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umami taste components of mushroom (Suillus granulatus) of different grades prepared by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被引量:7
1
作者 Xiuhong Zhao Yunyun Wei +2 位作者 Xue Gong Heran Xu Guang Xi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0年第2期192-198,共7页
Suillus granulatus is a valuable wild edible mushroom with a strong umami taste.Different grades of S.granulatus were dried by different methods,including natural air drying(ND),hot air drying(HAD),vacuum drying(VD),a... Suillus granulatus is a valuable wild edible mushroom with a strong umami taste.Different grades of S.granulatus were dried by different methods,including natural air drying(ND),hot air drying(HAD),vacuum drying(VD),and freeze drying(FD).Results showed that VD samples of all grades had the highest 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value(P<0.05).The second grade of ND samples showed the highest EUC value(P<0.05).The first grade of HAD samples showed the highest EUC value(P<0.05).The third grade of FD samples showed the highest EUC value(P<0.05).The third grade of VD samples had a higher EUC value than the other grades of samples dried by VD.Electronic tongue results indica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amples of all grades dried by all methods.Thus,umami taste components are affected by drying method and grade.VD is an appropriate drying method for all sample grades.ND,HAD,and FD are suitable for second-,first-,and third-grade samples,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illus granulatus drying methods GRADE umami taste components
下载PDF
Acarine ectoparasites of Panti Forest Reserve in Johore,Malaysia 被引量:1
2
作者 Mariana A Mohd Kulaimi B +4 位作者 Halimaton I Suhaili ZA Shahrul-Anuar MS Nor Zalipah M Ho T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acarine ectoparasites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ny potential public health risk in Panti Forest Reserve,Johore,Malaysia.Methods:Trapping of animals and avifauna was conducte...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acarine ectoparasites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any potential public health risk in Panti Forest Reserve,Johore,Malaysia.Methods:Trapping of animals and avifauna was conducted simultaneously along 5 expedition trails using 150 wire traps,10 harp traps and 30 mist nets for 6 consecutive nights.A total of 140 animals consisting of 7 species of birds,19 species of bats,6 species of rodents and 1 species of tree-shrew as well as 8 myriapods were examined.Results:Infestation rates of ticks,mesostigmatid mites and chiggers on animals examined were 24.3%,28.6%and 27.9%,respectively.Infestation on bats was low(1.5%) and none occurred on birds.Majority of ticks extracted were at immature stages(78.9%). Genera of ticks on animals were Amblyomma,Dermacentor,Haemaphysalis and Ixodes.Ixodes granulatus was the only species of licks identified from the animals.Examination of ticks under vegetation revealed 54%adults leading to identification of 3 species of ticks.A total of 7 species of mesostigmatid mites were found.6 species were on rodent,Maxomys mrifer and another one species,Laelaps nuttalli was found only on Leopoldamys sabanus.Laelaps sanguisugus was the only mesostigmatid found infesting tree-shrews.Seven genera of chiggers were identified.From this,5 genera were on rodents,4 genera on tree-shrews and 1 genus on a bat.Conclusions:A total of 16 genera,2 sub-genus and 14 species of acarine ectoparasites were found in this area. Findings of the survey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three spesies of acarine ectoparasites which have potential health risk i.e.Ixodes granulalus,Laelaps nuttalli and Leptotrombidium deli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rine ECTOPARASITES Panti Forest Reserve MALAYSIA Public health risk INFESTATION rate TICK Mesostigmatid mite Chigger IXODES granulatus Laelaps nuttalli Leptotrombidium deliense AVIFAUNA Rodent
下载PDF
Precis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stages of a tick,Ixodes granulatus Supino,1897(Acari:Ixodidae)
3
作者 Ernieenor Faraliana Che Lah Salmah Yaakop +2 位作者 Mariana Ahamad Ernna George Shukor Md Nor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7期597-604,共8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different stages of Ixodes granulatus(I. granulatu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prior to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confirming and identifying the nymphal stages of... Objective: To identify different stages of Ixodes granulatus(I. granulatu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prior to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confirming and identifying the nymphal stages of I. granulatus.Methods: A total of 14 individuals of adult, engorged and nymphal ticks collec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localities were examined morphologically using taxonomic keys, followed by PCR using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 Clustering analysis based on COI sequences was carried out by constructing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parsimony tree to clarify the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versity of local I. granulatus.Results: Based on extern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s, nine individuals(64.3%)we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s I. granulatus, while five individuals were recognized only as Ixodes sp. due to lack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visible and development during that stage. Molecular analysis of local I. granulatus using COI gene revealed 93%–94% sequence homology from available sequence in Gen Bank and was in concordance with th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Furthermore, a low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the species of I. granulatu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localities(0%–3.7%).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COI gene for identifying I. granulatus nymphal tick which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control of potential tick-borne infections in Malaysia. Moreover,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a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data was corroborated as an accurate tool for tick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KS IXODES granulatus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Morphology
下载PDF
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Zn、Cd和Pb耐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芳 张俊伶 +1 位作者 冯固 李晓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7-812,共6页
纯培养条件下研究菌根真菌对重金属耐性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且保持重金属的有效性 .比较了液体静置、液体摇床和琼脂固体培养 3种方式下Cd对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granulatus)生长的影响 .筛选后确定液体静置培养是一种比较合... 纯培养条件下研究菌根真菌对重金属耐性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且保持重金属的有效性 .比较了液体静置、液体摇床和琼脂固体培养 3种方式下Cd对点柄粘盖牛肝菌 (Suillusgranulatus)生长的影响 .筛选后确定液体静置培养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法 .运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 ,研究了重金属Zn、Cd和Pb对点柄粘盖牛肝菌和卷缘桩菇 (Paxillusinvolutus)生长的影响 ,并利用EC5 0 值评价真菌对Zn、Cd和Pb的耐性 .结果表明卷缘桩菇的CdEC5 0 值低于点柄粘盖牛肝菌 ,但Zn和Pb的EC5 0 值均高于点柄粘盖牛肝菌 ,表明卷缘桩菇比点柄粘盖牛肝菌更耐Zn和P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粘盖牛肝菌 卷缘桩菇 重金属 生物修复 真菌 耐性反应 ZN CD PB
下载PDF
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中抗HIV-1活性成分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泽军 王飞 +3 位作者 王睿睿 杨柳萌 郑永唐 刘吉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HIV-1的活性研究。方法将野外采集的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用溶剂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NMR,MS,IR等)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酒... 目的研究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抗HIV-1的活性研究。方法将野外采集的点柄乳牛肝菌子实体用溶剂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技术(NMR,MS,IR等)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酒渣碱(Ⅰ)、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Ⅱ)、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麦角甾-5,7,22-三烯-3β-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尿嘧啶(Ⅴ))、硫代乙酸酐(Ⅵ)、硬脂酸(Ⅶ)、3-吡啶甲酸(Ⅷ)和D-阿洛糖醇(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高等真菌中分离。经生物活性测试,该化合物具有抗HIV-1活性,对C8166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为87.86μg/mL,对HIV-1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抑制的EC50为7.27μg/mL,治疗指数(TI值)为1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乳牛肝菌 酒渣碱 抗HIV-1活性
下载PDF
点柄粘盖牛肝菌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毕君 许云龙 +2 位作者 马增旺 王志彦 李海军 《食用菌学报》 1999年第3期27-31,共5页
根据形态学鉴定,西陵地区油松林中的优势菌根食用菌为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ex Fr.)O.Kuntze]。通过一个发生世代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变化、生物学发育规律、子实体发生与气象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为研究林... 根据形态学鉴定,西陵地区油松林中的优势菌根食用菌为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L. ex Fr.)O.Kuntze]。通过一个发生世代的调查观测,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变化、生物学发育规律、子实体发生与气象因子及林分因子的关系,为研究林菌共生机制及培育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粘盖牛肝菌 形态特征 生物生态学
下载PDF
从粒形硬蜱和社鼠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亮 于恩庶 +7 位作者 张哲夫 万康林 张金声 郑理 刘金镛 陈佛云 陈章明 游土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从福建省北部莱姆病感染率较高的林区捕获一批野鼠,从鼠体收集到部分粒形硬蜱,取蜱类中肠和社鼠肾脏接种BSKII培养基,结果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从粒形硬蜱和社鼠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在国内外属... 从福建省北部莱姆病感染率较高的林区捕获一批野鼠,从鼠体收集到部分粒形硬蜱,取蜱类中肠和社鼠肾脏接种BSKII培养基,结果分离出4株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从粒形硬蜱和社鼠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在国内外属首次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形硬蜱 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下载PDF
北京山区油松林地菌根性食用菌发生规律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青君 牛玉蓉 +5 位作者 郝册 张国庆 秦岭 李金海 刘松 隗合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77-3385,共9页
【目的】明确北京油松林地菌根性食用菌的发生规律以及与林地的依存状况,为松林的持续发展和野生菌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山区油松林地发生的菌根食用菌种类、发生时间、发生量与立地条件等进行4年的定位观测和临... 【目的】明确北京油松林地菌根性食用菌的发生规律以及与林地的依存状况,为松林的持续发展和野生菌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山区油松林地发生的菌根食用菌种类、发生时间、发生量与立地条件等进行4年的定位观测和临时调查。【结果】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和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是油松林地最常发生的2种外生菌根菌,其次为棕灰口蘑(Tricholoma terreum)。点柄粘盖牛肝菌和血红铆钉菇分布于海拔400—1 100 m,于8—10月发生,多雨年份出菇达到4—5潮,持续时间可达2个月以上。其子实体发生后约5 d散发孢子,天热时7 d后腐烂。点柄粘盖牛肝菌在春秋雨水较多的年份还发生于夏初和深秋。充足降雨之后,连续3—5 d的高温是子实体大量发生的必要条件。油松林地地下菌塘菌丝密集,地表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结论】血红铆钉菇、点柄粘盖牛肝菌是北京油松林地的优势菌根性食用菌。降雨量、温度等气象因子是决定每年子实体发生时间和当年产量高低的重要因子。不同海拔、不同坡位的油松林地,菌根食用菌发生时间、发生的优势种类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性食用菌 血红铆钉菇 点柄粘盖牛肝菌 油松 发生规律
下载PDF
点柄粘盖牛肝菌菌种分子鉴定与最适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牛玉蓉 王明花 +3 位作者 张国庆 陈青君 刘松 蒋玮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0,共5页
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是一种菌根性食用菌,在对其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由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为点柄粘盖牛肝菌纯菌种;菌丝生长最佳的营养元素为葡萄糖、氯化铵与硝酸铵,最适温度为25... 点柄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是一种菌根性食用菌,在对其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由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为点柄粘盖牛肝菌纯菌种;菌丝生长最佳的营养元素为葡萄糖、氯化铵与硝酸铵,最适温度为25℃,31℃时菌丝不萌发,最适pH值为4.5,喜偏酸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粘盖牛肝菌 分离 转录间隔区 生长条件
下载PDF
海螺酶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成圣 刘晨光 +2 位作者 孟祥红 贺 君 刘万顺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3-248,共6页
报道了从食草性海螺粒蝾螺和锈凹螺中制备海螺酶的方法,并且初步研究了酶的组分、性质及其在海藻生产上的应用.酶学分析表明:两种海螺酶均为复合酶,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褐藻酸酶、几丁质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同... 报道了从食草性海螺粒蝾螺和锈凹螺中制备海螺酶的方法,并且初步研究了酶的组分、性质及其在海藻生产上的应用.酶学分析表明:两种海螺酶均为复合酶,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褐藻酸酶、几丁质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同时研究也表明除β-葡萄糖苷酶、α-和β-半乳糖苷酶外,大部分酶的最适pH在6-7之间.用复合酶Ⅰ(粒蝾螺酶)和复合酶Ⅱ(锈凹螺酶)溶液分别水解条斑紫菜、海带组织,均获得大量单细胞和原生质体.将获得的单细胞在改进的PES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正常分裂、长成正常的植株.在实际生产上,将获得的大量紫菜单细胞附着于尼龙网上,经过实验室短期培养再移于海中可长成正常叶状体,初步表明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螺酶 制备 应用 粒蝾螺 锈凹螺 细胞培养 复合酶 酶制剂 酶活性 稳定性 生物效应
下载PDF
3种菌根食用菌室内培养营养与环境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冀瑞卿 马世玉 +1 位作者 王月杰 李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101,共3页
利用正交试验与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红汁乳菇等菌丝生长量的葡萄糖、(NH4)2HPO4、VB1、温度和pH值等主要营养条件和培养环境进行了优化,为获得更多更健壮的菌丝及菌根合成研究奠定物质基础。试验结果显示,在MMNA培养基中,其他营养... 利用正交试验与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红汁乳菇等菌丝生长量的葡萄糖、(NH4)2HPO4、VB1、温度和pH值等主要营养条件和培养环境进行了优化,为获得更多更健壮的菌丝及菌根合成研究奠定物质基础。试验结果显示,在MMNA培养基中,其他营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红汁乳菇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 L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15 g、(NH4)2HPO4250 mg、VB11μg,最适温度为28℃;极差分析显示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碳源、氮源、VB1;pH值的单因素试验表明,pH=5~6是菌丝生长的最优范围。点柄乳牛肝菌和美味牛肝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均为1 L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5 g、(NH4)2HPO4250 mg、VB11μg,最适温度25℃。点柄乳牛肝菌极差分析显示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pH值的单因素试验表明,pH=5~6是菌丝生长的最优范围。美味牛肝菌的极差分析显示温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碳源、氮源、VB1;pH的单因素试验表明,pH=5~6是菌丝生长的最优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乳菇 点柄乳牛肝菌 美味牛肝菌 MMNA培养基
下载PDF
基于化学分析与电子舌研究干燥方式对点柄粘盖牛肝菌鲜味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云云 宫雪 +5 位作者 辛广 张晓玉 于晓丹 杨镇 孙炳新 孟宪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92-198,共7页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点柄粘盖牛肝菌鲜味影响,分析经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后样品中非挥发性成分,用等鲜量值及电子舌味觉值评价其鲜味。结果表明:热风干燥菌管鲜味氨基酸(18.49 mg/g)和等鲜量值(113.18 g/100 g)、... 为研究干燥方式对点柄粘盖牛肝菌鲜味影响,分析经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后样品中非挥发性成分,用等鲜量值及电子舌味觉值评价其鲜味。结果表明:热风干燥菌管鲜味氨基酸(18.49 mg/g)和等鲜量值(113.18 g/100 g)、菌盖鲜味氨基酸(15.11 mg/g)、菌柄等鲜量值(27.66 g/100 g)均最高(P<0.05);真空干燥菌管、菌柄可溶性糖(26.35%、23.25%),菌柄鲜味氨基酸(10.04 mg/g),菌管、菌盖、菌柄鲜味核苷酸(3.63、3.06、2.84 mg/g),菌盖等鲜量值(39.51 g/100 g)均最高(P<0.05);真空冷冻干燥菌盖可溶性糖(30.29%),甜味、无味氨基酸总量(16.90、16.23 mg/g),菌柄甜味氨基酸总量(16.74 mg/g),菌管苦味氨基酸总量(27.66 mg/g)均最高(P<0.05);自然干燥菌盖鲜味味觉值(11.46)、苦味氨基酸总量(21.13 mg/g),菌柄苦味、无味氨基酸总量(37.48、17.44 mg/g)均最高(P<0.05)。故在点柄粘盖牛肝菌鲜味剂等深加工中,对菌管及菌柄热风干燥适宜,菌盖真空干燥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粘盖牛肝菌 干燥方式 鲜味成分 化学分析 电子舌
下载PDF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牛玉蓉 马海鸥 +1 位作者 王明花 陈青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83-184,共2页
以北京市延庆县野生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为试材,研究了7种常用碳源、氮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人工驯化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对碳源利用有一定选择性,以葡萄糖为最佳碳... 以北京市延庆县野生点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为试材,研究了7种常用碳源、氮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人工驯化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体的生长对碳源利用有一定选择性,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平均生长速率可达到0.33cm/d;菌丝体对氮源有较广的适应性,对大多数的无机氮、有机氮均可利用,以氯化铵和硝酸铵为最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粘盖牛肝菌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从福建北部林区粒形硬蜱体内分离出一株莱姆病螺旋体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亮 于恩庶 +7 位作者 刘金镛 陈佛云 游土生 陈章明 张哲夫 万康林 张金声 郑理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6,共2页
从福建北部已发现莱姆病病例的林区捕获一批粒形硬蜱,取其中肠接种于BSKⅡ培养基,结果分离出一株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从该蜱分离出莱姆病病原体在国内外属首次报告。
关键词 莱姆病 病原体 粒形硬蜱
下载PDF
pH对2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及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鸿 崔磊 +1 位作者 张义飞 潘艳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厚环乳牛肝菌和点柄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采用MMN固体和液体培养基,设置pH单因子5~6区间内梯度条件,测定2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纤维素酶和漆酶的变化特征,探究2种外生菌根真菌培养扩繁条件。结果表明:厚环乳牛肝菌... 以厚环乳牛肝菌和点柄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采用MMN固体和液体培养基,设置pH单因子5~6区间内梯度条件,测定2种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纤维素酶和漆酶的变化特征,探究2种外生菌根真菌培养扩繁条件。结果表明:厚环乳牛肝菌在pH值5.2~5.4的MMN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干重较高,点柄乳牛肝菌在pH 5.8的MMN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干重较高。在不同pH处理的MMN中,点柄乳牛肝菌的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高于厚环乳牛肝菌中的2种酶活性,在pH 5.4的MMN中厚环乳牛肝菌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为0.694 U·mL^(-1)。在pH 5.2的MMN中厚环乳牛肝菌的漆酶活性最高为0.164 U·mL^(-1)。在pH 5.8的MMN中,点柄乳牛肝菌的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518、0.715 U·mL^(-1)。结合菌丝生长情况与2种酶活性变化可知,pH 5.2~5.4的MMN更适合厚环乳牛肝菌的培养,pH 5.8的MMN更适合点柄乳牛肝菌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环乳牛肝菌 点柄乳牛肝菌 菌丝生物量 纤维素酶 漆酶
下载PDF
点柄乳牛肝菌中麦角甾醇的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帅 李开通 +2 位作者 张艺轩 曹阳 石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134,共4页
研究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主要指标性成分,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将点柄乳牛肝菌用溶剂提取,硅胶柱分离,通过波谱技术对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纯甲醇;检测波长为28... 研究点柄乳牛肝菌的化学成分,发现其主要指标性成分,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将点柄乳牛肝菌用溶剂提取,硅胶柱分离,通过波谱技术对化学结构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纯甲醇;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表明,麦角甾醇为点柄乳牛肝菌的指标性成分,麦角甾醇在0.64μg~12.8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麦角甾醇的平均回收率均为98.19%,RSD为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乳牛肝菌 麦角甾醇 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接种点柄乳牛肝菌对樟子松枯梢病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洁 刘雪峰 +1 位作者 郝昕 刘建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9,110,共7页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菌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机理,以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樟子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侵染对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接菌组)与不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菌组)和单...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菌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机理,以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樟子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侵染对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接菌组)与不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菌组)和单独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组)3个处理组的病情指数、叶绿素质量浓度、抗病相关酶(CAT、PPO、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接菌组病情指数明显高于接SG×接菌组;叶绿素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接SG组、接SG×接菌组、接菌组;PPO和SOD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接SG组、接SG×接菌组、接菌组,且变化趋势不随时间改变;CAT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接菌组、接SG×接菌组、接SG组。综上,在枯梢病病原胁迫下,点柄乳牛肝菌根可以有效提高樟子松叶绿素质量浓度、PPO和SOD活性,降低樟子松枯梢病的病情指数及CAT活性,且大部分指标差异显著(P<0.05)。在枯梢病病原菌的作用下,点柄乳牛肝菌根能够正向调节樟子松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而提高樟子松对枯梢病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乳牛肝菌 樟子松枯梢病 抗病性 外生菌根菌
下载PDF
不同pH对点柄乳牛肝菌菌丝生物量及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磊 韦旗风 +1 位作者 李鸿 韩鑫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7-542,共6页
以点柄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在2种培养基上采用调整pH的单因子试验,检测不同pH对点柄乳牛肝菌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分析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在不同培养基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筛选出最适的pH与培养基,为点柄乳牛肝菌的菌根... 以点柄乳牛肝菌为研究对象,在2种培养基上采用调整pH的单因子试验,检测不同pH对点柄乳牛肝菌菌丝生长速度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分析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在不同培养基不同pH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筛选出最适的pH与培养基,为点柄乳牛肝菌的菌根化育苗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点柄乳牛肝菌在马铃薯培养基(PD)中各pH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麦芽浸膏培养基(MMN)的菌丝生物量,pH 5.6时的菌丝生物量最多,为1.73 g/L。pH 5.6的PD培养基中,点柄乳牛肝菌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较高,2种酶的活性最高分别可达1.603 U/mL和0.681 U/mL。在pH 5.8的MMN培养基中,2种酶的活性最高可达1.518 U/mL和0.715 U/mL。结合菌丝生物量与2种酶的活性变化可知,pH 5.6的PD培养基为最适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柄乳牛肝菌 菌丝生物量 纤维素酶 漆酶
原文传递
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林梁 谢增如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65-369,共5页
骨棘球蚴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类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被感染,骨棘球蚴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负担。微小RNA(miRNA)已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宿主-寄主相... 骨棘球蚴病通常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类在食用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时被感染,骨棘球蚴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负担。微小RNA(miRNA)已知参与多种生物过程和宿主-寄主相互作用,包括发育、细胞生长和死亡、寿命的相关靶点调节、转录、信号转导和细胞运动,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治疗和控制骨棘球蚴病的新策略和靶点。为进一步了解骨棘球蚴病,认清棘球绦虫在最终宿主和中间宿主中发育过程的分子基础至关重要,在细粒棘球绦虫、多房棘球绦虫中发现的miRNA在其各自宿主的表达调控中具有基因和发育阶段特异性。主要对miRNA作为骨棘球蚴病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骨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 诊断标志物
原文传递
点柄乳牛肝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举龙 张国庆 +1 位作者 郭亚萍 陈青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85-88,共4页
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良好的药用活性,是广受欢迎的野生食药用菌。从分类学、发生规律、药用活性、与植物关系及驯化研究方面系统阐述了点柄乳牛肝菌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点柄乳牛肝菌 发生规律 药用活性 人工驯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