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地方认同与行为意向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冶建明 李静雅 厉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208,共7页
随着社会民众对草原资源认识的逐渐深入,草原旅游日渐兴起,如何进一步提升游客游憩质量和满意度,有效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体验需求,成为完善草原景区经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中基于新疆草原旅游地游客问卷的数据分析,构建... 随着社会民众对草原资源认识的逐渐深入,草原旅游日渐兴起,如何进一步提升游客游憩质量和满意度,有效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体验需求,成为完善草原景区经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中基于新疆草原旅游地游客问卷的数据分析,构建草原旅游地游客感知价值、地方认同与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变量之间的内在机理与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游客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地方认同,地方认同正向影响行为意向,感知价值以地方认同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地 感知价值 地方认同 行为意向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草原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34
2
作者 刘敏 陈田 钟林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通过对草原旅游文献探讨与个案研究发现产品开发低级,景点雷同性强,文化内涵不足是目前草原旅游开发中主要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最主要的草原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草原旅游开发文化内涵提升的纵向结构层次和地... 通过对草原旅游文献探讨与个案研究发现产品开发低级,景点雷同性强,文化内涵不足是目前草原旅游开发中主要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最主要的草原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草原旅游开发文化内涵提升的纵向结构层次和地域文化凸显的空间差异化开发策略,以更全面挖掘和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文化内涵 内蒙古自治区 差异化
下载PDF
草地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持续发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雪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5期68-73,共6页
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正在开发中的草地旅游业 ,是以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前植物生产层”为基础 ,又联系着“植物生产层”和“动物生产层” ,共同产生高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多途径利用草地资源和农牧民广泛参与是草地旅游的重要特点。草地旅... 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正在开发中的草地旅游业 ,是以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前植物生产层”为基础 ,又联系着“植物生产层”和“动物生产层” ,共同产生高经济效益的新兴产业。多途径利用草地资源和农牧民广泛参与是草地旅游的重要特点。草地旅游在有限范围内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但同时也会加重草地资源负担 ,在缺乏建设和管理情况下 ,极易导致草地退化甚至沙漠化。实现草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是 :(1)合理布局 ,分散旅游压力 ,避免过分集中 ;(2 )按景观、活动场所、生产地等专用基地进行草地资源建设 ;(3)对游客及旅游经营者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旅游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影响 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旅游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飞达 朱灿 +2 位作者 李飞 刘琳 陈晓霞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541-2549,共9页
草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草地利用形式,也是草地经济和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若尔盖花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区旅游开发及利用实际,分析草原旅游干扰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土壤相关理化及酶活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旅游显著... 草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草地利用形式,也是草地经济和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若尔盖花湖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区旅游开发及利用实际,分析草原旅游干扰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土壤相关理化及酶活性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地上生物量(P<0.05),但对草地均匀度指数和枯落物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草原旅游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P<0.05),增加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但对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草原旅游同时也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其中在表层(0-10cm)土壤中,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草原旅游利用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变化与有机碳、全氮、脲酶和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重度干扰的草原旅游将会对草原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有着显著的负面效应,因此分区分时核算旅游容量阈值、控制游客数量、规范旅游活动行为等措施,对草原旅游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若尔盖 高寒草地 土壤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20
5
作者 金亚征 郑志新 +3 位作者 常美花 贾巨才 王激清 任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草原旅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分析表明,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是... 草原旅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分析表明,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旅游干扰,植被物种数量、植被覆盖度、丰富指数、均匀度指数、枯落物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等降低,而土壤容重、pH值、紧实度等增加,且随着旅游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加,草原植被和土壤环境被影响的程度越大。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建立草原植被资源数据库、现代土壤环境监测系统、植被修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增加旅游特色区域等控制措施,以期为草原植被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及发展草原旅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旅游干扰 植被生长发育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机械组成 植被恢复 土壤修复
下载PDF
我国草地旅游资源及其合理开发保护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琳 赵英伟 刘黎明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69-172,共4页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地旅游资源 ,但开发利用十分匮乏。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 ,对于保护草地资源环境、缩小东西部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草地旅游开发的特点出发 ,研究开发的原则和保护的对策 ,多途径。
关键词 草地旅游 旅游资源开发 中国 生态旅游 筹资渠道
下载PDF
我国草原旅游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敏 陈田 钟林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已有草原旅游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地域、研究方法的分析,认为现有的草原旅游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开发研究,地域集中,定性方法居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草原旅游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加强总结,方法多样化,并关注几个重... 本文通过对已有草原旅游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地域、研究方法的分析,认为现有的草原旅游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开发研究,地域集中,定性方法居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草原旅游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加强总结,方法多样化,并关注几个重要问题:①草原旅游差异化的开发与科学文化内涵的提升;②草原旅游中相关利益群体的研究;③草原旅游市场与游客行为的研究;④草原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研究内容 研究地域 研究方法 评述与展望
下载PDF
草原旅游发展的实践及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世界地理研究》 2006年第4期100-106,共7页
草原以其辽阔、坦荡的景观以及风土人情构成一类旅游目的地,世界上拥有大片草原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草原旅游发展也较快,形成了不同空间类型、不同植被景观类型和不同人文与自然结合类型的旅游发展格局,其中又以内... 草原以其辽阔、坦荡的景观以及风土人情构成一类旅游目的地,世界上拥有大片草原的国家都非常重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草原旅游发展也较快,形成了不同空间类型、不同植被景观类型和不同人文与自然结合类型的旅游发展格局,其中又以内蒙古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草原旅游发展存在脆弱性,因此,在开发中需要更加严格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类型 发展格局
下载PDF
中国草原旅游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9
作者 吕君 吴必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10,共8页
草原旅游发展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文献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研究、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管理、旅游环境影响、旅游资源一般理论、旅游产品研究、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文化研究、目... 草原旅游发展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文献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研究、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管理、旅游环境影响、旅游资源一般理论、旅游产品研究、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文化研究、目的地营销、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法规等领域。研究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作者所在地域与研究区域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要注意规范旅游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交叉相融,细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研究内容 现状评价 展望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法的草原自驾游服务体系评价研究——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邓姣姣 韩建民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2期235-239,共5页
面对当前方兴未艾的自驾游,其服务体系建设是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此对自驾游服务体系进行评价十分重要。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立足当地特色草原旅游资源,运用熵权法对甘南州各区域草原自驾游服务体系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评价... 面对当前方兴未艾的自驾游,其服务体系建设是顺应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此对自驾游服务体系进行评价十分重要。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立足当地特色草原旅游资源,运用熵权法对甘南州各区域草原自驾游服务体系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即经济越发达,自驾游服务体系越完善;相反,经济越落后,自驾游服务体系越欠缺。这有力证明了熵权法在自驾游服务体系评价中的准确性,为推进自驾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驾游 熵权法 服务体系评价 草原旅游
下载PDF
草原旅游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初探 被引量:12
11
作者 艾琳 卢欣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共6页
草原旅游业在我国农牧业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旅游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意义。全面了解和掌握草原文化中非... 草原旅游业在我国农牧业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越来越显示出其产业优势。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发展草原旅游的必要性入手,论述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提升草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积极意义。全面了解和掌握草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是切实提高草原旅游的文化品味,发挥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原旅游 资源 开发利用 管理
下载PDF
基于旅游市场分析下的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发展初探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红霞 张秀卿 +1 位作者 宋福荣 田东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由于资源等级高,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在呼伦贝尔市2000-2010年旅游业发展基础数据的支持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客源市场、旅游人口特征、旅游者行为特征等市场学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的... 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由于资源等级高,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前景。文中在呼伦贝尔市2000-2010年旅游业发展基础数据的支持下,运用问卷调查法与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客源市场、旅游人口特征、旅游者行为特征等市场学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的草原旅游市场特征和旅游需求,从而得出现阶段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在旅游交通、旅游季节、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研究结果对呼伦贝尔市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旅游市场 发展瓶颈 呼伦贝尔市
原文传递
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160-165,共6页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而且对各部分的每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予以赋分。基于权重和赋分,结合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知,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知识制约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旅游管理部门 环境意识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论传统草原文化保护与草原旅游发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葛宏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5,共5页
草原旅游业发展和草原文化保护存在互动关系,传统草原文化能否合理开发和保护传承关系到草原旅游业能否持续地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而草原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急剧变迁背景下的传统草原文化保护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好了则相... 草原旅游业发展和草原文化保护存在互动关系,传统草原文化能否合理开发和保护传承关系到草原旅游业能否持续地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而草原旅游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为急剧变迁背景下的传统草原文化保护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好了则相得益彰,协调不好则可能两败俱伤。因此要把握好旅游开发的"度"的问题,寻求民族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间的最佳平衡点,使民族旅游既能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又反哺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草原文化 发展 保护
下载PDF
青藏地区草原旅游活动环境影响比较研究--以玛曲草原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琨 钟林生 唐承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09-2216,共8页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影响最小,其次是游览观光,再次是休闲度假;各种旅游活动中人均草地资源占用额度、及污染物排放量不同是导致其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青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中,以减少旅游环境影响为目的,应发挥特色旅游资源对文化参与及游览观光旅游方式的诱导作用及对游客的聚集作用,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影响小的旅游方式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并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和约束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地区 草原旅游 环境影响 玛曲草原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天龙 吕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99,共5页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区域,在RS、GIS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希拉穆仁2008年、2010年和2013年三期TM遥感影像,选取了斑块密度、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等具有明显生态学意义的景观指数,对希拉穆仁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为研究区域,在RS、GIS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希拉穆仁2008年、2010年和2013年三期TM遥感影像,选取了斑块密度、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等具有明显生态学意义的景观指数,对希拉穆仁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景观生态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景观类型变化明显,且与本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基本吻合。受人类活动干预较大的旅游点和道路的斑块数量显著增加,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更为分散,土地利用景观不断破碎,多样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景观类型 GIS 遥感 土地利用类型 希拉穆仁
原文传递
张承典型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评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与和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分析了张家口、承德境内的丰宁、沽源、张北 3县防风固沙、绿化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后 ,找出了 3县发展本地经济的可行性路径 .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草原旅游 乡村旅游 森林旅游 张家口 承德 区位优势 旅游资源优势
下载PDF
生态经济学视野下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不合理的管理与超限度利用使草原严重退化,因此,草原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把生态建设和改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便不失为一种优化选择,从而实现草原旅游的良性循环。旅游产业生态化可以分解为旅游生态消费观念、草原... 不合理的管理与超限度利用使草原严重退化,因此,草原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把生态建设和改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便不失为一种优化选择,从而实现草原旅游的良性循环。旅游产业生态化可以分解为旅游生态消费观念、草原生态旅游地、旅游生态产业群三个互动的部分。为了保障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建立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全方位筹集资金,加强草原旅游发展研究和树立正确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草原旅游 生态旅游 旅游产业生态化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草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以赛里木湖和那拉提草原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冶建明 王汇涵 +2 位作者 李静雅 贺明阳 姚岚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749-1759,共11页
在草原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游客感知视角建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草原旅游竞争水平提高,对其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新疆赛里木湖和那拉提草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验... 在草原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游客感知视角建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草原旅游竞争水平提高,对其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新疆赛里木湖和那拉提草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复核效度检验以及恒等性检验的方法,证实游客感知理论模型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均值结构模型比较结果显示:游客对赛里木湖的游览感知、服务感知、环境感知和形象感知均优于那拉提,且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通过测量草原旅游地与游客之间的交互作用,证实了“游客感知–游客态度–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思路。其中,服务感知对游客态度影响最为显著,表明草原旅游地建设应该重点加强对服务质量的提升。游览感知、环境感知以及形象感知正向影响游客态度,旅游目的地可根据自身劣势提出相应改善措施,提升目的地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旅游 目的地竞争力 结构方程模型 游客感知 赛里木湖 那拉提草原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场域中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以草原旅游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冠群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文化得以表现、传播和传承的途径在于将其"符号化",民族旅游场域更是由众多文化符号构成的"符号域"。本文通过长期观察和理论思辨,将民族文化符号划分为空间(场域)符号、物象符号、行为符号、意象符号、景观符号和... 文化得以表现、传播和传承的途径在于将其"符号化",民族旅游场域更是由众多文化符号构成的"符号域"。本文通过长期观察和理论思辨,将民族文化符号划分为空间(场域)符号、物象符号、行为符号、意象符号、景观符号和衍生符号六种类型,并以草原旅游场域中蒙古族文化的"符号化"为案例,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对蒙古族文化"符号化"的内容,提出应在"符号化"程度、"符号化"内容及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旅游 民族文化 符号 “符号化” 草原旅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