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砂土模型试验细观结构参数测量 被引量:46
1
作者 周健 余荣传 贾敏才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47-2052,共6页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砂土模型试验中利用模型箱表面拍取的照片获取砂土细观结构参数。首先对试验操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使得可以通过对图像灰度值设立一个适当的阀值来粗略区分砂颗粒与孔隙。然后利用形态学分水岭分割技术,...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在砂土模型试验中利用模型箱表面拍取的照片获取砂土细观结构参数。首先对试验操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使得可以通过对图像灰度值设立一个适当的阀值来粗略区分砂颗粒与孔隙。然后利用形态学分水岭分割技术,结合图像平滑、区域标记、区域融合等图像预处理与后处理步骤,获取边缘图像,从中提取砂颗粒边缘坐标值及其它相关信息,进而提出一个求解砂土细观结构参数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下,砂颗粒大小形状的参数、孔隙大小形状的参数,以及砂粒间接触关系的参数都是可求解的。最后对试验条件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并利用自行开发的软件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模型试验 细观结构 数字图像 分水岭分割
下载PDF
基于图像相关分析的土体剪切带识别方法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元海 靖洪文 +1 位作者 朱合华 上野胜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2-52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照相量测和图像相关性分析技术的土体剪切带识别方法。首先,在模型试验中,用数码相机采集土体全程变形图像序列;接着,在图像全局观测范围内粗略搜索到剪切带发生的大致区域;然后,布置跨越剪切区域的多对测点线,进行...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照相量测和图像相关性分析技术的土体剪切带识别方法。首先,在模型试验中,用数码相机采集土体全程变形图像序列;接着,在图像全局观测范围内粗略搜索到剪切带发生的大致区域;然后,布置跨越剪切区域的多对测点线,进行局部范围精密搜索,识别出剪切带的准确位置与形状,并确定剪切带的边界点。与在模型上描画网格线等传统方法相比,该法操作简单,量测准确,适用于模型试验中岩土材料的剪切带识别及其厚度、倾角、带内变形和演变过程等特性的试验研究;最后,给出了一个大型砂土剪切试验中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基于图像相关分析的识别土体剪切带的方法是可行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照相 图像分析 数字散斑 剪切带 剪切试验 砂土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粗粒土路堤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晓斌 徐望国 刘小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5-771,共7页
针对土石混填粗粒土路堤,分析其降雨入渗机理,得到固定颗粒粒径时的总吸力随饱和度衰减规律,对比降雨入渗深度计算公式。根据饱和土强度折减规律,采用强度折减简要模拟降雨入渗效果,并结合工程实践建立数值模型,对降雨入渗作用下粗粒土... 针对土石混填粗粒土路堤,分析其降雨入渗机理,得到固定颗粒粒径时的总吸力随饱和度衰减规律,对比降雨入渗深度计算公式。根据饱和土强度折减规律,采用强度折减简要模拟降雨入渗效果,并结合工程实践建立数值模型,对降雨入渗作用下粗粒土路堤变形及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对路堤变形影响明显,随着入渗深度增加,路堤附加沉降增大,当单次入渗深度为2 m时,附加沉降可达1.30 cm;降雨入渗对粗粒土路堤稳定性也有明显影响,入渗作用扩大路堤塑性区范围,降低路堤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入渗深度 附加变形 路堤稳定性 粗粒土
下载PDF
考虑可逆与不可逆剪胀的粗粒土动本构模型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建民 罗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在边界面塑性理论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新的粗粒土动本构模型。在模型中,剪胀体应变由一个可逆的体应变分量和一个不可逆的体应变分量构成。前者取决于当前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后者主要取决于剪切作用的历史,它们分别服从不同的剪胀规律... 在边界面塑性理论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新的粗粒土动本构模型。在模型中,剪胀体应变由一个可逆的体应变分量和一个不可逆的体应变分量构成。前者取决于当前剪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后者主要取决于剪切作用的历史,它们分别服从不同的剪胀规律。建立了描述可逆剪胀与不可逆剪胀体应变的数学表达式,探讨了可逆和不可逆剪胀体应变分量对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循环 本构模型 可逆剪胀 不可逆剪胀
下载PDF
基于数字照相的砂土剪切变形模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元海 朱合华 +1 位作者 靖洪文 上野胜利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5-689,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数字照相量测软件包PhotoInfor和自行设计的大型剪切试验装置,在不同围压下,对砂土的剪切变形模式以及土体变形局部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观测.结果表明:砂土变形区域呈纺锤型,由多条曲线形大变形带和带间... 利用自行研制的数字照相量测软件包PhotoInfor和自行设计的大型剪切试验装置,在不同围压下,对砂土的剪切变形模式以及土体变形局部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全面观测.结果表明:砂土变形区域呈纺锤型,由多条曲线形大变形带和带间小变形区组成,不同围压下的剪切变形模式基本相近;土体最终形成的剪切带与初期发生的局部变形带并不完全重合;土体剪切变形可分为初期全域快速弹性变形、中期局部区域塑性变形与后期剪切带内集中塑性变形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剪切试验 数字照相 数字图像相关 剪切带 变形模式
下载PDF
高应力粒状土中球形孔的扩张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季如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09-1214,共6页
考虑粒状土在高应力下的应力-应变-体变关系和非线性强度特性,依据孔扩张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体变平衡原理,给出扩孔极限压力的解答,用于估算临界深度以下静力触探或桩尖的贯入阻力。分析表明,扩孔极限压力取决于粒状土的应力-应变-体变... 考虑粒状土在高应力下的应力-应变-体变关系和非线性强度特性,依据孔扩张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体变平衡原理,给出扩孔极限压力的解答,用于估算临界深度以下静力触探或桩尖的贯入阻力。分析表明,扩孔极限压力取决于粒状土的应力-应变-体变关系和强度特性,与上覆土压力大小无关。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曲线型强度包线将减小扩孔极限压力,与中密砂土的静力触探贯入阻力经验值对比,初步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孔扩张 粒状土 高应力 极限压力 贯入阻力
下载PDF
整体式桥台后粗粒土填料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和传统的桥相比,整体式桥的桥身与桥台之间没有支座和伸缩缝,而是刚性连接为一体,从而能极大地节省长期运营成本,并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值得大力推广。但是由于季节性温度波动导致桥身长度变化,桥台随之发生循环位移,桥台后土体也就受... 和传统的桥相比,整体式桥的桥身与桥台之间没有支座和伸缩缝,而是刚性连接为一体,从而能极大地节省长期运营成本,并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值得大力推广。但是由于季节性温度波动导致桥身长度变化,桥台随之发生循环位移,桥台后土体也就受到循环加载作用。土压力的变化趋势,以及其最终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成为整体式桥台设计的关键因素。本项研究首先对整体式桥台后面土体的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水平小应变控制循环加载应力路径试验系统。通过对不同密度的砂试件进行水平小应变循环加载试验,发现无论是松砂还是密砂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其水平土压力均持续增加,并迫近被动土压力;试件的刚度和机动摩擦角也持续增加。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对整体式桥台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式桥台 粗粒土 循环加载 应力路径 小应变
下载PDF
散粒土渗透破坏判别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梁越 曾超 +1 位作者 储昊 张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5-79,共5页
渗透破坏是诱发土石坝、堤防、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土体渗透破坏判别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但是对于不同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利用自主研发的渗透破坏实验装置,开展... 渗透破坏是诱发土石坝、堤防、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土体渗透破坏判别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但是对于不同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没有明确的划分。利用自主研发的渗透破坏实验装置,开展了一系列散粒土渗透破坏特性试验,研究了细颗粒含量、细颗粒组成以及干密度等对散粒土渗透破坏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试样渗透破坏过程中渗流流速、临界水力梯度、渗透系数等的变化规律。同时,将试验结果与已有的判别方法和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土 渗透破坏 判别方法 临界水力梯度
下载PDF
各向异性砂土宏微观特性三维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蒋明镜 张安 +1 位作者 付昌 李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65-2172,共8页
各向异性对砂土强度和变形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各向异性砂土的宏微观特性,基于三维离散元法,对7个不同沉积角的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的三轴模拟试验。利用"Clump"命令生成近似椭球形状颗粒,并且采用三维抗转动模型来模拟颗... 各向异性对砂土强度和变形特性有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各向异性砂土的宏微观特性,基于三维离散元法,对7个不同沉积角的试样进行了一系列的三轴模拟试验。利用"Clump"命令生成近似椭球形状颗粒,并且采用三维抗转动模型来模拟颗粒间的抗转动能力。离散元模拟结果与已知室内试验结果吻合很好。结果表明:随着沉积角的增大,偏应力和轴向应变的关系逐渐由应变软化向应变硬化发展。沉积角较小的试样剪胀性更强并且容易到达临界状态,颗粒组构–应力联合不变量(表征颗粒长轴组构张量和应力张量的相对角度)的值接近于-1,且颗粒长轴组构各向异性先增大后减小;然而对于沉积角较大的试样,在轴向应变50%处,仍不能达到临界状态,并且联合不变量的值大于-1,颗粒长轴组构各向异性先减小后不断增大。对于法向接触组构,组构主轴方向迅速向应力主轴方向偏转,组构各向异性的演化规律与偏应力随轴向应变的演化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三维离散单元法 砂土 临界状态 三轴试验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靖 顾晓强 黄茂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624-628,共5页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DEM)对不同初始孔隙比的粒状土进行一维压缩0K试验模拟。对比了传统定义静止土压力系数0K以及增量型定义静止土压力系数0K?,分析了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影响因素(初始应力状态、初始孔隙比和应力历史),检验了Jaky公式及Ma... 采用三维离散元法(DEM)对不同初始孔隙比的粒状土进行一维压缩0K试验模拟。对比了传统定义静止土压力系数0K以及增量型定义静止土压力系数0K?,分析了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影响因素(初始应力状态、初始孔隙比和应力历史),检验了Jaky公式及Mayne和Kulhawy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初始等向围压试样,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大,0K减小,则0K?先增大到峰值后再减小;对于初始0K状态试样,0K、0K?随着竖向压力的增大均减小。0K、0K?分别在竖向压力达到初始等向围压6~10倍及4倍左右达到稳定值,即真实的0K值;0K、0K?随孔隙比减小而明显减小。应力历史对0K有显著影响,对于相同应力状态的加载和卸载阶段0K差别很大。Jaky公式及Mayne和Kulhawy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有一定差异,采用峰值摩擦角比采用残余摩擦角的公式计算结果更接近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土压力系数 粒状土 超固结比 离散元法
下载PDF
粗粒土颗粒破碎的级配转移矩阵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宗磊 童晨曦 +1 位作者 张升 盛岱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04-1512,共9页
级配转移矩阵通过建立颗粒破碎前后各粒径百分含量向量的关系,能有效地描述粗粒土破碎过程中的级配演化。现有的级配转移矩阵忽略了不同粒径组颗粒的破碎差异,且不能考虑颗粒发生诸如研磨等现象后其粒径分组未改变的情况。为此,提出一... 级配转移矩阵通过建立颗粒破碎前后各粒径百分含量向量的关系,能有效地描述粗粒土破碎过程中的级配演化。现有的级配转移矩阵忽略了不同粒径组颗粒的破碎差异,且不能考虑颗粒发生诸如研磨等现象后其粒径分组未改变的情况。为此,提出一种新的级配转移矩阵求解方法:首先基于大量的单颗粒点荷载试验,提出能够描述单颗粒破碎后子颗粒粒径分布的Hill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将单颗粒的破碎演化规律引入到离散元模拟中,基于子颗粒替代法,对不同粒径组颗粒采用相应的阿波罗填充模式,开展一系列多粒径组试样的一维压缩试验,最后通过追踪各粒径子颗粒来源,求解土体级配转移矩阵。该研究克服了传统数值方法中子颗粒数量和粒径分布选择较为主观的缺点,可较好地反映不同粒径组颗粒的破碎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粗粒土 级配转移矩阵 点荷载试验 Hill分布 离散元法
原文传递
基于裂离参量的粒状土颗粒破碎量化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日庆 畅帅 +1 位作者 李雪刚 陆建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79-2185,共7页
以粒组为分析对象,将颗粒破碎引起粒状土级配变化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单个粒组与粒状土整体的颗粒破碎情况分别提出了裂离比Rk与加权裂离率Bd的新概念。在进行等比级数简化假设的基础上,给出了两者的计算方法。研究已... 以粒组为分析对象,将颗粒破碎引起粒状土级配变化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单个粒组与粒状土整体的颗粒破碎情况分别提出了裂离比Rk与加权裂离率Bd的新概念。在进行等比级数简化假设的基础上,给出了两者的计算方法。研究已有文献中搜集的21组颗粒破碎试验资料发现:在所研究的围压范围内,对于不同粒状土材料,Bd–3均呈现出线性关系。且对于多数试验结果,该关系存在一个明显的斜率折点。综合考虑围压、母岩强度与原始级配对Bd的影响发现,对于灰岩、角砾岩、砂岩料等不同粒状土材料,Bd的变化规律具有归一性。整理已有试验资料中不同粒状土的加权裂离率Bd与破碎率Bg发现,Bd与Bg间存在一定的指数化关系。最后通过优势分析,指出基于裂离参量的粒状土颗粒破碎量化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具备广阔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土 颗粒破碎 裂离比 加权裂离率
下载PDF
粗粒土边界面塑性模型及其积分算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增春 汪成贵 +3 位作者 刘汉龙 尹振宇 吴焕然 肖杨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57-3967,共11页
粗粒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对土石坝、边坡和路基等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粗粒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在边界面塑性理论和临界状态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和动态临界状态线建立了粗粒土状态相关... 粗粒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对土石坝、边坡和路基等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粗粒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在边界面塑性理论和临界状态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状态参数和动态临界状态线建立了粗粒土状态相关边界面塑性模型。模型不仅能够模拟粗粒土的应变硬化和体积收缩行为,还能描述应变软化和体积膨胀特性。基于ABAQUS的二次开发平台,结合带误差控制的改进欧拉积分算法编写了边界面塑性模型的UMAT子程序。通过设置不同的应变增量步和误差容许值,对改进欧拉积分算法的精确性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密实状态和围压下粗粒土三轴排水剪切试验进行了模拟,验证了带误差控制的改进欧拉积分算法应用于粗粒土边界面塑性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边界面 状态相关 改进欧拉积分算法 UMAT
下载PDF
粒状土孔隙率与其颗粒级配的分形关系
14
作者 朱永和 刘颜珲 +2 位作者 尚柯 孙红义 方旭东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7期130-134,共5页
粒状土是填(构)筑地基、路基和土石坝等构筑物最常用的工程材料之一。对粒状土孔隙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粒状结构承受和传递外力的机理。以仿真颗粒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颗粒离散元法是研究粒状土力学行为的有力有效工具。然而,仿真计... 粒状土是填(构)筑地基、路基和土石坝等构筑物最常用的工程材料之一。对粒状土孔隙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粒状结构承受和传递外力的机理。以仿真颗粒的相互作用为基础的颗粒离散元法是研究粒状土力学行为的有力有效工具。然而,仿真计算所耗时间与颗粒数量成正比,在计算颗粒数量较多的大模型时会受计算机计算性能的制约,阻碍了颗粒离散元法在工程中的普及。为了减小颗粒数量,常常忽略粒状土中细小的颗粒,带来的问题是,颗粒体的孔隙率被低估,同时影响粒状土中力的传递。借助颗粒流离散元法开展一系列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孔隙率随着最小颗粒粒径的变小而变小且两者呈分形关系。基于分形理论建立粒状堆积体孔隙率与最小粒径的数学关系。研究结果可用于提高颗粒流(或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元法耦合)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土 分形维数 颗粒级配 孔隙率
下载PDF
粗粒土细观组构分析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敏云 肖斌 +2 位作者 张旭俊 陈小雨 周培娇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49,共8页
基于离散元方法,采用PFC2D模拟分析了土样在双轴等向压缩和双轴剪切两种不同加载方式下的细观组构及接触演化规律.通过采取不同的颗粒级配、不同的试样尺寸、不同的制样方法和不同的加载方式等数值模拟条件,从试样颗粒的接触力网络、平... 基于离散元方法,采用PFC2D模拟分析了土样在双轴等向压缩和双轴剪切两种不同加载方式下的细观组构及接触演化规律.通过采取不同的颗粒级配、不同的试样尺寸、不同的制样方法和不同的加载方式等数值模拟条件,从试样颗粒的接触力网络、平均接触数、组构偏量和应力应变关系变化等方面研究各种条件变化对粗粒土结构及细观组构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试样的颗粒级配和制样方法对粗粒土的细观组构和各向异性组构分析有一定的影响;试样的几何尺寸对组构各向异性分析的影响较小,但是试样尺寸大小对研究土样的应力—应变关系会有影响;加载方式是土样诱发各向异性和导致土样力学行为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细观组构 颗粒接触 各向异性 离散元方法
下载PDF
不同类土的基本力学特性差异性描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仰平 朱丙龙 刘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6,I0004,共15页
压硬性、剪胀性和摩擦性为影响土应力应变关系的三大基本力学特性。对于不同种类的土,其三大基本特性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区别,相似之处为建立多种土应力应变特性的统一描述提供可能,而区别之处需要本构模型调整参数或构建参量来反映。... 压硬性、剪胀性和摩擦性为影响土应力应变关系的三大基本力学特性。对于不同种类的土,其三大基本特性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区别,相似之处为建立多种土应力应变特性的统一描述提供可能,而区别之处需要本构模型调整参数或构建参量来反映。黏土和砂土的统一硬化模型(CSUH模型)是统一模型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模型通过调整压硬性参数p_(s)以定量描述不同土的压硬性差别,通过硬化参量H中的状态参量ξ反映不同密度状态下土的剪胀性差别,通过变换应力方法刻画不同应力洛德角θ时土的强度差别。对比了多组黏土、砂土和堆石料等多种土料试验测量数据与CSUH模型预测数据,结果证明CSUH模型可以针对性地描述不同种类、不同密实度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UH模型 土的基本特性 差异性 黏土 粒状土 本构模型
下载PDF
FRACTIONAL ORDER MODELLING OF TH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OF GRANULAR SOILS UNDER CYCLIC LOADING 被引量:4
17
作者 Yifei Sun Yang Xiao Khairul Fikry Hanif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5年第6期647-658,共12页
To model th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of granular soils under cyclic load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proposed. The power law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hear strain and loading cycle was represented by using fractional de... To model the cumulative deformation of granular soils under cyclic load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proposed. The power law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hear strain and loading cycle was represented by using fractional derivative approach. The volumetric strain was characterized by a modified cyclic flow rule which considered the effect of particle breakage. All mode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y the cyclic and static triaxial tests. Predictions of the test results were provid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Comparison with an existing cumulative model was also made to show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posed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ulative deformation cyclic stress cyclic flow rule fractional derivative granular soil
原文传递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shear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 with fines 被引量:4
18
作者 Beibing Dai Jun Yang Xiaodong Luo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60-172,共13页
Shear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 with fin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nd particle arrangements and inter-particle contacts during shear are examined. The DEM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fin... Shear behavior of granular soil with fines i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nd particle arrangements and inter-particle contacts during shear are examined. The DEM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fine particle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overall response of granular soil to shearing. The occurrence of liquefaction and temporary reduction of strength is ascribed mainly to the loss of support from the fine particle contacts (S-S) and fine particle-to-large particle contacts (S-L)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removal of fine particles from the load-carrying skeleton. The dilative strain-hardening response following the strain-softening respons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igration of fine particles back into the load-carrying skeleton, which is thought to enhance the stiffness of the soil skeleton. During shear, the unit normal vector of the large particle-to-large particle (L-L) contact has the strongest fabric anisotropy, and the S-S contact unit normal vector possesses the weakest anisotropy, suggesting that the large particles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carrying the shear load. It is also found that, during shear, fine particles are prone to rolling at contacts while the large particles are prone to sliding, mainly at the S-L and L-L cont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soil Fine particle Shear behavio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Fabric anisotropy Coordination number
原文传递
散粒土管涌临界水力梯度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霜 陈建生 +1 位作者 钟启明 周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4-117,共4页
针对传统管涌判别方法的局限性问题,通过对渗流场中土体孔隙通道内的可动颗粒进行力的平衡分析,得到管涌发生的临界水力梯度表达式。在进行颗粒受力分析时,根据流体力学中相对运动原理,通过静水中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推求出... 针对传统管涌判别方法的局限性问题,通过对渗流场中土体孔隙通道内的可动颗粒进行力的平衡分析,得到管涌发生的临界水力梯度表达式。在进行颗粒受力分析时,根据流体力学中相对运动原理,通过静水中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推求出受周围颗粒影响的水流拖曳力大小。该判别方法除了考虑周围颗粒对起动颗粒水流拖曳力的影响,同时还考虑了颗粒半径、孔隙率、土体组成、土颗粒所处的位置及孔隙水流方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比较该方法计算的理论值与既有管涌试验结果,两者吻合度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散粒土管涌临界水力梯度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粒土 管涌 判别方法 临界水力梯度 水流拖曳力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土体级配自动化分析系统
20
作者 高琳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土体是由不规则颗粒聚集而成的离散体,其微观颗粒级配决定了颗粒间挤压、摩擦、咬合、转动等力学响应,通过跨尺度关联进而影响土体宏观工程性。传统基于筛分的颗粒级配测试方法具有速度慢人工操作复杂的缺点。本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 土体是由不规则颗粒聚集而成的离散体,其微观颗粒级配决定了颗粒间挤压、摩擦、咬合、转动等力学响应,通过跨尺度关联进而影响土体宏观工程性。传统基于筛分的颗粒级配测试方法具有速度慢人工操作复杂的缺点。本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土体级配自动化分析系统,通过土体颗粒在水中下落速度与其粒径成正比的原理,实现土体分层沉积,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带动高清相机自动扫描土体分层照片。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哈尔小波变化的图像处理算法,准确分析土体分层照片并输出颗粒级配曲线,测试结果与传统筛分法所得结果高度吻合。本系统克服了传统筛分法的缺点,可快速准确的测定土体级配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级配曲线 机器视觉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