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SHRIMP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0
1
作者 付建明 马昌前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业明 彭松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0-378,共9页
应用SHRIMP锆石U-Pb法获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中的主要岩体形成年龄为:雪花顶花岗岩(432±21)Ma、金鸡岭花岗岩(156±2)Ma、砂子岭花岗岩(157±1)Ma和西山火山-侵入杂岩(156±2)Ma。结果显示砂子岭岩体属燕山早期而非印支... 应用SHRIMP锆石U-Pb法获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中的主要岩体形成年龄为:雪花顶花岗岩(432±21)Ma、金鸡岭花岗岩(156±2)Ma、砂子岭花岗岩(157±1)Ma和西山火山-侵入杂岩(156±2)Ma。结果显示砂子岭岩体属燕山早期而非印支期;西山火山-侵入杂岩属燕山早期而非燕山晚期。花岗岩中继承锆石复杂,其形成时代为1579Ma、2108Ma和2669Ma,提供了九嶷山地区存在古-中元古代,甚至太古代基底的年龄信息。新元古代(912Ma)锆石的大量出现为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碰撞带通过本区的认识提供了一个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基底 碰撞带 九嶷山
下载PDF
乍得Bongor盆地花岗质基岩潜山储层特征 被引量:70
2
作者 窦立荣 魏小东 +3 位作者 王景春 李建林 王仁冲 张素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7-904 925,925,共9页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是由早寒武世及更老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构成,经历了古生代—侏罗纪长期的风化剥蚀夷平作用。早白垩世受中非剪切带走滑-拉张作用影响形成拉分盆地,同时在基底形成大量的构造裂缝;晚白垩世强烈反转,古近...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是由早寒武世及更老的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构成,经历了古生代—侏罗纪长期的风化剥蚀夷平作用。早白垩世受中非剪切带走滑-拉张作用影响形成拉分盆地,同时在基底形成大量的构造裂缝;晚白垩世强烈反转,古近纪发育成为统一的盆地。2007年以来实施多层系立体勘探,不仅在下白垩统沉积地层发现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而且还在花岗质基岩潜山获得高产油气流,证实了5个潜山油藏带。根据储集空间的特征将基岩储层划分为孔隙型和裂缝型两类。综合地震、测井、地层成像、元素测井和岩心分析等资料,垂向自上而下将潜山的储层序列划分为风化淋滤带、缝洞发育带、半充填裂缝发育带和致密带。潜山所处的构造位置和埋藏深度决定了潜山储层序列发育的完整性和物性的好坏。基岩储层的垂向分带性为钻前储层的地震横向预测和评价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基岩 潜山 裂缝型储层 储层序列 Bongor盆地 乍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参1井底部花岗闪长岩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李曰俊 孙龙德 +3 位作者 胡世玲 宋文杰 王国林 谭泽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30-536,共7页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1井,井深7200m,其底部钻遇的是一分布有闪长岩捕虏体的花岗闪长岩体。我们采集花岗闪长岩样品和闪长岩样品,分选角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定年。花岗闪长岩的加^(40)Ar-^(39)Ar坪年龄为932.3±0.... 我国陆上最深的钻井——塔参1井,井深7200m,其底部钻遇的是一分布有闪长岩捕虏体的花岗闪长岩体。我们采集花岗闪长岩样品和闪长岩样品,分选角闪石单矿物进行^(40)Ar-^(39)Ar定年。花岗闪长岩的加^(40)Ar-^(39)Ar坪年龄为932.3±0.6Ma和891.0±1.9Ma,相应的等时年龄分别为933.8±6.8Ma和892.2±32.7Ma;闪长岩^(40)Ar-^(39)Ar坪年龄为1195.7±1.0Ma,等时年龄为1199.4±6.4Ma。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塔参1井底部的火成岩为一花岗闪长岩岩体,侵位时代为新元古宙早期;闪长岩形成于中元古宙晚期,是花岗闪长岩中的捕虏体。塔里木盆地腹地存在前寒武纪古老陆壳基底,该岩体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参1井 花岗闪长岩 闪长岩 角闪石 ^40Ar-^39Ar定年 前寒武纪基底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湟源群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4
作者 郭进京 赵凤清 +2 位作者 李怀坤 李惠民 左义成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1期26-31,共6页
根据新近获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湟源群中变质火山岩(910±6.7)Ma和侵位于湟源群中的响河尔花岗岩(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1)湟源群时代不是古元古代,而是中晚元古代,上限在900Ma左右;(2)响河... 根据新近获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湟源群中变质火山岩(910±6.7)Ma和侵位于湟源群中的响河尔花岗岩(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1)湟源群时代不是古元古代,而是中晚元古代,上限在900Ma左右;(2)响河尔花岗岩是晋宁期花岗岩而非中条期花岗岩;(3)湟源群及侵位于其中的晋宁期花岗岩代表了中祁连晋宁旋回结晶基底,并非中条旋回结晶基底。湟源群时代的重新厘定使得已经建立的中祁连地块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和中祁连地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东段 湟源群 年代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滇西花岗岩类 Pb、Sr 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基底时代和性质 被引量:34
5
作者 陈吉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澜沧江西侧的临沧花岗岩带和怒江以西的腾冲花岗岩带是滇西最主要的两个花岗岩带,它们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Pb、Sr 同位素研究表明,腾冲花岗岩主要来源于1200—2000Ma 的上地壳(或未分异的地壳)物质,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说明源区物... 澜沧江西侧的临沧花岗岩带和怒江以西的腾冲花岗岩带是滇西最主要的两个花岗岩带,它们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Pb、Sr 同位素研究表明,腾冲花岗岩主要来源于1200—2000Ma 的上地壳(或未分异的地壳)物质,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说明源区物质组分较均一。临沧带 Pb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其物源是上地壳、造山带和上地幔不均匀的混合物,基底时代为800—1600Ma。因此,临沧地区和腾冲地区的基底时代和性质不同,应视为两个不同的基底地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PB SR 同位素 基底 云南
下载PDF
OVT域方位各向异性技术在中非花岗岩裂缝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夏亚良 魏小东 +4 位作者 王中凡 曹晖 张素红 陈刚 王迎晓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0-147,共8页
裂缝预测是花岗岩潜山油藏勘探开发攻关的难题之一。为此,从花岗岩裂缝地质特征出发,优选敏感偏移距及方位角OVT道集,利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技术预测花岗岩裂缝发育强度及走向;同时结合FMI测井、试油等数据得到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裂缝发... 裂缝预测是花岗岩潜山油藏勘探开发攻关的难题之一。为此,从花岗岩裂缝地质特征出发,优选敏感偏移距及方位角OVT道集,利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技术预测花岗岩裂缝发育强度及走向;同时结合FMI测井、试油等数据得到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裂缝发育强度及走向结果。以中非花岗岩潜山裂缝储层为例,预测出的花岗岩裂缝发育特征与研究区构造地质特征吻合,单井预测走向与FMI测井一致,裂缝强度与试油产液量一致,验证了方位各向异性井震联合花岗岩裂缝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并且使得裂缝预测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T道集 花岗岩基底 方位各向异性 裂缝预测 裂缝强度 裂缝走向
下载PDF
黔西南隐伏岩体圈定与金矿物源探讨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亮 龙超林 刘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2-712,共11页
黔西南金矿勘查已升级至国家战略层面,弄清其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区域重磁资料,对区内深部基底物质进行研究,通过对浅、深部隐伏岩体圈定及地质-重力模型异常拟合计算,结合区域地质、矿产及化探资料,提出金矿成矿物源,主要... 黔西南金矿勘查已升级至国家战略层面,弄清其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区域重磁资料,对区内深部基底物质进行研究,通过对浅、深部隐伏岩体圈定及地质-重力模型异常拟合计算,结合区域地质、矿产及化探资料,提出金矿成矿物源,主要有两种供给方式,一种为前人的由表层沉积岩提供矿源层,一种为本研究提出的由深部以中生代花岗岩或变质基底(含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类参与)提供矿源层。厘定了12处浅部隐伏岩体异常区,分离出4大深部岩浆岩块体。研究成果基本反映了区内的客观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结果,为研究区金矿勘探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基底 煌斑岩 密度 地质-地球物理模式 金矿物源 黔西南
下载PDF
赣南白面石过铝花岗岩基底为6710铀矿田提供成矿物质的地球化学佐证 被引量:20
8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孔兴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采用活动性U、Th溶浸实验、Pb同位素组成示踪、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等方法,对6710铀矿田内含矿砂岩、玄武岩、流纹斑岩、花岗岩和片麻岩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白面石岩体二云母花岗岩的活动铀浸出率高达56.3%,平均为33... 采用活动性U、Th溶浸实验、Pb同位素组成示踪、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等方法,对6710铀矿田内含矿砂岩、玄武岩、流纹斑岩、花岗岩和片麻岩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白面石岩体二云母花岗岩的活动铀浸出率高达56.3%,平均为33.7%,而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的活动铀浸出率最低,仅为7.8%(流纹斑岩)~2.1%(玄武岩);(2)根据花岗岩Pb同位素计算,白面石花岗岩以铀迁移带出(ΔU=-12%~-23.9%)为特征;(3)与其他围岩相比,含矿砂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白面石花岗岩最为相似,其Q型逐步聚类分析的SP(相似距离系数)为1.87。这为6710铀矿田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白面石过铝花岗岩基底的观点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铀矿田 玄武岩 流纹斑岩 花岗岩 片麻岩
下载PDF
武夷山高溪和富城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迪云 章邦桐 +1 位作者 孙大中 杨东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84,共14页
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武夷火山铀成矿带中的主要铀矿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花岗岩基底岩石。选择富城和高溪两花岗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这两个岩体均为复式岩基,其主体岩石都形成于印支晚期(高溪:214.6Ma;富城:203~22... 从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武夷火山铀成矿带中的主要铀矿床的共同点是都具有花岗岩基底岩石。选择富城和高溪两花岗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这两个岩体均为复式岩基,其主体岩石都形成于印支晚期(高溪:214.6Ma;富城:203~226Ma)。岩体中的长石为微斜长石;黑云母为铁云母和铁叶云母。岩石化学表现为富硅、偏碱和铝过饱和的特征。微量元素Co、Ni、Cr、Sr、Ba含量和Sr/Ba比值较低,Rb、Nb、Pb、Zn的含量和Rb/Sr比值高。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的比值高,并有强烈的铕亏损。高溪和富城两岩体的初始锶同位素组成高(分别为0.71239和0.7198),钕同位素组成低(-6.62~-12.84),这些表明高溪岩体属改造型花岗岩。两岩体中活性铀的比例高,特别是在蚀变作用中活性铀的比例增加。铅同位素追踪研究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体中的铀发生了大量的丢失。矿石铅同位素和岩体铅同位素都位于造山带的演化线附近,且矿石铅、火山岩铅、花岗岩铅及基底变质岩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铀矿床 成矿
下载PDF
西藏当雄南部约54Ma辉长岩-花岗岩杂岩的岩石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志丹 朱弟成 +5 位作者 董国臣 莫宣学 DEPAOLO Don 贾黎黎 胡兆初 袁洪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13-3524,共12页
近年来在拉萨地块南部识别的多处基性岩浆活动对揭示地幔源区成分和相关动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对拉萨-当雄一带原认为是早白垩世茶苍卡辉长岩-浦迁花岗岩杂岩中获得了始新世幔源岩浆活动记录。研究区出露的3种岩石类型及其U-P... 近年来在拉萨地块南部识别的多处基性岩浆活动对揭示地幔源区成分和相关动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对拉萨-当雄一带原认为是早白垩世茶苍卡辉长岩-浦迁花岗岩杂岩中获得了始新世幔源岩浆活动记录。研究区出露的3种岩石类型及其U-Pb锆石年龄分别是正长闪长岩、碱性角闪二长花岗岩(54.0±0.3Ma)和钾玄质碱性辉长岩(53.8±0.4Ma)。其中辉长岩锆石εHf(t)值为-6.6~-4.2、Hf模式年龄tDM为0.88~0.97Ga;二长花岗岩εHf(t)为-10.2~-6.5,Hf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5~1.7Ga。三类岩石都具有富碱、富钾特征,它们具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均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亏损等特征。闪长岩和花岗岩的Sr和Nd同位素特征相似,87Sr/86Sr比值为0.711~0.712,εNd(t)为-9.1~-7.1;而辉长岩分别是0.708和-4.8~-4.9。本文与拉萨地块南部和中部已有结果共同表明,新生代岩浆岩的分布与成分显示了与俯冲带极性吻合的规律性变化特征,即从雅鲁藏布缝合带向北,岩石的富集组分逐渐增加,越过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带进入具有地壳基底的中部拉萨地块后,岩石则明显增加了地壳富集组分,很好显示了基底成分对岩浆作用的控制。拉萨地块南部大约47Ma开始出现的富集组分,很可能是中部拉萨地块富集的古老地壳基底物质参与和控制的结果,而与印度大陆地壳物质的俯冲无关。茶苍卡辉长岩可能来源于受到早期俯冲来源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而茶苍卡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但是有幔源物质参与。茶苍卡辉长岩不同于典型岛弧玄武岩,而与板内玄武岩或伸展背景下形成的玄武质岩石类似,其成因很可能与大约52Ma的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和岩浆大爆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花岗岩 基底 当雄 拉萨地块
下载PDF
Early Ordovician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12
11
作者 ZHANG ShiZhen LI FenQi +2 位作者 LI Yong LIU Wei QIN YaD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630-643,共14页
LA-ICP-MS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 and rock geochemical analysis were done of the Xarru grani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Zircon 2-6pb/Z38u weighted mean ages of 474.9±2.3 and ... LA-ICP-MS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 and rock geochemical analysis were done of the Xarru grani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Zircon 2-6pb/Z38u weighted mean ages of 474.9±2.3 and 478.3±1.7 Ma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wo gneiss granite samples respectively, which represent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granite. This i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Early Ordovician magmatism in the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The rocks are high-K calcic-alkalic granite, contain tour- maline but not hornblende, with aluminum saturation index (ASI) of A/CNK〉I.1 (1.10-1.20), and are enriched in Rb, Th and U and relatively depleted in Ba, Nb, Sr, Zr, Ti and Eu. They are strongly peraluminous S-type granite, resulting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rgillaceous components in the crust in a syn-collisional setting.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as well as the analy- sis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of the Xarru granite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Andean-type orogeny in the process of subduc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towards the Gondwanaland, and it is a product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thickened upper crust as a result of collision between blocks or micro-block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Gondwana supercontinent in the process of oceanic subduction. The Xarru granite is identified as the Early Ordovician granite, indicating that the wall rocks had probably formed in the Cambrian or Precambr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rustal basement may exist in the Xarru region. Yarlung Zangbo Junction Zone Early Ordovician strongly peraluminous granite collisional setting crustal basement
原文传递
新疆觉罗塔格构造带新元古代变质核杂岩锆石U-Pb年龄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春乾 姜常义 +4 位作者 夏明哲 张雷 姬厚贵 郭芳放 刘秀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89-2799,共11页
沙尔德兰变质核杂岩位于准噶尔板块东南部的觉罗塔格构造带西段。糜棱岩化花岗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等构成了变质核杂岩的内核系统,石炭系阿奇山组、雅满苏组、土古土布拉克组和下二叠统恰特喀尔组等构成了滑脱系统,下侏罗统八... 沙尔德兰变质核杂岩位于准噶尔板块东南部的觉罗塔格构造带西段。糜棱岩化花岗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等构成了变质核杂岩的内核系统,石炭系阿奇山组、雅满苏组、土古土布拉克组和下二叠统恰特喀尔组等构成了滑脱系统,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构成了盖层系统。变质核杂岩平面上呈椭圆形,滑脱构造系统围绕核部向外倾,构成叠瓦状、铲状正断层系统。滑脱系统的地层单元有不同程度的减薄和缺失。糜棱岩化花岗岩具有 A_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板内环境。其锆石 U-Pb SHRIMP 谐和年龄为921.7±8.1Ma,代表岩浆结晶年龄。746~721Ma 和630~600Ma 年龄可能分别代表糜棱岩化的时间和静态重结晶年龄。斜长角闪岩和黑云母变粒岩地层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沙尔德兰变质核杂岩的存在证明觉罗塔格构造带存在前震旦纪结晶基底。这种结晶基底与准噶尔板块东北部的褶皱基底一起共同构成了该板块的双层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觉罗塔格构造带 SHRIMP锆石U-PB年龄 糜棱岩化花岗岩 结晶基底
下载PDF
相山矿田铀多金属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万良 邹茂卿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72-179,共8页
相山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我们在铀矿勘探过程中,于相山矿田西部河元背、牛头山等矿区深部陆续发现多金属(Pb、Zn、Ag等)矿化现象,呈现出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通过与银山、紫金山等多金属矿区对比分析,认为相山矿田具... 相山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我们在铀矿勘探过程中,于相山矿田西部河元背、牛头山等矿区深部陆续发现多金属(Pb、Zn、Ag等)矿化现象,呈现出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通过与银山、紫金山等多金属矿区对比分析,认为相山矿田具有良好的铀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文章对矿田的区域构造背景、深部地质环境、小岩体活动及控矿构造等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相山矿田的中心部位或深部,可能存在大规模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背景 花岗岩基底 小岩体侵入活动 控矿构造 相山矿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昆北断阶带基底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桂珍 张玉修 +2 位作者 薛建勤 吴光大 陈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5-1627,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基底分布有大量的有花岗岩类岩石。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昆北断阶带钻遇的基底花岗岩样品开展详细的岩石学、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67—450Ma,显示... 柴达木盆地西部基底分布有大量的有花岗岩类岩石。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昆北断阶带钻遇的基底花岗岩样品开展详细的岩石学、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67—450Ma,显示基底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中-晚奥陶世,属于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旋回。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昆北断阶带基底花岗岩属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具有Eu负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昆北断阶带中南部基底花岗岩属上地壳物质熔融,同碰撞环境下形成的花岗岩。综合区域上的研究成果,昆北断阶带及其以西地区存在中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事件,这对探讨柴达木盆地西部基底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岩浆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LA-ICPMS定年 加里东期 基底 昆北断阶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basement reservoirs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deep basement reservoirs in onshore China
15
作者 WANG Zecheng JIANG Qingchun +10 位作者 WANG Jufeng LONG Guohui CHENG Honggang SHI Yizuo SUN Qisen JIANG Hua ABULIMITI Yiming CAO Zhenglin XU Yang LU Jiamin HUANG Lin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31-43,共13页
Based on the global basement reservoir database and the dissection of basement reservoirs in 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asement reservoirs are analyzed,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 Based on the global basement reservoir database and the dissection of basement reservoirs in 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asement reservoirs are analyzed,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deep basement reservoirs are investigated to highlight the exploration targets.The discovered basement reservoirs worldwide are mainly buried in the Archean and Precambrian granitic and metamorphic formations with depths less than 4500 m,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reservoirs have been found in rift,back-arc and foreland basins in tectonic active zones of the Meso-Cenozoic plates.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asement reservoirs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aspects.First,the porous-fractured 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are dominant,where extensiv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weathering denudation and later tectonic reworking of the basin basement.High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allow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highly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buried depth.Second,the hydrocarbons were sourced from the formations outside the basement.The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s are divided into contacted source rock-basement and separated source rock-basement patterns.Third,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n the source rock and the normal–low pressure in the basement reservoirs cause a larg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rce rock and the reservoir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umping effect of hydrocarbons in the deep basement.The deep basement prospects are mainly evaluat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tectonic activity of basement,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development of large deep faults(especially strike-slip faults),and regional seals.The Precambrian crystalline basements at the margin of the intracontinental rifts in cratonic basins,as well as the Paleozoic folded basements and the Meso-Cenozoic fault-block basements adjacent to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epressions,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ydro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ment reservoir granite reservoir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 pumping effect strike-slip fault deep basement reservoir
下载PDF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contributio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from peraluminous granite basement —— Taking Fucheng pluton and No. 6722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as examples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杨东生 孔兴功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3期296-304,共9页
Using the induced fission-track method, mobile uranium leaching and lead isotope analysis, this work obtiane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peraluminous Fucheng granite basement and the host rock (shoshonite) of the No.... Using the induced fission-track method, mobile uranium leaching and lead isotope analysis, this work obtianed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peraluminous Fucheng granite basement and the host rock (shoshonite) of the No. 6722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i) Uranium contents of the leucocratic rock-forming minerals (0.18 mg/g for quartz, 0.36 mg/g for feldspar) are lower than the uranium content of the whole rock (4.6 mg/g). Biotite and some ac-cessory mineral inclusions (zircon, monazite and uraninite) are the main uranium carriers of the Fucheng granite pluton. The fissure uranium in altered minerals (hydromica and chlorite) increased evidently. (ii) Leachable rate of mobile uranium in the biotite granite is 10.4%, while that in the al-tered granite increased to 31%. (iii) Caculation based on lead isotopes shows that during alteration the Fucheng granite lost uranium (DU = -37% — -65%), whereas the Caotaobei shoshonite gained uranium (DU = +37%— +58%).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the No. 6722 uranium deposit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altered peraluminous granite basement of Fucheng plu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ALUMINOUS granite No. 6722 URANIUM deposit basement induced fission-track mobile uranium.
原文传递
大别造山带白垩纪花岗岩对太古宙基底的再造:来自U-Pb年代学、Sr-Nd-Hf同位素的证据
17
作者 金巍 田洋 +3 位作者 王晶 张维峰 邓新 彭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0-1796,共17页
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大崎山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Hf和Sr-Nd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大崎山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年龄为124~120 Ma。样品具有较高的SiO_(2)(69.3%~75.2%)、Al_(2)O_(3)(13.4%~... 本文对大别造山带大崎山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Hf和Sr-Nd同位素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大崎山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年龄为124~120 Ma。样品具有较高的SiO_(2)(69.3%~75.2%)、Al_(2)O_(3)(13.4%~15.3%)和全碱(7.94%~8.71%)含量,较低的MgO(0.23%~0.84%)、TiO_(2)(0.16%~0.49%)与TFeO(1.05%~2.66%)含量,A/CNK=1.01~1.03,显示弱过铝质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Pb)、轻稀土元素以及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重稀土元素以及Sr和Ba,具有明显Eu负异常(δEu=0.34~0.52),属于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崎山花岗岩经历了以斜长石、钾长石和磷灰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白垩纪锆石ε_(Hf)(t)值为32.9~15.2,对应t_(DM2)为3258~2140 Ma,全岩ε_(Nd)(t)为22.5~15.8,对应t_(DM2)=2754~2209 Ma,指示岩浆源区主要为古老地壳物质。样品中含有大量的~2.65 Ga继承锆石,锆石ε_(Hf)(t)为7.3~3.6,显示与贾庙地区2.65~2.63 Ga片麻状花岗岩有良好的亲缘性。大崎山花岗岩可能源自北大别变质带太古宙基底的再造,其源区还存在年轻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板片在130 Ma后快速后撤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花岗岩 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 太古宙基底
下载PDF
安庆早白垩世洪镇花岗岩成因及其对基底构造格局的启示
18
作者 闫峻 宋庆尧 +2 位作者 刘建敏 谢建成 汪志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2-2046,共15页
花岗岩可以有效示踪大陆基底物质,并区分具有不同地壳结构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块体。洪镇花岗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北A型花岗岩带的西延位置,距离郯庐断裂带约30 km。锆石SIMS定年表明,安庆怀宁县洪镇花岗岩形成于126.2±2.0 Ma,与... 花岗岩可以有效示踪大陆基底物质,并区分具有不同地壳结构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块体。洪镇花岗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北A型花岗岩带的西延位置,距离郯庐断裂带约30 km。锆石SIMS定年表明,安庆怀宁县洪镇花岗岩形成于126.2±2.0 Ma,与长江中下游A型花岗岩以及大别造山带I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致。洪镇花岗岩高硅、富钾,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中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经历了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洪镇花岗岩具有较为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其n(^(87)Sr)/n(^(86)Sr)(t)为0.7065~0.7066,ε_(Nd)(t)值为-10.9~-12.0,锆石ε_(Hf)(t)为-6.7~-13.2,n(206Pb)/n(^(204)Pb)(t)、n(^(207)Pb)/n(^(204)Pb)(t)和n(^(208)Pb)/n(^(204)Pb)(t)分别在17.063~17.109、15.568~15.572和37.351~37.373之间。综合研究表明,洪镇花岗岩起源于古—中元古代中低成熟度沉积岩的水致部分熔融,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从物质来源上,洪镇花岗岩岩浆源区类似于大别造山带经历过俯冲、折返后的中上地壳,而显著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同时代A型花岗岩源区,表明洪镇地区具有上下地壳分属长江中下游和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属性。在早白垩世早期郯庐断裂带南段西盘向南的强烈挤压下,大别造山带下地壳发生不规则流动,越过郯庐断裂带进入到洪镇地区下地壳成为洪镇花岗岩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 锆石定年 基底 安庆洪镇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花岗岩类特征对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的示踪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婷婷 柳益群 +1 位作者 白清华 赵伟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0-687,共8页
准噶尔盆地基底属性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基底的性质是陆壳还是洋壳,以及是否存在前寒武纪的古陆块结晶基底。展开盆地周缘造山带的花岗岩类研究能够反演地壳形成演化,示踪基底性质。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 准噶尔盆地基底属性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其争议主要集中在基底的性质是陆壳还是洋壳,以及是否存在前寒武纪的古陆块结晶基底。展开盆地周缘造山带的花岗岩类研究能够反演地壳形成演化,示踪基底性质。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准噶尔盆地周缘各地区的同位素定年和花岗岩ε_(Nd)(t)值关系,研究各区不同时期花岗岩的形成源区,进而探讨准噶尔盆地的基底性质。研究得出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形成时期主要在425~230 Ma之间,其ε_(Nd)(t)值变化范围在+10^-5之间。说明准噶尔盆地不同区块花岗岩的时代和ε_(Nd)(t)值关系差异性显著,反映了不同区块构造活动性和地壳组成的差异性。整体上准噶尔盆地周缘露头区不同时期花岗岩形成源区复杂,主要为亏损幔源岩浆,其次为壳幔混源和壳源。表明准噶尔盆地基底存在一定规模古老地块,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准噶尔盆地北部可能为残留有陆壳残块的古生代新生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定年 εNd(t)值 基底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花岗岩及其相邻基底地层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潜力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若坚 陈远荣 +5 位作者 谷瑞祺 黎家财 蒋鑫 农悦瑾 王展宇 严翔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8-537,共10页
通过对猫儿山花岗岩及其相邻基底地层进行地球化学与成矿潜力研究,发现猫儿山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7.61%~83.16%)、富钾(K2O=3.75%~6.28%)、富铁(FeO^T=1.85%~5.38%)、贫钠(Na2O=0.08%~3.06%)、贫镁(MgO=0.14%~1.28%)、过铝质(A/CNK的... 通过对猫儿山花岗岩及其相邻基底地层进行地球化学与成矿潜力研究,发现猫儿山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7.61%~83.16%)、富钾(K2O=3.75%~6.28%)、富铁(FeO^T=1.85%~5.38%)、贫钠(Na2O=0.08%~3.06%)、贫镁(MgO=0.14%~1.28%)、过铝质(A/CNK的平均值为1.49)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Eu显示负异常(δEu=0.15~0.46),为主要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同时,猫儿山花岗岩及其相邻基底地层的元素组合、烃类组分具有继承性关系,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基底地层的部分熔融,W、Sn、Bi具备良好的成矿潜力。换言之,基底地层不仅为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花岗岩浆进一步分异形成钨锡多金属矿化(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烃类组分 成矿潜力分析 花岗岩 基底地层 地质调查工程 猫儿山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