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双重创造”到“双向塑造”——构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黎安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1,共17页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流观点隐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条件-例如相对完善和发达的市场以及有效、有限政府,在发展中和转型国家都是付之阙如的。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渐进改革”的策略,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探索出极具特色...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流观点隐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条件-例如相对完善和发达的市场以及有效、有限政府,在发展中和转型国家都是付之阙如的。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渐进改革”的策略,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探索出极具特色的动态演进路径,成功摆脱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市场关系的分析偏误和陷阱。中国先是通过一系列政府治理改革重构地方政府激励,形成地方竞争,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培育和创造市场,渐次完成经济转型所需的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创造”;然后,随着市场化进程加速,“官场+市场”双重竞争体制全面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通过“双向塑造”共同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中央政府在塑造中国特色的政府-市场关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协调和纠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市场关系 经济转型 中国经验 地方竞争
原文传递
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杰 金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8-151,共14页
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短板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关键因素。显而易见的一个逻辑是,当前束缚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因素,制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全面突破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 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短板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关键因素。显而易见的一个逻辑是,当前束缚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因素,制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全面突破问题,归根结底就在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知模糊和定位混乱。在科学认识和定义中国特色新型举国体制基本特征与实施途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和归纳了当前在制定与实施中国特色新型举国体制过程中,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复杂平衡难题、如何发挥产业政策和公平竞争机制之间的协同关系、如何协调提高基础研究和强化技术创新研究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认识技术创新被封锁和谋求自主可控之间的权衡关系、如何把握深入对外开放和加快对内开放之间的共进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关系。鉴于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加快构建和实施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就要从根本上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这两个方面。据此,本文给出了供给侧和需求侧角度的相应改革突破口与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 机制体制障碍 政府与市场关系
下载PDF
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文平 揭阳扬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0-94,共15页
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纳入产业比较优势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探究中,在产业层面研究了比较优势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检验了在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阶段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路径中,政府和市场在产业... 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纳入产业比较优势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探究中,在产业层面研究了比较优势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检验了在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阶段升级以及地区经济发展路径中,政府和市场在产业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的"因势利导"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在培育产业比较优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技术发展不同水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程度上,政府的干预有所侧重,但随着地区经济腾飞,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才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研究结果深化了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路径中政府与市场作用的相关研究,为我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力量以使得产业升级过程更为平滑,提供了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升级 政府和市场 政府干预 新结构经济学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演变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帆 尹晨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9,共10页
二元经济理论强调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二元结构转化的核心机制,城市化会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向非农产业趋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绝对数的提高,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落差未显著... 二元经济理论强调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是二元结构转化的核心机制,城市化会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向非农产业趋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绝对数的提高,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落差未显著缩减。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解因素——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产值转化率来看,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城乡户籍、土地、金融、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导致城市化并未持续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对状态。中国的城市化及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征。新时代,我国需要实现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实现农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趋同,为此可基于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化功能和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功能提出相应的政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经济体制转型 城乡融合发展 政府-市场关系
下载PDF
“强政府强市场”能否实现——浙江省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试点的案例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钟坚龙 姚国海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5,共7页
为什么我国政府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本文将这种改革称为构建"强政府强市场"。浙江省先行先试的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省级试点,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中国模式的有效路径,通过"承诺+备案"... 为什么我国政府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本文将这种改革称为构建"强政府强市场"。浙江省先行先试的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省级试点,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中国模式的有效路径,通过"承诺+备案"取代审批、"先批后建"、简化审批流程、"扁平化、并联式服务"、分类备案与审批方式实现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但这种创新路径需要规避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和可持续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审批 政府与市场关系 不再审批
原文传递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创新思维——当代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评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谭波 郭红玉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4期61-69,95,共10页
二战后德国选择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三条道路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与周边国家和解的外交政策改善和拓展了其外部发展环境,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研究总结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理论和历... 二战后德国选择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三条道路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与周边国家和解的外交政策改善和拓展了其外部发展环境,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研究总结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理论和历史经验,对于正确理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的中国选择合乎国情的改革道路和施政方略,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德国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启示是:为民族复兴必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坚持道路自信创新国家发展的"第四条道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鼓励科技进步的创新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条道路 政府与市场关系 第四条道路
下载PDF
中国“并联式”现代化的判定、成因和意义
7
作者 高帆 张天帷 吴盼伶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5-126,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在实现路径上具有契合于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现代化进程总是伴随着工农城乡关系等结构的转变,但中国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为组成要件的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在实现路径上具有契合于自身国情的独特性质。现代化进程总是伴随着工农城乡关系等结构的转变,但中国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为组成要件的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推进的过程,这区别于西方主要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串联式”进程。在学理意义上,中国“并联式”现代化的判定依据是其具有实现“时间短”、推进“强度大”和发展“形态新”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导源于中国开放背景下的后发优势、大国经济中的地区试验和跨国比较中的制度优势,其中,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中的独特制度为“并联式”现代化的形成提供了根本保障。深刻理解中国“并联式”现代化的路径特征和形成逻辑,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创新和拓展已有的经济理论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并联式”现代化 “四化”同步 政府-市场关系
下载PDF
经济周期中的信贷引导:基于网络博弈的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墨非 徐翔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4-90,共17页
本文从生产者网络出发,探讨经济周期中政府信贷引导行为的动机与利弊。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进行信贷引导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信用风险通过生产者网络传播,进而缓解其对于社会总产出的负面影响。这一行为对于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本文从生产者网络出发,探讨经济周期中政府信贷引导行为的动机与利弊。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政府进行信贷引导的主要目的是抑制信用风险通过生产者网络传播,进而缓解其对于社会总产出的负面影响。这一行为对于不同经济部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网络结构呈单向链式上下游关系的传统部门,信贷引导能够有效提高总产出水平,其实际效率与目标企业下游产业链的数量与长度有关;对于网络结构复杂的新兴经济部门如金融衍生品和互联网经济,信贷引导失效,会造成额外的总产出损失。当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时,信贷引导同样弊大于利,对于关键节点企业的援助不足以弥补低效信贷带来的效率损失。此外,本文还拓展分析了通过信贷引导扶持关键高科技企业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机制。基于理论推导与实例分析,本文建议,各级政府在进行信贷引导时应以最大化社会总产出为主要目标,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生产者网络结构、产业链长度、节点企业的网络连接数与技术外部性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引导 网络博弈 风险传染 政府与市场关系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下市场监管体制的变革趋势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范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8-64,共7页
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发生了结构性调整,以此为基础建构的市场监管体制理应从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主体和监管方式等方面予以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商事登记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 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发生了结构性调整,以此为基础建构的市场监管体制理应从监管理念、监管目标、监管主体和监管方式等方面予以革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商事登记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市场监管体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顶层设计、具体制度设计以及实践推进层面上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应当从立法与改革关系明确、科学化评估制度建立、信用监管配套制度构建、便捷化维权渠道设置等方面作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 变革趋势 政府与市场关系 优化策略
下载PDF
强扶持与小微扶持:民办公助学校两种政策实践模式及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秋玲 黄丽芬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从中部两县民办公助学校政策实践中提炼出"强扶持"与"小微扶持"两种模式。"强扶持"模式下,政策动力是促进多元教育、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县政府通过大力的师资、生源、土地等帮扶机制扶持民办学校,义务教... 从中部两县民办公助学校政策实践中提炼出"强扶持"与"小微扶持"两种模式。"强扶持"模式下,政策动力是促进多元教育、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县政府通过大力的师资、生源、土地等帮扶机制扶持民办学校,义务教育服务供给形成"政府相对主导,市场重要补充"的样态,但由此产生校际不公平竞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义务教育公平性受到挑战的风险;"小微扶持"模式下,政策动力是满足有限需求,政府通过有限师资、政策帮扶机制支持民办学校,义务教育服务供给形成"政府绝对主导,市场边缘补充"的样态,县域教育系统较为稳定。从义务教育供给中政府基础性作用和教育起点公平出发,政府应明确民办教育的补充定位,注意政策行为的合法性和潜藏公平风险,不能过度干预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公助学校 政策实践 政府和市场关系 义务教育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工作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基于国家能力理论
11
作者 曲冠青 《法律和政治科学》 2021年第1期74-95,共22页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之间缺乏联系,现实感弱,在方法和理论应用方面存在空白。本文在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这一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分析方法和国家能力理论,归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相关概念...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之间缺乏联系,现实感弱,在方法和理论应用方面存在空白。本文在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这一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分析方法和国家能力理论,归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相关概念,并建立概念框架,说明其作用和联系。平抑物价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这项工作体现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能力、制度、人民立场三个概念。概念框架中,能力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现;制度承载能力对市场起导向作用;人民立场代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价值追求。本文认为,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应当结合中国经济史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抑物价 国家能力 政府与市场关系
下载PDF
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2
作者 冉昊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1期76-88,306,共14页
行政体制改革之于国家治理的价值性,体现在中西方关于国家治理逻辑差异背景下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特征,以及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之间的有机逻辑关联。进一步,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场行政... 行政体制改革之于国家治理的价值性,体现在中西方关于国家治理逻辑差异背景下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特征,以及行政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之间的有机逻辑关联。进一步,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市场化和多元化,这恰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最后,我们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类型学方法论进行简要阐释,并就以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为核心的简政放权进行过程分析,并论述其所体现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 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