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旁观者干预校园欺凌的理据、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 1
-
-
作者
林需需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37-45,共9页
-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诱发小学生欺凌行为的风险因素及风险评估”(DHA190377)。
-
文摘
既往校园欺凌防治研究,将欺凌事件产生与发展归因于欺凌者或受害者具备特定性格特征,从而给出以老师、家长等成年人作为治理主体和针对性矫治欺凌者与受害者性格特征的策略,事实证明,治理效果不彰。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行为是在与其他同伴的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应从群体交往互动的社会层面重新解读校园欺凌,相应地,校园欺凌的治理要着重改变其他同龄旁观者对待欺凌的态度,并将学生视为欺凌治理的重要主体。校园欺凌旁观者包括四种类型,其中,受害防御者在干预欺凌发生、影响欺凌走向与消减欺凌损害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对此应采取措施促进其他类型欺凌旁观者向受害防御者转变。影响欺凌旁观者向受害防御者转变的因素包括学校、班级反对欺凌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受害防御者及其责任的明确程度,旁观者的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程度。据此,可通过组建圆桌会议、成立欺凌处理小组、开发反欺凌模拟游戏等方式促进旁观者积极干预校园欺凌。
-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旁观者干预
校园欺凌治理
-
Keywords
campus bullying
bystander’s intervention
governance of campus bullying
-
分类号
G6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