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0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 被引量:119
1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8-878,共11页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放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其减少程度、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对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及患者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缺乏重视,对粒细胞集落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放化疗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其减少程度、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甚至死亡风险直接相关,对化疗药物相对剂量强度及患者预后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害缺乏重视,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尚不规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评估、预防、治疗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等多方面制订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提出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分层管理概念,并建立了预防与治疗的临床路径,旨在为规范化管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疗 放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规范化管理
原文传递
自体骨髓干细胞原位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5 位作者 钟雪云 徐新 赵洪云 管慧红 陆英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2-454,T002,共4页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 ,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n =... 目的 :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入心肌梗死部位原位移植以修复梗死心肌组织 ,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 5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干细胞原位移植组 (n =12 )和对照组 (n =13)。干细胞原位移植组于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原位移植 ;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于入院第 ( 1、2 8d)描记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采用Wagner的QRS波群记分法评价心功能 ,于入院 ( 7、2 8d)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G -CSF治疗 4周 ,干细胞原位移植组QRS记分值明显降低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心肌梗死面积由 36 0 %± 8 3%下降至 18 0 %± 5 8%,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用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来修复坏死心肌组织的“干细胞原位移植”疗法 ,能减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 原位移植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研究 心功能 心肌再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塞 被引量:43
3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7 位作者 钟雪云 钟立业 陈惠珍 彭龙云 曾武涛 靳三庆 张希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目的 :探讨G -CSF动员的骨髓来源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与对缺血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塞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和迁移至心肌梗塞部位 ,并分别于 2 4h、48h和 2周后杀死大鼠 ,取出心脏 ,检测心肌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对照组可见散在心肌梗塞灶 ,坏死区周围有多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而治疗组大鼠心肌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 ,浸润的细胞以单个核细胞为主 ;48h后对照组心肌梗塞灶进一步扩大 ,呈散在片状分布 ,而治疗组心肌梗塞灶扩大不明显 ,呈散在灶性分布 ,并可见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 ;2周后 ,治疗组未见明显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 ,可见新生的心肌细胞生长。结论 :G -CSF对缺血濒死心肌有保护作用 ,用G -CSF动员骨髓来源的干细胞进行“自我移植”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骨髓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AMI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有核细胞分泌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4
4
作者 娄晓芬 张炳华 +2 位作者 宋京 刘彬 邓筱玲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 研究注射用黄芪多糖对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支持黄芪多糖的造血活性。方法 取正常人浓缩白细胞,分离出人PBMC单细胞悬液,进行细胞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的粒细胞集落... 目的 研究注射用黄芪多糖对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以支持黄芪多糖的造血活性。方法 取正常人浓缩白细胞,分离出人PBMC单细胞悬液,进行细胞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上清液中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造血细胞因子。结果 注射用黄芪多糖能刺激人PBMC产生大量的G-CSF和GM-CSF,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论 注射用黄芪多糖在体外能刺激人PBMC产生G-CSF和GM-CSF造血细胞因子,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提示其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展示其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药理学 单核细胞/药物作用 淋巴细胞/药物作用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g1诱导骨髓干细胞游走分化促进家兔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王宁元 吕传江 +2 位作者 陈学海 凑口信也 藤原久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能否促进骨髓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进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方法将家兔从髂骨处抽取骨髓液用赤色荧光色素DiI进行标记后输回家兔体内,然后将其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1治疗组,测定两...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能否促进骨髓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进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方法将家兔从髂骨处抽取骨髓液用赤色荧光色素DiI进行标记后输回家兔体内,然后将其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1治疗组,测定两组家兔缺血1周和2周末的左室功能及2周末的心肌梗死面积。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心肌缺血部位来自骨髓细胞的DiI阳性细胞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阳性细胞率。另外还测定了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心肌间质的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水平。结果治疗组CD31染色阳性细胞中同时呈现DiI阳性的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心肌间质G-CSF的浓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结论人参皂甙Rg1通过刺激心肌局部组织分泌G-CSF而诱导骨髓细胞游走至心肌组织进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内皮细胞的再生直接对缺血心肌组织的毛细血管再生及血流供应的维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再生 骨髓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G—CSF 人参皂甙RG1 内皮细胞再生 心肌梗死模型 心肌血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石远凯 何小慧 +15 位作者 杨晟 王华庆 江泽飞 朱允中 克晓燕 张阳 刘云鹏 张伟京 王昭 石庆芝 谢晓冬 张贺龙 王杰军 罗德云 郑青山 孙瑞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3414-3419,共6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μg/kg皮下注射一次,对照周期每日一次皮下注射rhG-CSF5μg/kg,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两次检查≥5·0×109/L。结果入组104例肿瘤患者,在103个试验周期和100个对照周期中,ANC<1·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20·00%,持续时间分别为2·39d和2·35d;ANC<0·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5·80%和4·00%;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3·59%和13·00%(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0。受试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聚乙烯二醇类 临床试验 Ⅱ期 中性粒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性治疗大鼠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运贤 欧瑞明 +5 位作者 钟雪云 钟立业 赵洪云 管慧红 彭龙云 张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53-1155,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 目的 :探讨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干预性治疗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塞干预性治疗组和心肌梗塞对照组。干预性治疗组予G -CSF 10 μg·kg-1·d-1皮下注射 5d ,并于第 3d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ISO) 5mg/kg腹腔注射复制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5d ,也于第 3d用ISO复制心肌梗塞模型。两组均于注射ISO后 2周、4周将动物处死 ,取出心脏 ,病理检查大鼠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ISO后 2周、4周 ,干预性治疗组心室肌疤痕组织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可见到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结论 :G -CSF能促进梗死后心肌组织再生 ,明显减少心肌梗塞后疤痕组织范围 ,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干预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 心肌梗塞 组织再生 动物实验 干预性治疗
下载PDF
CD34^+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运贤 钟雪云 +5 位作者 欧瑞明 陈惠珍 罗伟琼 钟立业 邢达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CD3 4 +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自身干细胞移植” ,用免疫组化...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动员的CD3 4 +细胞的心肌细胞分化潜能。方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动物模型 ,于 3h后用G -CSF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自身干细胞移植” ,用免疫组化和HE染色方法检测动物模型心梗区的CD3 4 +细胞浸润以及心肌细胞再生情况。结果 :用ISO后 2 4h ,G -CSF处理组大鼠心梗区可见大量CD3 4 +单个核细胞浸润 ,并有CD3 4 +的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疤痕组织不明显 ;而对照组心梗坏死区有大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无CD3 4 +细胞浸润及新生心肌细胞生长 ,2周后出现较大量的疤痕组织。结论 :G -CSF动员CD3 4 +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潜能 ,用G -CSF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自身移植” ,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心肌梗死 细胞分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G-CSF is a key modulator of MDSC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s 被引量:31
9
作者 Wenbin Li Xinghua Zhang +6 位作者 Yongkang Chen Yibin Xie Jiancheng Liu Qiang Feng Yi Wang Wei Yuan Jie Ma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s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neutrophil trafficking and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tumors.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promote neoplastic progressio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s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neutrophil trafficking and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tumors.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promote neoplastic progression through multiple mechanisms by immune suppression. Despite the findings of G-CSF function in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 the precise mechanism of G-CSF on MDSCs regulation and its blockade effects on tumor growth remains a worthy area of investigation. In this study we observed an overexpression of G-CSF in a mouse colitis-associated cancer (CAC) model,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MDSCs in mouse colon tissues. Further in vitro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G-CSF could promote MDSCs survival and activation through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 signaling pathway. Moreover, compared with isotype control, anti-G-CSF mAb treatment demonstrated reduced MDSC accumulation, which led to a marked decrease in neoplasm size and number in mice.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CSF is a critical regulating molecule in the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and function maintenance of MDSCs, which could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ION cancer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原文传递
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31
10
作者 石远凯 刘鹏 +8 位作者 杨晟 韩晓红 何小慧 艾斌 秦燕 李博 黄鼎智 张长弓 孙燕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500,共6页
背景与目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防治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将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而成的长效制剂,与常规rhG-CSF... 背景与目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防治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药物,但半衰期短,需每日给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将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而成的长效制剂,与常规rhG-CSF相比,能减少给药次数,避免患者反复接受注射的痛苦。本研究旨在评价PEG-rhG-CSF用于国人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步观察化疗后PEG-rhG-CSF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CD34+细胞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开放性试验,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受试者接受两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第一周期为对照周期,第二周期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h给予PEG-rhG-CSF。PEG-rhG-CSF的初始剂量为30#g/kg,递增剂量依次为60#g/kg、100#g/kg和200#g/kg,每一剂量组4例受试患者。结果:入组1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安全性。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关节或肌肉疼痛(13/16)、疲乏(10/16)、头晕(2/16),1例受试患者出现注射部位轻度疼痛,自行缓解。与对照周期相比,使用PEG-rhG-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前移,ANC最低值提高。ANC的变化呈现一定程度的量效关系,60、100和200#g/kg剂量组均能较好地防治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且维持时间较长,并能够增高外周血CD34+细胞的数量。未出现PEG-rhG-CSF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结论:PEG-rhG-CSF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由于100#g/kg剂量组的不良反应轻于200#g/kg剂量组,疗效已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剂量为10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聚乙二醇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试 Ⅰ期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予 潘萍 +3 位作者 陈晓莉 李琳 李轶 杨冬梓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中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FET且子宫内膜厚度≤7mm的不孕症患者59例,34例在排卵日或黄体酮/HCG注射日行...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中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FET且子宫内膜厚度≤7mm的不孕症患者59例,34例在排卵日或黄体酮/HCG注射日行宫腔灌注G-CSF(100μg/0.6mL)。应用G-CSF治疗的40个周期作为G-CSF组,49个既往周期作为自身对照组,25例未应用G-CSF治疗者80个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与自身对照组或对照组相比,G-CSF组内膜准备方案中诱发排卵周期比例高,自然周期比例低,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周期取消率依次为:自身对照组69.39%,对照组48.75%,G-CSF组17.5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是:G-CSF组15.85%和30.30%,自身对照组7.89%和20.00%,对照组13.33%和29.2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CSF治疗未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菲薄的不孕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冻融胚胎移植 胚胎种植 妊娠率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樊东升 张俊 +8 位作者 邓敏 康德瑄 郑菊阳 徐迎胜 鲁明 傅瑜 沈扬 张英爽 张华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1,共3页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1) we have reported some novel or rare mutations of SOD1(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in Chinese families of ALS/MND,and found quite different features from Western patients in p...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1) we have reported some novel or rare mutations of SOD1(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in Chinese families of ALS/MND,and found quite different features from Western patients in polymorphisms with some candidate gene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in sporadic ALS/MND in China.Meanwhile,we have so for established a complete clinical database with more than 1 200 cases;(2) we have established some neurophysiologic techniques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t early-stage for ALS/MND,which include trigemino-cervical response,sternocleidomastoid and rectus electromyography,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s,and 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3) we have attempted some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treatments for ALS/MND,which include gene and stem cell therapies in animal models,and a pilot clinical trial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for ALS/MND patients(NCT00397423).Abstract:SUMM ARY This study includes three aspects:(1) we have reported some novel or rare mutations of SOD1(Cu /Zn superoxide d ismutase) gene in Chinese fam ilies ofALS /MND,and found quite d ifferent features from W estern patients in polymorphisms with some cand idate genes such a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in sporad ic ALS /MND in China.Meanwhile,we have so for established a com-plete clinical database with more than 1 200 cases;(2) we have established some neurophysiologic tech-niques of d iagnosis and d ifferential d iagnosis at early-stage forALS /MND,which include trigem ino-cervi-cal response,sternocleidomastoid and rectus electromyography,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s,and motor unit number estimate;(3) we have attempted some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treatments forALS /MND,which include gene and stem cell therapies in animalmodels,and a pilot clinical trial of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 forALS /MND patients(NCT00397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肌电描记术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rhG-CSF动员正常人外周血干细胞过程中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松鹤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探讨rhG CSF体内对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应用rhG CSF前后的静脉血和单采物 ,用MTT法测定去除单核细胞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对PHA增殖反应的改变。用流式细... 目的 探讨rhG CSF体内对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HLA相合的同胞供者应用rhG CSF前后的静脉血和单采物 ,用MTT法测定去除单核细胞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NC)对PHA增殖反应的改变。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绝对数的改变、抗原呈递细胞 (包括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 )协同刺激因子CD80 (B7 1 )、CD86(B7 2 )的表达以及贴壁前、后CD1 4+细胞比例。结果 rhG CSF体内作用后 ,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绝对数升高了 (4.2 0± 1 .74)倍 ,T细胞在去除单核细胞后增殖能力部分恢复 ,但仍较G CSF作用前平均降低 2 0 .58%。单核细胞表达共刺激信号CD86下降了 (66 .96± 1 3 .87) % ,相对平均荧光强度降低了 (31 .31± 1 2 .91 ) % ,B淋巴细胞中表达CD80 降低了 (45 .77± 2 6 .58) %。结论 G CSF体内作用后 ,单核细胞数量的改变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 ,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T淋巴细胞的反应低下 ,而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达低水平的B7分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动员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T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抗原呈递细胞
原文传递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 被引量:22
14
作者 程伏林 胡名柏 +2 位作者 林从尧 魏正专 张红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 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将 196例患者分成 4组 :( 0~ 0 .499)× 10 9/L、( 0 .5~ 0 .999)× 10 9/L、( 1.0~ ... 目的 研究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水平 ,将 196例患者分成 4组 :( 0~ 0 .499)× 10 9/L、( 0 .5~ 0 .999)× 10 9/L、( 1.0~ 1.499)× 10 9/L组和( 1.5~ 1.999)× 10 9/L组 ,调查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所有患者均给予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治疗 ,计算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升至正常值时所需的G CSF总量和时间。将本组患者分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 ,计算 2组患者实际感染发生率。结果  4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 6 4.7%、5 4.7%、2 3.3%和 2 8.8%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组患者使用G CSF的量分别为 ( 1889.71± 15 5 0 .39) μg、( 10 37.74± 72 4.2 1) μg、( 82 4.42± 6 2 5 .0 8) μg和 ( 6 2 1.97±5 88.36 ) μg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恢复时间分别为 ( 6 .82± 4.0 7)天、( 5 .92± 4.0 7)天、( 5 .81± 3.6 1)天和 ( 6 .18± 4.31)天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实际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36 .0 %和 43.8%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化疗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粒细胞缺乏症 院内感染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黄国倩 刘虹 +4 位作者 舒先红 潘翠珍 贾剑国 蔡乃绳 葛均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G CSF治疗组(16只)、对照组(16只)和假...  目的 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 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G CSF治疗组(16只)、对照组(16只)和假手术组(8只)。治疗组及对照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 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前壁心梗。假手术组仅单纯开胸。心梗后6h起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G CSF150 μg·kg-1·d-1共5d,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心梗前、心梗后1d、2周及6周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 形态及心功能变化。心梗后6周处死大鼠,取出心脏,测量并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瘢痕指数。结果 心肌梗死后6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减 小[LVDd(0.72±0.03)cm对(0.83±0.02)cm,P=0.006;LVDs(0.34±0.03)cm对(0.55±0.03)cm, 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则显著增高[LVEF(87.6±2.9)%对(62.5±2.5)%; FS(52.7±2.4)%对(30.6±2.0)%,P均<0.001];Tei指数则明显降低(0.23±0.06对0.44±0.05,P =0.009)。心梗后6周治疗组的瘢痕指数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7.3±11.0)%对(51.9±11.5)%,P< 0.05]。结论 G CSF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 心肌梗死 左心室重构 心功能 心肌瘢痕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预防高危白血病复发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代红 黄晓军 +4 位作者 陈欢 许兰平 刘开彦 韩伟 陆道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评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GPBSCI)作为一种早期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同胞配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接受了G-CSF动员的预防性... 目的评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GPBSCI)作为一种早期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同胞配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接受了G-CSF动员的预防性GPBSCI。allo-HSCT前患者的诊断包括2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1),1例ALL-CR2,1例ALL合并顽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复发,1例AML合并CNSL,1例 AML-CR3,4例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型(MDS-RAEB)。结果 12例患者共接受了16次GPBSCI,其中移植后90天(+90天)前接受 GPBSCI 5次,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00(0.95-1.24)×108/kg和 0.53(0.39-0.63)×108/kg。+90天后接受GPBSCI 11次,输注两类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27(1.00- 4.30)×108/kg和1.15(0.55-2.10)×108/kg。输注后4例患者发生了Ⅰ或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发生Ⅲ度急性GVHD。7例患者发生了慢性GVHD,其中4例为广泛型。2例患者未发生输注相关GVHD。未观察到GPBSCI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中位随访563(415-728)d,12 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有10例无病存活,2例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预防性GPBSCI可以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相关不良反应小,可能成为改善高危白血病allo-HSCT预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供者造血干细胞输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原文传递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and T-cell responses: what we do and don't know 被引量:22
17
作者 Yufang Shi Catherine H Liu Arthur I Roberts Jyoti Das Guangwu Xu Guangwen Ren Yingyu Zhang Liying Zhang Zeng Rong Yuan Hung Sheng William Tan Gobardhan Das Satish Devadas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6-133,共8页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is an important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 and immune modulator. GM-CSF also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circulating leukoc...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is an important 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 and immune modulator. GM-CSF also has profound effects 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various circulating leukocytes. It is produced by a variety of cell types including T cells, macrophages, endothelial cells and fibroblasts upon receiving immune stimuli. Although GM-CSF is produced locally, it can act in a paracrine fashion to recruit circulating neutrophils, monocytes and lymphocytes to enhance their functions in host defense. Recent intensive investigations are center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GM-CSF as an immune adjuvant for its ability to increase dendritic cell (DC) maturation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macrophage activity. It is used clinically to treat neutropenia in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in AIDS patients during therapy, and in patient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terestingly,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of GM-CSF-deficient mice appears to be normal;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in some 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Although molecular cloning of GM-CSF was carried out using cDNA library oft cells and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T cells produce GM-CSF after activation,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this cytokine in production by T cells and its effect on T cell function.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ocus mainly on the immunobiology of GM-CSF in 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T cells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肝移植治疗 被引量:21
18
作者 范祺 李照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37,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进展迅速、常伴有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为主要特点。目前对于ACLF患者主要采用系统综合的内科支持治疗,促进肝脏再生。而对于内科治疗无效,迅速进展至多器官衰竭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潜在治愈可...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肝衰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进展迅速、常伴有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为主要特点。目前对于ACLF患者主要采用系统综合的内科支持治疗,促进肝脏再生。而对于内科治疗无效,迅速进展至多器官衰竭者,肝移植是唯一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治疗方式。但考虑到不同患者的病情进程、预后转归的差异以及我国供肝的紧缺性,积极预防慢性肝病患者ACLF的触发因素,筛选出最可能获益的肝移植受者以及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ACLF的精确评估、肝移植手术指征的精准把握及围手术期的精细管理等方面探讨肝移植在ACLF中的应用,以优化ACLF肝移植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移植 器官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程斌 翁琳 王增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8例恶性肿瘤患者288例/次因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1出现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至第9天,12例/次血小...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8例恶性肿瘤患者288例/次因化疗引起Ⅳ度骨髓抑制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1出现的中位时间为化疗后至第9天,12例/次血小板最低至5×109~24×109·L-1,6例/次血红蛋白最低至5~6.4g·100mL-1,37例/次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无效后改用三线抗生素或联用抗生素才控制感染;12例/次在住院期间ANC没有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菌药物及支持治疗等综合处理,患者基本可安全度过化疗的危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骨髓抑制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促进大鼠部分肝移植物的肝再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峰 潘孝本 +4 位作者 陈国栋 蒋栋 丛旭 费然 魏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7期3342-3345,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是否会促进部分肝移植物的再生,减轻肝损伤。方法建立性别交叉的大鼠(雌性→雄性)50%部分肝移植模型(PLTx),移植前动员组:移植前受体皮下注射G-CSF5d;移植后动员组:移植后3h,注射G-...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是否会促进部分肝移植物的再生,减轻肝损伤。方法建立性别交叉的大鼠(雌性→雄性)50%部分肝移植模型(PLTx),移植前动员组:移植前受体皮下注射G-CSF5d;移植后动员组:移植后3h,注射G-CSF5d;未动员组:移植后3h,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d。分别与1、3、5、7和14d取肝脏。检测移植物内CD34干细胞标志,确定干细胞迁移入肝脏的情况,观察肝脏的有丝分裂相和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掺入检测肝再生情况,并检测sry+细胞确认细胞来源。结果用G-CSF动员后发现,移植后动员组14d生存率(90%)较移植前动员组(60%)和未动员组(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动员组相比,移植后第3天,肝坏死灶少,有丝分裂指数高(30%±5%vs24%±6%,P<0·05),BrdU掺入高(42%±6%vs3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后第3至14天,移植后动员组汇管区可见较多的CD34+的成堆或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移植后第3天,移植前动员组见汇管区较多的CD34+细胞。移植后第5天各组在肝窦和汇管区偶见sry阳性细胞,第14天,G-CSF动员两组汇管区周围sry阳性细胞增多,未动员组较少。结论移植后用G-CSF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受体生存率高,移植肝再生明显,肝损伤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干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肝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