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北缘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71
1
作者 徐学义 陈隽璐 +2 位作者 高婷 李平 李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1-389,共19页
西秦岭北部江里沟、阿夷山、德乌鲁、温泉和中川5个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形成时代为264-216Ma。江里沟、阿夷... 西秦岭北部江里沟、阿夷山、德乌鲁、温泉和中川5个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形成时代为264-216Ma。江里沟、阿夷山和中川岩体属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1.05),温泉岩体和德乌鲁岩体属准铝和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0.95-1.05);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的地球化学特征,或两者兼而有之。花岗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岩最有可能是古老的玄武质岩石。西秦岭北部存在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说明三叠纪时期存在陆陆碰撞或陆陆俯冲导致的地壳加厚,加厚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以及部分熔融发生深度的不同,形成本区具有埃达克或喜马拉雅型地球化学特点的花岗岩侵入体。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对寻找金铜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西秦岭
下载PDF
西秦岭西段花岗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37
2
作者 徐学义 李婷 +1 位作者 陈隽璐 李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6-82,共7页
对西秦岭北部花岗质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介于216~264Ma,为中二叠世末至晚三叠世。江里沟、阿夷山和中川岩... 对西秦岭北部花岗质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体的岩性主体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系列,少数为钙碱系列;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其形成时代介于216~264Ma,为中二叠世末至晚三叠世。江里沟、阿夷山和中川岩体属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1.05),温泉岩体和德乌鲁岩体属准铝和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0.95~1.05);花岗岩具有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或喜马拉雅型花岗岩(Sr<400×10-6,Yb>2×10-6)的地球化学特征,或两者兼而有之。其中,江里沟、德乌鲁和中川岩体具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阿夷山岩体具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点,温泉岩体是两者兼而有之。花岗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岩最有可能是古老的玄武质岩石。西秦岭北部存在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说明三叠纪时期存在陆-陆碰撞或陆-陆俯冲导致的地壳加厚,加厚的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以及部分熔融发生深度的不同,形成本区具有埃达克或喜马拉雅型地球化学特点的花岗岩侵入体。埃达克岩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对寻找金铜矿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体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西秦岭北缘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华山、老牛山及合峪花岗岩体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建其 朱赖民 +3 位作者 郭波 郑俊 姜航 熊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72,共10页
华北陆块南缘的华山、老牛山及合峪等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个燕山期花岗岩类总体成分呈酸性,岩石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REE,HREE分馏明显,... 华北陆块南缘的华山、老牛山及合峪等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3个燕山期花岗岩类总体成分呈酸性,岩石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REE,HREE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Eu异常中等或不明显;富集Rb,Sr,Ba,Th,K,Pb和U等元素,亏损Ta,Nb,Zr,P和Ti等元素,岩体高Sr、低Y和Yb,暗示源区有石榴石残留。岩体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ISr=0.706 878~0.717 383,平均0.708 798,εNd(t)=-17.93^-12.29,平均-14.99,二阶段Nd模式年龄TDM集中在1.6Ga^2.1Ga,具有低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7.337 94~18.158 22,平均17.630 84;207Pb/204Pb=15.457 71~15.530 59,平均15.491 12,208Pb/204Pb=37.811 19~38.278 67,平均38.012 22。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华山、老牛山及合峪等燕山期花岗岩体是华北陆块南缘加厚地壳底部熔融的产物,同时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岩体是随着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软流圈上涌底侵上覆岩石圈,加热加厚地壳熔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SR-ND-PB同位素 华北陆块南缘
原文传递
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平先权 郑建平 +2 位作者 熊庆 张志海 夏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0-1218,共19页
对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中白雀寺和大安花岗质岩体进行了锆石 U-Pb 定年及 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白雀寺岩体的年龄分2组:(855±6)Ma(n=23)和(917±14)Ma(n=3)。前者εHf (t)为3.8~10.4,一阶段 Hf 模式年龄... 对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中白雀寺和大安花岗质岩体进行了锆石 U-Pb 定年及 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白雀寺岩体的年龄分2组:(855±6)Ma(n=23)和(917±14)Ma(n=3)。前者εHf (t)为3.8~10.4,一阶段 Hf 模式年龄为1.00~1.27 Ga;后者εHf (t)为2.0~8.1,一阶段 Hf 模式年龄为1.14~1.40 Ga。而大安岩体给出了6组不同的年龄:(854±10)Ma(n=3)、(801±7)Ma(n=3)、(702±10)Ma(n=3)、(565±6)Ma(n=1)、(246±7)Ma(n=1)和(207±2)Ma(n=1)。其εHf (t)为-12.6~11.4(t =854 Ma),一阶段和二阶段 Hf 模式年龄分别为0.95~1.90 Ga 和1.02~2.55 Ga。白雀寺和大安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855±6)Ma 和(854±10)Ma,代表了扬子西北缘碧口块体内的一次重要岩浆事件,前者主体来源于中元古代新生陆壳源区,而后者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新生陆壳与晚太古代地壳物质的混合源区。此外,白雀寺岩体中(917±14)Ma 的年龄代表新元古代早期的岩浆活动,而大安岩体中年轻的年龄可能记录着岩体后期所经历的复杂热改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块体 花岗质岩体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扬子西北缘 岩石学
下载PDF
青海南山东段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生虎 强晓农 +3 位作者 田滔 赵立志 徐世来 马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36-1245,共10页
青海南山东段花岗岩类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41±3Ma、245±2Ma和249±3Ma,可代表其成岩年龄。花岗岩类构造环... 青海南山东段花岗岩类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英云闪长岩。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41±3Ma、245±2Ma和249±3Ma,可代表其成岩年龄。花岗岩类构造环境判别图显示,岩石具俯冲型花岗岩类特征,可能代表早三叠世宗务隆洋的北向俯冲过程。通过对青海南山东段侵入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等的研究,为青海宗务隆造山带在印支期的构造环境演化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南山东段 花岗岩类 早三叠世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6
作者 王义天 叶会寿 +3 位作者 叶安旺 帅云 李永革 张长青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 对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文峪和娘娘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属于Ⅰ型花岗岩,是太古宙太华群高级变质岩系经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38.4±2.5 Ma和141.7±2.5 Ma,略早于本区拆离伸展活动的时限,暗示了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热穹窿和花岗质岩浆在上地壳的大面积侵位导致了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发育。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都早于本区金矿床的主期成矿时代,从时间上表明了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 锆石SHRIMP U—Pb定年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I型花岗岩 小秦岭
下载PDF
阿尔泰南缘可可托海地区阿拉尔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亚峰 蔺新望 +4 位作者 郭岐明 王星 赵端昌 党晨 姚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9-354,共16页
阿拉尔花岗岩体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可可托海地区喀依尔特-乌什托克斯一带,主要由斑状黑云钾长花岗岩、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心相),黑云钾长花岗岩、二云钾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过渡相)和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组成。对... 阿拉尔花岗岩体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可可托海地区喀依尔特-乌什托克斯一带,主要由斑状黑云钾长花岗岩、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心相),黑云钾长花岗岩、二云钾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过渡相)和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组成。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心相的锆石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0±5Ma和218.7±3.3Ma,限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高硅(SiO2=65.33%~74.74%)、富钾(K2O=3.82%~6.02%,K2O/Na2O=1.27~2.32)、铝(Al2O3=12.87%~15.19%,A/CNK=0.85~1.17)、低钛(多小于0.33)和贫镁(MgO=0.16%~1.78%)、铁(Fe2O3T=1.79%~4.98%),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高钾-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高(123×10-6~363×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9~0.60)。微量元素Ba、Sr、Ti、Nb、Ta等具负异常,Rb、Th、Sm等具正异常,Rb/Sr比值较高(0.77~3.56,均值为1.57),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阿拉尔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换阶段,是含泥质的变质杂砂岩地壳熔融的产物,且其可能与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具有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尔花岗岩体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可可托海 阿尔泰
下载PDF
南岭中西段若干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汪传胜 汪相 姚晓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3-213,共11页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黑云母矿物化学和副矿物特征等研究表明 ,南岭中西段 3个复式花岗岩体的演化规律表现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花山复式花岗岩体为代表的不同母岩浆演化方式 ,其补体美华花岗岩可能经历了与花山主体岩浆相似的分离结...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黑云母矿物化学和副矿物特征等研究表明 ,南岭中西段 3个复式花岗岩体的演化规律表现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花山复式花岗岩体为代表的不同母岩浆演化方式 ,其补体美华花岗岩可能经历了与花山主体岩浆相似的分离结晶作用 ;另一种是以金鸡岭复式花岗岩体和大东山复式花岗岩体为代表的相同母岩浆演化方式 ,它们的补体螃蟹木花岗岩和猪蹄石花岗岩分别为金鸡岭主体和大东山主体花岗质母岩浆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两种不同产出方式的补体花岗岩可能表明它们与主体岩浆的形成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花岗岩体 主体 补体 母岩浆 分离结晶作用 南岭
下载PDF
北淮阳带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的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果胜 马文璞 +1 位作者 刘文灿 程三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近些年来 ,在北淮阳带地层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之一 ,是将以前建立的一些变质岩群解体成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地层或岩石地层单位 ,并重新厘定了它们的含义和分布。最近从原卢镇关群、佛子岭群、梅山群中识别出了较多变形花岗质岩体 ... 近些年来 ,在北淮阳带地层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之一 ,是将以前建立的一些变质岩群解体成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地层或岩石地层单位 ,并重新厘定了它们的含义和分布。最近从原卢镇关群、佛子岭群、梅山群中识别出了较多变形花岗质岩体 ,马文璞等运用单颗粒锆石 U- Pb法测得四个变形花岗岩的年龄为 74 4± 9Ma和 665± 3 9Ma,属新元古代。岩石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些变形花岗岩的 R1 变化主要范围为 1 93 4~ 2 768,Ga/Al值位于1 .72~ 3 .61范围内。在 Zr,Nb,Ce,Y - Ga/A l图解上 ,它们主要落入后造山 ( PA)型花岗岩区 ;在 R1 - Ga/Al图解上 ,也属于后造山 ( PA)型花岗岩。上述事实可能意味着 ,Rodinia泛大陆的汇聚发生在新元古代变形花岗岩侵入之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淮阳带 新元古代 变形花岗质岩体 花岗质侵入体 大地构造意义 构造环境 安徽 岩石化学
下载PDF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对江西会昌密坑山锡矿田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2
10
作者 邱检生 蒋少涌 +2 位作者 胡建 Mclnnes BIA 凌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44-2450,共7页
密坑山锡矿田是南岭地区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锡成矿的典型代表。本文运用锆石 U-Pb、全岩 Rb-Sr 和辉钼矿Re一()s同位素之年方法,对该区成岩和成矿年龄进行了系统测定,并据此讨论了它们的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密坑山岩体锆石 U-Pb ... 密坑山锡矿田是南岭地区与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锡成矿的典型代表。本文运用锆石 U-Pb、全岩 Rb-Sr 和辉钼矿Re一()s同位素之年方法,对该区成岩和成矿年龄进行了系统测定,并据此讨论了它们的成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密坑山岩体锆石 U-Pb 年龄为(136.0±1.7)Ma,全岩 Rb-Sr 等时线年龄(124.5±0.7)Ma,二个计时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时差,计算的冷却速率为8.7℃/Ma,指示岩体在成岩早期冷却相当缓慢。矿田范围内2件不同矿化类型辉钼矿的 Re-Os 模式年龄变化于(114.0±1.6)Ma 和(120.2±5 3)Ma 之间,它们均明显晚于成岩年龄,指示区内具有长时间的热液循环系统,成矿时间延续也较长,并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区域动力地质背景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密坑山矿田深部存在地幔物质的上涌,从而维系了高的地热场环境。这一高热场环境一方面使岩体缓慢冷却,同时也维系了长时间的热液循环系统,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锡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体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 冷却史 锡成矿作用 江西密坑山
下载PDF
江西彭山锡(铅锌)多金属矿田构造地质特征及成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卢树东 杜杨松 +1 位作者 肖锷 徐春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江西彭山锡 (铅锌 )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九瑞地区。彭山隐伏钙碱性花岗岩体侵位为锡 (铅锌 )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及成矿物质来源。自晋宁期形成的长期活动的基底深断裂和由彭山岩体底辟侵位形成的穹窿构造 ... 江西彭山锡 (铅锌 )多金属矿田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九瑞地区。彭山隐伏钙碱性花岗岩体侵位为锡 (铅锌 )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及成矿物质来源。自晋宁期形成的长期活动的基底深断裂和由彭山岩体底辟侵位形成的穹窿构造 ,以及由此派生的次级断裂带 ,诸如环形滑脱断裂、顶脱断裂和节理裂隙 ,都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矿体就位提供了空间。形成彭山岩体 (DI >90 )的岩浆经历了较为充分的分异 ,在岩浆热液对流系统和地下水对流系统的双重作用下 ,含矿热液流体的成分随温度降低而改变 ,导致 6个阶段的成矿作用。各阶段的矿物组合随温度而变化 ,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叠加 ,在萤石 -硅酸锡阶段 ,还发现了马来亚石。各类矿产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环状 ,即由岩体中心向外围依次出现内侧的高温As-Sn带、中间的Sn -Pb和Pb -Zn -Ag带和外围的低温萤石带。文中还以锡为例 ,详细讨论了锡在黑云母与热液流体之间的迁移及其矿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隐伏岩体 矿化分带 锡铅锌多金属矿床 江西彭山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岩体侵位构造及侵位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欧阳成甫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1-334,共4页
本文从环形构造和线性构造特征、侵位断裂—岩墙、岩脉、定向构造和挤压变形构造、外接触带的褶皱构造、岩体的应变测量等方面,系统地对姑婆山花岗岩的侵位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该岩体属“气球膨胀”的侵位机制。
关键词 侵位机制 花岗岩 侵位构造 姑婆山 广西 褶皱构造 应变测量
下载PDF
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10
13
作者 鲁学悟 冯佐海 +1 位作者 郭俊刚 杨锋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永和太保花岗岩体主要为钙碱性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超单元中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的岩浆演化序列中,岩石类型具有由钙碱性向偏碱性演化的特征;各单元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随着元素相容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少,整个超单元Ba、Nb、Sr强... 永和太保花岗岩体主要为钙碱性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在超单元中从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的岩浆演化序列中,岩石类型具有由钙碱性向偏碱性演化的特征;各单元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随着元素相容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少,整个超单元Ba、Nb、Sr强烈亏损,Rb、Th较为富集,显示出自早期单元到晚期单元部分熔融程度逐渐下降的演化趋势;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较弱的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斜率较大,而重稀土较为平坦,具有挤压型构造环境的特点。结合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南岭构造带的演化,确认该花岗岩体形成于加里东期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期,应力体制处于火山弧向同碰撞转换的挤压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环境 永和——太保 南岭
下载PDF
甘肃北祁连武威地区莲花山花岗岩体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明强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在1:25万武威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北祁连莲花山花岗岩体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高精度单颗粒锆石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w(206Pb)/w(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26±15 Ma,属加东晚期.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莲花山岩体属钙... 在1:25万武威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北祁连莲花山花岗岩体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高精度单颗粒锆石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w(206Pb)/w(2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426±15 Ma,属加东晚期.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莲花山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少量为高钾钙碱性系列.σ=0.6~2.3, A/CNK=0.81~1.04,ΣREE=68.58~188.76, LREE/HREE=2.80~5.09,δEu=0.60~0.87.研究表明莲花山岩体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阶段后期,可能形成于加厚地壳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单颗粒锆石U—Pb年龄 加里东晚期 北祁连
下载PDF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叶张煌 刘嘉麒 +2 位作者 尹国胜 陈安泽 李晓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8,共9页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通过对岩体各个相带的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三清山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硅、铝和碱的含量(SiO2=72.29%~79.26%,Al2O3=11.21%~14.28%,Na2O+K2O=5.25%~10.04%)贫镁...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通过对岩体各个相带的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三清山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硅、铝和碱的含量(SiO2=72.29%~79.26%,Al2O3=11.21%~14.28%,Na2O+K2O=5.25%~10.04%)贫镁铁,总体上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列。三清山花岗岩体微量元素接近陆壳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REE/HREE=3.53~13.56,(La/Yb)N=1.80~13.46),属轻稀土富集型(Sm/Nd=0.154~0.292),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002~0.211)。分析表明,三清山花岗岩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的演化,系一定程度的斜长石结晶分异的产物。三清山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源区为成熟度较高的壳源变泥质岩的部分融熔。在构造环境上指示俯冲已经结束,三清山岩体可能形成于造山后的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三清山
下载PDF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特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晓峰 华仁民 +1 位作者 冯佐海 梁金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1-379,共9页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花岗岩体的变形历史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了海洋山花岗岩体的内部构造、与岩浆侵位应力有关的围岩构造及热接触变质带特...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花岗岩体的变形历史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了海洋山花岗岩体的内部构造、与岩浆侵位应力有关的围岩构造及热接触变质带特征 ,探讨了岩体和围岩的应变状态。研究发现 ,从岩浆侵位到冷凝固结 ,海洋山花岗岩体经历了液态流动、塑性变形和“半固态”冷凝阶段的演化。岩体各单元的应变类型分别是单轴压扁、平面应变、单轴压缩 ,早期单元的平面应变大于晚期单元的平面应变。围岩奥陶系遭受了一定的变形和变质作用 ,靠近岩体的围岩发育边缘向斜和裂隙构造 ;从靠近岩体到远离岩体 ,岩体与围岩的热接触变质带依次可分为红柱石带、黑云母带、绿泥石带。本文认为 ,海洋山花岗岩体具有低的应变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侵位构造 “S”型花岗岩 广西
下载PDF
牟平院格庄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秉福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08-312,共5页
通过对院格庄燕山运动后期形成的酸性侵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岩体是板块俯冲带边缘上的同熔型花岗岩.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同熔型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中段桑桑花岗质岩体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岩石成因和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睿强 邱检生 +1 位作者 喻思斌 赵姣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1,共11页
以西藏冈底斯中段西侧桑桑花岗质岩体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据此阐明了岩体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9~54 Ma。化学组成上,岩体具... 以西藏冈底斯中段西侧桑桑花岗质岩体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据此阐明了岩体成因,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9~54 Ma。化学组成上,岩体具有亚碱、准铝、贫磷的特征(A/NKC<1.10,P_2O_5<0.20%),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类。岩体富Cs、Rb、Ba、Th、U、K、Pb和轻稀土,贫Nb、Ta、P与Ti,表现出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的锆石εHf(t)值变化较大,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4.24^+5.49),指示其形成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综合分析表明,桑桑花岗质岩体起源于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但在成岩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组分的参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笔者认为这一古老地壳组分最可能来自印亚碰撞过程中俯冲下插的印度地壳,由此说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应早于54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体 HF同位素组成 岩石成因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 日喀则桑桑
下载PDF
乌兰乌珠尔花岗岩体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路耀祖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581-586,共6页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是当前我国重要的整装勘查区之一,处于祁漫塔格复合构造岩浆带的乌兰乌珠尔复式岩体是已发现铀矿化的主要聚集地。研究阐述了乌兰乌珠尔复式岩体不同期次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以及黑山铀矿床矿化特征等...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是当前我国重要的整装勘查区之一,处于祁漫塔格复合构造岩浆带的乌兰乌珠尔复式岩体是已发现铀矿化的主要聚集地。研究阐述了乌兰乌珠尔复式岩体不同期次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以及黑山铀矿床矿化特征等,从铀源、岩浆活动、构造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乌兰乌珠尔岩体的铀成矿条件。研究表明,乌兰乌珠尔复式岩体具有产铀岩体岩石化学特征,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岩体地表出露范围放射性背景高、异常多、构造控矿明显,岩体北缘的黑山铀矿化具有明显的构造、蚀变等控制因素,NE和NW向剪切断裂是有利赋矿的断裂。综合上述因素认为乌兰乌珠尔岩体具有很好的铀成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乌珠尔 花岗岩体 铀成矿前景 黑山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南段桦杆子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强 彭青松 +3 位作者 祝新友 黄行凯 徐巧 马腾瀚 《矿产勘查》 2017年第6期937-947,共11页
大兴安岭中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其岩浆物源及伸展构造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桦杆子沟岩体呈复式岩基产出,主要分为二长花岗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的正常花岗岩单元和闪长质包体及其寄主岩等构成的基性岩浆单元。两类岩石主量元素相似... 大兴安岭中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其岩浆物源及伸展构造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桦杆子沟岩体呈复式岩基产出,主要分为二长花岗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组成的正常花岗岩单元和闪长质包体及其寄主岩等构成的基性岩浆单元。两类岩石主量元素相似,具高硅(67.71%~76.62%)、富碱(7.92%~9.10%),低CaO(0.37%~0.50%)、MgO(0.19%~0.34%)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闪长质包体及其寄主岩相对富CaO(1.98%~2.39%),MgO(1.17%~1.23%),同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介于0.98~1.06之间,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石。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_N为1.97~8.18,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图解中呈缓右倾海鸥型,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为0.01~0.40)。两类岩石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岩石富集Rb、U、Th、Zr、Hf等元素,强烈亏损Sr、Ba、Ti、P等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正的ε_(Hf)(t)值(+3.7^+8.7)和年轻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408~731 Ma),表明这些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年轻地壳物质,并有幔源物质的混入。在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导致陆壳碰撞的地球动力背景下,由基性的幔源岩浆携带大量的热量上涌至新元古界的下地壳,诱发下地壳岩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并与幔源熔体(角闪岩相部分熔融)混合形成母岩浆,最终上涌侵位形成了以桦杆子沟为代表的复式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南段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花岗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