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清 唐大雄 +1 位作者 张庆云 赵继增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72-81,T001,共11页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类岩体,经强烈风化作用形成巨厚红色风化壳,其表层残积土的性质与一般流水沉积的粘性土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北起长春南止湛江14个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形... 中国东部广泛分布着花岗岩类岩体,经强烈风化作用形成巨厚红色风化壳,其表层残积土的性质与一般流水沉积的粘性土有着明显的差别。通过对北起长春南止湛江14个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微结构形态、孔隙等特征的深入系统研究,阐明花岗岩的风化机理,揭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基本特点,分析南方与北方残积土特性的差异,解释了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和胀缩性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残积土 物质成分 结构特征
下载PDF
亚热带花岗岩侵蚀红壤的生态退化与恢复技术 被引量:29
2
作者 谢锦升 杨玉盛 解明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我国亚热带花岗岩红壤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者认为亚热带花岗岩红壤生态系统的潜在脆弱性是退化的内因 ,植被的破坏是诱因 ,而频繁的人为干扰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可逆退化。把亚热带山地丘陵花岗岩红壤生态退化过程简化成... 我国亚热带花岗岩红壤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者认为亚热带花岗岩红壤生态系统的潜在脆弱性是退化的内因 ,植被的破坏是诱因 ,而频繁的人为干扰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可逆退化。把亚热带山地丘陵花岗岩红壤生态退化过程简化成轻度、中度和严重退化 3个阶段 ,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征。最后总结和提出了亚热带山地丘陵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红壤 侵蚀 退化 生态恢复
下载PDF
雨强和植被覆盖度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常松涛 黄少燕 +5 位作者 查轩 姚冲 陈世发 白永会 王丽园 孙丽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探究雨强和植被覆盖度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雨强(0.5,1.0,1.5 mm/min)和植被覆盖度(0,20%,40%,60%)下坡面侵蚀的产流、产沙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雨强下,初始产流时间随植... 为探究雨强和植被覆盖度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雨强(0.5,1.0,1.5 mm/min)和植被覆盖度(0,20%,40%,60%)下坡面侵蚀的产流、产沙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雨强下,初始产流时间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延迟,并随雨强增大而提前,雨强越大,产流时间提前越明显;(2)各坡面径流率、侵蚀率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减小,且植被覆盖度越高,径流率和侵蚀率波动范围越小,侵蚀过程越稳定;(3)有植被覆盖的坡面,产沙主要以<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为主,侵蚀泥沙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重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且增加的幅度随覆盖度的提高而减小;(4)雨强、植被覆盖度均与产流时间、径流率、侵蚀率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且坡面产流过程与雨强变化的相关性大于其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关性,坡面产沙过程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关性大于其与雨强变化的相关性,不同雨强下植被覆盖坡面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关系符合幂函数模型(R^2>0.98)。研究结果可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植被覆盖度 侵蚀过程 花岗岩红壤
下载PDF
花岗岩发育红壤坡地侵蚀产沙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强国 吴淑安 +2 位作者 马绍嘉 张光远 丁树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9-96,共8页
本文在对野外试验观测小区进行数年天然降雨观测的基础上,借助于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花岗岩发育红壤坡地的三种不同试验小区的水土流失过程与规律以及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作一些探讨.试验实测资料表明农耕小区与光板小区的产... 本文在对野外试验观测小区进行数年天然降雨观测的基础上,借助于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花岗岩发育红壤坡地的三种不同试验小区的水土流失过程与规律以及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作一些探讨.试验实测资料表明农耕小区与光板小区的产流产沙结果较为接近,产流比牧草小区大数倍至数十倍,侵蚀产沙大到数百倍,而且随雨强增加其相差更加悬殊.雨强与降雨能量是影响农耕地与光板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但对牧草小区影响不大,牧草对增加土壤入渗、增强土壤抗蚀性、防止雨滴溅蚀有极其显著作用与效益.最后本文简述了对坡地改良与利用的一些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红壤 坡地 土壤侵蚀 产沙规律 降雨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亚热带丘陵几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布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洁 盛浩 +4 位作者 周萍 袁红 廖超林 黄运湘 张杨珠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1-857,共7页
通过选取亚热带丘陵区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分析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轻组有机碳含量(LFOC)和LFOC/SOC均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分别介于1.49~16.80 g kg-1、0.11~2.58 g kg-1和3... 通过选取亚热带丘陵区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分析有机碳及轻组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轻组有机碳含量(LFOC)和LFOC/SOC均随剖面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分别介于1.49~16.80 g kg-1、0.11~2.58 g kg-1和3.2%~20.2%之间,以表层土壤SOC、LFOC的数量最为丰富、质量最高,且各土壤的剖面分布趋势相似。不同母质发育的剖面土壤发生层有机碳储量介于66.66~95.83 t hm-2,以板岩红壤最高,花岗岩红壤最低;而轻组有机碳储量介于6.09~10.37 t hm-2,以板岩红壤最高,紫色土最低。从储量上看,底土层(B、BC、C层)贮存了主要的有机碳和可观的轻组有机碳。此外,亚热带林地表层土壤LFOC/SOC要高于温带林地表层土壤,这反映出气候、地形和当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 紫色土 板岩红壤 花岗岩红壤 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原文传递
湘东地区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被引量:13
6
作者 欧阳宁相 张杨珠 +5 位作者 盛浩 周清 黄运湘 廖超林 罗兰芳 袁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837,共10页
为了研究湖南省东部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湘东地区8个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 为了研究湖南省东部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湘东地区8个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9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4个土类;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酸性湿润淋溶土4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脱甲系(43-CS18)等8个土系。实践表明,目前的土族土系划分标准适用于供试土壤基层分类单元划分。与土壤发生学分类结果相比,土壤系统分类结果更能定量反映出湘东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性状的差异,进而客观反映出土壤发育阶段和土壤类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地区 花岗岩红壤 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系统分类 高级单元 土族和土系
下载PDF
不同侵蚀程度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德谦 倪世民 +2 位作者 王军光 吴文枭 蔡崇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7-1398,共12页
研究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征有助于揭示粗颗粒土壤坡面侵蚀机理。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在15°坡度和2种试验条件下(90 mm·h^(–1)+2.00 L·min^(–1)、120 mm·h^(–1)+2.66 L·min^(–1))... 研究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征有助于揭示粗颗粒土壤坡面侵蚀机理。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径流试验,在15°坡度和2种试验条件下(90 mm·h^(–1)+2.00 L·min^(–1)、120 mm·h^(–1)+2.66 L·min^(–1)),研究了不同侵蚀程度(轻度侵蚀E1、中度侵蚀E2、强烈侵蚀E3)花岗岩红壤侵蚀过程及泥沙颗粒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产流率和土壤侵蚀速率随降雨强度和上方来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其侵蚀特征存在差异,产流率表现为E2>E3>E1,土壤侵蚀速率表现为E3>E2>E1;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土体容重越高产流率越小(R^(2)=0.800,P<0.01),更高的黏粒含量和更低的粉粒含量会使得土壤侵蚀速率减少(R^(2)=0.715,P<0.01)。随着降雨-冲刷强度增加泥沙中砾石和黏粒含量增加,砂粒和粉粒含量减少,泥沙分形维数增大。分形维数与黏粒(R^(2)=0.910)和砂粒(R^(2)=–0.390)质量分数为极显著线性关系,可以作为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产沙中泥沙粒级分布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花岗岩红壤 土壤侵蚀 土壤颗粒
下载PDF
花岗岩红壤坡面沟头高度对沟床跌穴发育过程的影响
8
作者 王建羽 林哲 +2 位作者 廖达兰 段晓倩 邓羽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目的]为明确花岗岩红壤坡面沟头溯源侵蚀的关键过程及形成机制。[方法]通过设定5个沟头高度(25,50,75,100,125 cm)研究花岗岩红壤坡面沟床跌穴发育过程。[结果](1)随沟头高度增加,沟床径流雷诺数、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和射流参数(触... [目的]为明确花岗岩红壤坡面沟头溯源侵蚀的关键过程及形成机制。[方法]通过设定5个沟头高度(25,50,75,100,125 cm)研究花岗岩红壤坡面沟床跌穴发育过程。[结果](1)随沟头高度增加,沟床径流雷诺数、径流剪切力、径流功率和射流参数(触底流速、射流剪切应力、瞬时动能、跌穴径流能耗)均表现为增加趋势。(2)红土层沟床形成“V”形跌穴,随流量增加跌穴形态变化增大,但只形成面积较小的跌穴。而砂土层在冲刷过程中,沟床跌穴发育较为明显,当流量增大到120 L/min后,沟床破碎化程度增加,跌穴轮廓逐渐清晰,横截面积增大。(3)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和沙普利值构建并表征模型各参数的关系,红土层沟床径流的弗罗德数、径流功率、水平出射动能、雷诺数与横截面积呈负相关;砂土层沟床径流的弗罗德数和跌穴径流能耗与横截面积呈负相关。沟床跌穴侵蚀程度可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预测(LCCC=1.02,R_(adjusted)^(2)=0.876和0.868)。[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沟头溯源侵蚀机理和沟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红壤 沟床跌穴 水力参数 形态演变
下载PDF
植被恢复花岗岩红壤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养分储量特征
9
作者 白永会 查轩 +1 位作者 吴伟成 周飞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目的]探明植被恢复下花岗岩红壤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土壤养分储量特征,为植被恢复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选择5种植被恢复模式[乔灌草模式(ASG)、条沟草灌(GGH)、全坡面播草(FSG)、低效林改... [目的]探明植被恢复下花岗岩红壤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以及土壤养分储量特征,为植被恢复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选择5种植被恢复模式[乔灌草模式(ASG)、条沟草灌(GGH)、全坡面播草(FSG)、低效林改造(IFT)、封禁(CC)以及严重侵蚀退化地(HDL)和自然林(NV)]为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方法,明晰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关系,土壤养分储量特征和识别植被恢复退化红壤养分恢复状况的指标。[结果]5种植被恢复模式改善了0—5 cm花岗岩退化地土壤颗粒组成,0—5 cm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养分指标的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黏粒和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5种植被恢复模式增加了0—5 cm花岗岩红壤退化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钾、全磷、速效磷的养分含量和储量,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0—6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和0—60 cm土壤养分总储量顺序一致,均表现为乔灌草模式>条沟草灌>全坡面播草>低效林改造>封禁。[结论]土壤黏粒是提高0—5 cm土壤养分含量的关键因子,土壤有机质是识别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养分状况的直观指标,乔灌草模式是改善土壤颗粒组成、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养分储量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养分储量 花岗岩红壤 侵蚀退化地
下载PDF
不同植被种植模式对红壤坡面侵蚀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康佩佩 查轩 +2 位作者 刘家明 陈世发 王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8,22,共5页
采用天然降雨试验,研究南方典型花岗岩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不同植被种植模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定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拦沙蓄水效益,并建立了天然降雨试验下土壤侵蚀模型。结果表明:(1)相同降雨条件下... 采用天然降雨试验,研究南方典型花岗岩红壤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不同植被种植模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定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拦沙蓄水效益,并建立了天然降雨试验下土壤侵蚀模型。结果表明:(1)相同降雨条件下,不同植被种植模式土壤侵蚀量的大小关系为:全裸露>条带播草>全覆盖>条沟播草;(2)当平均雨强为0.3mm/min时,全覆盖种植模式优于条沟播草种植模式;当平均雨强为0.6mm/min时,条沟播草种植模式的蓄水能力更显著;(3)土壤侵蚀量的粒径大小主要集中于<0.25mm,是形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不同植被种植模式各个粒径泥沙含量集中在<0.25mm,泥沙颗粒量大小总量的变化规律为:裸露模式>全覆盖种植模式>条带种植模式>条沟种植模式。通过对比得出条沟播草种植模式的拦沙蓄水效果最佳,以期为南方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红壤 土壤侵蚀 天然降雨 植被覆盖度
下载PDF
不同母质发育红壤酸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龙泽东 孙梅 +5 位作者 曾希柏 黄晶 唐海明 石丽红 罗尊长 孙耿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采集了花岗岩风化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耕地土壤,比较强酸性(pH<5.0)和酸性(5.0≤pH<6.5)条件下土壤相关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两种红壤酸性特征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低于5.0的土壤中,两种红壤p... 采集了花岗岩风化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耕地土壤,比较强酸性(pH<5.0)和酸性(5.0≤pH<6.5)条件下土壤相关理化指标的差异,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两种红壤酸性特征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H低于5.0的土壤中,两种红壤pH分别为4.85±0.11和4.60±0.43,二者差异不显著,但第四纪红土红壤交换性酸、阳离子交换量、游离氧化铁显著高于花岗岩风化物红壤,有机质、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则相反;pH 5.0~6.5的土壤中,两种红壤的pH分别为5.37±0.33和5.48±0.48,第四纪红土红壤的游离氧化铁含量显著高于花岗岩风化物红壤。两种红壤的pH与盐基离子总量、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交换性酸总量、交换性H+、交换性Al^(3+)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风化物 第四纪红土 红壤 酸化
下载PDF
桂东南花岗岩红壤区典型崩岗剖面风化强度对理化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谢福倩 韦真茜 +2 位作者 廖达兰 段晓倩 邓羽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142,共11页
[目的]花岗岩红壤剖面风化强度与崩岗形成密切相关,促进崩岗侵蚀的发育和扩张,研究风化强度和理化特性对崩岗的作用机理,可为花岗岩崩岗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花岗岩红壤区典型崩岗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的常量氧化物... [目的]花岗岩红壤剖面风化强度与崩岗形成密切相关,促进崩岗侵蚀的发育和扩张,研究风化强度和理化特性对崩岗的作用机理,可为花岗岩崩岗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花岗岩红壤区典型崩岗剖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的常量氧化物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花岗岩红壤风化强度对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剖面常量氧化物组成以SiO_(2)、Al_(2)O_(3)和Fe_(2)O_(3)为主,花岗岩风化壳表现出脱硅富铁铝化过程,风化强度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处于高等风化阶段。(2)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具有异质性。表层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和饱和导水率高,黏结性和持水性强;下层砂粒含量高,结构松散,透水性强。(3)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风化强度与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黏粒含量、饱和导水率、界限含水率呈正相关,Fe_(2)O_(3)对黏粒含量、砂粒含量和界限含水率的综合决定性能力最强。(4)表层风化强度高,黏粒比例高,对水的吸附能力强,土壤颗粒间的胶结作用强,土体稳定性好。下层风化强度低,胶结物质含量和界限含水率低,土体抗蚀性差,当土体暴露或者水蚀的条件下,容易崩塌形成崩岗。[结论]土壤剖面风化强度对理化特性产生影响,是促进崩岗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风化强度 氧化物 理化特性 花岗岩红壤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花岗岩砂土分离与产沙过程的影响
13
作者 张澍 张光辉 +4 位作者 张勇 陈新 戴中山 徐俊康 魏玉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目的]探究聚丙烯酰胺(PAM)施用对花岗岩母质发育砂土分离与产沙过程的影响,明确PAM改良砂土抗蚀性的浓度阈值,为崩岗侵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崩岗侵蚀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砂土,设置5个PAM施入水平(0‰,1‰,3‰,5‰,7‰),通过径流... [目的]探究聚丙烯酰胺(PAM)施用对花岗岩母质发育砂土分离与产沙过程的影响,明确PAM改良砂土抗蚀性的浓度阈值,为崩岗侵蚀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崩岗侵蚀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砂土,设置5个PAM施入水平(0‰,1‰,3‰,5‰,7‰),通过径流冲刷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水力条件下砂土产沙速率、分离速率及细沟可蚀性对PAM施用浓度的响应规律。[结果]①PAM显著降低了砂土的产沙速率、分离速率和细沟可蚀性,且显著提高了临界剪切力(p<0.01)。PAM的减沙效应随冲刷时间的增加呈降低后稳定的趋势,而随其施用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当PAM施用浓度在5‰以内时平均减沙效果最明显。②土壤分离速率与PAM施用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但随着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分离速率的降低速率逐渐减缓,且PAM(F=37.39,p<0.001)对土壤分离与产沙过程的作用大于水流剪切力(F=15.38,p<0.001)。③PAM处理组与CK的细沟可蚀性之比与PAM浓度呈二次函数关系(R2=0.996,p<0.001),且5‰的PAM对细沟可蚀性的降低效率最显著。[结论]施用PAM有效降低了花岗岩砂土的产沙速率、分离速率与细沟可蚀性,提高了其临界剪切力,改良效果在PAM施用浓度低于5‰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PAM施用浓度大于5‰时改良效果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建议5‰为PAM改良花岗岩砂土抗蚀性的浓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侵蚀 花岗岩红壤 土壤分离能力 径流冲刷 产沙速率
下载PDF
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改良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左长清 李相玺 《江西水利科技》 1996年第4期243-247,共5页
本研究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进行改良,在不同的地形区域种植山地绿肥、薪炭林、牧草和果树.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措施有效地改变区域的植被状况,大大改善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生产力,是花... 本研究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进行改良,在不同的地形区域种植山地绿肥、薪炭林、牧草和果树.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措施有效地改变区域的植被状况,大大改善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地生产力,是花岗岩红壤区改良的有效途径.1991年试验区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到85%,生物量达26~32t/hm2·a,年减少水土流失量4394.2t/km2,夏季地表温度平均降低4.5℃,林中空气湿度相对提高.净直接经济效益995元/hm2,改土增肥效益达1156元/hm2,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红壤 侵蚀区 改良途径
下载PDF
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模式土壤抗蚀性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兴雪 查瑞波 +3 位作者 毛兰花 查轩 陈诗婷 刘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37,共7页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外试验,以长汀县封禁(M1)、乔灌草混交(M2)、全坡面播草(M3)、低效林改造(M4)、条沟草灌带(M5)这5种治理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开垦地(CK1)和裸露地(C... 为探究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外试验,以长汀县封禁(M1)、乔灌草混交(M2)、全坡面播草(M3)、低效林改造(M4)、条沟草灌带(M5)这5种治理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开垦地(CK1)和裸露地(CK2)为对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土壤抗蚀性主要影响因子,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和耦合分析对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5>M2>M3>M4>M1>CK2>CK1;(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因子;(3)土壤抗蚀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灰色关联度较高(0.696),M3的土壤抗蚀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系统耦合度最高(0.883)。研究结果为花岗岩红壤侵蚀退化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蚀性 花岗岩红壤 侵蚀退化地 土壤理化性质 关联耦合分析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闽西花岗岩红壤坡面细沟发生临界水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辜婧瑶 李梦雨 +1 位作者 魏玉杰 蔡崇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2,共11页
为明确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坡面细沟发生临界水动力学特性,选取闽西典型花岗岩红壤表层土为研究对象,设计10°、15°、20°3种不同坡度和70 mm/h和100 mm/h 2种不同降雨强度进行一系列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降雨... 为明确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坡面细沟发生临界水动力学特性,选取闽西典型花岗岩红壤表层土为研究对象,设计10°、15°、20°3种不同坡度和70 mm/h和100 mm/h 2种不同降雨强度进行一系列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较大时由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坡面更容易从面蚀到沟蚀,细沟发生临界时刻的流速范围为0.074~0.103 m/s;2)细沟发生临界时刻坡面径流的流态大部分呈现“混合流—缓流”流态,平均流速、径流剪切力、达西—韦斯巴赫阻力系数、水流功率、雷诺数和过水断面单位能均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单位水流功率变化规律不明显;3)同时,在细沟发生临界时刻,从径流角度或从泥沙角度分析,雷诺数和由雷诺数与弗劳德数组成的复合水动力特征参数μ(雷诺数和弗劳德数的几何平方根)能很好地作为表征降雨条件下闽西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坡面侵蚀特征的水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发生临界时刻 模拟降雨 水动力学参数 花岗岩红壤
下载PDF
生物炭对红壤团聚体吸附Cd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玥言 袁再健 +2 位作者 黄斌 谢真越 刘永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02-2410,共9页
中国南方红壤区是Cd污染的集中地区,作为土壤修复材料的生物炭对Cd在土壤团聚体颗粒中的吸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生物炭对Cd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提高土壤修复过程中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改良的针对性,通... 中国南方红壤区是Cd污染的集中地区,作为土壤修复材料的生物炭对Cd在土壤团聚体颗粒中的吸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生物炭对Cd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吸附行为的影响规律,提高土壤修复过程中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改良的针对性,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结合扫描电镜、FTIR红外等方法,探究了生物炭添加量(原土质量比例分别为0、1%、3%、5%、7%)、溶液初始pH值(2.0—6.5)等因素对不同粒径(>1 mm、1—0.25 mm、0.25—0.05 mm、<0.05 mm)红壤团聚体吸附Cd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能明显增加红壤中有机质、CEC以及游离氧化铁的含量;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Cd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显著增加,生物炭添加量为原土比例的1%时,对Cd的单位吸附量增加最大,过高的生物炭投加量会降低生物炭的利用效率;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很好描述生物炭添加前后红壤团聚体中Cd的等温吸附特性(0.9730≤R2≤0.9961),生物炭添加对增加不同粒径团聚体吸附Cd能力的大小不同,总体上,土壤颗粒粒径越小对Cd的吸附能力越强,但是Cd在>1 mm团聚体中的吸附量相对增加量最大(42.9%);生物炭的添加能降低不同团聚体中Cd的解吸量,并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Cd的解吸量呈减小趋势,大粒径(>1 mm)团聚体中Cd的解吸量降低最为明显;同时,生物炭添加使团聚体Cd吸附量在较高pH情况下仍能有效增加,不同pH条件下,<0.05 mm的团聚体无论在生物炭添加前后均表现出最高的Cd吸附量,总体上,生物炭对于花岗岩发育的酸性红壤团聚体中的Cd具有较好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团聚体 吸附 PH 花岗岩红壤
下载PDF
广东省花岗岩赤红壤的微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军 M.K.CAMARA +1 位作者 甘海华 吴海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2-86,共5页
对广东省2个花岗岩赤红壤的微形态研究表明:骨骼颗粒以蚀变石英为主:呈斑晶状分布;土体棱块状结构发育明显,微团聚体轻微发育;细粒物质以其红色、具轻微双折射现象为主要特征;
关键词 广东省 花岗岩 赤红壤 微形态
下载PDF
花岗岩母质红壤吸附水中砷(Ⅴ)的影响因素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谌宏伟 柳林 +1 位作者 彭向训 罗金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5-349,共5页
为探讨花岗岩母质红壤吸附水中砷(Ⅴ)的效果和机理,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溶液砷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红壤吸附水中砷的影响.当溶液砷初始浓度小于5.0mg/L时,红壤对砷的去除率均大于97%;随着砷初始浓度增大,去除率逐... 为探讨花岗岩母质红壤吸附水中砷(Ⅴ)的效果和机理,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溶液砷初始浓度、反应时间、温度、pH值等因素对红壤吸附水中砷的影响.当溶液砷初始浓度小于5.0mg/L时,红壤对砷的去除率均大于97%;随着砷初始浓度增大,去除率逐渐降低;反应初期(0~120min),红壤对砷的去除率迅速增大至95.0%左右.此后,去除率缓慢增大,直到720min后,去除率达到97.0%左右,并趋于稳定;在砷初始浓度一定时,红壤对砷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红壤对砷的去除率随着体系pH值的增大呈减小趋势;正交试验表明,在砷初始浓度为5.0mg.L-1、反应时间为120min、pH为5.0及反应温度为40℃的组合下,红壤对砷的去除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母质红壤 吸附 初始浓度 地下水 污染控制 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黄麻土工布覆盖对花岗岩红壤表土坡面侵蚀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博文 孙耀清 +1 位作者 梁祥鹏 胡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4,31,共9页
[目的]探究黄麻土工布覆盖条件下花岗岩红壤表土坡面侵蚀特性,为花岗岩红壤区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在2个坡度(5°和15°坡度)、3种密度(无覆盖,6 cm×6 cm及3 cm×3 cm网格)的黄... [目的]探究黄麻土工布覆盖条件下花岗岩红壤表土坡面侵蚀特性,为花岗岩红壤区坡面土壤侵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在2个坡度(5°和15°坡度)、3种密度(无覆盖,6 cm×6 cm及3 cm×3 cm网格)的黄麻土工布覆盖条件下,研究极端降雨条件下(90 mm/h)花岗岩红壤表土的坡面侵蚀特性,并观测径流系数、土壤侵蚀速率、泥沙颗粒变化规律及富集率等指标。[结果]坡面径流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蚀速率则相反,表明侵蚀过程是一个分离受限的过程。和对照组相比,黄麻土工布覆盖在不同试验条件下都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作用。另外,由侵蚀泥沙的粒径分选规律可知,坡面土壤中的黏粒和粉粒大小的颗粒倾向于被优先选择性搬运,其结果致使坡面石英粗颗粒富集,在缓坡(5°)与高密度黄麻土工布覆盖条件下(3 cm×3 cm网格)尤为突出。坡面石英粗颗粒随降雨历时增加不断富集进一步增加了原位坡面的侵蚀抗性,产生了土壤侵蚀速率随降雨历时不断降低的现象。[结论]高密度黄麻土工布的覆盖能够有效地减流减沙,增加原位坡面抗蚀性,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今后的土壤侵蚀防治和劣地恢复工作中应该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土工布 花岗岩红壤 模拟降雨 土壤侵蚀速率 泥沙富集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