年渔场重心分为3类。各月份捕捞努力量在经纬度和SST上的频次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相对于厄尔尼诺年份(2015年),拉尼娜年份(2007年)茎柔鱼渔场内SST较低,最适宜温度锋面向西北方向偏移,导致该年茎柔鱼渔场重心相对于2015年偏西北。研究表明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变化与大尺度气候事件调控的水温变化具有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
海表面温度
东南太平洋
渔场重心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主要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国庆
石永闯
+2 位作者
樊伟
崔雪森
唐峰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2,共10页
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一种远洋渔业,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掌握灯光围网的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情况对于西北太平洋的渔业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文章根据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对渔获...
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一种远洋渔业,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掌握灯光围网的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情况对于西北太平洋的渔业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文章根据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对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主要的渔获物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渔获量重心法和聚类分析,探讨了渔场重心分布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渔获物产量和CPUE的年间差异均较大,产量大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CPUE连年下降。2)共统计到8种渔获,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主捕品种,月间出现频率均为100%;其次是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月间出现频率为87.5%;其他种类渔获量相对较少。3)渔场重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统计年间每年均具有相似的移动轨迹,即从4月起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8—10月到达东北端后向西南方向折返;年间渔场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2014—2019年,重心在经度方向上东移0.92°,在纬度方向上北移1.57°。4)聚类结果显示,月产量重心可以分为4类(7、8、9和10月,4月,5、11月,6月),年产量重心也可以分为4类(2016、2017、2018年,2019年,2014年,2015年),表明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渔场具有一定的年际和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光围网渔业
渔获物组成
渔场重心
时空分布
季节变化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
4
3
作者
方星楠
余为
陈新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483,共9页
根据2017年1—7月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利用渔场经纬度重心法和广义加性模型研究不同月份茎柔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评估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影响,并基...
根据2017年1—7月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利用渔场经纬度重心法和广义加性模型研究不同月份茎柔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评估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影响,并基于捕捞努力量与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关系,分析茎柔鱼每月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适宜范围及其月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7月赤道海域茎柔鱼渔场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偏移。广义加性模型统计结果表明,两个环境因子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1—7月茎柔鱼适宜海表面温度范围随月份推移先增后减,4月海表面温度最高,为26.8~27.2℃;适宜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在前5个月不变,均为0.14~0.16 mg/m^(3),而6、7月分别为0.16~0.18、0.18~0.20 mg/m^(3)。笔者分析了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时空变动规律,可为准确定位渔场位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渔场重心
环境因子
赤道
东太平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不同权重栖息地模型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冯志萍
余为
+2 位作者
陈新军
刘必林
张忠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8-888,共11页
根据2006—2014年春季(9—11月)、夏季(12月—翌年2月)、秋季(3—5月)和冬季(6—8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结合3个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净初级生产量(ne...
根据2006—2014年春季(9—11月)、夏季(12月—翌年2月)、秋季(3—5月)和冬季(6—8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结合3个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利用不同权重方案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利用捕捞努力量与SST、SSH和NPP建立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模型,采用算术加权法建立综合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依据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比例比较不同权重的HSI模型,选择不同季度的最优模型,并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茎柔鱼CPUE和渔场纬度重心(latitudinal gravity centers of fishing ground,LATG)呈现显著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在年际变化上,CPUE基本在2~7 t/d浮动,纬度重心基本维持在10°S~18°S;在季度变化上,冬春季的CPUE高,渔场纬度重心偏向北部海域,夏季,CPUE随着纬度重心的南移而增加,与春季相比,栖息地南移1.5°,CPUE增加6.7%,秋季渔场纬度重心最靠南,CPUE最低。不同季节的最优栖息地模型中的权重方案不同,冬春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模型9,权重最高的环境因子是SST;夏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模型7,SST、SSH和NPP权重相等;秋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模型3,权重最高的是SSH。以上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在每个季度中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栖息地影响程度不同。春夏秋冬各季度最优模型预测的精度分别为84.68%、78.56%、72.74%和68.70%。本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季度时间尺度下环境因子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影响情况,为指导鱿钓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栖息地模型
环境因子
渔场纬度重心
原文传递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重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
12
5
作者
王韫沛
陈新军
余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09,共11页
根据2004—2015年8—10月西北太平洋150°E~165°E和39°N~45°N海域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捕捞数据,分析了柔鱼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柔鱼渔场海表面温度(SST)及...
根据2004—2015年8—10月西北太平洋150°E~165°E和39°N~45°N海域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捕捞数据,分析了柔鱼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柔鱼渔场海表面温度(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8—10月柔鱼渔场适宜SST范围为13~22℃,且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减小;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显著,且季节性变化与柔鱼的洄游路线一致;各月份渔场重心的聚类结果均分为3类,分别对应正常气候条件、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异常气候现象通过调控柔鱼渔场的适宜海表面温度范围,驱动渔场重心沿东北-西南方向移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SST降低,渔场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正常气候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渔场SST升高,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渔场重心
海表面温度
异常气候事件
西北太平洋
原文传递
题名
秘鲁外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渔场的时空分布与海表温度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陆鑫一
武孝慈
徐丽杰
余为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8,共11页
基金
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2021078)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3ZR1427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906073)。
文摘
茎柔鱼是大洋经济头足类,广泛分布秘鲁外海。深入了解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可为茎柔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管理提供科学根据。本文根据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提供的2006—2015年东南太平洋9—12月8°~20°S,75°~95°W海域的茎柔鱼捕捞数据,计算茎柔鱼渔场年际经度和纬度重心位置变动,量化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此外对渔场重心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捕捞努力量和SST的频率分布关系分析茎柔鱼渔场内SST变化对渔场重心位置的影响。结合水温因子进一步研究茎柔鱼渔场重心对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规律。结果发现,茎柔鱼渔场重心月份和年际变化显著,聚类分析结果将各年渔场重心分为3类。各月份捕捞努力量在经纬度和SST上的频次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相对于厄尔尼诺年份(2015年),拉尼娜年份(2007年)茎柔鱼渔场内SST较低,最适宜温度锋面向西北方向偏移,导致该年茎柔鱼渔场重心相对于2015年偏西北。研究表明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变化与大尺度气候事件调控的水温变化具有紧密关联。
关键词
茎柔鱼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
海表面温度
东南太平洋
渔场重心
Keywords
Dosidicus
gigas
La
Nina
and
El
Nino
even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outheast
Pacific
Ocean
gravity
center
of
fishing
ground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主要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赵国庆
石永闯
樊伟
崔雪森
唐峰华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2,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405)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ZR1439700)
+1 种基金
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9HY-XKQ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1T04)。
文摘
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是中国近年新兴的一种远洋渔业,具有一定开发潜力,掌握灯光围网的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情况对于西北太平洋的渔业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意义。文章根据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对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主要的渔获物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渔获量重心法和聚类分析,探讨了渔场重心分布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渔获物产量和CPUE的年间差异均较大,产量大体呈现先增后降趋势,CPUE连年下降。2)共统计到8种渔获,其中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主捕品种,月间出现频率均为100%;其次是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月间出现频率为87.5%;其他种类渔获量相对较少。3)渔场重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统计年间每年均具有相似的移动轨迹,即从4月起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8—10月到达东北端后向西南方向折返;年间渔场重心呈现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2014—2019年,重心在经度方向上东移0.92°,在纬度方向上北移1.57°。4)聚类结果显示,月产量重心可以分为4类(7、8、9和10月,4月,5、11月,6月),年产量重心也可以分为4类(2016、2017、2018年,2019年,2014年,2015年),表明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渔场具有一定的年际和季节变化。
关键词
灯光围网渔业
渔获物组成
渔场重心
时空分布
季节变化
西北太平洋
Keywords
Light
purse
seine
fish
ery
Catch
composition
gravity
center
of
fishing
ground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Northwest
Pacific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
4
3
作者
方星楠
余为
陈新军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5-48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405,2019YFD0901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0607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ZR1423000).
文摘
根据2017年1—7月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利用渔场经纬度重心法和广义加性模型研究不同月份茎柔鱼渔场重心的时空变化,评估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影响,并基于捕捞努力量与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关系,分析茎柔鱼每月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适宜范围及其月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7月赤道海域茎柔鱼渔场重心逐渐向东南方向偏移。广义加性模型统计结果表明,两个环境因子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1—7月茎柔鱼适宜海表面温度范围随月份推移先增后减,4月海表面温度最高,为26.8~27.2℃;适宜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在前5个月不变,均为0.14~0.16 mg/m^(3),而6、7月分别为0.16~0.18、0.18~0.20 mg/m^(3)。笔者分析了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时空变动规律,可为准确定位渔场位置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茎柔鱼
渔场重心
环境因子
赤道
东太平洋
Keywords
Dosidicus
gigas
gravity
center
of
fishing
grou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equator
Eastern
Pacific
Ocean
分类号
S931.4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不同权重栖息地模型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冯志萍
余为
陈新军
刘必林
张忠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8-888,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906073)
+2 种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9ZR1423000)
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项目(0810000243)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8PJ1404100)
文摘
根据2006—2014年春季(9—11月)、夏季(12月—翌年2月)、秋季(3—5月)和冬季(6—8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结合3个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利用不同权重方案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利用捕捞努力量与SST、SSH和NPP建立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模型,采用算术加权法建立综合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依据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的比例比较不同权重的HSI模型,选择不同季度的最优模型,并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茎柔鱼CPUE和渔场纬度重心(latitudinal gravity centers of fishing ground,LATG)呈现显著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在年际变化上,CPUE基本在2~7 t/d浮动,纬度重心基本维持在10°S~18°S;在季度变化上,冬春季的CPUE高,渔场纬度重心偏向北部海域,夏季,CPUE随着纬度重心的南移而增加,与春季相比,栖息地南移1.5°,CPUE增加6.7%,秋季渔场纬度重心最靠南,CPUE最低。不同季节的最优栖息地模型中的权重方案不同,冬春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模型9,权重最高的环境因子是SST;夏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模型7,SST、SSH和NPP权重相等;秋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模型3,权重最高的是SSH。以上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在每个季度中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栖息地影响程度不同。春夏秋冬各季度最优模型预测的精度分别为84.68%、78.56%、72.74%和68.70%。本研究有利于了解不同季度时间尺度下环境因子对秘鲁外海茎柔鱼的影响情况,为指导鱿钓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茎柔鱼
栖息地模型
环境因子
渔场纬度重心
Keywords
Dosidicus
gigas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environmental
variable
Latitudinal
gravity
center
of
fishing
ground
分类号
S931.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重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
12
5
作者
王韫沛
陈新军
余为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90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6141)
+1 种基金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9DZ1207502)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9ZR1423000)
文摘
根据2004—2015年8—10月西北太平洋150°E~165°E和39°N~45°N海域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捕捞数据,分析了柔鱼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评估异常气候事件对柔鱼渔场海表面温度(SST)及渔场重心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8—10月柔鱼渔场适宜SST范围为13~22℃,且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减小;渔场重心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显著,且季节性变化与柔鱼的洄游路线一致;各月份渔场重心的聚类结果均分为3类,分别对应正常气候条件、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异常气候现象通过调控柔鱼渔场的适宜海表面温度范围,驱动渔场重心沿东北-西南方向移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渔场SST降低,渔场重心向西南方向偏移;正常气候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渔场SST升高,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关键词
柔鱼
渔场重心
海表面温度
异常气候事件
西北太平洋
Keywords
Ommastrephes
bartramii
the
gravity
center
of
the
fishing
grou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bnormal
climatic
event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分类号
S931.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秘鲁外海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渔场的时空分布与海表温度的关系分析
陆鑫一
武孝慈
徐丽杰
余为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西北太平洋灯光围网主要渔获物组成及渔场变动研究
赵国庆
石永闯
樊伟
崔雪森
唐峰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渔场的时空分布
方星楠
余为
陈新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不同权重栖息地模型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析
冯志萍
余为
陈新军
刘必林
张忠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原文传递
5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重心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王韫沛
陈新军
余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