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分散性胶体金的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孙秀兰 赵晓联 汤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 利用磁力搅拌器作为加热和搅拌设备 ,研究了单分散性胶体金的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 ,确定最佳制备条件 ,并采用UV visible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粒径为 11nm胶体金的最佳制备条件是溶液起... 目的 利用磁力搅拌器作为加热和搅拌设备 ,研究了单分散性胶体金的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 ,确定最佳制备条件 ,并采用UV visible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粒径为 11nm胶体金的最佳制备条件是溶液起始沸腾时间 2min ,加入还原剂后再继续加热反应时间是 6min ,反应过程中的搅拌转速为 10 0 0r min。此条件下得到的胶体金平均粒径为 10 .7nm ,标准偏差为 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胶体金 制备工艺 优化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2
作者 龚频 王思远 +2 位作者 陈雪峰 张涛涛 陈福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58-364,共7页
本论文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并概述了该技术在医疗检测、食品检测和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便捷及可快速判读结果等特点,同时也提出了... 本论文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并概述了该技术在医疗检测、食品检测和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便捷及可快速判读结果等特点,同时也提出了此项技术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并探讨了其在未来研究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 免疫层析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浅孔留矿法的新工艺和新技术综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樊满华 《黄金科学技术》 2002年第2期6-12,共7页
占我国地下开采 1 / 3以上出矿量的浅孔留矿法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不但采用了多种新技术 ,而且也发明与应用了适用不同开采技术条件的新工艺。
关键词 黄金矿山 地下开采 浅孔留矿法 新技术 新方法
下载PDF
海昏侯墓出土部分金器初步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烨亮 李文欢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207,共19页
海昏侯墓是迄今为止发现保存状况最为完整,陵园结构最为清晰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海昏侯墓出土的遗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其中出土的大量金器为历来考古发现之最。笔者对其中出土的金器的名称命名、铸造加工工艺、铭文内容、成分、重量... 海昏侯墓是迄今为止发现保存状况最为完整,陵园结构最为清晰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海昏侯墓出土的遗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其中出土的大量金器为历来考古发现之最。笔者对其中出土的金器的名称命名、铸造加工工艺、铭文内容、成分、重量、尺寸以及各项内容之间的相关联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发现金饼、马蹄金、麟趾金在铭文、重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金饼部分铭文为校重的记录。马蹄金、麟趾金底部铭文为区分重量、等级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饼 马蹄金 麟趾金 金板 铭文 工艺 成分 重量
原文传递
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臻 陆利霞 熊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597-3599,共3页
介绍了生物芯片、生物传感器、胶体金技术、EILSA和免疫荧光法在霉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提出要加强霉菌毒素的检测技术,需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
关键词 霉菌毒素 检测 芯片 传感器 EILSA 胶体金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二次资源的黄金回收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怀国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55,共4页
文中总结和介绍了从含金废液、镀金废件、含金合金废件、贴金废件、含金粉尘、含金垃圾、电子废件和描金陶瓷废件等二次资源中回收黄金的方法和工艺。
关键词 二次资源 黄金回收 方法 工艺
下载PDF
纳米金在生物医学技术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家萌 曹颖 +1 位作者 赵媛 杨毅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0,共5页
近年来,纳米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被当作光学探针和生物相容性材料来使用。随着纳米金标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以纳米金为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技术将成为现代重要标记技术,也将会在未来... 近年来,纳米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被当作光学探针和生物相容性材料来使用。随着纳米金标记技术向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以纳米金为免疫标记物的检测技术将成为现代重要标记技术,也将会在未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在病原体、核酸蛋白质检测和生物传感器制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标记技术 检测
原文传递
岩金矿山采空区处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蔡保清 《有色矿冶》 2003年第2期1-4,共4页
岩金矿山以浅眼留矿法为代表的空场采矿法为主要开采手段 ,约占 5 0 %,每年形成数百万m3 采空区 ,并绝大多数未进行专门处理。本文介绍数例岩金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法及效果与对策 ,供有关企业参考。
关键词 岩金矿山 空场采矿法 采空区封崩充撑 采空区处理 浅眼留矿法
下载PDF
从何家村到法门寺:金银器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程旭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156,共10页
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271件金银器,作为盛唐文化象征和丝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当时具有世界性影响。其中有一部分器物属于唐少府监下属机构之中尚署、铸钱监制作,带有明显的初学痕迹,其錾刻、鎏金及金筐宝钿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器形... 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271件金银器,作为盛唐文化象征和丝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当时具有世界性影响。其中有一部分器物属于唐少府监下属机构之中尚署、铸钱监制作,带有明显的初学痕迹,其錾刻、鎏金及金筐宝钿技术尚不成熟,而且器形简单而偏小。法门寺文思院则在这些方面有突出的进步,既注重轮廓造型,又将金属本身光泽与鎏金完美结合,加上凸显中心的纹饰鎏金,形成非常华美富贵庄严的整体效果,且在纹饰题材和造型上完全中国化。但法门寺器物轻巧、单薄,与当时国力下降、唐政府财政捉肘见襟有关。与何家村金银器相比,法门寺遗物作为一次盛大佛事活动的留存物,工艺极为高超,但文化张力有限,似乎更多地在佛教界及艺术界有着更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家村 法门寺 金银器 制作工艺 比较
原文传递
胶体金色谱技术在赭曲霉毒素A快检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伟璐 王宇婷 +3 位作者 孔维军 杨美华 赵明 欧阳臻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945-2951,共7页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一类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及中药材中。其痕量、剧毒、受污染、基质复杂等特点,给实际检测造成了很大困难。在众多检测技术中,胶体金色谱技术以其灵敏度高、...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一类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及中药材中。其痕量、剧毒、受污染、基质复杂等特点,给实际检测造成了很大困难。在众多检测技术中,胶体金色谱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经济实用、使用方便等优点在OTA快速检测中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适配子技术的进步及其在色谱技术中的应用,发展了新型胶体金适配子色谱技术。该文阐述了2种胶体金色谱技术的构造及原理,重点介绍了新型胶体金适配子色谱技术,归纳并比较了它们在OTA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胶体金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A 胶体金 适配子 色谱技术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K金首饰走俏市场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晓霞 《黄金》 CAS 2004年第11期56-58,共3页
以金合金为基体材料或镶嵌各种人工合成宝石而加工制作的K金首饰在颜色、品种、款式等方面都优于纯金首饰,并随着设计及加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K金首饰以其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在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
关键词 纯金首饰 K金首饰 款式 首饰设计 制造工艺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艳秋 刘长远 +1 位作者 曹远银 赵奎华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1,共4页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Pseudomonas viridiflava(Burkholder 1930)Dowson1939]检测试纸条。采用柠檬酸三钠法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标记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多克隆抗体,将金标抗体喷涂在结合垫上,将黄...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Pseudomonas viridiflava(Burkholder 1930)Dowson1939]检测试纸条。采用柠檬酸三钠法还原氯金酸制备胶体金,标记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多克隆抗体,将金标抗体喷涂在结合垫上,将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抗体和羊抗兔二抗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制成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检测试纸条。用试纸条检测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的结果表明,制备的试纸条特异性好,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细菌等无交叉反应,对黄瓜叶片中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的最低检测限为106cfu/m L,能在5~15 min内快速检测出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适合田间现场快速检测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白枯病病菌 胶体金 免疫层析技术
原文传递
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试纸条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春缘 梁克峰 +5 位作者 任瑞文 陈迪佳 刘炅 刘军 陈月 田靖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IgG抗体的试纸条,为其现场检测提供新的工具。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技术,以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为标记物,将JEV特异性原核表达抗原JEVAg45固化于硝... 目的:制备一种快速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IgG抗体的试纸条,为其现场检测提供新的工具。方法:采用免疫层析技术,以胶体金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为标记物,将JEV特异性原核表达抗原JEVAg45固化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抗原,以JEV抗体阴性的人IgG抗体为质控,制备胶体金快检试纸条,并对该试纸条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临床应用进行评估。结果:该试纸条可检测按1∶10~1∶640稀释的JEV多克隆抗体,且同批次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一致。该试纸条与其他13种相近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与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该试纸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为基层单位快速筛查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 JEV 胶体金 免疫层析技术 IGG抗体 试纸条
下载PDF
堆浸提金强化技术评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谷晋川 刘亚川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36,共5页
本文从堆浸提金工艺的各个环节,研究了堆浸提金的强化技术。
关键词 金矿 堆浸 强化技术 选矿
下载PDF
不同粒径的Au纳米粒子对SPR技术定量分析灵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时红娇 车津晶 +3 位作者 陈知航 刘运龙 单成启 程远国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0-284,288,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Au NPs)对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系统信号放大的影响,筛选最适粒径的Au NPs,从而建立一种新的SPR方法用于猕猴血清中西妥昔单抗(C225)定量分析。方法利用柠檬酸还原HAuCl4法自...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Au NPs)对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系统信号放大的影响,筛选最适粒径的Au NPs,从而建立一种新的SPR方法用于猕猴血清中西妥昔单抗(C225)定量分析。方法利用柠檬酸还原HAuCl4法自行制备3种粒径Au NPs并分别与羊抗人IgG进行偶联,将偶联物引入BI-Acore系统进行SPR信号采集,筛选最适粒径的Au NPs,进而利用BIAcore系统建立猕猴体内C225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结果自行制备的Au NPs形状相对圆润,大小均一。几种粒径的Au NPs均能引起SPR信号放大,但粒径不同则SPR信号放大情况不同,其中10 nm Au NPs的SPR信号放大作用最为明显。结论将特定大小的Au NPs引入SPR定量分析系统能够显著提高SPR信号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SPR定量分析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ACORE 表面等离子共振 金纳米粒子 定量分析 生物传感技术
原文传递
2.5D Crustal Models Derived from Analytical Polynomial Separation Technique and Spectral Analysis of Gravity Data with Their Probable Gold Mineralization Migrations (Batouri, SE-Cameroon)
16
作者 Ngoumou Paul Claude Assembe Stephane Patrick +4 位作者 Owono Amougou Olivier Ulrich Igor Meying Arsene Yandjimaing Justine Ngoh Jean Daniel Pepogo Man-Mvele Augustin Didier 《Advances in Remote Sensing》 2021年第1期1-24,共24页
Geophysical surveying is crucia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poorly exposed areas such as SE-Cameroon, a region known for its gold mineral potential. In this paper, gravity survey is carried out in th... Geophysical surveying is crucial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poorly exposed areas such as SE-Cameroon, a region known for its gold mineral potential. In this paper, gravity survey is carried out in the Batouri area, SE-Cameroon based on land gravity data from the Centre-south Cameroon.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refore, an analytical polynomial separation program, based on least-square fi</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ting of a third-degree polynomial surface to the Bouguer anomaly map, was used to separate the regional/residual components in gravity data. This technique permitt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sposition of the deep and near surface structures responsible of the observed anomalies in the Batouri area. Spectral analysis and 2.5D modelling of two profiles P</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W-NE) and P</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span></su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N-S) selected from the residual anomaly map provided depths to basement. These depths constrain the gravity models along the profiles, indicating a variable thickness of the sedimentary infill with an approximate anomaly of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3 mGal. The 2.5D model of the basement shows a gravity body, with a signature suggesting two close and similar masses, which characterize the quartz-bearing formations associated here to granite and gneiss. Our work highlights a main heavy gravity: Gwé-Batouri anomaly, containing the major part of auriferous deposits located along the NE-SW direction. Further, three tectonic sub-basins bounded by normal faults have been highlighted at Guedal, Gwé, and Bélimban, in the south of Guedal-Bélimban depression.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extension tectonics, more or less vertical tangential cuts and accidents that have affected the region. A correlation with previous results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Anomaly SE-Cameroon Polynomial technique Spectral Analysis 2.5D Modelling gold Mineralization Batouri Area
下载PDF
钛表面纳米管结构金纳米颗粒加载对成骨细胞MC3T3-E1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博雅 宋文 +2 位作者 何奕德 李哲 张玉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在钛纳米管表面加载金纳米颗粒并探究对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将金纳米颗粒沉积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材料表征,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RT-PCR、ALP染色、... 目的:在钛纳米管表面加载金纳米颗粒并探究对成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使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将金纳米颗粒沉积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表面。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材料表征,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RT-PCR、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检测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在改性材料表面成骨分化能力。结果:通过直流电沉积技术成功将金纳米粒子成功组装在二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改变电沉积时间可以控制金颗粒的尺寸和负载量。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的加入增加MC3T3成骨分化特异性基因Osx、BMP-2和OPN的表达(P<0.05),显著增强ALP活性和矿化能力(P<0.01)。结论:钛纳米管结构加载金纳米颗粒可以促进MC3T3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 金纳米粒子 电沉积技术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黄金矿山竖井设计的新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卞明君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介绍了黄金矿山竖井设计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提升、复合罐道和冷弯方钢管罐道、玻璃钢安全隔网、简易锚杆安装罐道梁等新技术值得在竖井建设、竖井改造工程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 黄金矿山 竖井 新技术
下载PDF
论我国目前黄金矿业开采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波 袁志安 《黄金》 CAS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通过对我国目前黄金矿山开采的技术分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设备工艺的应用 。
关键词 黄金矿业 开采技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家具五金的镀金工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铁球 《家具》 2007年第4期42-44,共3页
简要陈述了家具五金的镀金工艺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从镀金制品的工艺类别、加工技术参数、性能和用材等角度与电仿金工艺相比较,给家具企业选择镀金工艺五金件时做一个参考。
关键词 镀金 工艺 家具 表面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