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的苦碟子注射液抗心肌缺血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瑛 邵鑫 +6 位作者 李春燕 毕成浩 王幸 王玉明 李钰 杨彬 李遇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9-798,共10页
目的明确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探究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研究,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 目的明确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组织的保护作用,探究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研究,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大鼠心脏组织和血浆样本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获取ISO诱导心肌缺血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苦碟子注射液可改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筛选得到与心肌缺血密切相关的11个心脏生物标志物和10个血浆生物标志物,Metabo Analyst通路分析发现5条可能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代谢通路。结论苦碟子注射液主要通过调控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亚麻酸代谢等通路起到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不仅为阐明苦碟子注射液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为苦碟子注射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注射液 心肌缺血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通路分析 谷胱甘肽代谢 甘油磷脂代谢 亚麻酸代谢
原文传递
植物甘油脂合成途径第一步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妮莎 丁硕 +5 位作者 郑月萍 魏琳燕 柯星星 刘宏波 刘娟 郑志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9-711,共13页
甘油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能量与信号转导、蛋白转运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催化磷脂酸从头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关键反应,... 甘油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能量与信号转导、蛋白转运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催化磷脂酸从头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关键反应,磷脂酸不仅是膜脂与中性三酰甘油的合成前体,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然而,目前仍不清楚植物中GPAT酶究竟由多少基因编码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可简易且有效地鉴定此酶的方法。本文分析总结甘油脂生物合成及GPAT基因克隆与鉴定的研究进展;随后介绍GPATs的鉴定方法,特别是酵母遗传互补法的建立与运用;最后对甘油脂合成途径第一步反应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脂代谢 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 遗传互补 酶学分析 植物 酵母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浆标志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的筛选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文轩 李彤 +5 位作者 张磊 连烁 稂与恒 胡晓旻 高文卿 宁萌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23-27,共5页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筛选心肌梗死血浆标志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5例AMI患者(病例组)手术前后的血浆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浆,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超...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筛选心肌梗死血浆标志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收集25例AMI患者(病例组)手术前后的血浆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浆,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超高分辨生物质谱联用(UPLC-MS)代谢组学分析,经MZmine2.0系统对离子色谱峰进行识别、匹配及归一化处理,进一步将数据导入SIMCA-P+12.0.1.0系统,构建得到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模型。根据离子对模型的贡献度及置信区间,筛选潜在标志代谢物,对两组代谢物水平进行比较,鉴别差异性代谢产物;将筛选鉴定出的标志代谢物输入Metabo Analyst3.0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组血浆代谢轮廓的PCA模型和OLPS-DA模型。从模型中筛查出8种在两组血浆中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即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 PC)类物质[18∶2(9Z,12Z)]、Lyso PC(16∶0)、Lyso PC(P-16∶0)、Lyso PC(18∶0),溶血磷脂酸(LPA)类物质[0∶0/18∶1(9Z)]、孕烷三醇(Pregnanetriol)、N-软脂酰基鞘氨醇(NPalmitoylsphingosine),神经酰胺类物质Cer(d18∶0/16∶0)。其中病例组术后血浆Lyso PC[18∶2(9Z,12Z)]、Lyso PC(16∶0)、Pregnanetriol、Lyso PC(P-16:0)水平趋于正常,说明AMI及PCI手术治疗是影响这些代谢物变化的重要因素。将8种差异性代谢物输入Metabo Analyst3.0数据库,共筛查出与AMI相关的两条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在两条代谢通路中存在共有的受到AMI影响的代谢物,即磷脂酸类物质1,2-diacyl-snglycerol-3-phosphate。结论筛选出8种AMI标志代谢物,包括Lyso PC[18∶2(9Z,12Z)]、LPA[0∶0/18∶1(9Z)]、Lyso PC(16∶0)、Pregnanetriol、Lyso PC(P-16∶0)、N-Palmitoylsphingosine、Cer(d18∶0/16∶0)、Lyso PC(18∶0);筛查出与AMI相关的两条代谢通路为甘油磷脂代谢通路和甘油脂类代谢通路,在两条代谢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代谢组学 甘油磷脂代谢通路 甘油脂类代谢通路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兰 付晓 兰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14-1820,共7页
目的:明确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影响,探索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抗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建立大鼠RA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切片评估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对RA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 目的:明确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影响,探索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抗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蛋白建立大鼠RA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切片评估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对RA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对RA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物的调控作用及代谢调控途径。结果: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可改善RA模型大鼠足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LC-MS共鉴定出22种与RA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能显著回调其中的19种。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治疗RA大鼠涉及7条代谢通路,47种代谢物。结论:狭叶锦鸡儿根醇提物主要通过酪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半乳糖代谢等通路起到防治RA作用的。该研究阐明了狭叶锦鸡儿防治RA的作用机制,为狭叶锦鸡儿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锦鸡儿 类风湿性关节炎 代谢组学 通路分析 甘油磷脂代谢
原文传递
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脂肪代谢基因转录谱预示的生化活动
5
作者 郭学强 秦波 徐存拴 《河南科学》 2010年第5期542-546,共5页
为了解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脂肪代谢基因转录谱及预示的生化活动,按张丽君[1]等方法分离大鼠再生肝的8种细胞,检测它们的脂肪代谢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相关性及预示的代谢活动.结果表明,29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发生了有... 为了解大鼠再生肝8种细胞的脂肪代谢基因转录谱及预示的生化活动,按张丽君[1]等方法分离大鼠再生肝的8种细胞,检测它们的脂肪代谢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相关性及预示的代谢活动.结果表明,29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发生了有意义的表达变化,8种细胞的相应基因个数为18、14、7、9、8、10、14、17.上调、下调和上/下调的基因个数为13、6和10,相应细胞的基因个数为10、8和0,12、2和0,5、2和0,5、3和1,5、2和1,8、2和0,8、6和0,10、7和0.8种肝脏细胞的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增强.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星形细胞、库普弗细胞、陷窝细胞、树突状细胞等6种细胞的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预示大鼠肝再生中脂肪代谢活动增强,与大鼠肝再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再生 RAT GENOME 230 2.0芯片 基因转录谱 脂肪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