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层理论: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肃然 陈欣琦 《社会学评论》 2015年第4期30-43,共14页
自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中层理论"以来,它业已成为社科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论概念之一。在为社会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它也遭遇到很多批评。系统回顾中层理论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并从社会科学哲学的角度予... 自罗伯特·金·默顿提出"中层理论"以来,它业已成为社科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论概念之一。在为社会科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它也遭遇到很多批评。系统回顾中层理论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并从社会科学哲学的角度予以评判,有助于我们超越目前常见的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立场对此概念所做的解读和倡导,更深入地理解宏大理论、中层理论与经验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提供有益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理论 宏大理论 默顿
原文传递
为高等教育宏大主题的研究辩护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川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高等教育的宏大主题是高等教育体系性、根本性矛盾的反映,它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事关高等教育的本质、本源,事关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和意义。高等教育宏大主题的研究需要抽象的理论思维,也可以借助实证方法而"... 高等教育的宏大主题是高等教育体系性、根本性矛盾的反映,它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事关高等教育的本质、本源,事关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的终极价值和意义。高等教育宏大主题的研究需要抽象的理论思维,也可以借助实证方法而"科学化";"科学化"的关键不在问题的大小,而在研究者的学术立场和学术方法。高等教育宏大主题的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的社会功能主要通过"政治模式"和"启蒙模式"两条途径实现。高等教育宏大主题的研究既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之需,也是高等教育学的时代之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宏大主题 体系性矛盾 根本性矛盾 宏大理论
原文传递
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牧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7-69,158-159,共14页
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 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宏大理论回归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双赢诉求 被引量:8
4
作者 任剑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4,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宏大理论开始回归,到1970年代宏大理论再领风骚。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引入现代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界受内外因素的塑造,逐渐形成了受自然科学方法支配的实证研究风气。这是一种进步。但中国社会急遽... 20世纪5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宏大理论开始回归,到1970年代宏大理论再领风骚。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引入现代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界受内外因素的塑造,逐渐形成了受自然科学方法支配的实证研究风气。这是一种进步。但中国社会急遽转型所需要的宏大理论言说,遗憾缺席。这一缺席造成中国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搭挂于他者社会的尴尬状态。而且在宏大理论建构尝试与实证研究之间,陷入相互不屑的窘迫状态。中国社会科学既无成功的宏大理论创制,也无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实证研究。人们试图推动中国社会科学健康发展,并且与中国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以期产出基于中国经验的宏大理论,就必须致力于建构宏大理论,与实证研究相互促进,变中国社会科学的双失局面为双赢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理论 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
下载PDF
学习者游戏经验差异影响游戏化学习的机制与对策——基于大理论视角的研究
5
作者 王崟羽 王雪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6,共8页
学习者游戏经验差异是影响游戏化学习动机、体验与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且未形成针对游戏经验差异的游戏化学习对策。鉴于此,研究基于大理论视角,构建游戏经验差异对游戏化学习的影响机制假设模型,并招募具有高、低游戏经... 学习者游戏经验差异是影响游戏化学习动机、体验与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且未形成针对游戏经验差异的游戏化学习对策。鉴于此,研究基于大理论视角,构建游戏经验差异对游戏化学习的影响机制假设模型,并招募具有高、低游戏经验的大学生被试各25名,借助眼动仪与问卷采集被试游戏化学习时的视觉认知、学习动机、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数据,分析游戏经验差异对游戏化学习的影响并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高游戏经验学习者内部动机、积极情绪与学习效果都相对更高,而低游戏经验学习者仅外部动机较高;游戏经验差异影响游戏化学习的机制表现为高游戏经验学习者能够通过降低外部动机、提高内部动机和积极情绪来提高学习效果,还能通过积极情绪体验获得高水平心流体验、感知成就与学习满意度。研究提出四条针对不同游戏经验学习者的游戏化学习设计对策:促成“外驱”向“内驱”转化、推动游戏化学习“挑战”与学习者“技能”高度匹配、诱发“积极情绪”以促进游戏化学习认知加工、巧用“游戏元素与机制”改善游戏化学习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学习 游戏经验 大理论视角 学习动机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式微与回归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建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51,共13页
对宏大理论、宏大叙事的反省和拒斥,构成了20世纪后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图景之一。自杜威以降,教育学宏大理论建构走向整体性式微。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并非由教育学科内部自发启动,而是受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态势的影响。在这一过... 对宏大理论、宏大叙事的反省和拒斥,构成了20世纪后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图景之一。自杜威以降,教育学宏大理论建构走向整体性式微。这一发展趋势,主要并非由教育学科内部自发启动,而是受人文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态势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实证研究的发展,在推进教育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也压制了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发展;系谱学研究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研究的样态,也动摇了教育学科中宏大理论的存在根基;教育学的内裂与外解,在促成教育学由“普通教育学”到复数“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消解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内在力量。缺乏宏大理论的支撑,仅靠碎片化的知识和数据,难以形成关于人—教育—社会的整体性认知。在一个倡导学科深度交融、知识跨界创新的时代,呼唤宏大理论的回归,应该成为教育学尤其是中国教育学实现转型的前提。教育学研究需要聚焦原生性、本己性的大问题,回归整体性思维,建构“全社会教育”的思考框架,重建教育学与“大哲学”的关系。教育学宏大理论的回归,并非简单地回到教育学的起点重新开始,而是在对理论传统和学科源流的温习与回溯中实现回归突破与转型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理论 系谱学 实证主义 学科分化 普通教育学
原文传递
想象力与社会学的自我解放——《社会学的想象力》再解读
7
作者 陈辉 《社会科学论坛》 2023年第6期207-215,共9页
米尔斯写作《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核心目标不是用一种理论去替换宏大理论,也不是用一种方法去取代抽象经验主义。米尔斯考虑的不是具体理论和方法的重建,而是针对流行于当时美国社会学界的理论和方法背后的一套科学哲学进行批判。他要用... 米尔斯写作《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核心目标不是用一种理论去替换宏大理论,也不是用一种方法去取代抽象经验主义。米尔斯考虑的不是具体理论和方法的重建,而是针对流行于当时美国社会学界的理论和方法背后的一套科学哲学进行批判。他要用一种新的哲学去替代旧哲学。这种新的哲学就是主体性哲学,主张在研究实践中高扬人的能动性,将研究者自身作为工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米尔斯才强调心智品质的重要性。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及其背后的一套主体性哲学,才是解除理论和方法抑制作用的关键,才是通往研究者解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想象力 米尔斯 宏大理论 抽象经验主义 解放
下载PDF
论党报理论宣传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兼谈《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大理论”的宣传之路
8
作者 李庆英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7-90,共4页
《北京日报》创设的《理论周刊》探索出的一条"大理论"宣传新路,备受业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的关注。分析《北京日报》"大理论"的宣传模式和创新理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实效性、权威性、指导性... 《北京日报》创设的《理论周刊》探索出的一条"大理论"宣传新路,备受业界和社会上广大读者的关注。分析《北京日报》"大理论"的宣传模式和创新理念,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增强党报理论宣传的实效性、权威性、指导性,提高党报的影响力和引导力,维护党报的主流媒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宣传 大理论 议题设置 舆论导向 引导力
下载PDF
伦理与道德之争——从“大理论”到“后理论”
9
作者 陈彦均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20-126,共7页
针对大理论和后理论的对立,齐泽克曾将其概括为伦理和道德的论争。如果说伦理和道德的性质之别对应着两种电影理论的生成之差,那么两种电影理论的内容分歧则可以理解为伦理事实和道德应该的观念分野,而正是这种分野向我们揭示了后理论... 针对大理论和后理论的对立,齐泽克曾将其概括为伦理和道德的论争。如果说伦理和道德的性质之别对应着两种电影理论的生成之差,那么两种电影理论的内容分歧则可以理解为伦理事实和道德应该的观念分野,而正是这种分野向我们揭示了后理论在“重建电影研究”问题上的失败。不同于伦理事实与道德应该之间的逻辑严密性,后理论对大理论的诘难中却充满了令人难以忽视的漏洞,这最终使后理论沦为了“不利于电影理论化的发展”的电影研究范式。基于此,齐泽克抵制后理论,但他却并未转投大理论的阵营,而是寄希望于“另一个拉康”的现身。在齐泽克看来,这不但是“正确理论”的立场,也意味着“后理论之后”电影理论得以重生的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大理论 后理论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现代性与“宏大理论”的回归: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诠释
10
作者 刘云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6-82,共7页
在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宏大理论破产并被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刻批判的背景下,现代性不断发展对整合和联系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马克思主义对这种理论的理解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马克思主义对哲学与人类理解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 在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宏大理论破产并被马克思恩格斯进行深刻批判的背景下,现代性不断发展对整合和联系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马克思主义对这种理论的理解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马克思主义对哲学与人类理解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对"宏大理论"的转变进行系统探讨,得出其具有总体性、辩证性、时代性、批判性的结论,有助于理解"现代性宏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亦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宏大理论 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
下载PDF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被引量:43
11
作者 唐世平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1,共28页
本文将对国际政治的宏观历史和一个国际政治大理论的辩论进行社会进化论的诠释。文章指出,用单一大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系统的、而非进化论的大理论去解释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通过揭示从进攻性现实... 本文将对国际政治的宏观历史和一个国际政治大理论的辩论进行社会进化论的诠释。文章指出,用单一大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系统的、而非进化论的大理论去解释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通过揭示从进攻性现实主义世界到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进化背后的根本及辅助机制,文章指出:国际政治系统一直是一个进化的系统。因此,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来自并适用于国际政治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政治时代实际上需要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应该成为真正的进化论科学,或"给达尔文应有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进化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大理论
原文传递
兴盛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已终结的大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伟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9-76,共8页
虽然过去20年间,国际关系大理论的研究没有出现重大创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关系理论的衰落或者终结。理论发展的停滞是因为已有的理论仍然有效并且发展到了一个极限,短时间内难以再出现新的突破。问题导向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理论被放弃... 虽然过去20年间,国际关系大理论的研究没有出现重大创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关系理论的衰落或者终结。理论发展的停滞是因为已有的理论仍然有效并且发展到了一个极限,短时间内难以再出现新的突破。问题导向的研究并不意味着理论被放弃了,而是从大理论转向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建构。问题导向的研究必须在大理论的指导下,最终促进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发展。认为理论已经衰落或者终结的观点很多是不了解理论的解释范围,以及对理论存在的误解。国际关系理论解释的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而不是国家行为。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不能服务于政策制定、因而需要被放弃的观点是一个常见的误解。理论的解释能力、解释范围和理论的发展都有一个极限。目前的科学理论已经穷尽了物质主义和实证主义范畴内的所有体系结构因素,因此大理论的研究已经终结。接下来我们更多要着眼的是中层和微观的理论发展、规范理论的发展以及外交政策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大理论研究 兴盛 终结
原文传递
论邓小平的开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绍芳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18,共4页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邓小平广阔的开放精神是分不开的。邓小平的开放精神的产生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指导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与他独特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他的开放精神表现为开放的理论思维、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大理论。...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邓小平广阔的开放精神是分不开的。邓小平的开放精神的产生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指导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与他独特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他的开放精神表现为开放的理论思维、开放的视野、开放的大理论。今天来学习邓小平的开放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打破僵化,与时俱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精神 开放的理论思维 开放的视野 开放的大理论
下载PDF
罗伯特·洛根:麦克卢汉思想圈子硕果仅存的跨学科奇人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道宽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6-176,共11页
罗伯特·洛根,加拿大物理学家和媒介环境学家,与麦克卢汉合作著书立说,从物理学转向传播学和媒介理论;在捍卫、继承和发扬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创新。在跨越诸多文科的过程中形成了人脑、语言、心灵、信息... 罗伯特·洛根,加拿大物理学家和媒介环境学家,与麦克卢汉合作著书立说,从物理学转向传播学和媒介理论;在捍卫、继承和发扬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创新。在跨越诸多文科的过程中形成了人脑、语言、心灵、信息和文化的大一统理论,提出“心灵=大脑+语言+文化”的心灵延伸模型,即人的认知模型;在综合诸多文理学科的过程中提出符号理论和泛信息论,成为著名的跨学科理论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学 心灵延伸模型 语言演化链 大一统理论
原文传递
从关系到共生--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文化和制度阐释 被引量:55
15
作者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156,共21页
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关系"和"共生"两个核心概念入手,有助于了解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文化和制度含义。作者首先探讨了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文化含义,分别从因果与关系、定域与离域... 中国的大国外交理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从"关系"和"共生"两个核心概念入手,有助于了解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文化和制度含义。作者首先探讨了中国大国外交理论的文化含义,分别从因果与关系、定域与离域、敌与友、合而治之与分而治之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大国外交理论中的共生文化因素;在制度体系与大国外交理论部分,则从中国国内制度体系和外交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了中国如何克服和减少内外政治矛盾对国际合作的影响,目的在于深化人们从制度层面认识中国大国外交的国内支持因素;结尾部分还对比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尝试过的列国秩序/均势秩序、华夷秩序/朝贡体系和共生秩序,指出朝贡体系作为一个流行的概念,对外界关于中国崛起的认识具有误导效应,应该挖掘中国传统内外关系中共生的资源。当代中国大国外交在文化和制度上的共生含义,同古代中国尝试过的共生秩序具有连续性。在关系的延伸中稳步扩大共生秩序的范围,形成对既有不共生现象更大的制约力量,最终接近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大国外交在国际秩序上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共生 中国外交理论 共生秩序
原文传递
大农业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 被引量:11
16
作者 霍玲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年第3期53-55,共3页
本文论述的是大农业理论指导下的循环经济。开发腐屑食物链是大农业资源开发系统之一。通过开发腐屑食物链这种新经济模式,可以延伸农业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大发展。
关键词 大农业理论 循环经济 腐屑食物链 农业资源开发 农业产业化 经济发展
下载PDF
Overview of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被引量:14
17
作者 Vladimir S. Netchitail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6年第4期593-632,共40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WUM unifies and simplifies existing cosmological models and results into a single coherent picture, and proceeds to discuss the origin, ev...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WUM unifies and simplifies existing cosmological models and results into a single coherent picture, and proceeds to discuss the origin, evolution, structure, ultimate fate, and primary parameters of the World. WUM explain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ccumulated in the field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 over the last decades: the age of the world and critical energy density;the gravitational parameter and Hubble’s parameter;temperatures of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and the peak of the far-infrared background radiation;gamma-ray background and cosmic neutrino background;macrostructure of the world and macroobjects structure. Additionally, the model makes predictions pertaining to masses of dark matter particles, photons, and neutrinos, proposes new types of particle interactions (Super Weak and Extremely Weak), and shows inter-connectivity of primary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world and the rise of the solar luminosity during the last 4.6 Byr. The model proposes to introduce a new fundamental parameter Q in the CODATA internationally recommended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Medium of the World Macroobjects Structure Gravitoelectromagnetism Dark Matter Particles Intergalactic Plasma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Far-Infrared Background Radiation Gamma-Ray Background Radiation Cosmic Neutrino Background Q-Dependent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Emergent Phenomena grand Unified theory CODATA
下载PDF
The Mysterius Fate of Star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Universe)
18
作者 Gianni Donat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4期1308-1320,共13页
The research on the collapse of stars, due to Gravity, after the depletion of the fusion fuel, engaged a number of famous guys as Eddington, Chandrasekhar, Schwarzschild and Oppenheimer in the years around 1910-1050. ... The research on the collapse of stars, due to Gravity, after the depletion of the fusion fuel, engaged a number of famous guys as Eddington, Chandrasekhar, Schwarzschild and Oppenheimer in the years around 1910-1050. During this period, Einstein was writing his field equation of general relativity (1923), Fermi, in a famous letter to Pauli, proposed the neutrino in beta decay theory (1930), Chadwick found the neutron, that granted him the Nobel price (1935) and Hubble (1929) proved that the Universe was expanding. As a result of that golden age, we remain with a lot of unsolved questions, due to the poor knowledge of the nature of the strong Nuclear Interaction of Gravity that controls the whole Universe. We have made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nature of nuclear bond and gravitational attraction on the basis of available data and as a follow-up of Fermi famous research on Neutrino. Using this background, we hope to be able to explain or give some light to the evolution of stars, to the strange objects and phenomena captured or perceived by astronomers in the sky and speculated by theoretical physic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s Gravity ASTROPHYSICS grand Unified theory Nuclear Bond NEUTRINO Particle Physics
下载PDF
The Dark Nature of Gravity and the Universe Expansion
19
作者 Gianni Donat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11期3758-3764,共7页
Staying on Earth, we do not perceive the 8 km/s velocity of its surface rotation, neither the 20 km/s revolution velocity around the Sun, nor the 200 km/s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Milky Way, which is apparently fixed ... Staying on Earth, we do not perceive the 8 km/s velocity of its surface rotation, neither the 20 km/s revolution velocity around the Sun, nor the 200 km/s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Milky Way, which is apparently fixed in the center of our Universe. From the Earth, Hubble has observed a number of galaxies that are moving away from us at spectacular increasing speeds proportional to their distance. Due to the million light-year distances, the movie observed dates back an equivalent time lag, but shows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contrary to the contraction required by Gravity attraction. Lacking a justification, somebody imagined the existence of some mysterious dark energy contrasting Gravity, whose nature, after Galileo, Newton, and Einstein, is not completely known. Now that the action of Gravity has been disclosed,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is no longer a mys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s GRAVITY ASTROPHYSICS grand Unified theory NEUTRINO Particle Physics
下载PDF
威胁:地缘政治理论构建的前提与原始动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琛然 武友德 彭邦文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61,共11页
地缘政治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其命运就与国家的兴衰更替紧密相联。纵观西方部分地缘政治理论之构建过程,其构建的前提和原始动力都是理论构建者源于"他者"对于"自我""威胁"的认知并经由理论构建者通过对&qu... 地缘政治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其命运就与国家的兴衰更替紧密相联。纵观西方部分地缘政治理论之构建过程,其构建的前提和原始动力都是理论构建者源于"他者"对于"自我""威胁"的认知并经由理论构建者通过对"威胁"的历史和地理的分析而形成的政治结果。论文以"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大棋局论"4个地缘政治理论为研究样本,首先分析了威胁及其内涵和地缘政治中隐含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威胁与4个地缘政治理论构建关系,即:对美国海外扩张构成最大威胁的是英国海上霸权,使马汉意识到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进而构建了"海权论";英国霸权的最大威胁来自俄国在亚洲的扩张,使麦金德意识到陆上强国对心脏地带控制对英国霸权的威胁而构建了"陆权论";斯皮克曼认为控制边缘地带的国家会对美国实力地位构成巨大威胁,进而形成了"边缘地带论";布热津斯基为冷战后巅峰上的美国在未来可能的霸权衰落而面临来自欧亚大陆某一超级大国的威胁,为维护美国霸权而作以理论上的未雨绸缪构建了"大棋局论"。最后尝试探讨了当前中国崛起面临的外界威胁以及对构建基于外界威胁的中国地缘政治理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胁 地缘政治理论构建 海权论 陆权论 边缘地带论 大棋局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