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变化与汶川8.0级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14
1
作者 祝意青 徐云马 +1 位作者 吕弋培 李铁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38-2546,共9页
利用成都地区1996-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果,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①重力变化与龙门山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 利用成都地区1996-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果,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与汶川8.0级地震的关系.①重力变化与龙门山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②成都地区重力场动态图像较完整地反映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③映秀及北川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累积量达120×10^(-8)m·s^(-2),较好地反映了汶川地震前映秀和北川两个极震区附近的重力测点随时间的剧烈波动性上升变化.④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东侧的四川盆地相对稳定,而较显著的重力变化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川西高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地震 重力异常 地壳运动 构造活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的地震构造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邢乐林 李建成 +2 位作者 李辉 邹正波 周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36,50,共5页
根据Airy-Hesikannen均衡假说,以CRUST2.0模型提供的密度和Moho面深度作为计算参数,计算得到青藏高原的均衡重力异常,并结合地震资料从均衡的角度对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动力学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强震往往发生在均衡重力异常梯度带等... 根据Airy-Hesikannen均衡假说,以CRUST2.0模型提供的密度和Moho面深度作为计算参数,计算得到青藏高原的均衡重力异常,并结合地震资料从均衡的角度对青藏高原的地震构造动力学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强震往往发生在均衡重力异常梯度带等值线的斜坡带、陡变带以及拐弯区上,说明地壳构造与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青藏高原 均衡重力异常 CRUST2.0模型 构造运动
下载PDF
重力观测地震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祝意青 申重阳 +4 位作者 刘芳 徐云马 李辉 郭树松 赵云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8-717,共10页
通过强震震例阐述了重力观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分析了强震震间期与同震及震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前区域重力场出现大范围的有序性变化,震源区附近产生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并... 通过强震震例阐述了重力观测在地震预测中的作用,分析了强震震间期与同震及震后重力场变化特征、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强震前区域重力场出现大范围的有序性变化,震源区附近产生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局部重力异常区,并沿区域主要发震构造断裂带出现显著的重力变化梯度带;强震一般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转弯附近或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特征中心附近;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能够较清晰地反映强震孕育、发展、调整过程的重力变化信息,并基于震例提出了强震震前重力变化的"场-源-带"基本模式。最后,提出我国重力监测预报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重力监测资料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观测 重力变化 构造活动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下载PDF
2010玉树M_S7.1地震前后青藏高原东缘绝对重力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申重阳 邢乐林 +4 位作者 谈洪波 何志堂 李辉 玄松柏 杨光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48-2357,共10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MS7.1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及时组织实施了地震科学考察,其中对玉树、西宁、姑咱和西昌等4个绝对重力点进行复测,通过比对前期成果,分别给出了2007年以来(地震前后)3~4期各测点H=1.0m(距墩面高)和H=0.0m(墩面...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MS7.1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及时组织实施了地震科学考察,其中对玉树、西宁、姑咱和西昌等4个绝对重力点进行复测,通过比对前期成果,分别给出了2007年以来(地震前后)3~4期各测点H=1.0m(距墩面高)和H=0.0m(墩面)处的绝对重力变化(观测精度均优于3.0×10-8 m.s-2).结合已有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地震活动机制、形变测量成果等,主要结论或认识有:1)地震前后(含同震)玉树、姑咱、西昌绝对重力变化明显呈上升变化,玉树点和姑咱点尤为突出;2)同震模拟结果表明,地震前后玉树点绝对重力变化(H=1.0m)与同震破裂效应基本相当;3)从重力变化角度检核了玉树地震左旋破裂运动对羌塘块体东流运动和川滇菱形块体的南东-南南东运动具有明显激励作用,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尤为强烈,南段可能因南南东向运动遇到中部贡嘎山隆起的阻挡吸收而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绝对重力变化 同震破裂 构造运动
下载PDF
青海门源M6.4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郭树松 祝意青 赵云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4-297,307,共5页
利用河西地区2011~2015年相对重力资料,研究2016-01-21青海门源M6.4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河西重力场持续多年正、负交替变化,地震前震中区域负异常持续增强并形成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正负差异变化最... 利用河西地区2011~2015年相对重力资料,研究2016-01-21青海门源M6.4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河西重力场持续多年正、负交替变化,地震前震中区域负异常持续增强并形成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正负差异变化最大达到110μGal。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该等值线分布与祁连山北缘断裂、冷龙岭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6.4地震 河西地区 重力场变化 构造活动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华北地区重力场变化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蒋福珍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1期38-45,共8页
根据重力场和形变场观测结果及其年变化率,结合均衡异常(经典和现代的补偿模型)和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探索了该区的重力场和构造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处于再活动阶段;岩石圈弹性厚度薄,以致地壳破裂严重;有一大的... 根据重力场和形变场观测结果及其年变化率,结合均衡异常(经典和现代的补偿模型)和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探索了该区的重力场和构造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处于再活动阶段;岩石圈弹性厚度薄,以致地壳破裂严重;有一大的正均衡异常区(北京以南),说明此处质量运移多,也正是地震发生多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构造运动 质量迁移 华北地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力资料解释的深部断裂系统 被引量:7
7
作者 任镇寰 叶秀薇 +5 位作者 韦明昌 廖桂金 孙崇赤 刘天佑 乔计花 魏伟 《四川地震》 2011年第4期29-34,共6页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布格重力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壳深部存在近EW向、NW向、NE向三组断裂。近EW向断裂是深部主要断裂,大部分断裂深及30km以上,其中有些断裂是以往很少为人们关注的。NW向断裂分布也比较广泛,但...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布格重力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壳深部存在近EW向、NW向、NE向三组断裂。近EW向断裂是深部主要断裂,大部分断裂深及30km以上,其中有些断裂是以往很少为人们关注的。NW向断裂分布也比较广泛,但深度相对较浅,大都在10km左右,不超过20km。NE向断裂虽然地表出露最广,规模最大,但只有广州—恩平断裂可深及30km以上,大多数也相对较浅,特别是以往一些被称为深大断裂的只有10km左右深度,不超过20km。上述工作新成果同传统概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大断裂格局有较大改变。本文提出"新构造期深大断裂"的新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这种格局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资料 深部断裂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临潼-长安断裂带构造变形及分段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祝意青 程宏宾 江在森 《高原地震》 2005年第3期18-26,共9页
对临潼-长安断裂带1970~1996年跨断裂水准资料、1983~2004年跨断层场地水准资料和1992~2004年重力段差资料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临潼-长安断裂是近期非常活跃的断裂,断裂带中主次断裂具有对称活动特点,江伊-鲍坡断... 对临潼-长安断裂带1970~1996年跨断裂水准资料、1983~2004年跨断层场地水准资料和1992~2004年重力段差资料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临潼-长安断裂是近期非常活跃的断裂,断裂带中主次断裂具有对称活动特点,江伊-鲍坡断裂在该断裂带整体活动中居主动地位;②跨临潼-长安断裂带的麻街和沣峪口两场地在地震前,垂直形变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准同步快速下降的异常变化,但震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过程中两场地的影响存在差异;③临潼-长安断裂带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点,形变测量资料分析表明,其南段活动比较稳定,而北段的活动则很活跃;④场地水准与跨断裂水准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力段差变化与场地垂直形变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潼-长安断裂 垂直形变 重力变化 构造活动
下载PDF
现代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和平 徐建桥 +6 位作者 江利明 刘根友 郑勇 闫昊明 鲍李峰 胡小刚 周江存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综述现代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地表和空间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如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卫星重力、绝对和超导重力、海洋重力、卫星测高、合成孔径... 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综述现代大地测量及其地学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地表和空间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如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系统、卫星重力、绝对和超导重力、海洋重力、卫星测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等)在地学不同领域(如导航、定位、重力场、地震、冰川、地表水、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等方面)的科学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地测量 导航与定位 重力场 区域构造运动 内部结构 地震监测
原文传递
局部热膨胀产生的重力异常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学祥 杨文瑛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地热梯度的增加不仅引起地壳的体积变化,而且使地壳的荷载发生变化。定量计算表明,在均衡深度以上,局部地壳地热梯度的增加将产生重力负异常。随之而来的地壳均衡运动会造成2km左右的地壳上升,用以补偿膨胀后地壳的质量亏损。
关键词 地热 重力异常 地壳均衡 构造运动 热膨胀
全文增补中
周向应力在地壳运动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小平 陆旭凌弘 +3 位作者 王晓明 范晓杰 耿涛 王昊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地壳运动的驱动力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虽然提出了很多假说,但这些假说所描述的驱动力数量级均较小,不足以推动地壳运动;另外,大量实际地应力测量表明,水平主压应力在三个地应力分量中最大,被看作地壳"异常"压力,其机理也没有... 地壳运动的驱动力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虽然提出了很多假说,但这些假说所描述的驱动力数量级均较小,不足以推动地壳运动;另外,大量实际地应力测量表明,水平主压应力在三个地应力分量中最大,被看作地壳"异常"压力,其机理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弄清楚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水平应力占主导的现象。受背斜构造或石拱桥的侧向支撑的启发,通过地球模型受力分析得出,地壳作为球壳在自重下会相互挤压,在圆周方向产生很强的周向应力。周向应力大于重力,且由重力派生,和实测的地应力特征是一致的。推测该应力在20km深处约为900 MPa,足以驱动板块运动(>500MPa)。因软流圈是可流动的,其上面的岩石圈只要存在薄弱带,该应力就会释放,板块之间从而产生相对运动。整个洋壳和拱桥类似,在该力的作用下,会在俯冲带处下插至陆壳深部,俯冲带就是岩石圈的薄弱区,它因此会承担部分甚至全部洋壳的重量。最后提出,没有独立于重力的、可独立起作用的构造力或碰撞力,周向应力是地壳运动的唯一具有足够数量级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向应力 板块运动 地球动力 地幔对流 重力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利用GRACE时变重力研究青藏高原的质量迁移 被引量:2
12
作者 饶维龙 张岚 +2 位作者 汪秋昱 唐河 孙文科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2,共14页
青藏高原复杂的质量迁移伴随着重力场的变化,利用时变重力研究青藏高原质量迁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重力卫星GRACE的应用,为人们了解青藏高原质量迁移规律和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手段,也为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 青藏高原复杂的质量迁移伴随着重力场的变化,利用时变重力研究青藏高原质量迁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重力卫星GRACE的应用,为人们了解青藏高原质量迁移规律和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手段,也为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相较于传统的陆地重力观测技术,GRACE实现了对全球连续的重力观测,其数据能够用于大尺度质量迁移问题的研究,而在青藏高原区域的应用更能显示卫星重力的独特优势。综述十多年来利用时变重力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上的质量迁移问题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总结了造成质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冰雪融化、湖泊水位变化、地下水变化、构造运动等)的研究现状、科学成果、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质量迁移 时变重力 GRACE 构造运动
下载PDF
斗鸡台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主要成因
13
作者 张珂 《西安公路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0-134,144,共6页
本文对宝鸡市斗鸡台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综合分析,并就滑坡的主要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斗鸡台滑坡体的形成,是由于诸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原因是高陡斜坡的重力条件和岸蚀作用,即高陡斜坡和坡脚岩性为滑坡的内... 本文对宝鸡市斗鸡台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综合分析,并就滑坡的主要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斗鸡台滑坡体的形成,是由于诸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原因是高陡斜坡的重力条件和岸蚀作用,即高陡斜坡和坡脚岩性为滑坡的内因;强烈的岸蚀作用,使矛盾激化,成为滑坡产生的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貌 斗鸡台滑坡体 滑坡
原文传递
重力方法研究河南区域构造及控煤作用
14
作者 管忠民 《中国煤田地质》 2007年第5期62-64,共3页
河南地区存在三个明显的重力异常区,与其区内三个次一级的构造分区相一致,其重力异常曲线的挤压扭曲特征、剪切平移特征、张性舒展特征分别对应构造挤压变形机制、平移剪切机制及变形拉张机制。这些变形受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期三大构... 河南地区存在三个明显的重力异常区,与其区内三个次一级的构造分区相一致,其重力异常曲线的挤压扭曲特征、剪切平移特征、张性舒展特征分别对应构造挤压变形机制、平移剪切机制及变形拉张机制。这些变形受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期三大构造运动控制,其中印支期剥蚀及沉降程度是构成现今煤层埋藏条件的重要因素,燕山期形成河南煤田的逆冲推覆型控煤构造,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最终确立了河南煤系的展布范围及赋存状态,这表明控煤模式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崤熊挤压区 嵩箕剪切区 太行伸展区 构造运动 控煤作用 河南
下载PDF
重力均衡与天山的构造运动 被引量:5
15
作者 胥颐 《内陆地震》 1996年第3期209-216,共8页
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的特征,并结合地壳上地幔的物质结构,研究了天山地区的重力作用和结构力源,探讨了重力均衡补偿与现代构造运动的联系,对未来构造活动的趋势做出判断。一些迹象表明,除了板块之间的水平作用力以外,地幔热物质的上... 通过分析重力异常的特征,并结合地壳上地幔的物质结构,研究了天山地区的重力作用和结构力源,探讨了重力均衡补偿与现代构造运动的联系,对未来构造活动的趋势做出判断。一些迹象表明,除了板块之间的水平作用力以外,地幔热物质的上涌也是影响天山地区构造活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均衡 天山 构造运动 重平衡
下载PDF
基于航空重、磁数据的南黄海海相地层分布特征识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佟晶 张婉 +1 位作者 张玄杰 熊盛青 《中国地质调查》 2020年第5期95-106,共12页
基于南黄海海域实测高精度航空重、磁数据,结合航空重、磁场及物性特征,通过平均对数功率谱分析匹配滤波方法技术,对南黄海海相地层界面起伏引起的重、磁异常特征进行分离、提取,采用切线法和外奎尔法计算海相地层界面的深度,经地质和... 基于南黄海海域实测高精度航空重、磁数据,结合航空重、磁场及物性特征,通过平均对数功率谱分析匹配滤波方法技术,对南黄海海相地层界面起伏引起的重、磁异常特征进行分离、提取,采用切线法和外奎尔法计算海相地层界面的深度,经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编制了南黄海海相地层底界面、顶界面深度图及海相地层厚度图。在此基础上,初步划分了南黄海海相地层构造单元,探讨了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分布特征。苏北—南黄海坳陷区的中部坳陷和南部坳陷均发育在强磁性基底之上,构造变形较弱,海相地层保存完整,埋藏浅,厚度为4~8 km,是南黄海地区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磁数据 磁性基底 印支期构造运动界面 海相地层 南黄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