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甘膦述评 被引量:151
1
作者 苏少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5-149,共5页
述评了草甘膦的发展、特性与剂型、代谢与降解、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杂草抗性与混合制剂以及扩大草甘膦的使用范围。
关键词 草甘膦 代谢 降解 抗性
下载PDF
除草剂草甘膦的性质及环境行为综述 被引量:88
2
作者 卢信 赵炳梓 +3 位作者 张佳宝 邓建才 李立平 信秀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5-790,共6页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非选择性芽后除草剂,它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本文总结了草甘膦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降解机理,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其在土壤环境去向的一些因素,如土壤性质、磷酸盐、重金属和DOC的存在...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非选择性芽后除草剂,它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本文总结了草甘膦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和降解机理,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其在土壤环境去向的一些因素,如土壤性质、磷酸盐、重金属和DOC的存在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除草剂 环境行为 降解机理
原文传递
草甘膦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3
作者 周垂帆 李莹 +1 位作者 张晓勇 俞元春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37-1743,共7页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目前草甘膦是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除草剂种类之一,其在环境中的大量残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潜在风险。介绍了草甘膦对靶标生物(植物)的制毒机理和非靶标生物(如:水生生物、两栖类动物... 随着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目前草甘膦是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除草剂种类之一,其在环境中的大量残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潜在风险。介绍了草甘膦对靶标生物(植物)的制毒机理和非靶标生物(如:水生生物、两栖类动物、土壤生物和哺乳动物)的生态毒性,总结了草甘膦在群落、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生态毒性。综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表明:草甘膦制剂具有低毒性,且毒性要远远高于草甘膦酸的毒性,农药草甘膦制剂对非光合生物产生毒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大多研究都表明,不同的草甘膦制剂及其组成成分毒性强弱为表面活性剂>草甘膦制剂>草甘膦酸>草甘膦异丙胺盐,而草甘膦酸产生的毒性原因主要和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关,并认为在当前的使用品种和剂量的状况下,草甘膦对人类的危害风险是很低的。最后,分析了草甘膦在土壤中与无机重金属共存的的生态毒性研究现状,认为由于草甘膦分子结构中含有磷酸基、羧基、氨基等配位基团,能够与土壤或水体中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得重金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草甘膦的除草效率,草甘膦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重金属对生物的毒性和有效性,此外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除草剂 表面活性剂 金属 生态毒性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草甘膦、氨甲基膦酸及草铵膦的残留 被引量:65
4
作者 诸力 陈红平 +2 位作者 周苏娟 王川丕 刘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快速测定不同茶叶中草甘膦、氨甲基膦酸及草铵膦的方法。样品用0.05 mol/L NaOH提取,并以HCl调节pH值, Oasis HLB小柱净化除杂,氯甲酸-9-芴基甲酯( FMOC-Cl)柱前衍生反应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快速测定不同茶叶中草甘膦、氨甲基膦酸及草铵膦的方法。样品用0.05 mol/L NaOH提取,并以HCl调节pH值, Oasis HLB小柱净化除杂,氯甲酸-9-芴基甲酯( FMOC-Cl)柱前衍生反应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本方法在5~1000μg/L浓度范围内,不同茶叶基质中草甘膦、氨甲基膦酸、草铵膦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0.1,0.4和4 mg/kg添加水平下,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中3种化合物回收率均介于72.1%~10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9.8%之间(n=6),方法定量限(LOQ)在0.03~0.08 mg/kg之间(S/N=10)。本方法稳定,简便,灵敏,能够满足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草铵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棉花抗草甘膦突变体筛选及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5
作者 祝水金 汪静儿 +1 位作者 俞志华 季道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7-230,共4页
采用体细胞连续定向筛选技术,结合体细胞诱变技术,获得非转基因抗草甘膦的棉花突变体—R1098。R1098植株抗除草剂性状稳定;霜前皮棉产量与苏棉12号相当,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是一优异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试验结果表明,R109... 采用体细胞连续定向筛选技术,结合体细胞诱变技术,获得非转基因抗草甘膦的棉花突变体—R1098。R1098植株抗除草剂性状稳定;霜前皮棉产量与苏棉12号相当,纤维品质优良,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是一优异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试验结果表明,R1098的抗草甘膦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无细胞质效应。用R1098作父本与一般陆地棉杂交,其F_1仍具有抗草甘膦特性,可以用于棉花杂交种的纯度鉴定和假杂种自动清除,有利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草甘膦突变体 筛选 杂种优势利用 选育
下载PDF
草甘膦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环境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朱国念 楼正云 孙锦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9-312,共4页
报道了草甘膦对鱼、水蚤和藻类的毒性及剂量 -效应关系 .研究表明 ,草甘膦对麦穗鱼、蚤状蚤和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均属低毒 ,其中蚤状蚤对草甘膦较敏感 .残留试验结果还表明鱼塘水中草甘膦的消失迅速 ,施药后 6 d,残留量低于 0 .0 1mg/ L。
关键词 草甘膦 水生生物 毒性 残留试验 环境
下载PDF
草甘膦生物抗性和生物降解及其转基因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朱玉 于中连 林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5-442,共8页
草甘膦 (N phosphonomethyl glycine ,glyphosate)毒性作用机理是竞争性抑制莽草酸途径中的 5 -烯醇丙酮莽草酸 - 3-磷酸合成酶 (5 -enolpyruvyl shikimate - 3- phosphatesynthase ,简称EPSP合成酶 )的活性。EPSP合成酶是植物和微生物... 草甘膦 (N phosphonomethyl glycine ,glyphosate)毒性作用机理是竞争性抑制莽草酸途径中的 5 -烯醇丙酮莽草酸 - 3-磷酸合成酶 (5 -enolpyruvyl shikimate - 3- phosphatesynthase ,简称EPSP合成酶 )的活性。EPSP合成酶是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芳香族氨基酸 (包括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等 )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该酶由aroA基因编码。抗草甘膦微生物或植物中EPSP合成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相同或相近位点发生了突变。将编码EPSP合成酶的突变基因导入大豆和烟草等作物中 ,均能获得转基因的抗草甘膦作物。草甘膦的生物降解途径主要有两条 ,C N断裂生成氨甲基磷酸 (AMPA)或C P键断裂生成肌氨酸 (sarcosine) ,然后两种中间代谢物进一步代谢为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生物抗性 生物降解 转基因 毒性作用机理 除草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食品中的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 被引量:49
8
作者 李波 邓晓军 +1 位作者 郭德华 金淑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植物产品(大豆、大米、小麦、蔬菜、水果、茶叶等)、动物肉类产品、水产品、板栗、蜂蜜等产品中草甘膦(PMG)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AMPA)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水提取后用二氯甲烷除去其中的脂...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植物产品(大豆、大米、小麦、蔬菜、水果、茶叶等)、动物肉类产品、水产品、板栗、蜂蜜等产品中草甘膦(PMG)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AMPA)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水提取后用二氯甲烷除去其中的脂肪,再经阳离子交换柱(CAX)净化,用9-芴基甲基氯仿(FMOC-Cl)衍生化,采用多反应监测技术所确定的定性离子对其进行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检测低限为0.05mg/kg,线性范围为0.20-10μg/L,各种基质下PMG和AMPA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0%-104%,相对标准偏差为6.7%-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同位素内标 食品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几种蔬菜水果中草甘膦残留 被引量:51
9
作者 马为民 牛森 +4 位作者 李东运 王利营 崔霞 张洪玲 刘笑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1-262,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苹果、桃、胡萝卜中草甘膦残留。通过阳离子柱净化,用三氟乙酸(TFA)、三氟乙酸酐(TFAA)和三甲基原甲酸酯(TMOA)进行衍生化反应,并在毛细管柱DB-17上分离后,ECD检测,质谱确证后,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检...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苹果、桃、胡萝卜中草甘膦残留。通过阳离子柱净化,用三氟乙酸(TFA)、三氟乙酸酐(TFAA)和三甲基原甲酸酯(TMOA)进行衍生化反应,并在毛细管柱DB-17上分离后,ECD检测,质谱确证后,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0.05mg/kg(S/N>3)。平均添加回收率苹果93%、桃89%、胡萝卜92%,变异系数分别为10%、1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气相色谱 衍生 残留
下载PDF
抗草甘膦基因aroAM12及抗虫基因Bts1m的转基因棉株 被引量:39
10
作者 赵福永 谢龙旭 +1 位作者 田颖川 徐培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构建了一种新的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AM12 s1m ,其上携带有通过基因优化 (geneshuffling)技术获得的抗草甘膦突变基因 (aroAM12 )和抗虫人工合成重组Bt基因 (Bts1m)。aroAM12基因表达由CaMV35S启动子控制 ,Bts1m基因表达由2E 35S启动子和... 构建了一种新的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AM12 s1m ,其上携带有通过基因优化 (geneshuffling)技术获得的抗草甘膦突变基因 (aroAM12 )和抗虫人工合成重组Bt基因 (Bts1m)。aroAM12基因表达由CaMV35S启动子控制 ,Bts1m基因表达由2E 35S启动子和Ω因子控制。以棉花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roAM12和Bts1m基因导入棉花品种石远 32 1中 ,以aroAM12基因作为选择标记 ,草甘膦为选择剂直接筛选获得 5 2棵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再生植株均整合有aroAM12基因 ,其中 38棵植株同时整合有aroAM12和Bts1m基因。Northernblot、Westernblot分析进一步证明整合到植株中的两个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进行了有效表达。离体叶片草甘膦抗性和虫试实验证明 ,获得的转基因棉花对草甘膦和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草甘膦 aroAM12基因 Bts1m基因 选择标记
下载PDF
草甘膦作用机制和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1
作者 陈世国 强胜 毛婵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草甘膦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和最优秀的除草剂之一。然而,由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商业化导致草甘膦使用量迅速增长,杂草抗药性发生,这不仅对草甘膦的药效发挥和未来可持续应用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现代农业生产安全构... 草甘膦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和最优秀的除草剂之一。然而,由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广泛商业化导致草甘膦使用量迅速增长,杂草抗药性发生,这不仅对草甘膦的药效发挥和未来可持续应用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现代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通过对草甘膦的作用机理、草甘膦抗性杂草发展现状和抗性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草甘膦的抗性研究和科学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草甘膦 作用机制 抗性
下载PDF
抗草甘膦杂草及其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2
作者 刘延 崔海兰 +2 位作者 黄红娟 魏守辉 张朝贤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介绍了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13种抗草甘膦杂草的发生、发展,并从草甘膦的吸收、输导和分布,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活性以及抗药性遗传等方面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中国在未来出现抗草甘膦杂草的潜在风险性,并提... 介绍了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13种抗草甘膦杂草的发生、发展,并从草甘膦的吸收、输导和分布,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的活性以及抗药性遗传等方面对其抗性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中国在未来出现抗草甘膦杂草的潜在风险性,并提出了延缓杂草对草甘膦抗性发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杂草 抗性机制 EPSP合成酶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aroAM12基因棉花植株的草甘膦抗性 被引量:35
13
作者 谢龙旭 李云锋 徐培林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以中棉35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通过基因优化技术获得的草甘膦抗性突变基因aroAM12导入棉花中。以aroAM12为选择标记,利用草甘膦直接筛选获得65棵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经过草甘膦筛选出的T0代植... 以中棉35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通过基因优化技术获得的草甘膦抗性突变基因aroAM12导入棉花中。以aroAM12为选择标记,利用草甘膦直接筛选获得65棵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blot分析表明,经过草甘膦筛选出的T0代植株均整合有aroAM12基因。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整合进的aroAM12基因得到了有效表达,且不同植株之间的表达不尽相同。大棚喷洒的实验结果表明T0代转化植株具有很高的草甘膦抗性。对T1代棉花的草甘膦抗性遗传分析表明,aroAM12基因以盂德尔方式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棉花 转化 草甘膦 莽草酸羟基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草甘膦对抗草甘膦大豆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5
14
作者 原向阳 郭平毅 +4 位作者 张丽光 王鑫 赵锐 郭秀 宋喜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8-705,共8页
【目的】为探明干旱胁迫(5d)及旱后复水条件下不同草甘膦剂量对抗草甘膦大豆(RR1)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大豆的第三复叶期进行水分胁迫和草甘膦处理。【结果】(1)正常水分条件下,草甘膦增加了... 【目的】为探明干旱胁迫(5d)及旱后复水条件下不同草甘膦剂量对抗草甘膦大豆(RR1)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大豆的第三复叶期进行水分胁迫和草甘膦处理。【结果】(1)正常水分条件下,草甘膦增加了RR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EL),且随剂量的增加和处理5d内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草甘膦处理17d后,各指标均有所下降。(2)干旱条件下,较低剂量的草甘膦处理使RR1的SOD、P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0.92kg·hm-2处理的各保护酶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然而,各剂量处理的MDA含量和EL均在胁迫第5天上升到最大;各指标在复水12d后均有所下降。(3)干旱条件下草甘膦处理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和EL均高于正常水分条件下草甘膦处理。【结论】正常水分条件下,草甘膦对RR1幼苗造成的伤害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有所缓解;而干旱胁迫加剧了草甘膦对RR1幼苗伤害的原因是活性氧代谢失衡,保护酶系的活性发生变化,质膜过氧化程度加大,短期干旱胁迫后复水可提高细胞膜的抗干旱能力或适应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早 草甘膦 抗草甘膦大豆 保护酶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草甘膦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3
15
作者 邓晓 李雅琦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2,共4页
研究了草甘膦在5种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该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速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药剂浓度的升高抑制... 研究了草甘膦在5种浓度下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该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速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药剂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加药后2 ̄7d,对细菌种群数量的抑制率为17.5% ̄100%,抑菌圈直径达0.07 ̄0.87cm;对放线菌种群数量的抑制率为2.1% ̄100%,抑菌圈直径达0 ̄0.83cm;对真菌种群数量的抑制率为9.9% ̄100%,生长速率的抑制率达7.3% ̄85.7%。随着加药时间的延长,对土壤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又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下载PDF
草甘膦活性和助剂 被引量:36
16
作者 华乃震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草甘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农药。本文论述了草甘膦的特性和主要剂型。
关键词 草甘膦 活性 助剂 剂型 表面活性剂 生物活性 除草剂
下载PDF
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测定草甘膦在土壤和苹果中的残留量 被引量:42
17
作者 胡继业 赵殿英 +2 位作者 宁君 陈长龙 李建中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建立了简单、灵敏的土壤及苹果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用2mol/L的氨水提取,经三氟乙酸酐(TFAA)和三氟乙醇(TFE)衍生化后,由配有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GC-NPD)进行检测。土壤中草甘膦的最小检出量为9×10-12g,... 建立了简单、灵敏的土壤及苹果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用2mol/L的氨水提取,经三氟乙酸酐(TFAA)和三氟乙醇(TFE)衍生化后,由配有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GC-NPD)进行检测。土壤中草甘膦的最小检出量为9×10-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平均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分别为84.4%~94.0%和7.46%~10.40%。苹果样品则采用去离子水提取,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BIO-RADAG50W-X8阳离子交换柱净化后,再用TEAA和TFE衍生化,最后用GC-NPD检测,其中草甘膦的最小检出量(LOD)和最低检出浓度(LOQ)与土壤样品中的相同,平均回收率及变异系数分别为80.7%~98.6%和9.3%~11.8%。草甘膦的衍生化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确证。在北京昌平地区进行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以推荐高剂量(有效浓度)的1.5倍(2025g/hm2)施药,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d。两年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高浓度区(2025g/hm2)还是低浓度区(1350g/hm2),苹果收获时(距施药75d),土壤和苹果样品中均未检出草甘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 氮磷检测器 衍生化 土壤 苹果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稻米中的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 被引量:41
18
作者 曹赵云 牟仁祥 陈铭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43-748,共6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稻米中草甘膦及氨甲基膦酸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试样经水提取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硼酸缓冲液中与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Cl)进行衍生反应。以5mmol/L乙酸铵溶液(pH9)和乙腈为流动相,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稻米中草甘膦及氨甲基膦酸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试样经水提取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硼酸缓冲液中与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Cl)进行衍生反应。以5mmol/L乙酸铵溶液(pH9)和乙腈为流动相,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的衍生产物在C18柱进行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负离子化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表明,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在0.00050~1.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7和0.9999。通过对空白大米样品进行3个加标水平的添加回收实验(n=5),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72.5%~113.6%和3.8%~16.2%,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2.0μg/kg和3.0μg/kg。该方法快速、灵敏,适用于稻米中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的同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草甘膦 氨甲基膦酸 稻米
下载PDF
土壤中草甘膦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培志 吴军 +1 位作者 张培敏 徐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9-90,共2页
采用新型抑制器和电导检测 ,在流速为1.5mL/min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淋洗液中 ,分离含F-、Cl-、 3-NO 、 2-4SO 和草甘膦等物质 ,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 ;F-、Cl-、 3-NO 、 2-4SO 和草甘膦检出限分别为0.26、0.41、0.41... 采用新型抑制器和电导检测 ,在流速为1.5mL/min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淋洗液中 ,分离含F-、Cl-、 3-NO 、 2-4SO 和草甘膦等物质 ,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灵敏度 ;F-、Cl-、 3-NO 、 2-4SO 和草甘膦检出限分别为0.26、0.41、0.41、1.15、17.4μg/L(S/N=3)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复性 ;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草甘膦 离子色谱法 测定 电导检测 除草剂
下载PDF
褪色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草甘膦 被引量:36
20
作者 董文庚 陈学诚 +2 位作者 郎志敏 何森 英建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210-1212,共3页
在pH=5.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草甘膦与微量过量的溴反应,剩余的溴能使罗丹明B褪色,以此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甘膦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草甘膦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加入溴的浓度分别为1.44... 在pH=5.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草甘膦与微量过量的溴反应,剩余的溴能使罗丹明B褪色,以此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甘膦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草甘膦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当加入溴的浓度分别为1.44×10-5mol/L和2.72×10-5mol/L时,测定范围分别为0~0.5 mg/L和0.4~0.9 mg/L。干扰试验表明,Fe2+、Fe3+和三乙胺有严重干扰,但可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从试样溶液内分离掉。方法用于草甘膦生产废水中草甘膦的测定时,加标回收率为94%~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草甘膦 罗丹明 除草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