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genetic classificatio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Early Yanshanian granitoids in the Nanling Range, South China 被引量:199
1
作者 LI XianHua LI WuXian LI Zheng-X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4期1873-1885,共13页
Early Yanshanian (Jurassic)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Nanling Range of South China,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non-ferrous and rare metal mineral deposits. These granitoids consist mainly of slightly pera... Early Yanshanian (Jurassic) granitoids are widespread in the Nanling Range of South China,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non-ferrous and rare metal mineral deposits. These granitoids consist mainly of slightly peraluminous biotite monzogranites and K-feldspar granites that a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with subordinate amphibole-bearing granites and muscoviteand garnet-bearing granites. In most previous studies, the biotite-bearing granites were classified as crustal transformation-type (corresponding to the S-type) granites which were interpreted to be derived from the regional Paleoproterozo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this paper, we re-analyze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Early Yanshanian Nanling granitoids. There exists a clear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iO2 and P2O5 for the studied granitoids. The Early Yanshanian Nanling granitoid suites (including amphibole-bearing granodiorites→biotite monzogranites→K-feldspar granites→two-mica (muscovite) granites) are metaluminous to slightly peraluminous I-type or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They were derived predominantly from Proterozoic igneous protoliths. The juvenile crust and/or newly mantle-derived materials might also have been involved in some of these granites. In addition, the Iand fractionated I-type granit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in time and space with minor amount of A-type felsic and mafic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s as well as alkaline rocks. All these rocks constitute a typical assemblage of anorogenic, intraplate magmatism, suggesting a dominant lithospheric extensional regime for the Nanling Range and neighboring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Yanshania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类 燕山期 地质学 人造花岗岩面 中国
原文传递
再论花岗岩按照Sr-Yb的分类:标志 被引量:160
2
作者 张旗 金惟俊 +1 位作者 李承东 王元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5-1015,共31页
2006年作者曾经按照Sr=400×10^(-6)和Yb=2×10^(-6)作为标志将花岗岩分为埃达克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浙闽型花岗岩和广西型花岗岩,在浙闽型中又分出南岭型(Sr<100×10^(-6)和Yb>2×10^(-6)),于是花岗岩被分为... 2006年作者曾经按照Sr=400×10^(-6)和Yb=2×10^(-6)作为标志将花岗岩分为埃达克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浙闽型花岗岩和广西型花岗岩,在浙闽型中又分出南岭型(Sr<100×10^(-6)和Yb>2×10^(-6)),于是花岗岩被分为5类。Sr=400×10^(-6)和Yb=2×10^(-6)是根据阿留申群岛中的Adak岛的资料得出来的。本文统计了全球花岗岩6000多个数据(其中,埃达克型花岗岩为2810个,喜马拉雅型花岗岩636个,浙闽型花岗岩1183个,南岭型花岗岩1518个,广西型花岗岩142个,总共6289个),统计的结果,各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大致如下:(1)埃达克型花岗岩富Al_2O_3和Sr,贫Y和Yb,具较高和变化的铕异常,绝大多数样品的Sr>300×10^(-6),Yb<2.5×10^(-6)(当Sr=400×10^(-6)~600×10^(-6)时Yb值最大,Sr超过600×10^(-6),Yb降低至<2×10^(-6)),Al_2O_3在14%~18%之间,Eu/Eu~*大多在0.6~1.2范围;(2)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贫Sr和Yb,具中等的Al_2O_3和变化的Eu/Eu~*,Sr<300×10^(-6)和Yb<2×10^(-6)(少数Sr>300×10^(-6)),Al_2O_3为13%~17%,Eu/Eu~*为0.2~1.0;(3)浙闽型花岗岩贫Sr富Yb,Sr在40×10^(-6)~400×10^(-6)之间,Yb>1.5×10^(-6),Al_2O_3和Eu/Eu~*的变化类似喜马拉雅型花岗岩,Al_2O_3为12%~17%,Eu/Eu~*为0.4~1.0;(4)南岭型花岗岩以很低的Sr、Al_2O_3和Eu/Eu~*以及很高的Yb而不同于上述各类花岗岩,通常Yb>1.5×10^(-6),Sr<100×10^(-6)(Yb变化大,绝大多数>2×10^(-6);当Yb在2×10^(-6)~8×10^(-6)时,部分样品Sr可>100×10^(-6),但很少>200×10^(-6));Al_2O_3<14%,集中在11%~13%之间,Eu/Eu~*<0.7,大多<0.4;Yb越大,Sr越低,负铕异常越明显。文中讨论了花岗岩Sr-Yb分类的意义,指出本分类适用于产于大陆和海洋的绝大多数中酸性岩浆岩(可能不适用于一部分特别富铁和钾的花岗岩,如具有高Sr和Yb特征的广西型花岗岩)。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主要反映了源区压力的不同,而源区成分、温度、部分熔融程度、水和挥发分的加入以及岩浆混合等的影响可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分类 以Sr-Yb为指标 埃达克型花岗岩 喜马拉雅型花岗岩 浙闽型花岗岩 南岭型花岗岩 压力
下载PDF
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 被引量:114
3
作者 张旗 王焰 +2 位作者 潘国强 李承东 金惟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93-1204,共12页
花岗岩源岩是花岗岩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分类实际上反映的是花岗岩的源岩问题。花岗岩幔源、壳源和壳幔混合源的说法被证明是不合适的,花岗岩不可能是幔源的,花岗岩都是壳源的,既然没有了幔源,也就... 花岗岩源岩是花岗岩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分类实际上反映的是花岗岩的源岩问题。花岗岩幔源、壳源和壳幔混合源的说法被证明是不合适的,花岗岩不可能是幔源的,花岗岩都是壳源的,既然没有了幔源,也就无所谓壳幔混合源,因此,壳源本身也失去了意义。流行的花岗岩源岩组分混合计算的方法缺少理论依据,可变的因素太多,计算的结果可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作者指出,对花岗岩来说第1位重要的是源区特征,它决定了花岗岩的基本面貌;其次是部分熔融程度、压力、温度和挥发分加入的情况;岩浆混合的意义可能是第3位的;而结晶分离作用可能是没有地位的。文中按照 Nd-Sr 同位素比值将花岗岩大致分为3个源区:即 B、C 和 BC 源区。B 源主要由洋壳组成,C 源主要由陆壳组成,BC 源是二者的过渡。BC 源区的组成很复杂,可能包括由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中基性岩浆岩,也可能是基性岩混染了陆壳物质的产物。B 源与 BC 源可能与地幔亏损程度有关,B 源来自强烈亏损的地慢,一部分 BC 源可能源于大陆下的富集地幔。文中还概略地讨论了中国各地花岗岩复杂的源区情况,指出中国花岗岩具区域性分布的特点说明花岗岩主要受源岩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源岩 华北 华南 下地壳 分类
下载PDF
佛冈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成因:来自Nb-Ta-Zr-Hf等元素的制约 被引量:56
4
作者 陈璟元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6-854,共9页
华南南岭地区发育有大面积的与钨锡成矿相关的侏罗纪花岗岩,然而其中有些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却难以确定。本文以佛冈岩体为例,结合前人已发表数据,对佛冈花岗岩体中Nb、Ta、Zr和Hf等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其原理进行探讨,并对佛冈花岗岩的成因... 华南南岭地区发育有大面积的与钨锡成矿相关的侏罗纪花岗岩,然而其中有些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却难以确定。本文以佛冈岩体为例,结合前人已发表数据,对佛冈花岗岩体中Nb、Ta、Zr和Hf等元素的迁移特征及其原理进行探讨,并对佛冈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厘定。随着分异程度增加,佛冈花岗岩Nb和Ta含量增加,Nb/Ta(3.6~15.3)和Zr/Hf(17.3~38.9)比值降低并发生分异。随着Zr含量的降低,佛冈花岗岩的Zr/Hf比值降低,这一特征表明锆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使得佛冈花岗岩的Zr/Hf比值分异。Nb/Ta比值分异可能与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随着Nb/Ta比值降低,Y/Ho比值增加,这一特征表明佛冈花岗岩Nb/Ta比值的分异也和岩浆演化后期的流体有关。佛冈花岗岩不含原生的富铝矿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岩石。随着分异程度增加,佛冈花岗岩P2O5含量降低,表明它不是S型花岗岩。随着Y/Ho比值增加和Nb/Ta和Zr/Hf比值降低,佛岗花岗岩Ga/Al和Fe OT/Mg O比值增加,从典型I型花岗岩特征演化到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佛冈花岗岩不是A型花岗岩而是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区域上与成矿相关的流体和花岗质岩浆的相互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使得华南南岭地区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复杂,所以其成因类型也变的难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Hf和Nb/Ta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华南
下载PDF
花岗岩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泰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8-365,共8页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通过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利用... 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成因联系,因为岩浆活动受到了构造环境的控制。在大地构造演化的各个阶段中,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有序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等方面都有反映。通过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利用典型的构造环境中花岗岩的数据及数学手段建立的一套判别方法,可以用来判别花岗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构造环境 大地构造 构造成因
下载PDF
岩土工程界面识别中的地层判别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谭卓英 王思敬 蔡美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6-322,共7页
如何根据钻进过程参数曲线对钻进地层进行可钻性实时分级是仪器钻进系统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技术。据此,对统计模式识别进行分析,并针对钻进参数样本数据的特点,采用最短距离聚类准则,分别建立类及分类数已知与类及分类数未知条件下的地层... 如何根据钻进过程参数曲线对钻进地层进行可钻性实时分级是仪器钻进系统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技术。据此,对统计模式识别进行分析,并针对钻进参数样本数据的特点,采用最短距离聚类准则,分别建立类及分类数已知与类及分类数未知条件下的地层判别分类及有效性检验方法;同时,在风化花岗岩金刚石钻进中采用钻进比功曲线对地层进行了分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风化花岗岩地层中,该聚类分析方法分类性能良好、精度高、误判率低,所获得的分类结果与岩芯地质录孔的分类结果相吻合。该方法为岩土工程地层的自动判别分级提供了定量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钻进参数 界面识别 聚类分析 风化花岗岩 岩石分级
下载PDF
埃达克岩来自高压背景——一个科学的、可靠的、有预见性的科学发现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旗 焦守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75-1683,共9页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 国内对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含义认识不同,已经争论20年了。虽然不同见解争论激烈,但是,笔者经过20年不懈的研究指出:埃达克岩的确与高压背景有关并可上升为理论了。虽然关于埃达克岩的形成和演化还有许多问题并不清楚,虽然埃达克岩仍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这些并不能阻止埃达克理论的逐渐形成和完善。"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压背景"已经可以被证明是一个近似正确的理论。笔者强调指出,埃达克岩的高锶低钇特点不能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解释,只能用残留相理论解释,说明埃达克岩与榴辉岩(是榴辉岩,不是石榴石)处于平衡。埃达克理论之所以能够称为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科学的预见性,本文提出埃达克理论的三个预言是:(1)埃达克岩不与南岭型花岗岩共生;(2)C型埃达克岩形成于高原和山脉;(3)埃达克岩与金铜成矿作用有关。笔者欢迎全球科学家对上述三个预言进行检验。文中还重新提出了"中国东部高原"问题,指出国内外已经消失的高原和山脉肯定不少。但如何恢复它们、识别它们?国外没有现成的实例、方法和思路。而"中国东部高原"的提出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这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还建议根据埃达克理论部署区域性和战略性找矿工作,开展全球、全国的中酸性岩大普查,重点查明埃达克岩和南岭型花岗岩的时代和分布,划分地壳加厚和地壳减薄的区域,在埃达克岩发育区部署金铜找矿工作,在南岭型花岗岩发育区开展钨锡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埃达克理论 高压 科学的预见性 金铜成矿作用 钨锡成矿作用 中国东部高原 花岗岩分类
下载PDF
关于花岗岩成因分类与花岗岩成矿作用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与张旗先生等商榷 被引量:19
8
作者 华仁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70,共8页
针对《矿床地质》2010年第5期刊登的张旗等(2010)"花岗岩与金铜及钨锡成矿的关系"一文中关于花岗岩分类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质疑,认为该文按照花岗岩Sr和Yb的含量将花岗岩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 针对《矿床地质》2010年第5期刊登的张旗等(2010)"花岗岩与金铜及钨锡成矿的关系"一文中关于花岗岩分类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质疑,认为该文按照花岗岩Sr和Yb的含量将花岗岩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和南岭型4类的方案存在3个问题:一是埃达克岩不能作为花岗岩分类学中的一种类型;二是花岗岩的Sr、Yb含量没有明确无误的分类指示作用;三是喜马拉雅、浙闽和南岭等几个地名未能包含和正确地代表所有的花岗岩。文章指出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或金铜矿床主要属于热液矿床的范畴,因此与花岗岩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一般与成岩同时或晚于成岩,但不可能早于成岩。文章列举了若干例子,证实金铜(铅锌银)和钨锡即使在一个矿床中共生也屡见不鲜,而并非如张旗等(2010)所说的"金铜和钨锡是相悖的"。文章还对该文关于矿液与岩浆有各自的上升通道、金的"一次来源"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花岗岩分类 埃达克岩 Sr、Yb含量 金铜钨锡成矿 热液矿床
下载PDF
花岗岩分类问题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9
作者 庞迎春 程顺波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年第2期119-122,137,共5页
花岗岩类的分类问题是花岗岩研究的重要方面,主要介绍了国际地科联推荐的矿物学—岩石学基本分类、I-S-M-A分类、Barbarin的综合性分类,以及Frost等的地球化学分类。矿物学—岩石学分类不涉及成因信息,比较适用于野外工作以及最基本的... 花岗岩类的分类问题是花岗岩研究的重要方面,主要介绍了国际地科联推荐的矿物学—岩石学基本分类、I-S-M-A分类、Barbarin的综合性分类,以及Frost等的地球化学分类。矿物学—岩石学分类不涉及成因信息,比较适用于野外工作以及最基本的岩石学研究;ISMA分类的标准反映的是岩浆源区和构造环境,自提出后备受重视,尤其是A型花岗岩的研究成果近来大量涌现;Barbarin的综合性分类包含了矿物学、岩石学和岩浆源区的信息,也受到一定的推崇;Frost的地球化学分类标准统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花岗岩类的各种分类标准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其不足,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未来的研究趋势是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性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分类问题 研究现状
下载PDF
Sr和Yb两个元素对花岗岩理论的重要意义——花岗岩研究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旗 焦守涛 刘惠云 《甘肃地质》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花岗岩研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是花岗岩却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系统的花岗岩分类。花岗岩非常复杂,如何化繁为简,归纳出花岗岩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标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发现Sr和Yb可能... 花岗岩研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是花岗岩却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也没有系统的花岗岩分类。花岗岩非常复杂,如何化繁为简,归纳出花岗岩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标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发现Sr和Yb可能是两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元素,特殊在于,它们不仅具有一般微量元素的特点,还具有特殊的功能,关键是它们的行为与花岗岩部分熔融后残留的变质矿物组成(如石榴石、斜长石等)有关。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因素,才使Sr和Yb具有其他微量元素所不可匹敌的功能。本文按照Sr、Yb的排列组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花岗岩分类。对于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学术界一直有争论,本文认为板块构造只能影响到大陆边缘,影响不到大陆内部。大陆演化研究最重要的任务是恢复大陆地质历史上的变化,如大陆地质演化不同时期曾经发生过的伸展和挤压(有的还有旋转,是挤压的副产品)、抬升和垮塌、造山与盆地、加厚与减薄等。如何识别上述变化及其过程,目前在方法学上还十分困难。依靠Sr、Yb及其与残留相平衡的理论则提出了一个方案,能够解决或大体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埃达克岩(高Sr低Yb)代表加厚地壳,南岭型(非常低Sr高Yb)代表减薄地壳,浙闽型(低Sr高Yb)和广西型(高Sr高Yb)代表正常厚度的地壳,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低Sr低Yb)代表中压与高压过渡的状况。因此,按照Sr和Yb的变化,即可大致恢复地质历史时期大陆地壳温压条件的变化,推测大陆地貌的变化(平原、丘陵、高原、山脉),探讨构造应力的变化(挤压导致加厚,伸展导致减薄)等。此外,不同类型花岗岩还与成矿有关,大体是:埃达克岩与金铜有关,南岭型与钨锡有关,喜马拉雅型与金有关,而浙闽型、广西型基本上是不利于成矿的。但是,实践中也有金铜钨锡在空间上共生的实例,则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YB 花岗岩 理论 哲学 分类 压力 温度 地球化学 地球动力学意义
原文传递
花岗岩风化带的现场确定及定量划分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欣 《岩土工程技术》 1997年第3期9-11,30,共4页
本文通过八达岭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对野外花岗岩风化现场定量划分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花岗岩类风化岩的统一划分标准的初步意见。
关键词 花岗岩 风化带 定量划分
下载PDF
花岗岩三级分类刍议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旗 原杰 +5 位作者 焦守涛 王振 王跃 陈万峰 袁方林 李晓彬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7-667,共11页
花岗岩的性质主要受源区组成与源岩性质的制约,本文根据花岗岩与源区源岩平衡理论,提出花岗岩的三级分类方案。首先按照花岗岩的全球分布分为大洋系列花岗岩(OSG)和大陆系列花岗岩(CSG)两大类。其次,OSG系列按照构造环境分为3类:大洋中... 花岗岩的性质主要受源区组成与源岩性质的制约,本文根据花岗岩与源区源岩平衡理论,提出花岗岩的三级分类方案。首先按照花岗岩的全球分布分为大洋系列花岗岩(OSG)和大陆系列花岗岩(CSG)两大类。其次,OSG系列按照构造环境分为3类:大洋中脊花岗岩(MORG)、洋岛花岗岩(OIG)、岛弧花岗岩(IAG);CSG则按照变质相不同分为5类:与榴辉岩相平衡的花岗岩,与麻粒岩相平衡的花岗岩,与低温角闪岩相平衡的花岗岩,与高温角闪岩相平衡的花岗岩和与低压高温角闪岩相平衡的花岗岩。再次,OSG按照构造环境进一步细分;CSG再按源岩地球化学性质分为钠质与钾质两个亚类。这一系统分类方案,不仅解决了花岗岩分类理论问题,还提出了从花岗岩时空分布反演变质岩源区特征问题,开辟了花岗岩与变质岩结合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分类 变质岩源区 源岩 大洋系列花岗岩 大陆系列花岗岩 残留相
下载PDF
南昌梅岭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及其形成发育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翠 姜勇彪 +3 位作者 段政 钱迈平 张翔 陈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43,共15页
花岗岩地貌具有独有的景观特征和演化规律,本文对江西南昌梅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梅岭花岗岩地貌主要发育于新元古代花岗岩之上,并在岩性、区域断裂和气候控制的风化侵... 花岗岩地貌具有独有的景观特征和演化规律,本文对江西南昌梅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成因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梅岭花岗岩地貌主要发育于新元古代花岗岩之上,并在岩性、区域断裂和气候控制的风化侵蚀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崩塌倒石堆积、石蛋为特色的花岗岩低山丘陵地貌;新生代以来,梅岭地区长期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叠加影响,而发生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且受区域断裂构造的控制明显,区内沟谷和瀑布景观主要沿NE、NNE和近EW三个方向发育。梅岭现代花岗岩地貌的发育肇始于始新世区域一级夷平面的分裂解体,并经历了两次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逐步形成如今独具代表性的花岗岩低山丘陵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地貌 分类 演化历史 新元古代 梅岭
下载PDF
莽山土壤发生学属性的垂直分异与系统分类
14
作者 田宇 盛浩 +4 位作者 肖华翠 欧阳宁相 尹泽润 邓泽澍 张亮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09,共9页
[目的]弄清亚热带地区花岗岩中山土壤发生学属性与土壤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方法]选取莽山不同海拔带的8个典型单个土体,野外观测土壤剖面形态,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划分土壤类型,在地理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国际土壤... [目的]弄清亚热带地区花岗岩中山土壤发生学属性与土壤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方法]选取莽山不同海拔带的8个典型单个土体,野外观测土壤剖面形态,室内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划分土壤类型,在地理发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和国际土壤系统分类之间进行参比。[结果]土体厚度介于18~180 cm,以山体中部最为浅薄。质地主要为砂质壤土和砂质黏壤土,黏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体上部(>1000 m)土壤B层有腐殖质、黏粒胶膜和黏粒累积形成的黏化层。土壤有机碳和CEC值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但腐殖质层浅薄,多为淡薄表层。这些土壤指标呈垂直地带性,反映了花岗岩中山土壤发生学特性。供试剖面土壤呈酸性,铝饱和度和铁游离度较高,铁质特性与铝质现象普遍,CEC为9.7~29.1 cmol(+)kg^(-1),一些土壤发生学属性指标(土壤色调、pH、铁游离度、铝饱和度)无明显垂直地带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划分出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4个土纲、5个亚纲、6个土类、8个亚类、8个土族和8个土系。[结论]土纲垂直带谱为雏形土、富铁土(400~700 m)—雏形土、新成土(700~1200 m)—雏形土、淋溶土(1200~1800 m),呈组合、跨带地域分布规律。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相比,土壤系统分类侧重体现更多土壤发生学属性指标,同一海拔带内划分出了更多土壤类型,反映土壤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垂直带性 成土因素 土壤系统分类 分类参比
原文传递
Site observations of weathered granitic soils subjected to cementation and partial drainage using SCPTU 被引量:2
15
作者 Xianwei Zhang Xinyu Liu +1 位作者 Ran An Xinming L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984-996,共13页
Because of the cementation inherited from the parent rock,weathered granitic soil is usually susceptible to disturbance,which poses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for laboratory characterization.The cone penetration test wit... Because of the cementation inherited from the parent rock,weathered granitic soil is usually susceptible to disturbance,which poses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for laboratory characterization.The cone penetration test with pore pressure measurements has long been known for its reliability in site investigations and stratigraphic profiling.However,although extensive piezocone test results and experience are available for sedimentary soil,similar advances are yet to be made for weathered granitic soil.Moreover,the experience from sedimentary soil may not be directly applicable to weathered profiles because of the essentially different natures of the two types of geomaterials.This study performs seismic piezocone tests in a weathered granitic profile comprising residual granitic soil,completely weathered granite,and highly weathered granite.Pore pressure is measured at both the cone mid-face and the shoulder,and the effects of penetrometer size and penetration rate are considered.A series of updated soil behavior type charts is proposed to interpret the test results,thereby allowing the effect of weathering to be evaluated.This paper offers an important extension to the sparse data on the in situ responses of weathered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thered granite Seismic piezocone test CEMENTATION Soil classification Pore pressure Weathering degree
下载PDF
江西武功山花岗岩地貌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柴乐 衷存堤 +3 位作者 黄新曙 王道英 郭福生 谭玉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5-980,共16页
江西武功山花岗岩穹窿构造地貌景观类型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武功山花岗岩地貌类型可划分为花岗岩风化壳高山草甸、花岗岩侵蚀构造地貌、花岗岩流水侵蚀地貌和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等,而且每... 江西武功山花岗岩穹窿构造地貌景观类型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武功山花岗岩地貌类型可划分为花岗岩风化壳高山草甸、花岗岩侵蚀构造地貌、花岗岩流水侵蚀地貌和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等,而且每一类型又有多种微地貌景观,具有显著的集聚性特征,主要集中在金顶、明月山和羊狮幕地区,空间上可分为4个梯度,分别为中心高山草甸带、中心边缘构造侵蚀地貌区、外围峡谷、孤峰、瀑布、温泉区、武功山主山体前缘区。花岗岩穹窿构造核部及外缘区域的花岗岩地貌发育模式和发育阶段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武功山不同山体单元多期差异性隆升后,在亚热带气候环境下,流水溯源侵蚀、构造、岩体性质等内外营力对原始地貌面的差异性作用过程。本研究不仅可为花岗岩穹窿构造地貌景观空间展布规律和地貌特征的研究提供有效借鉴,而且可为武功山地区地学科普、地质遗迹保护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穹窿构造 花岗岩地貌景观 地貌分类 地貌成因 武功山
下载PDF
花岗石可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宝刚 陈亚明 +1 位作者 贾延龄 邵国有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04-306,318,共4页
提出了确定花岗石可磨性的实验方法。用该方法对三十多种花岗石的可磨性进行了实验,以此为依据,对花岗石的可磨性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 花岗石 可磨性 分类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granites and their metallogenetic relations in West Qinling,Gansu Province,China 被引量:2
18
作者 Yuxi Wang Xiaowei Wang +2 位作者 Jianmin Luo Yu Zhang Jun Wang 《Big Earth Data》 EI 2019年第1期56-66,共11页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granite and their metallogenetic relations have never been discussed.The Q-system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methods were alternately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granite and their metallogenetic relations have never been discussed.The Q-system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methods were alternately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11 oxide data in granite samples from the West Qinling area of Gansu Province,and then to construct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series models of granite(oxide).The granites sampl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nd eight subcategories.The classification of granites is biased toward prospecting.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eight types of granites and copper deposits,lead and zinc deposits,gold deposits,etc.(within 3 km of the intrusion)in the West Qinling area in Gansu Province,the“metallogenic related intrusions”are sought,and th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are defined.Furthermore,they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regional geological prospec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the metallogenic intrusions metallogenic spatial relationship West Qinling
原文传递
东天山花岗岩的构造岩浆类型划分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比阿伟 木合塔尔.扎日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研究对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arbarin花岗岩构造类型划分方案,对有关东天山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有益的文献汇总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将东天山地区花岗岩划分为含角...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研究对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arbarin花岗岩构造类型划分方案,对有关东天山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有益的文献汇总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将东天山地区花岗岩划分为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富钾及钾长石斑状钙碱性花岗岩类,含堇青石及黑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根据它们各自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来源分别为地幔橄榄岩区混熔了一部分楔形地幔上面的地壳;地壳安山质源岩混有部分幔源;硬砂质岩石以及泥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分类 源岩 东天山
下载PDF
An engineer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the detached granite blocks distributed on slopes
20
作者 ZHAO Xiu-cheng ZHAO Xiao-yan +1 位作者 SHEN Wei-gang LUO G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516-531,共16页
Gentle slopes with large amounts of granite blocks are widespread in granitic areas with warm and humid climate.These blocks pose a potential risk to the existing and planned infrastructure.The instability type and ge... Gentle slopes with large amounts of granite blocks are widespread in granitic areas with warm and humid climate.These blocks pose a potential risk to the existing and planned infrastructure.The instability type and geometry of these blocks will influence their motility and destructive power to some extent.This study aims at creating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at can indicate both the shape and the instability type of these blocks and then developing a block removal scheme.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blocks on an inclined surface.This analysis identified key factors affecting stability,including block shape,block weathering roundness,the existing state of a block on a slope,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block and the slope.The achieved work allow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block geometry and their instability types.The availability of this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validated by field data and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literature.The proposal to remove blocks identified as the toppling types,such as cylindrical-toppling types,cuboid-toppling types,cube-toppling types,was put forward to avoid the uneconomical problem of a complete clearance.Meanwhile,this classification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stability probability of each type of blo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refined blocks’removal scheme.Th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adop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other lithological blocks under simila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granite blocks classification system Geometry characteristics Instability type Existing st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