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恶”与法治——一个形而上学的视角 被引量:41
1
作者 里赞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37,共7页
本文以形而上学的视角 ,探讨了对人性的不同判断可能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人性恶”的理论前置与近代西方法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并且指出 ,我国的法治前景能否可瞻可欲 ,关键在于能否以历史为鉴 ,以先进为师 ,充分认识人性之恶 ... 本文以形而上学的视角 ,探讨了对人性的不同判断可能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人性恶”的理论前置与近代西方法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并且指出 ,我国的法治前景能否可瞻可欲 ,关键在于能否以历史为鉴 ,以先进为师 ,充分认识人性之恶 ,在制度安排 ,首先是政治架构的安排上以防恶为首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形而下 本体论 人性善 人性恶 人治 法治
下载PDF
性善:一种引导性的概念——孟子性善论的哲学意蕴与方法内涵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8,共7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把孟子的性善观念理解为一种先验性的学说,但是,本文认为,先验/经验的范畴归属于认知性的哲学(cognitive philosophy),其论证功能更多的指向理论,而不是规范。而孟子的性善说却以对于“以故言性”的认知性的人性理论的... 长期以来,学术界把孟子的性善观念理解为一种先验性的学说,但是,本文认为,先验/经验的范畴归属于认知性的哲学(cognitive philosophy),其论证功能更多的指向理论,而不是规范。而孟子的性善说却以对于“以故言性”的认知性的人性理论的批判为其出发点,后者所导致的理论结果往往是“以情才代性”,也就说,认知性的人性论触及的总是“情”与“才”,而不是真正的“性”。而孟子本人的性善论不是对于人性所表现出来的经验性事实的理论解释,其功能主要是规范性的,可以将之理解为一种引导性(orientative)的概念,它的主旨不在于获得某种知识理论,而是在实现人与世界的某种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 认知与引导
下载PDF
从论才三章看孟子的性善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景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3,共7页
孟子所谓人性之善,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可能性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存在性的先天内容。《告子上》第六、七、八章,这里称为孟子"论才三章"。其中所言之"才",是在"与人相近"的好恶之情上呈现人的"良... 孟子所谓人性之善,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可能性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存在性的先天内容。《告子上》第六、七、八章,这里称为孟子"论才三章"。其中所言之"才",是在"与人相近"的好恶之情上呈现人的"良心"或"仁义之心"。良心以"好恶"迎拒事物,必缘境而显现为当下性的种种"端"。孟子举四端为例说明此"端"的逻辑内涵,但所谓"端",却并不局限于"四端"。人心诸"端"既非某种预设性的现成天赋道德情感,亦非某种由积习而成的经验性情感。"端"是人心作为"能、知"共属一体的原初存在方式,在具体境域中的一种当场性和缘构性的必然情态表现。它表明,人心不仅在理性上具有对仁义诸道德规定之"同然",而且在情感实存上内在真实地拥有这仁义,具有实现善之先天的才具。故孟子所谓性善,是一种具有存在必然性的本善,而非仅具某种可能性的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才三章 四端 良心 良能 良知 人性本善
下载PDF
善的形上学追问——孟子善恶观的道德解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辛丽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6,共6页
善是什么?善何以可能?善的终极根据是什么?通过对善的不断追问,孟子为善建构了形上学的根据。“可欲之谓善”是孟子德性论的道德立场的体现。孟子通过对善的伦理追问、人性追问和天道追问,为善建构了一个较完善的思想体系。各种人伦规... 善是什么?善何以可能?善的终极根据是什么?通过对善的不断追问,孟子为善建构了形上学的根据。“可欲之谓善”是孟子德性论的道德立场的体现。孟子通过对善的伦理追问、人性追问和天道追问,为善建构了一个较完善的思想体系。各种人伦规范正是可欲之善的现实存在;性善论是善何以可能的内在根据;天道观则是善的超越根据。孟子以性善说人性,以天道说性善的思维理路,成为儒家后学道德形上学建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 天道 形上学
下载PDF
论人的“文化—精神性”及其制度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谢晖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2-36,共25页
人类是"文化—精神性"的存在。这一有关人的界定,既克服了性善、性恶或好利恶害人性观及其制度预设的弊端,也克服了近代以来的人性理性观及其"科学主义"根据背景中唯一本质性追求的虚妄及其制度预设的冰冷和机械。... 人类是"文化—精神性"的存在。这一有关人的界定,既克服了性善、性恶或好利恶害人性观及其制度预设的弊端,也克服了近代以来的人性理性观及其"科学主义"根据背景中唯一本质性追求的虚妄及其制度预设的冰冷和机械。人的"文化—精神性",打开了关照人类本性的新视界,它包含了理性,但比理性更开阔、深邃。人的"文化—精神性"决定了人的内质,它既有人的"生物—自然"属性的一面,更有人的"精神—社会"属性的一面。其外在表达是语言符号和以法律为前提的制度符号。由于语言符号、制度符号及其规范功能与人类关系如此密切,乃至于人是文化的动物这个结论,可以径直地表达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规范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文化 性善论 性恶论 理性论 符号 制度
下载PDF
荀子思想中的友善价值观蕴含初探
6
作者 冯正强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5,53,共6页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传统友善价值观的传承与创造性发展。不同于孔孟从人性善进路来探讨传统友善价值观的蕴含,荀子另辟蹊径从人性恶的角度探讨了他对儒家传统友善价值观的理解。他的性恶论思想让我... 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传统友善价值观的传承与创造性发展。不同于孔孟从人性善进路来探讨传统友善价值观的蕴含,荀子另辟蹊径从人性恶的角度探讨了他对儒家传统友善价值观的理解。他的性恶论思想让我们看到了非友善行为的人性根源所在,即人的“生而好利”;他对“人生不能无群”的强调,深刻揭示了友善型人际关系之所以重要的根本原因;他对“礼者,人道之极也”的探讨,也为我们描绘了友善型人际关系如何得到规范和固化的途径。重温荀子思想的友善价值观蕴含,有效拓宽了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思想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友善观 性善论 性恶论
下载PDF
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说 被引量:4
7
作者 田文军 李富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帛简《五行》中的“五行”观念 ,代表了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早期理论形态 ;但帛简《五行》中的“五行”观念是否源于原始的“五行”学说 ,学术界很少论及。本文记述了作者对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
关键词 "五行" 思孟学派 "性善论"
下载PDF
理雅各英译孟子“性善”之辨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大刚 宋莉华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9,共9页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对孟子性善论的译、注、评涉及经学诠释学、比较哲学和比较宗教学的知识。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理雅各的翻译思想、身份和宗教背景,分析他对孟子性善论多维度、多层面的阐释,包括他于《孟子》几个...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对孟子性善论的译、注、评涉及经学诠释学、比较哲学和比较宗教学的知识。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理雅各的翻译思想、身份和宗教背景,分析他对孟子性善论多维度、多层面的阐释,包括他于《孟子》几个篇章中对"性善"的翻译和注释,以及绪论和其他著述中对孟子性善论的跨文化、跨文本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孟子 性善 翻译 阐释
原文传递
从恻隐心到是非心:王阳明良知说对儒家性善论的凝练与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乔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130,107,共10页
孟子奠定了儒家性善论的传统,其所论性善的根据在于人皆有四端之心,其中恻隐之心尤为根本。朱子则以"性即理"来阐明性善的根据,认为"四端"是性体之发用,这就颠倒了孟子"以心(情)善言性善"的理路,同时他... 孟子奠定了儒家性善论的传统,其所论性善的根据在于人皆有四端之心,其中恻隐之心尤为根本。朱子则以"性即理"来阐明性善的根据,认为"四端"是性体之发用,这就颠倒了孟子"以心(情)善言性善"的理路,同时他亦认为恻隐之心是四端之根本。王阳明以良知概念阐明人性善,良知绾合了孟子的四端,但阳明特别强调良知只是一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一个好恶,这就使"四端"的中心由恻隐转移到了羞恶心和是非心。现代进化论的研究表明,以羞恶为内核的是非心才是人类特有的良心,这一看法也为儒家性善说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性善 四端之心 良知 进化论
下载PDF
回归人性向善的教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利平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教育引领人向善,违背教育本质善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直接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有必要确立"人性向善"的价值预设,以此作为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础与前提。"人性向善"的教育帮助学生享有充分发展的自由时间,帮助学生... 教育引领人向善,违背教育本质善的教育思想和行为直接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有必要确立"人性向善"的价值预设,以此作为教育信念确立的基础与前提。"人性向善"的教育帮助学生享有充分发展的自由时间,帮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性向善 价值预设 自由时间 自我教育
下载PDF
朱子对孟子性善论的“哥白尼倒转”及其伦理学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乔见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孟子通过不忍、恻隐、羞恶、愉悦等情感体验来指示人心中的善端,又通过类比推理来阐明人心之所同然,并由此论定人性善。朱子倒转了孟子道性善的理路,一变而从天理之善论定人性之善。然而,天理之善归根究底是吾人对宇宙万象之观察、体验... 孟子通过不忍、恻隐、羞恶、愉悦等情感体验来指示人心中的善端,又通过类比推理来阐明人心之所同然,并由此论定人性善。朱子倒转了孟子道性善的理路,一变而从天理之善论定人性之善。然而,天理之善归根究底是吾人对宇宙万象之观察、体验与体悟而来的,换言之,先验实得自于经验。由于道性善之理路不同,孟子与朱子性善论与伦理学之间存在诸多对照性的差异。朱子性善论自有其极高之价值与意义,但是,孟子性善论较少形而上学的预设,亦更为融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朱子 性善 经验 先验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性论的起源、演变、争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昱霖 陈声柏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88,共7页
人性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争论实质上是性善还是性恶之争。研究发现,先秦人性论已经不是简单的性善性恶截然二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一切有"善"价值的事物,都是"恶"的... 人性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争论实质上是性善还是性恶之争。研究发现,先秦人性论已经不是简单的性善性恶截然二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一切有"善"价值的事物,都是"恶"的结果。性善是由性恶发展出来的。由恶向善的通路是"心知"。本文将从古代宗教中人性论思想萌芽入手,展现人性论是如何从原始宗教逐步转化而来,探讨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进而讨论性善性恶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先秦 孔子 孟子 荀子 性善 性恶
原文传递
从性善到行善——孟子德育思想的逻辑架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怀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14,共4页
通过对《孟子》的深入解读,发现孟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性善论""决定论"和"修养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指出"性善论"是孟子德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决定论"是孟子"性善论"... 通过对《孟子》的深入解读,发现孟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包括"性善论""决定论"和"修养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指出"性善论"是孟子德育思想的逻辑起点,"决定论"是孟子"性善论"与"修养论"之间的关键环节,"修养论"是孟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和价值所在。认为从性善到行善,孟子的德育思想体现出极其严密的逻辑,只有把三者联系起来,各自的意义和价值才得以彰显并得到充分合理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决定论 修养论
下载PDF
天人观视野下的孟荀人性论之争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亚彬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8,共6页
 孟子、荀子间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源自天人观上的分歧。孟子之天人合一乃个体的人与义理之天的合一。荀子之天人相分为群体的人与自然之天的分离。孟子以心善言性善,认为性在心中;荀子以欲望为人性,认为性在身。在孟子,天人因道德而...  孟子、荀子间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源自天人观上的分歧。孟子之天人合一乃个体的人与义理之天的合一。荀子之天人相分为群体的人与自然之天的分离。孟子以心善言性善,认为性在心中;荀子以欲望为人性,认为性在身。在孟子,天人因道德而合一;在荀子,天人因道德而相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 性恶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原文传递
孟子“气”论及其“养气”说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洪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文章对孟子学说中"气"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考察。在此讨论"气"就是旨在对一直被忽略的养气论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为把孟子哲学思想中的性善说和养气论放在一起讨论创造前提条件。为此,文章首先分析《公孙丑》篇中与&qu... 文章对孟子学说中"气"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考察。在此讨论"气"就是旨在对一直被忽略的养气论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为把孟子哲学思想中的性善说和养气论放在一起讨论创造前提条件。为此,文章首先分析《公孙丑》篇中与"气"有关的内容,由此揭示"气"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养气的终极目标"心之修养"是如何实现的,以期待对孟子哲学思想作一个全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告子 养气 性善
下载PDF
孔孟荀人性思想之我见 被引量:1
16
作者 臧要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人性问题是先秦儒家关注的焦点,孔孟荀三人的人性思想固然有着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特点,甚至是截然相对立的,但是从他们理论的核心来说,三人的理论是一个有着内在精神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三人的思想应该作为一个意义整体来对待。
关键词 人性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家
下载PDF
从比较研究的立场看孟子与保罗人性论的特质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杰 《周易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74-83,共10页
孟子与保罗分属于两个性质迥异的文化系统,一个是以人为本的儒家哲学传统,一个是以神为中心的基督教信仰传统;二者的生存处境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思想进路亦不相同。如果能给予双方的话语以同等程度的重视,以比较研究而非判教的... 孟子与保罗分属于两个性质迥异的文化系统,一个是以人为本的儒家哲学传统,一个是以神为中心的基督教信仰传统;二者的生存处境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思想进路亦不相同。如果能给予双方的话语以同等程度的重视,以比较研究而非判教的立场和态度对待孟子与保罗的人性论,透过分歧发现双方各自独特的洞见与智慧,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人的存在本性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利于促进基督教与儒学这两种异质学术的深入交流和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禽之辨 性善 神人之辨 恩典 自由
原文传递
从《蝇王》谈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英文)
18
作者 李明洋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2期205-206,共2页
在学术界,人性善恶在过去的许多年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当著名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发表之后,人们对人性善恶这个话题更是探讨不断并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纵观前人的相关研究,以《蝇王》为依托进行人性... 在学术界,人性善恶在过去的许多年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当著名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发表之后,人们对人性善恶这个话题更是探讨不断并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纵观前人的相关研究,以《蝇王》为依托进行人性善恶的探讨为数不少。而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外部环境。在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详尽的分析,探讨《蝇王》中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驳斥人性善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环境 人类行为 人性善 人性恶
下载PDF
论西方法治理论之基础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绍和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西方的法治产生于近现代,但是法治思想和观念发端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长期的酝酿之后逐渐形成和完善。本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出发点即基础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西方的法治理论合理性结构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西方法治理论建构的基础,即... 西方的法治产生于近现代,但是法治思想和观念发端于古希腊,经过中世纪长期的酝酿之后逐渐形成和完善。本文对西方法治理论的出发点即基础进行分析和探索,探讨西方的法治理论合理性结构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西方法治理论建构的基础,即人性的预设,保证了法治理论本身的合理化,西方法治理论的基础为二元:即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善 人性恶 法治
下载PDF
从性命之分看孟子性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世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2-25,共4页
孟子言性有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是顺随众人言性而言性,性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另一方面是孟子自己对性的全新的理解与规定,即认为性不仅应当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而且还应当有能力真正实现它。孟子性命之分在于:既是本能又能真正实现的是... 孟子言性有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是顺随众人言性而言性,性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另一方面是孟子自己对性的全新的理解与规定,即认为性不仅应当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而且还应当有能力真正实现它。孟子性命之分在于:既是本能又能真正实现的是性,是本能但无法真正实现的是命。如此规定,仁义礼智就是性,耳目之欲就不是性而是命,孟子正是在此意义上言性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