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思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目标分解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风田 普蓂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8,共7页
中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过去在稳市、备荒和恤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政策干预程度加深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粮食市场的问题不断累积,重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迫在眉睫。粮食储备体系的目标重叠是造成政策困境的关键因素。在促进农... 中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过去在稳市、备荒和恤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政策干预程度加深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粮食市场的问题不断累积,重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迫在眉睫。粮食储备体系的目标重叠是造成政策困境的关键因素。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下,托市收储逐渐从单一职能演化到承担多重目标,目标重叠和偏向引发政策目标失衡、执行范围扩大,承储主体的政策依赖惯性进一步加剧托市收储泛化。政策干预不仅导致粮食市场内部出现矛盾,而且通过经济体系层层传导放大,扭曲市场供求和资源配置,甚至引发贸易争端。重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应当剥离托市收储的收入支持功能,将其回归到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基本定位;将过去的托市代储补贴用于鼓励农户和用粮企业入市收购,培育市场自发调节和缓冲风险的能力;将保农民收入的目标交由多样化的补贴和保险支持手段,从而确保生产稳定。同时,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对政策性收储的监管问责,采取多种手段确保对民间储备的调控能力,并在WTO框架下优化补贴和保险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储备 储备体系 目标分解 制度重构
下载PDF
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藏粮于地”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立承 范亚辰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产粮大国相继暂停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我国粮食流通产生波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凸显。鉴于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藏粮于地"是现阶...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产粮大国相继暂停或限制粮食出口,导致我国粮食流通产生波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风险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凸显。鉴于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藏粮于地"是现阶段保障粮食安全最直接、最现实的政策选择。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藏粮于地"面临较大挑战,应利用地方政府债券补齐"藏粮于地"投融资建设短板。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填补地方配套投入缺口;用地方政府土地收益平滑短期专项债务还本付息压力;探索专项债券与政府引导基金协同拓展粮食产业收益空间;依托专项债券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强度;利用政府一般债券投入改造低产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地方政府债券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