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中国思想家对道德与法律之关系的探索 被引量:6
1
作者 崔永东 龙文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2,共9页
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 ,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 ,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与儒家... 儒家礼法合一论的真义是对“善法”的追求 ,对“恶法”的否定。因为善法体现了儒家的道德精神 ,反映了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而恶法则是反人道的。墨家强调“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其真实的意思是不道德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 ,与儒家的礼法合一论有相似之处。法家主张“法虽不善犹善于无法” ,从而否定了法律的道德基础和价值根据。今天 ,我们在立法中贯彻道德的法律化取向需要谨慎从事 :一是注意把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合乎社会潮流的道德予以法律化 ,不能把落伍于时代的道德法律化 ;二是切忌把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必须认识到 ,应该法律化的道德只是“底线道德” ,而高层次的道德是不宜法律化的 ,否则就是强人所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思想家 道德 法律 "礼法合一" 善法 恶法 儒家 道德法律化
原文传递
睡虎地秦简与先秦数学 被引量:11
2
作者 邹大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5,共9页
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保存的秦律对研究我国先秦数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律文内容反映出许多先秦数学的重要信息,对照《九章算术》、《算数书》及其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可认为秦律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数学基础之上,《九章... 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保存的秦律对研究我国先秦数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律文内容反映出许多先秦数学的重要信息,对照《九章算术》、《算数书》及其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可认为秦律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数学基础之上,《九章算术》所记录的主要数学方法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between MAJORITY GREAT 数学 先秦 BEFORE and China works other from have very good MANY well SUCH data with The of on law as to
原文传递
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旺生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7,共8页
实现法的渊源价值,先要认知法的渊源价值。在自觉和自发两种法的渊源价值实现形式中,注重以法的渊源价值理念推助法的渊源价值实现,而不是盲目或被动地将法的渊源转换为法,应为法律人的努力方向。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应适合社会的需要... 实现法的渊源价值,先要认知法的渊源价值。在自觉和自发两种法的渊源价值实现形式中,注重以法的渊源价值理念推助法的渊源价值实现,而不是盲目或被动地将法的渊源转换为法,应为法律人的努力方向。法的渊源的价值实现,应适合社会的需要。社会生活有民间自治型和国家管理型之分,但其关联是无以割裂的,传统法的渊源理论或偏重于前者,如科克、布莱克斯通和卡特的理论,或偏重于后者,如霍布斯、边沁和奥斯汀的理论,因而都不足为训。不是所有法的渊源都适合转化为法,法律人应善于选择那些健康、向上且同法的特质相吻合的法的渊源,予以提炼、整合和改造制作,以形成良法美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渊源价值 实际生活 良法美制 价值理念 渊源 社会生活 国家管理 法律人 实现法 认知法
原文传递
良法标准之我见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霞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良法标准研究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法的内在方面 ,而应当同时研究法的外在方面 ,即把法律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系统中 ,从它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确定其评判标准。按照这样的思路 ,良法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内容和形式方面 ,良法... 良法标准研究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于法的内在方面 ,而应当同时研究法的外在方面 ,即把法律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系统中 ,从它的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确定其评判标准。按照这样的思路 ,良法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内容和形式方面 ,良法应当合乎科学性的要求 ;在价值取向方面 ,良法应当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在社会功能方面 ,良法应当有利于社会进步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 良法标准 立法工作
下载PDF
法治乡村建设的难题及其破解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邓佑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法治乡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视。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法治思维培育、乡村良法体系建构和乡村干部群众普遍遵守良法的系统工程。综观我国乡村法治现状,尚有乡村人伦思想与法治思维存在抵牾、村规民约与... “法治乡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视。法治乡村建设是乡村法治思维培育、乡村良法体系建构和乡村干部群众普遍遵守良法的系统工程。综观我国乡村法治现状,尚有乡村人伦思想与法治思维存在抵牾、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存在冲突、乡土行为与法治方式存在张力等难题。这些难题可通过以下策略予以破解:1.调适与重塑思想观念,培育乡村法治思维;2.弥合与完善相关制度,构建乡村良法体系;3.转变和规范乡土行为,促使乡村干部群众普遍遵守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乡村 村规民约 良法 法治思维
下载PDF
社会新常态下全民守法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诸葛竑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9-43,共5页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常态,公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日益提高,权利意识逐步增强,法律价值观初步形成。但与此同时,公民守法习惯尚未全面养成,责任、义务意识淡薄。影响守法的因素包括法制条件、政治条件...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工程。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常态,公民对法律的了解程度日益提高,权利意识逐步增强,法律价值观初步形成。但与此同时,公民守法习惯尚未全面养成,责任、义务意识淡薄。影响守法的因素包括法制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传统法律文化、守法成本和守法利益等。新常态下要实现全民守法,应当制定良法,政府机关主动守法,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意识接轨,有序推进法治的普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全民守法 良法 法治意识 普惠
下载PDF
从“有法可依”到“有良法可依”——兼论“三个代表”思想对当前立法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欧元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从“无法无天”到“有法可依”和从有法可依到有良法可依是中国当代法制文明发展中的两次重大飞跃。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不仅是制定和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先进与否的标准,而且也是衡量法律良、恶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文中提... 从“无法无天”到“有法可依”和从有法可依到有良法可依是中国当代法制文明发展中的两次重大飞跃。本文认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不仅是制定和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先进与否的标准,而且也是衡量法律良、恶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了立“良法”的六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法可依” “有良法可依” 三个代表 立法工作 衡量标准 民主法制建设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良法虽垂 颓风难挽——清代徽州环溪吴氏家族禁山碑约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柏树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0-15,共6页
以清代徽州环溪吴氏家族的禁山碑约为根据,从它的形成揭示了清代徽州乡村行政运作机制的主要特点,从它的内容阐述了吴氏家族所坚持的徽州山场经营的正确方针,从它的前言总结了环溪吴氏家族160年禁山历史的经验教训,并指出它对当代山区... 以清代徽州环溪吴氏家族的禁山碑约为根据,从它的形成揭示了清代徽州乡村行政运作机制的主要特点,从它的内容阐述了吴氏家族所坚持的徽州山场经营的正确方针,从它的前言总结了环溪吴氏家族160年禁山历史的经验教训,并指出它对当代山区生态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环溪吴氏家族 禁山碑约 良法 颓风
下载PDF
善治的实现:基于法治标准之探索的审思
9
作者 霍卓莉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2期47-52,共6页
伴随着经济社会在各个历史阶段展现的不同发展状态,政府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统治者到市场主导者再到服务者。与此同时,公众对于政府治理的方式和效果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自身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增进,政府自... 伴随着经济社会在各个历史阶段展现的不同发展状态,政府角色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统治者到市场主导者再到服务者。与此同时,公众对于政府治理的方式和效果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自身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增进,政府自身以更加廉洁、公正、高效的状态治理社会。这也意味着是时候转变治理方式,从法制过渡到法治。鉴于此,研究分析法治实施的标准应被纳入顶层设计中,同时通过实施法治,推动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达到最大限度的增进民生福祉的善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法 法治 公平正义 善治
下载PDF
传统中国良法观的法哲学逻辑
10
作者 武夫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8-51,共4页
中国古人对优良法制的孜孜追求,塑造了传统中国良法观的深厚底蕴与完整逻辑。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传统中国的良法观主要关注“良法是什么”、“法律为什么被认定为良法”以及“如何证成法律是优良”三个主要问题。对传统中国良法观的法... 中国古人对优良法制的孜孜追求,塑造了传统中国良法观的深厚底蕴与完整逻辑。从法哲学的视角来看,传统中国的良法观主要关注“良法是什么”、“法律为什么被认定为良法”以及“如何证成法律是优良”三个主要问题。对传统中国良法观的法哲学逻辑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法律传统在当代的影响及其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以良法保障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 良法 法哲学 逻辑
下载PDF
探析《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历史维度
11
作者 朱宏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52-53,共2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道德在被抛弃良久之后,终于渐渐重回视野,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下面我将按照康德本人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构建的时间顺序进行论述,并结合社会的当下发展与康德的文中例证加以论述。希望能够加深对于康德道德形而上学...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道德在被抛弃良久之后,终于渐渐重回视野,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下面我将按照康德本人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构建的时间顺序进行论述,并结合社会的当下发展与康德的文中例证加以论述。希望能够加深对于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理解,以求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理性 道德哲学 善良意志 义务 律令 敬重
下载PDF
Good Laws for Banks
12
作者 By WANG JUN 《Beijing Review》 2006年第50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WTO good laws for Banks
原文传递
“敌对占有”与我国物权理论
13
作者 陈泰和 《时代法学》 2007年第5期63-70,共8页
敌对占有取得所有权,与我国物权理论具有相当大的差距,涉及理论体系、司法实践、法律思维。研究显示,它对我国现有的物权法学理论具有很强冲击性对抗,甚至颠覆效果。法律并非逻辑性体系性的学者臆想的乌托邦,而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生活生... 敌对占有取得所有权,与我国物权理论具有相当大的差距,涉及理论体系、司法实践、法律思维。研究显示,它对我国现有的物权法学理论具有很强冲击性对抗,甚至颠覆效果。法律并非逻辑性体系性的学者臆想的乌托邦,而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生活生产,什么东西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富强,就是对的。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都是敌对占有之所以被美国拥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对占有 物权 颠覆 良法 借鉴意义
下载PDF
以科学立法促进刑法话语体系发展 被引量:57
14
作者 刘艳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05,共12页
新时代如何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的刑法话语体系,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中国刑法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刑法作为所有部门法的保障法,应坚持以科学立法为引领,推进刑法话语体系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刑事立法经历... 新时代如何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的刑法话语体系,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中国刑法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刑法作为所有部门法的保障法,应坚持以科学立法为引领,推进刑法话语体系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刑事立法经历了从粗放型到象征性的特点变迁;从粗放立法到象征立法再到科学立法,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必由之路。为此,应以科学立法促进高质量的刑事立法,通过立改废释,将刑法逐步发展为规定明确的法、富有实效的法与公平正义的法,最终实现良法善治。科学刑事立法将有效促进刑法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宽严相济、罪刑平等、犯罪概念中的但书等,都是由我国刑事立法确立并经刑法理论凝炼而形成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刑法话语。未来中国法学界应努力创新中国特色刑法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刑法学学术的国际自信,在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刑事法治的有力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立法 粗放型 象征性 良法善治 立改废释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论算法备案制度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吉豫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8,共13页
算法备案是我国在新时代创设的一项算法治理制度。这项制度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在数字领域的延伸和创新,是在数字法治的实践背景下推进算法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项创新制度,需要以国家治理和数字法治的原理... 算法备案是我国在新时代创设的一项算法治理制度。这项制度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治理原则在数字领域的延伸和创新,是在数字法治的实践背景下推进算法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项创新制度,需要以国家治理和数字法治的原理为指引,透视其法律属性、政策属性与治理功能,厘清算法备案对象所具有的技术与规范双重性质。在此基础上,以目的思维、合作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科学方法推进算法备案制度建设,以良法善治的理念和机制,来规范、优化算法备案制度功能,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提高监管效能、控制算法风险、激励企业合规、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共利益的作用,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数字科技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备案 算法治理 人工智能治理 多元共治 算法透明 良法善治
下载PDF
善刑与善用刑:传统中国的祥刑追求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所谓祥刑,即指传统中国所倡导与追求的良法善刑。祥刑的理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结着古人的用刑智慧及其司法理性,与当今刑法的价值取向也有相通之点,尽管存在着糟粕,仍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祥刑所追求的善刑与善用刑,其核心是... 所谓祥刑,即指传统中国所倡导与追求的良法善刑。祥刑的理念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结着古人的用刑智慧及其司法理性,与当今刑法的价值取向也有相通之点,尽管存在着糟粕,仍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祥刑所追求的善刑与善用刑,其核心是对刑的敬畏与克制,崇德尚礼,刑非所先,以刑为辅;其奉行的准则是详审与中正,推鞠得情,处断平允是对刑官的基本要求;其内蕴在于仁恕与矜恤,惟良折狱,哀矜折狱,寓德于刑之中;其目标则是卫善与安民,辟以止辟,刑以止刑,期于无刑。敬刑、中刑、恤刑与无刑是祥刑理念所推崇的用刑之道,彰显了传统刑法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刑 善用刑 良法善刑 用刑之道
原文传递
作为中国政法话语的表达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春镇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27,194,195,共16页
表达权是一个容纳了"表达自由"之内核且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法表述。它既与"表达自由"具有学理上的关联,又在数字人权的时代背景下被嵌入了新的制度内涵。在理论上,表达权通过节制资本和立足于底线思维,扩展了"... 表达权是一个容纳了"表达自由"之内核且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法表述。它既与"表达自由"具有学理上的关联,又在数字人权的时代背景下被嵌入了新的制度内涵。在理论上,表达权通过节制资本和立足于底线思维,扩展了"表达自由"的内涵,建构了数字人权时代的"新思想市场"。在功能上,表达权满足了新的时代需求,有助于通过制定良法表达人民意志和通过善治实现人民意志。表达权的实现,需要国家在消极层面不干涉公民的合法表达,也需要国家在积极层面为公民的合法表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安排。其中既包括经由基础设施建设来打破"数字鸿沟",保障公民能够自由合法地"表"明自身观点,也包括通过制度安排尊重网络平台的自治并对其进行规制,使公民的观点"达"致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权 表达权 表达自由 政法话语 良法善治
原文传递
整体系统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法治建构的应然逻辑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祖增 王灿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 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以法治保障作为核心论题。整体系统观作为一种聚合于传统文化、政治思想及哲学理论等诸多学科的全景化研究视角,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理与法治建构原理予以有机统合,与黄河流域生态法治的秩序期待和构造逻辑相契合。以此为分析工具,整体系统观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向度应基于法理基础的铺陈与“良法善治”的建构两个理路展开。之于前者,黄河流域生态法治建构的法理基础以时间、理念与规范三个场域为基本构成,以纵向时间的回溯与预见、权力主义与专业主义的整合、公私法的交融为进阶呈现;之于后者,理想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治构造应依照以下进路展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这部综合性立法为基础,对下位法进行补位与修订,建构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提升流域治理效能的目标定位出发,以立法确立的流域协调机制为统筹,实现“环境权利—环境权力”二元架构均衡配置基础上法律实施机制的协同作用;以适度环境司法能动主义为价值遵循,塑造预防性价值为主、救济性功能为辅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体系;建立“三位一体”守法机制,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守法、企业模范尊法、社会公众全民崇法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守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整体系统观 法治建构 法理基础 良法善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下载PDF
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新时代我国行政法治学理的更新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开愚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30-133,共4页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由"形式法治"进入"实质法治"阶段,法治精神、法律法规开始注重向"实然""结果"为导向作出调整,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行政法治的学理研究也随之不断更新、完善,并反过来促进了...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由"形式法治"进入"实质法治"阶段,法治精神、法律法规开始注重向"实然""结果"为导向作出调整,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行政法治的学理研究也随之不断更新、完善,并反过来促进了"实质法治"所追求的"实然"公正,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法治 形式法治 行政法治 良法善治
下载PDF
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目标、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钰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33,共6页
基于规范主义法学和法社会学的不同研究角度,理论界对党内法规制度属性的认识出现差异。党内法规作为一类重要的治理规范,其建设必须以良法善治为目标。当前,党内法规建设存在着规范性仍需提高,实效性有所不足,部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 基于规范主义法学和法社会学的不同研究角度,理论界对党内法规制度属性的认识出现差异。党内法规作为一类重要的治理规范,其建设必须以良法善治为目标。当前,党内法规建设存在着规范性仍需提高,实效性有所不足,部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仍需加强等问题。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需要以习近平依规治党思想为指导,使党内法规建设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服务于党的建设的实践需要。同时,推动党内法规由义务性规范向义务与权利平衡性规范转变,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良法善治 问题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