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Governance:Application to Urban Challenges 被引量:11
1
作者 Ortwin Renn Andreas Klinke Pia-Johanna Schweiz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434-444,共11页
Urban areas face multiple risks: they range from natural hazard-induced disasters, fires, and building code violations to social risks such as vandalism, crime, and social disorientation, among others. These risks oft... Urban areas face multiple risks: they range from natural hazard-induced disasters, fires, and building code violations to social risks such as vandalism, crime, and social disorientation, among others. These risks often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cannot be dealt with in isolation. As a means to identify, assess, and manage multiple risks, the concept of ‘‘risk governance''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promises to provide integrative and comprehensive tools to deal with the many manifestations of risks.In this article, risk governance concept has been specifically applied to complex risk situations in urban areas. The concept of risk governance pertains to the many ways in which multiple actors,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public and private, deal with risks. It includes formal institutions and regimes and informal arrangements. The article first develops an adaptive and integrative model of risk governance and applies this model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s.After a short summary of the roots of risk governance, key concepts, such as simple, uncertain, complex, and ambiguous risks, are discussed. The main emphasis is on each of the five phases of risk governance: pre-estimation,interdisciplinary assessment, risk evalua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IGUITY COMPLEXITY COP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URBAN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risk evaluation risk governance Uncertainty
原文传递
政企合作(PPP)项目治理风险评价与策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SNA)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少冲 丁荣贵 左剑 《工程管理学报》 2018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政企合作(PPP)项目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呈现出以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双中心的社会网络特征。错综复杂的项目网络结构极易引起PPP项目的治理风险,而治理风险已成为PPP项目高失败率的关键因素。当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网络关系结构不合理时,... 政企合作(PPP)项目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呈现出以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双中心的社会网络特征。错综复杂的项目网络结构极易引起PPP项目的治理风险,而治理风险已成为PPP项目高失败率的关键因素。当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网络关系结构不合理时,难以具备实现角色责任应有的权力和能力,造成利益相关方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较大的治理风险。从双中心网络视角出发构建PPP项目双中心网络模型,基于社会网络方法(SNA)设计符合PPP项目双中心特征的治理风险评价指标,并通过选取典型的PPP项目案例验证模型和指标的有效性,为PPP项目治理风险评价提供决策依据和策略建议,以有效提升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防控能力及PPP项目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双中心网络 治理风险评价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非正式诉求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友浪 韩志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7,共9页
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日益重要,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亟待完善,这要求决策者更清楚地知道民众何时和为何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常见现象,“闹大”为研究者提供了考察民众非正式诉求表达的独特... 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日益重要,社会风险评估机制亟待完善,这要求决策者更清楚地知道民众何时和为何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常见现象,“闹大”为研究者提供了考察民众非正式诉求表达的独特视角和生动案例。本文基于公共行政学科视角,在既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社会地位、政治联系和感知回应三个维度在内的分析框架,旨在解释什么样的民众更加认同“闹大”这一基于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的方式。基于2015年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主观社会地位越高、受教育年数越多、党员和对政府回应性的感知越积极的受访人对“闹大”认同度越低。本研究有助于从行动者角度揭示公众选择非正式渠道表达公共服务诉求时的决定因素,从而为进一步提升社会风险治理水平、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与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治理 风险评估 政府回应 治理体制 政民互动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义、实践和走向 被引量:26
4
作者 黄杰 朱正威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7,共6页
高风险社会的来临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绩效,能否有效回应各种风险挑战已成为衡量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野出发,近年来在我国实践中兴起并快速发展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各地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 高风险社会的来临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绩效,能否有效回应各种风险挑战已成为衡量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野出发,近年来在我国实践中兴起并快速发展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各地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切实加强风险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成果。本文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模式、特点、评估对象、第三方评估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新情况和做法进行了述评。最后强调,当前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在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和加强官学双方沟通的同时,着力解决好评估主体确定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风险社会 重大决策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双减”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探析
5
作者 林子尧 金建花 方建红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1,共8页
“双减”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需要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仅要“治乱”和“减负”,还要“预防风险”应通过加快培训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提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实效。... “双减”政策的深入贯彻执行,需要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仅要“治乱”和“减负”,还要“预防风险”应通过加快培训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提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实效。以多元综合治理为出发点,以第三方独立客观的视角,聚焦培训领域信用风险问题,结合北京的区域实际情况和培训行业特点,开展信用风险评价研究,探索构建校外培训机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培训领域的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提升监管效能,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增强培训机构的自我规范,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信用监管 信用风险评价 分级分类监管
原文传递
“共建共治共享”视域下社会稳定风险治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勇 谌千慧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4-22,共9页
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失效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失衡性、政府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失信性等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稳... 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失效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失衡性、政府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失信性等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效能低下,社会稳定形势较为严峻,亟须从理论上探索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新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理念升华,为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提供了新的审思视域。根据“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发展要求,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治理需要从转变发展理念、完善评估制度、重塑政府信任出发,以实现社会稳定风险成功预警和有效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稳定风险治理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多元主体参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