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亚优2号结实率与谷粒充实率的研究
被引量:
30
1
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1 位作者
王志琴
郎有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4-18,共5页
籼粳杂交种亚优2号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但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低,变异系数大;与汕优63相比,抽穗期去掉50%叶面积后,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下降较多,齐穗期去掉50%颖花,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则增加较多...
籼粳杂交种亚优2号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但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低,变异系数大;与汕优63相比,抽穗期去掉50%叶面积后,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下降较多,齐穗期去掉50%颖花,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则增加较多;亚优2号的开花受精易受生态条件的影响;抽穗至成熟期水分胁迫对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影响较大,对汕优63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抽穗期施用粒肥或6-苄基腺嘌呤能提高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
结实率
充实率
亚优2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
16
2
作者
庄宝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品种
产量形成
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的品种特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天赐
马天封
+6 位作者
柯健
朱铁忠
何海兵
尤翠翠
吴晨阳
王冠军
武立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以及生物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群体光合势(LAD)等农艺与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品种间的食味值和产量具有较大变幅,为此,按食味值和产量进行聚类,将不同水稻品种分为味中低产(ML)、味中高产(MH)和味优高产(GH)3种类型。GH类型品种2年的平均食味值和产量分别为68.5和10.2 t·hm^(-2),较MH和ML综合提高食味值6.8%、产量14.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来看,与MH和ML相比,GH类型品种表现最高的结实率和口感得分。从生物量积累的过程来看,GH类型品种增加了灌浆初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表现最高的抽穗-抽穗后15d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分析此阶段干物质积累成因发现,GH类型品种在稳定增加LAD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茎鞘中NSC的转运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结实率与口感得分、抽穗-抽穗后15 d的干物质积累和LAD及NSC转运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保持较高的抽穗-抽穗后15 d LAD(100.4 m^(2)·m^(-2)·d)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灌浆期茎鞘NSC的转运率(79.9%)促进灌浆启动,增加抽穗-抽穗后15 d干物质积累(3.6 t·hm^(-2)),提高水稻结实率(95.4%)和口感(9.6),是该区域味优高产协同水稻品种的共性特征。此外,研发以提高灌浆期NSC转运量和抽穗期植株茎鞘NSC积累为目标的水肥管理技术,有望进一步发挥上述味优高产协同品种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粳稻
味优高产
结实率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源库特征
4
作者
姜岩
马玉波
+1 位作者
穆春生
杨向东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5个典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物质生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这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前迥然不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库容优势...
对5个典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物质生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这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前迥然不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库容优势也十分明显,就其总体而言,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与库容比例高于平展型(丹玉13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获得高产的前提是在增加种植密度和扩大库容量的基础上,增强源的供应能力,保持一定的库源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
库容量
物质生产
籽粒库充实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亚优2号结实率与谷粒充实率的研究
被引量:
30
1
作者
杨建昌
朱庆森
王志琴
郎有忠
机构
江苏农学院农学系
出处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4-18,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
文摘
籼粳杂交种亚优2号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但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低,变异系数大;与汕优63相比,抽穗期去掉50%叶面积后,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下降较多,齐穗期去掉50%颖花,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则增加较多;亚优2号的开花受精易受生态条件的影响;抽穗至成熟期水分胁迫对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影响较大,对汕优63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抽穗期施用粒肥或6-苄基腺嘌呤能提高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
关键词
水稻
杂种
结实率
充实率
亚优2号
Keywords
rice
hybrids
grain
s/setting
percentage
grain
filling
percentage
分类号
S51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
16
2
作者
庄宝华
张书标
章清杞
杨仁崔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1,共5页
文摘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关键词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
两优培九品种
产量形成
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
源库关系
物质运转
籽粒充实率
Keywords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
Liangyoupeijiu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relation
between
sink
and
source
dry
matter
translocation
grain
filling
percentage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的品种特性
被引量:
1
3
作者
朱天赐
马天封
柯健
朱铁忠
何海兵
尤翠翠
吴晨阳
王冠军
武立权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颍上县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中心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0-83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2300700)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1ZD0015)
+1 种基金
安徽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2ZH012)
沿淮水稻适应性绿色品种筛选圃建设项目。
文摘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以及生物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群体光合势(LAD)等农艺与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品种间的食味值和产量具有较大变幅,为此,按食味值和产量进行聚类,将不同水稻品种分为味中低产(ML)、味中高产(MH)和味优高产(GH)3种类型。GH类型品种2年的平均食味值和产量分别为68.5和10.2 t·hm^(-2),较MH和ML综合提高食味值6.8%、产量14.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来看,与MH和ML相比,GH类型品种表现最高的结实率和口感得分。从生物量积累的过程来看,GH类型品种增加了灌浆初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表现最高的抽穗-抽穗后15d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分析此阶段干物质积累成因发现,GH类型品种在稳定增加LAD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茎鞘中NSC的转运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结实率与口感得分、抽穗-抽穗后15 d的干物质积累和LAD及NSC转运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保持较高的抽穗-抽穗后15 d LAD(100.4 m^(2)·m^(-2)·d)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灌浆期茎鞘NSC的转运率(79.9%)促进灌浆启动,增加抽穗-抽穗后15 d干物质积累(3.6 t·hm^(-2)),提高水稻结实率(95.4%)和口感(9.6),是该区域味优高产协同水稻品种的共性特征。此外,研发以提高灌浆期NSC转运量和抽穗期植株茎鞘NSC积累为目标的水肥管理技术,有望进一步发挥上述味优高产协同品种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潜力。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粳稻
味优高产
结实率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转运
Keywords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japonica
rice
good
taste
and
high
yield
grain
filling
percentage
stem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源库特征
4
作者
姜岩
马玉波
穆春生
杨向东
机构
长春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文摘
对5个典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物质生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这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前迥然不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库容优势也十分明显,就其总体而言,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与库容比例高于平展型(丹玉13号);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获得高产的前提是在增加种植密度和扩大库容量的基础上,增强源的供应能力,保持一定的库源比值.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
库容量
物质生产
籽粒库充实率
Keywords
Leaf-upringt
corn
Sink
capacity
Matter
production
grain
-
filling
percentage
分类号
S513.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亚优2号结实率与谷粒充实率的研究
杨建昌
朱庆森
王志琴
郎有忠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庄宝华
张书标
章清杞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的品种特性
朱天赐
马天封
柯健
朱铁忠
何海兵
尤翠翠
吴晨阳
王冠军
武立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源库特征
姜岩
马玉波
穆春生
杨向东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