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常见禾本科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其与萌发的关系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振恒 徐秀丽 +1 位作者 卜海燕 武高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53-57,共5页
禾本科植物在青藏高原分布较广,选取该地47种常见禾本科植物,观测其种子大小变异,并在人工气候室内做萌发试验,研究了在变温(12 h 10 ℃/12 h 20 ℃)、无光照条件下,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大小对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禾本科... 禾本科植物在青藏高原分布较广,选取该地47种常见禾本科植物,观测其种子大小变异,并在人工气候室内做萌发试验,研究了在变温(12 h 10 ℃/12 h 20 ℃)、无光照条件下,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大小对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禾本科植物种子百粒重范围为0.006 9~1.436 3 g,平均重量为0.192 1 g,重量大小变异达到了近3个数量级.60%的种子在0.006 9~0.148 9 g,种子大小聚类分析后,归为组1的有28个物种(0.006 9~0.148 9 g),说明高寒草甸禾本科以较小的种子占绝对优势.种子大小与萌发指数、萌发率都成正相关,与萌发开始时间呈负相关,这说明对于高寒草甸禾本科植物来说,种子越小萌发越快,萌发开始时间越早,而萌发率却越低,反之亦然.试验结果反映了禾本科植物种子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对萌发特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物 种子大小 萌发 温度梯度 高寒草甸
下载PDF
芒和五节芒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少风 何俊 +1 位作者 周朴华 杨赛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分析禾本科芒属(Miscanthus Anderss.)2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为:2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均为38,芒(M.sinensis)的核型为:2n=38=28 m+10 sm;五节芒(M.floridulus)的核型为:2n=38=24 m+14 sm。2个种均无随体染色体出现,核型都属于2B类型。芒和五... 分析禾本科芒属(Miscanthus Anderss.)2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为:2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均为38,芒(M.sinensis)的核型为:2n=38=28 m+10 sm;五节芒(M.floridulus)的核型为:2n=38=24 m+14 sm。2个种均无随体染色体出现,核型都属于2B类型。芒和五节芒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属 染色体数目 核型 禾本科
下载PDF
三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及系统学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一峰 肖李娜 +1 位作者 杨宗邦 李志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6,共7页
通过水蒸气蒸馏、GC-MS分析对采自青藏高原东缘菊科风毛菊属的3个常见种6个居群植物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分离鉴定出77种成分,其中沙生风毛菊主要成分2种,特有成分1种;长毛风毛菊主要成分3种,特有成分5种;禾叶风毛菊主要成分5种,... 通过水蒸气蒸馏、GC-MS分析对采自青藏高原东缘菊科风毛菊属的3个常见种6个居群植物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分离鉴定出77种成分,其中沙生风毛菊主要成分2种,特有成分1种;长毛风毛菊主要成分3种,特有成分5种;禾叶风毛菊主要成分5种,特有成分5种;3种6个居群共有成分4种.聚类分析:发现沙生风毛菊与长毛风毛菊亲缘关系较近,与禾叶风毛菊亲缘关系较远,表明挥发油成分可以作为划分该亚属、组以及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毛菊属 沙生风毛菊 长毛风毛菊 禾叶风毛菊 挥发油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 Characteriz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KCNQ4 in Large Odorous Frog, Odorrana graminea
4
作者 Ningning LU Ziwen GU +1 位作者 Zhuo CHEN Xiaohong CHE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211-218,共8页
Acoustic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anura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nd masking background noise can affect the effective acoustic communication. The larger odorous frog(Odorrana graminea) inhabits noise montane... Acoustic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anuran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and masking background noise can affect the effective acoustic communication. The larger odorous frog(Odorrana graminea) inhabits noise montane streams, and it has shown an ultrasound communication adaptation. However,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ir ultrasonic hearing adaptation remains unknown. To characterize and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the high-frequency hearing-sensitive gene(KCNQ4) in O. graminea, termed as OgKCNQ4, th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 was performed to amplify the cDNA of OgKCNQ4. Different bioinformatics analys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Multipl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alignment were conducted, and phylogenies were reconstructed under the maximum likelihood and Bayesian approaches. The full-length cDNA of OgKCNQ4 was 2065 bp, and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 was 2046 bp encoding for a putative protein with 681 amino acids.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OgKCNQ4 was 76.453 kD and the putative PI was 9.69.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analyses suggested 42.29% alpha helixes and 43.76% random coils in OgKCNQ4. Gene homology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revealed the clos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OgKCNQ4 and KCNQ4 of Nanorana parkeri with 96.9% similarity and 95.0% identity. We first determined the full-length cDNA of OgKCNQ4 and the results here could provide foundations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KCNQ4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ultrasonic communication in amphibi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orrana graminea KCNQ4 CDNA bioinformatics analyses
下载PDF
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致病力分化、rDNA-ITS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司二静 杨淑莲 +3 位作者 李葆春 马小乐 王生荣 王化俊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92,共9页
为明确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arminea的致病力分化、r DNA-ITS序列特征及变异,采用"三明治"法测定甘肃省大麦条纹菌的致病力,通过r DNA-ITS序列分析菌株间变异类型,并对菌株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明确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arminea的致病力分化、r DNA-ITS序列特征及变异,采用"三明治"法测定甘肃省大麦条纹菌的致病力,通过r DNA-ITS序列分析菌株间变异类型,并对菌株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到43株大麦条纹病菌,生长7 d后的菌落直径为2.60~7.93 cm,其中菌株TB生长速度最快,菌株JT生长速度最慢,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为2、21和20株;43株菌的核糖体DNA-ITS序列与麦类核腔菌菌株SMCD2015同源性在99%以上;在9个菌株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共17种变异类型;8个ISSR标记从43个菌株中扩增出41条带,平均每个标记5.13条带,90.24%片段具有多态性,遗传相似系数为0.44~1.00,平均值为0.71,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表明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菌株核糖体DNA-ITS序列变异丰富,且菌株间遗传结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 麦类核腔菌 致病力 核糖体DNA-ITS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瑞 郑果 王生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6-109,共4页
为研究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禾德氏霉菌〔Drechslera graminea(Rabenh)Shoe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的适宜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琼... 为研究大麦条纹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禾德氏霉菌〔Drechslera graminea(Rabenh)Shoe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培养基、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菌丝的适宜培养基是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适宜碳源是蔗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是甘氨酸和硝酸钠;光照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明显影响;病原菌在常用培养基上均不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 禾德氏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鸭绿江口湿地新记录外来种——禾叶慈姑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彦文 黄胜君 +2 位作者 赵兴楠 刘帆 赵骥民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1-633,共3页
近年来在中国东北鸭绿江口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植被演替研究时发现一种国内未曾记录的慈姑属植物,经研究确认,该种原产北美,为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的水生植物Sagittaria graminea。依种加词的含义,初步拟定该种的中文名为"禾叶慈... 近年来在中国东北鸭绿江口湿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植被演替研究时发现一种国内未曾记录的慈姑属植物,经研究确认,该种原产北美,为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的水生植物Sagittaria graminea。依种加词的含义,初步拟定该种的中文名为"禾叶慈姑"。调查了该种目前的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属 鸭绿江口 禾叶慈姑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禾叶风毛菊的繁殖分配与海拔的相关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马诣欣 王一峰 +2 位作者 李怡颖 王文越 寇靖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通过采样调查法和烘干称重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高度的禾叶风毛菊的繁殖分配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禾叶风毛菊的个体大小、营养器官生物量、繁殖器官生物量、个体管状小花数目、雄蕊质量均与海拔呈负... 通过采样调查法和烘干称重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高度的禾叶风毛菊的繁殖分配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禾叶风毛菊的个体大小、营养器官生物量、繁殖器官生物量、个体管状小花数目、雄蕊质量均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P<0.01);繁殖分配、管状小花生物量、雌蕊质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P<0.01);(2)繁殖分配是依赖个体大小的,个体越大,繁殖分配越小(P<0.01);(3)禾叶风毛菊个体管状小花的数目及重量(P<0.05)、雌雄蕊重量(P<0.05)之间存在权衡关系。由此推论:(1)海拔作为外界因子对禾叶风毛菊花期各生物量及繁殖分配有显著的影响,但海拔并不是影响禾叶风毛菊繁殖分配唯一生态因子,植株个体大小也与其繁殖分配策略密切相关;(2)禾叶风毛菊的垂直分布的特征很有可能就是海拔通过影响植株个体大小变化来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繁殖分配 禾叶风毛菊 个体大小 权衡
下载PDF
大麦条纹病病菌对大麦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铭 孙莉莎 +7 位作者 司二静 姚立蓉 汪军成 李葆春 杨轲 孟亚雄 马小乐 王化俊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5-303,共9页
为探究大麦对条纹病菌侵染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高感品种Alexis为试验材料,测定接种大麦条纹病病菌后0、3、6、9和12 d不同时间点的大麦叶片内防御酶及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 为探究大麦对条纹病菌侵染的生理响应机制,以高感品种Alexis为试验材料,测定接种大麦条纹病病菌后0、3、6、9和12 d不同时间点的大麦叶片内防御酶及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幅分别为27.58%、70.55%、32.71%;过氧化物酶在接种后第6天略有下降,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39.38%;丙二醛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平均降幅为11.21%、46.39%,病害越重,叶绿素下降的幅度越大,最大降幅为84.34%。综上所述,高感品种Alexis在不同时间段应答大麦条纹病病菌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条纹病 麦类核菌 防御酶
下载PDF
禾叶风毛菊醇提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饶雅琪 张丽 +3 位作者 曾金祥 朱继孝 罗光明 钟国跃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058-2061,共4页
目的研究禾叶风毛菊醇提物(EESGD)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对照组(联苯双酯溶液150 mg·kg^(-1))、模型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EESGD:4,2,1g·kg^(-1))。用腹腔... 目的研究禾叶风毛菊醇提物(EESGD)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按照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对照组(联苯双酯溶液150 mg·kg^(-1))、模型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EESGD:4,2,1g·kg^(-1))。用腹腔注射0.15%CCl4花生油溶液复制肝损伤模型。造模16 h后,摘眼球取血。用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取血后剖取肝,用比色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给药后,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的ALT值分别为(14.90±3.35),(28.11±12.55),(47.38±20.15),(30.22±16.63),(32.67±11.67),(43.38±25.91)U·L^(-1);这6组的AST值分别为(97.75±11.96),(99.00±9.50),(129.86±17.67),(94.50±11.56),(96.86±13.06),(112.29±15.30)U·L^(-1);这6组的TNF-α值分别为(382.92±82.01),(626.79±142.09),(914.69±157.98),(425.89±149.40),(756.87±76.49),(654.79±131.54)pg·m L^(-1);这6组的IL-6值分别为(18.44±2.23),(24.14±9.01),(58.13±8.68),(34.20±11.65),(34.73±13.40),(42.15±19.56)pg·m L^(-1);这6组的SOD值分别为(91.62±3.92),(85.06±7.94),(48.86±2.3),(86.15±6.05),(66.04±7.83),(54.74±7.77)U·mg-1;这6组的MDA值分别为(0.31±0.04),(0.68±0.14),(0.83±0.08),(0.58±0.16),(0.77±0.08),(0.82±0.17)nmol·mg-1;这6组的GSH值分别为(10.36±0.38),(9.70±0.56),(8.00±0.43),(9.92±0.73),(8.74±0.72),(8.78±0.65)mg·g-1。与模型组相比,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个剂量实验组均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可显著升高肝损伤小鼠的肝匀浆中SOD、G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剂量实验组可明显降低M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叶风毛菊醇提物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原文传递
大麦条纹病抗性鉴定及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11
作者 杨文娟 司二静 +8 位作者 潘娇 郭铭 孟亚雄 汪军成 姚立蓉 张宏 李葆春 马小乐 王化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3-1296,共14页
大麦条纹病是对大麦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明我国不同来源的大麦种质对条纹病的抗性差异并挖掘与大麦抗条纹病相关联的候选标记,本研究利用97个SSR标记对137份大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并结合抗性鉴定结... 大麦条纹病是对大麦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探明我国不同来源的大麦种质对条纹病的抗性差异并挖掘与大麦抗条纹病相关联的候选标记,本研究利用97个SSR标记对137份大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并结合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接种大麦条纹病菌后共鉴定出18份免疫、27份高抗、28份中抗、42份中感和22份高感大麦材料;在97对SSR引物中挑选出85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85对SSR标记共检测到65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为7.57个;SSR标记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0401~0.8646,平均值为0.5799;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393~0.8498,平均值为0.5155,137份大麦材料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1021~0.4807,平均值为0.2774;聚类分析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将137份大麦种质分为4大类群;根据一般线性模型(GLM,general linear model)共获得7个与大麦抗条纹病显著关联的标记(P<0.05),解释率在5.80%~17.89%之间,其中标记EBmatc0039的解释率最高;标记EBmac77和MGB357与大麦条纹病抗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二者在一般线性模型中解释率分别为6.07%和9.60%。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麦抗条纹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条纹病 抗性鉴定 SSR标记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潮汐对鸭绿江口湿地入侵种禾叶慈姑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彦文 黄胜君 +1 位作者 赵兴楠 赵骥民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河口湿地的特殊环境使其容易成为入侵植物的桥头堡。近年来我们在鸭绿江口湿地发现了一种原产北美,为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的慈姑属水生植物Sagittaria graminea,依其种加词的含义,我们将其中文名定为"禾叶慈姑"。调查表明,该外... 河口湿地的特殊环境使其容易成为入侵植物的桥头堡。近年来我们在鸭绿江口湿地发现了一种原产北美,为东亚地区首次记录的慈姑属水生植物Sagittaria graminea,依其种加词的含义,我们将其中文名定为"禾叶慈姑"。调查表明,该外来种已有4个主要居群分布在鸭绿江河口湿地近30 Km的江岸边,最大的一个居群其斑块覆盖的总面积已超过2 000 m2且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显示出典型的入侵种特点。研究表明,对一定水位或潮汐性淹没的要求是该种生长在岸边低位湿地的主要原因,水体的盐度会限制其向近海河口湿地的分布。分析了该种可能的入侵途径及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河口湿地 鸭绿江口 禾叶慈姑 分布模式
下载PDF
我国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群体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登辉 郭焕强 +5 位作者 马丽 马东方 王凤涛 冯晶 蔺瑞明 徐世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6,共6页
条纹病是重要的种传真菌病害之一,能对大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本研究利用AFLP方法对来自青海、河南等10省份大麦种植区的条纹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我国不同大麦产区的条纹病菌群体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利用8... 条纹病是重要的种传真菌病害之一,能对大麦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本研究利用AFLP方法对来自青海、河南等10省份大麦种植区的条纹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我国不同大麦产区的条纹病菌群体遗传差异。结果显示,利用8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对19份大麦条纹病菌进行了全基因组多态性扩增,共获得144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112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占77.8%。在相似系数为0.83时,可将19份大麦条纹病菌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多数菌株聚类在类群Ⅰ和类群Ⅱ中,类群Ⅲ和类群Ⅳ中仅各包含1个菌株,且与其他2个类群中的成员亲缘关系较远。因此,我国大麦条纹病菌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另外,发现菌株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其分布地域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条纹病 麦类核腔菌 AFLP标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青稞条纹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其致病性差异分析
14
作者 康胜华 赵珂 侯璐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725-5735,共11页
条纹病是重要的种传真菌病害之一,能对青稞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为明确分布于青海的青稞条纹病原菌致病性差异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比较了分离自青海省不同地区18个条纹菌菌株形态特征差异,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菌株间遗传多样性,同时... 条纹病是重要的种传真菌病害之一,能对青稞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为明确分布于青海的青稞条纹病原菌致病性差异及遗传多样性,本研究比较了分离自青海省不同地区18个条纹菌菌株形态特征差异,利用rDNA-ITS序列分析菌株间遗传多样性,同时测定了病菌致病性变异情况。青稞条纹病原菌于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多样,菌落质地的疏松度和边缘的规则程度都有一定的差异;在PDA培养基上不能产生分生孢子;菌株培养7 d后菌落直径范围为27.4~81.1 mm,菌株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致病性分化结果显示,条纹病原菌株对青稞品种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可将18个测试菌株分成2个组,且致病性与病菌地区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依据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在欧氏距离为9.58时将18个菌株分成2个亚组,说明条纹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菌株间亲缘关系与其来源地区无明显相关性,说明条纹病原菌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多的交流。本研究能为青稞条纹病的防治和后续研究中菌株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核腔菌 青稞 条纹病 遗传多样性 致病性
原文传递
青海省青稞条纹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章薇 杨帆 +3 位作者 闫佳会 侯璐 翁华 姚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年第6期21-26,共6页
青稞条纹病是由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引起的系统性病害,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了解青海省青稞条纹菌的遗传分化水平,运用rDNA-ITS分子标记技术对青海省青稞条纹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单倍型多样性... 青稞条纹病是由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引起的系统性病害,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了解青海省青稞条纹菌的遗传分化水平,运用rDNA-ITS分子标记技术对青海省青稞条纹病菌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单倍型多样性(H)和邻接聚类分析数据表明,所有变异位点共定义了5个单倍型,75个rDNA-ITS单倍型聚成5支,且遗传相似度较高(0.002~0.027),与单倍型结果一致。青海青稞条纹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的分布无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明确青海省青稞条纹病的传播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青稞条纹病菌 RDNA-ITS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省大麦条纹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葆春 司二静 +3 位作者 杨淑莲 孟亚雄 马小乐 王化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为了解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明治法进行菌株致病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7个RAPD标记从45个菌株中扩增出126条... 为了解甘肃省大麦条纹病病原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差异,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三明治法进行菌株致病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7个RAPD标记从45个菌株中扩增出126条带,平均每个标记7.41条带,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68 3~0.984 1,平均值为0.830 8,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23 6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包含41、2、1和1个菌株;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QWC较菌株QQ致病力强,两菌株除在品种‘甘啤2号’和‘GP-3’上无致病力外,在其他供试品种上致病力均存在差异。表明大麦条纹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且菌株QWC和菌株QQ存在致病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条纹病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多样性 致病力差异
下载PDF
青稞条纹病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章薇 杨帆 +5 位作者 张学飞 刘耀霞 闫佳会 侯璐 郭青云 姚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5-114,共10页
【目的】建立青稞条纹病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检测体系,为青稞种子带菌检测及其条纹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ITS-rDNA序列区间设计5组引物... 【目的】建立青稞条纹病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检测体系,为青稞种子带菌检测及其条纹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麦类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ITS-rDNA序列区间设计5组引物,从中筛选特异性引物,并通过设置60,61,62,63,64和65℃6个温度梯度来优化LAMP反应体系的温度,以建立高效检测麦类核腔菌的LAMP技术体系;分别以麦类核腔菌、大麦坚黑粉菌、裸黑粉菌、禾生指葡孢霉、细链格孢和禾谷镰孢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扩增反应,对该体系的特异性进行检测;以310,31,3.1,0.31,0.031和0.0031 pg/μL的麦类核腔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对该体系的灵敏度进行分析;最后利用该体系对肚里黄、柴青1号、1141、北青9号和昆仑15等5个青稞主栽品种的种子带菌率进行检测。【结果】青稞条纹病LAMP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引物为引物组2,最佳反应温度63℃,反应时间70 min;该检测体系对麦类核腔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最低检测限为0.31 pg/μL;肚里黄、柴青1号、1141、北青9号和昆仑15种子的带菌率分别为68.18%,72.73%,100%,77.27%和68.18%。【结论】建立了青稞条纹病LAMP检测体系,该体系能在63℃、70 min内检测出青稞种子是否携带条纹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条纹病 环介导等温扩增 LAMP检测体系
下载PDF
甘肃省不同地区大麦条纹病病菌致病力测定及RAPD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春明 郑果 +1 位作者 洪流 王生荣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4,共5页
通过对从甘肃的张掖、武威、天祝、秦王川、甘南等地的大麦和青稞叶片及种子上共分离得到的11个条纹病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在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株TZ1和LQ1致病力最强,离体叶片接种和拌种接种在大... 通过对从甘肃的张掖、武威、天祝、秦王川、甘南等地的大麦和青稞叶片及种子上共分离得到的11个条纹病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在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株TZ1和LQ1致病力最强,离体叶片接种和拌种接种在大麦叶片上发病率均达到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将这11个菌株基因组DNA经RAPD分析表明,不同菌株间的扩增图谱差别明显,表现出各菌株间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经聚类分析显示,大麦条纹病病菌不同菌株的RAPD类群与致病力和不同寄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条纹病 致病力
原文传递
大麦条纹病菌致病性分析及抗性种质精细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靖环 华为 +3 位作者 吴宽然 汪军妹 尚毅 杨建明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3-561,共9页
为探明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致病性差异,鉴定筛选抗病大麦种质材料,将15株大麦条纹病菌菌株通过三明治法种子幼芽接种至5个鉴别品种,分析菌株的致病性分化情况;通过在田间孢子喷雾穗部接种和三明治法种子幼芽接种对145个... 为探明大麦条纹病菌Pyrenophora graminea的致病性差异,鉴定筛选抗病大麦种质材料,将15株大麦条纹病菌菌株通过三明治法种子幼芽接种至5个鉴别品种,分析菌株的致病性分化情况;通过在田间孢子喷雾穗部接种和三明治法种子幼芽接种对145个田间种植表现抗病品种进行抗条纹病精细鉴定。结果显示,15株菌株对5个鉴别品种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可划分为9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Ⅱ、Ⅲ和Ⅳ为优势致病类型,每个致病类型菌株数均占总菌株数的20.0%,其它致病类型的菌株均占总菌株数的6.7%;致病类型Ⅰ菌株致病力最强,对5个鉴别品种表现高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90个大麦品种表现为抗病,占总数的62.1%,其中表现免疫的品种12个、高抗品种26个、中抗品种52个,分别占总数的8.3%、17.9%、35.9%。种子幼芽接种温室条件下发病鉴定结果显示,90个抗病品种接种致病类型ⅢP05菌株,对其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8个,占供试品种总数的31.1%,表现免疫的品种10个、高抗品种7个、中抗品种11个,分别占供试品种总数的11.1%、7.8%、12.2%;接种致病类型ⅠP01菌株,对其表现抗病的品种14个,占总数的15.6%,其中表现免疫的品种4个、中抗品种10个,分别占总数的4.4%和11.1%。说明强毒性菌株P01可作为大麦条纹病抗性鉴定接种的常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大麦条纹病 大麦条纹病菌 致病性 抗病鉴定
原文传递
福建省野生兰科一新记录种——美冠兰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碧珠 翟俊文 刘江枫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637,共2页
报道了福建省兰科新记录种——美冠兰Eulophia graminea Lindley,并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标本室(FAFU).
关键词 美冠兰 兰科 新记录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