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抑制的认知神经基础:基于两种行为抑制任务范式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敏 邓赐平 +1 位作者 孙志凤 李其维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0-1122,共3页
Go/no go任务与stop signal任务是行为抑制研究中两个常用的任务。本文从任务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各自的理论基础以及任务操作所激活的大脑神经网络这三个方面对这两个任务进行比较,阐明这两个任务涉及的是两种类型的行为抑制:优势反应抑... Go/no go任务与stop signal任务是行为抑制研究中两个常用的任务。本文从任务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各自的理论基础以及任务操作所激活的大脑神经网络这三个方面对这两个任务进行比较,阐明这两个任务涉及的是两种类型的行为抑制:优势反应抑制与反应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抑制 认知神经 go/no go任务 STOP signal任务
下载PDF
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抑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庆久 钱英 +2 位作者 帅澜 丰雷 王玉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临床症状、不同维度(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和生态学)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与不同维度抑制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 目的:探讨哌甲酯控释剂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临床症状、不同维度(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和生态学)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与不同维度抑制功能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28名ADHD患者[年龄(10.8±1.8)岁],使用哌甲酯控释剂(18~54mg/d)治疗4~6周,以ADHD症状评定问卷(父母问卷)为主要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自编的计算机版本的Go/No Go任务评定ADHD患者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的抑制功能,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中的抑制因子得分评价ADHD患者生态学抑制功能的情况。结果:经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后,ADHD患者临床症状的总分[(32.8±9.2)vs.(20.7±11.9)],注意缺陷[(18.6±4.1)vs.(11.5±6.1)]及多动冲动评分[(14.2±6.6)vs.(9.1±6.6)]、Go/No Go任务虚报数[(22.0±10.9)vs.(14.8±10.4)],以及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的得分[(2.0±0.5)vs.(1.7±0.4)]较服药前均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DHD注意缺陷分的改善率与Go/No Go任务虚报数的改善率呈正相关(r=0.42,P<0.05),多动冲动症状的改善率与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的改善率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哌甲酯控释剂能有效地改善ADH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维度的抑制功能。BRIEF量表中抑制因子得分的改善与ADHD多动冲动症状的改善相关,操作性神经心理测查的执行功能测定是对临床实践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哌甲酯控释剂 抑制功能 go/No go任务 自身对照研究
下载PDF
基于ERP的抑制控制实验范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晨 王宇 +4 位作者 钟闰清 林盘 蓝文威 高军峰 王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7-871,890,共6页
目的:通过对Flanker和Go/No go两种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脑电信号对比性分析,揭示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96名被试完成Flanker(干扰抑制)、Go/No go(反应抑制)任务。结果:两种实验范式在... 目的:通过对Flanker和Go/No go两种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脑电信号对比性分析,揭示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为抑制控制实验范式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96名被试完成Flanker(干扰抑制)、Go/No go(反应抑制)任务。结果:两种实验范式在冲突条件下的错误率均大于无冲突条件下的错误率,且冲突条件比无冲突条件产生了更大的N200波幅。两种任务对比发现:反应抑制范式比干扰抑制范式产生更大的N200波幅,N200的潜伏期更晚,且脑地形图分布存在差异:Go/No go范式主要激活额中央区,而Flanker范式激活前额区与额中央区。结论:反应抑制和干扰抑制范式均具有有效性,但与干扰抑制相比,反应抑制需要消耗更多的认知资源。干扰抑制可能主要涉及早期感知加工阶段,而反应抑制涉及后期加工阶段对运动反应的调整或抑制,因此在对病理人群进行抑制控制研究时,应当结合疾病特异性选用不同抑制类型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控制 Flanker任务 go/No go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基于具身认知观的理解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丽 陈雪梅 +1 位作者 王琦 李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09-1317,共9页
目前SNARC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研究以12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奇偶判断任务、Go/No-go任务以及合作情境下的Go/No-go任务依次展开了三个研究,拟揭示身体形... 目前SNARC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研究以12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奇偶判断任务、Go/No-go任务以及合作情境下的Go/No-go任务依次展开了三个研究,拟揭示身体形式和社会环境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双手完成奇偶判断任务,结果出现了经典的SNARC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完成Go/No-go任务,并让被试单手(左手或右手)对奇数或偶数进行反应,结果SNARC效应没有出现,这表明认知主体的身体形式对SNARC效应产生了影响。实验三要求被试合作完成Go/No-go任务,该实验按照被试所坐的位置(左边和右边)和反应手(左手和右手),设计了四个条件,结果只有身体位置和反应手完全一致时出现了SNARC效应。以上结果一方面表明了具身认知观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扩展了以往对SNARC效应本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RC效应 具身认知 奇偶判断任务 go/No-go任务
下载PDF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缺陷 被引量:17
5
作者 焦彩珍 刘治宏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了考察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抑制控制能力是否存在缺陷,从初中一、二年级选取数学学习困难学生47人,另外随机选取51名数学学习正常学生为对照组,运用flanker与go/no-go任务对两组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flan... 为了考察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抑制控制能力是否存在缺陷,从初中一、二年级选取数学学习困难学生47人,另外随机选取51名数学学习正常学生为对照组,运用flanker与go/no-go任务对两组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flanker与go/no-go任务各条件下的正确率与数学成绩显著正相关,flanker与go/no-go任务各条件下的个体内反应时变异(IIV)与数学成绩显著负相关.(2)数学学习困难组学生在flanker与go/no-go任务条件下的正确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在flanker与go/no-go任务条件下的IIV上,数学学习困难组学生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及执行脑功能落后于普通学生,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数学教育应重视对其执行功能进行训练以及执行脑功能的干预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困难 抑制控制 flanker任务 go/no-go任务 初中生
下载PDF
哌甲酯调节正常成年人大脑对go/no-go任务的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邓翌超 张德玄 +4 位作者 华建明 刘微波 蒋飚 王继跃 祝一虹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被试服用哌甲酯与安慰剂后执行go/no-go任务时脑区激活的差异,探明5-羟色胺(5-HT)系统在哌甲酯调节动作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药物(哌甲酯,安慰剂)和任务(go组块,nogo组块)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8名男性健康大学生志愿... 目的 通过比较正常被试服用哌甲酯与安慰剂后执行go/no-go任务时脑区激活的差异,探明5-羟色胺(5-HT)系统在哌甲酯调节动作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药物(哌甲酯,安慰剂)和任务(go组块,nogo组块)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8名男性健康大学生志愿者,服用哌甲酯(20 mg)或安慰剂(维生素B6 20 mg)后,分别在进行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的同时执行组块设计的go/no-go任务.结果 哌甲酯可减少眶-前额皮质的激活程度,增加小脑、海马的激活.任务主效应主要体现在与运动有关的脑区,如运动区、丘脑、壳核等.同时,哌甲酯可增强中缝核在抑制任务时的反应,与之有相同激活模式的还有苍白球及左侧小脑.激活阈限均为P<0.01,未校正,连续体素>20个.结论 哌甲酯可能通过5-HT系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醋甲酯 磁共振成像 go/no—go任务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
7
作者 陈祥龙 朱妍 +2 位作者 吴迪 孙科伟 肖玮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92-1096,共5页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并评估其训练效果。方法开发以经典Go/No-go任务为核心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采用游戏化任务训练3周,对... 目的设计一款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并评估其训练效果。方法开发以经典Go/No-go任务为核心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3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采用游戏化任务训练3周,对照组完成相同时间的阅读训练。评估实验组在游戏化Go/No-go任务上的训练效应,以及两组被试在经典Go/No-go任务中的表现和Stroop任务上的迁移效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实验组在游戏化Go/No-go任务中产生显著的训练效应[No-go正确率:F(1,17)=14.949,P=0.001,η^(2)=0.468]。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表明实验组在经典Go/No-go任务上的成绩得到提升[No-go正确率:F(1,34)=6.843,P=0.013,η^(2)=0.168],在Stroop任务中产生迁移效应[实验组冲突效应:F(1,34)=9.146,P=0.005,η^(2)=0.212和冲突得分:F(1,34)=5.315,P=0.027,η^(2)=0.135后测较前测显著降低]。结论基于手机应用程序的游戏化抑制控制训练任务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控制训练 手机应用程序 游戏化 go/No-go任务 STROOP任务
下载PDF
视觉分辨的Go/No-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
8
作者 赵邦云 黎海蒂 +1 位作者 李希成 高恩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 研制视觉分辨的Go No 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 ,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心理物理学、精神科学等实验研究。方法 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 ,利用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开发软件VisualC + + 6.0作为本... 目的 研制视觉分辨的Go No Go任务行为训练自动控制系统 ,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药理学、心理物理学、精神科学等实验研究。方法 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 ,利用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开发软件VisualC + + 6.0作为本系统开发软件。在硬件设计中 ,引进电磁兼容技术 ,使系统性能更加稳定。结果 本系统能精确地自动控制灵长类动物完成Go No Go任务行为训练实验的全过程。结论 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人机界面友好 ,操作简便 ;利用传感器检测动物行为活动 ,判断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传感器 go/No-go任务 自动控制 视觉
下载PDF
双人合作go/no-go任务在评估人际关系质量的研究
9
作者 余凯 李成 +1 位作者 张玉麟 赵国朕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7-374,共8页
目的采用双人合作go/no-go任务范式,探究其在人际关系质量评估中的作用,揭示该任务用于评估群体人际关系质量的潜在价值。方法招募志愿者朋友组76对,陌生人组23对,测量情绪表达及人际关系质量问卷指标,随后成对完成双人合作go/no-go任务... 目的采用双人合作go/no-go任务范式,探究其在人际关系质量评估中的作用,揭示该任务用于评估群体人际关系质量的潜在价值。方法招募志愿者朋友组76对,陌生人组23对,测量情绪表达及人际关系质量问卷指标,随后成对完成双人合作go/no-go任务,记录相应的同步率和反应时指标。结果朋友组的go试次反应时差显著低于陌生人组(P<0.01);go试次反应时差和积极情绪表达与人际关系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go试次同步率、go同步试次反应时差和积极情绪表达强度与人际关系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进一步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go试次同步率、go试次反应时差和积极情绪表达可以共同预测人际关系质量(P<0.001)。结论双人合作go/no-go任务能够有效评估人际关系质量,且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可反映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人合作go/no-go任务 人际关系质量 群体 情绪表达
下载PDF
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何安明 刘华山 惠秋平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30,共8页
研究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和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o/No-go AssociationTask,GN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预备性研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挑选自我词/他人词各16个,从汉语... 研究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和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o/No-go AssociationTask,GN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预备性研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挑选自我词/他人词各16个,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挑选出与感恩相关的积极词/消极词各20个,根据65位大学生的评定结果筛选出自我词/他人词各8个,积极词/消极词各8个,用于正式研究。正式研究采用IAT、GNAT感恩测量程序和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对155名大学生同时进行IAT、GNAT及外显感恩的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内隐感恩,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3)采用IAT和GNAT研究感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内隐联想测验(IAT) go No-go联想任务测验(GNAT) 内隐感恩 外显感恩
原文传递
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珂 张大均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4期15-18,29,共5页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先后发展出了GO/NO-GO联想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作...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先后发展出了GO/NO-GO联想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作业等;近几年又提出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和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等,这些方法丰富充实了内隐联想测验,是对Greenwald提出的IAT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联想测验(IAT) go/NO—go联想任务(GNAT) 外部情感西蒙作业(EAST) 单类 内隐联想测验(SC—IAT) 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 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SA—IAT)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任艳玲 王苏弘 +1 位作者 马岭 董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通过Go/Nogo任务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ADHD儿童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次,治疗前后分别完成Go/Nogo任务,同时... 目的通过Go/Nogo任务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ADHD儿童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0次,治疗前后分别完成Go/Nogo任务,同时记录行为学和脑电数据,对治疗前后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行为学: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虚报错误数[(2.95±2.22)个]明显低于治疗前[(4.65±4.4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事件相关电位: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ADHD儿童Go刺激的P2波潜伏期[(210.00±27.54)ms]和N2波潜伏期[(310.59±45.82)ms]明显短于治疗前[(228.27±34.17)ms,(328.00±42.2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go刺激的N2波幅治疗后[(0.23±3.79)斗V]明显低于治疗前[(一1.84±4.23)¨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减少ADHD儿童多动冲动行为,提高对靶刺激的察觉能力,改善注意力和冲突监测能力。脑电生物反馈是一种治疗ADH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go/Nogo任务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和外显情绪性反应抑制缺损及其与冲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顾雨婷 吕世欣 +4 位作者 朱国辉 张芹 田雪 孙宏伟 王艳郁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和外显情绪反应抑制特点及其与冲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性Go/Nogo任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与健康对照组(32例)在不同情绪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抑制进行测评,同时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评估冲动...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和外显情绪反应抑制特点及其与冲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性Go/Nogo任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与健康对照组(32例)在不同情绪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抑制进行测评,同时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评估冲动性水平。结果:在内隐情绪性任务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负性情绪任务下的Nogo错误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中性任务下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内隐负性任务下的Nogo错误率显著高于内隐中性任务下的Nogo错误率,而健康对照组内隐负性任务下的Nogo错误率与内隐中性任务下的Nogo错误率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普通任务以及内隐负性任务下的Go反应时与注意冲动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内隐中性任务下的Nogo错误率与注意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及BIS-11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内隐加工存在反应抑制缺损,该缺损与冲动性存在一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内隐情绪 外显情绪 反应抑制 情绪性go/Nogo任务
原文传递
乐观偏差的内隐效应——Go/No-go联想任务的再证明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瑞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乐观偏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好事情更垂青于自己,而坏事情更眷顾他人"。本研究采用Nosek的Go/No-go联想任务范式和E-prime2.0专业软件,以4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乐观偏差的内隐效应再次进行了检验。... 乐观偏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好事情更垂青于自己,而坏事情更眷顾他人"。本研究采用Nosek的Go/No-go联想任务范式和E-prime2.0专业软件,以4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乐观偏差的内隐效应再次进行了检验。结果再次证明:乐观偏差的确具有自动化、无意识的内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观偏差 内隐效应 go/No-go联想任务
下载PDF
关于强迫症病人反应抑制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美玲 蔡厚德 《心理研究》 2008年第5期61-65,共5页
强迫症病人在抑制无关信息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当前这个研究的目的是要确定OCD(n=40)被试和正常组被试(n=40)相比是否表现出行为和认知抑制缺陷。所有的被试进行了Go/Nogo任务(行为抑制测量)和Stroop测验(认知抑制测量)。OCD被试在Go... 强迫症病人在抑制无关信息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困难。当前这个研究的目的是要确定OCD(n=40)被试和正常组被试(n=40)相比是否表现出行为和认知抑制缺陷。所有的被试进行了Go/Nogo任务(行为抑制测量)和Stroop测验(认知抑制测量)。OCD被试在Go/Nogo任务中犯了更多的执行错误,在Stroop任务的干涉测试中犯了更多的错误,而且反应时也更长。实验证明OCD被试在行为和认知抑制中表现出缺陷,这可能是OCD反复性行为症状如强迫行为和强迫观念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D STROOP任务 go/Nogo任务 执行功能 行为抑制 认知抑制
下载PDF
归因引导对社会态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率 贺岭峰 高旭辰 《心理研究》 2010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研究同时运用外显自陈量表与内隐联想测验Go/No-go联想任务(GNAT),使用现实舆论新闻作为态度材料,测量了被试对复杂社会对象的内隐和外显态度,探讨了舆论报道中不同的归因引导方式对被试态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归因导向能... 本研究同时运用外显自陈量表与内隐联想测验Go/No-go联想任务(GNAT),使用现实舆论新闻作为态度材料,测量了被试对复杂社会对象的内隐和外显态度,探讨了舆论报道中不同的归因引导方式对被试态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归因导向能够极为显著地影响被试对复杂态度对象的外显态度;(2)不同的归因导向对内隐态度也能产生影响,但其改变未达到显著程度,实验性分离证明被试态度存在着内隐和外显两种结构,支持了Wilson的双重态度模型;(3)不同态度对象的内隐态度改变幅度差异显著,研究者认为这与对象态度强度等有关;(4)初步探讨了GNAT的信度等心理计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态度 go/No-go联想任务(GNAT) 归因引导 态度改变
下载PDF
五年制高职学生自尊内隐效应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若愚 赵建新 +1 位作者 黄本兴 楚听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其变式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NAT)测量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自尊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自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①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外显自尊高于三年制大专生,... 目的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其变式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NAT)测量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自尊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自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结果①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外显自尊高于三年制大专生,但是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内隐自尊低于三年制大专生有显著差异(t=2.83,P<0.05);②外显自尊性别和生源地没有显著差异,内隐自尊性别有显著差异(t1=2.13,P1<0.05);③外显自尊与学业成绩没有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相关,二者存在分离;回归分析表明,内隐自尊可以显著预测学业成绩(B=0.39,P<0.05),而外显自尊的预测则不显著(B=2.11,P>0.05)。结论采用IAT和GNAT测验测量五年制高职学生内隐自尊是有效的,比自陈量表更为敏感。自尊水平在内隐层面上影响着五年制学生的学业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自尊 学业成绩 go/No-go联想任务测验 高职学生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冲动控制能力及ERP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宏飞 邓茜 +5 位作者 杨宁 郝博 胡喻博 时燕薇 薛丽 赵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冲动控制能力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特点,以期为司法精神病鉴定提供客观辅助指标。方法收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经司法精神病鉴定为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脑外伤...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的冲动控制能力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特点,以期为司法精神病鉴定提供客观辅助指标。方法收集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经司法精神病鉴定为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脑外伤组)3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以及对照组30例。两组被试均需完成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11(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11,BIS-11)和Go/NoGo任务诱导的事件相关电位,收集并分析BIS-11及ERP数据。结果 BIS-11量表结果表明,脑外伤组的量表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脑外伤组的NoGo-N2波幅、NoGo-P3波幅低于对照组,两组中NoGo-N2波幅均大于Go-N2波幅,NoGo-P3波幅均大于Go-P3波幅(P<0.05)。结论脑外伤可致轻度精神障碍者冲动控制能力受损,NoGo-N2、NoGo-P3波幅可作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者冲动控制能力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 脑损伤 冲动控制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go/Nogo任务 Barratt冲动性量表-11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GO/NOGO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燕 陈斌 +1 位作者 朱熊兆 姚树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执行GO/NOGO任务时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特点,初步探讨GO/NOGO任务所诱发的ERP成分与脑反应抑制过程的关系。方法:记录22名强迫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在执行线索引导的视觉GO/NOGO任务时诱发的ERPs。该任务序...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执行GO/NOGO任务时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特点,初步探讨GO/NOGO任务所诱发的ERP成分与脑反应抑制过程的关系。方法:记录22名强迫症患者和21名正常对照在执行线索引导的视觉GO/NOGO任务时诱发的ERPs。该任务序列包括400个刺激,需要被试作出反应的GO刺激及需要被试抑制反应的NOGO刺激各占10(。结果:强迫症患者在GO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351.0±56.8/307.1±53.5ms,t=2.605,P=0.013),但反应错误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5±2.3/1.5±1.7,t=1.626,P=0.112)。强迫症患者的GO-P3波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OGO-P3波幅在FZ、FCZ、FC3、FC4点较对照组降低(16.0±7.6/20.1±5.7,19.2±8.6/24.7±6.3,14.6±6.3/18.4±5.6,15.7±6.8/20.8±5.7,t=-2.01^-2.65,均P(0.05),强迫症患者的GO/NOGO-P3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颅脑电位分布范围小于正常对照,其中以NOGO任务额区脑电活动减弱为明显。结论:强迫症患者GO/NOGO任务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表现异常。NOGO-P3可能是反应额叶反应抑制过程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视觉 强迫症 go/NOgo任务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士兵内隐集体自尊的ERP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伟宇 钟毅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0年第5期604-606,603,共4页
目的:验证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探讨其脑机制。方法:通过Go/No-go联想测验任务(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测量士兵被试在"集体自我+积极"与"集体自我+消极"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应时,同时... 目的:验证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探讨其脑机制。方法:通过Go/No-go联想测验任务(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测量士兵被试在"集体自我+积极"与"集体自我+消极"两种任务条件下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应时,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数据。结果:GNAT感受性指标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5)=12.25,P=0.003;GNAT的反应时指标上,任务条件主效应显著,F(1,15)=8.557,P=0.010。P300潜伏期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5)=10.752,P=0.005;P300振幅上,任务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5)=24.636,P=0.000。结论:士兵内隐集体自尊效应基于对"集体自我+积极"信息的深度加工,是多脑区参与的同步系列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集体自尊 集体自我概念 事件相关电位(ERP) go/No-go联想测验任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