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7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范云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9-62,68,共5页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深化的产物,是当今国际分工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对国际分工理论演进过程的阐述,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价值链理论,分析了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和影响。分析结果认为,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深化的产物,是当今国际分工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对国际分工理论演进过程的阐述,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价值链理论,分析了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和影响。分析结果认为,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要素质量,改善国际分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要素合作 跨国公司
下载PDF
价值链、产业转移与国家产业安全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华清 黄志斌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83-89,共7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安全问题,是全球价值链升级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地区)主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分离与转移的必然结果。通过价值链理论回顾与分析,揭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价值链角度重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出现产业安全问题,是全球价值链升级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地区)主导企业积极进行产业分离与转移的必然结果。通过价值链理论回顾与分析,揭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全球价值链角度重新界定国家产业安全的本质与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机制,有利于我国产业安全管理与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产业转移与承接 国家产业安全 产业升级与发展
原文传递
要素收益差异、贸易分工与“比较收益悖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黎峰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98,共13页
从要素收益的视角出发,同样可以对当前国际贸易分工做出较好的解释,在构建要素收益差异与贸易分工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比较收益原理,即一个国家和地区倾向于更多出口要素相对收益率较高的产品。通过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改进,... 从要素收益的视角出发,同样可以对当前国际贸易分工做出较好的解释,在构建要素收益差异与贸易分工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比较收益原理,即一个国家和地区倾向于更多出口要素相对收益率较高的产品。通过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改进,利用主要出口国家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了大多数出口国家符合比较收益原理,而中国却存在"比较收益悖论";中国存在"比较收益悖论"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大多数部门处于全球价值链下游,更多地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国际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收益差异 比较收益原理 比较收益悖论 贸易引力模型 全球价值链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科技创新战略路径
4
作者 郭濂 《科学决策》 CSSCI 2015年第8期63-69,共7页
全球价值链(GVC)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直接反映了其综合经济贸易实力的强弱。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转型的重要阶段,论文探讨了... 全球价值链(GVC)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直接反映了其综合经济贸易实力的强弱。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转型的重要阶段,论文探讨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战略推动中国全球价值链位次提高,使其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并针对科技创新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必须的政策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科技创新战略 政策研究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均与中国产业升级 被引量:24
5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6-32,共7页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链环节的进入壁垒差异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权利不对称决定了全球价值分配。发达国家企业在产品分工中占据了高进入壁垒环节,在价值链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低进入壁垒环节,由此...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链环节的进入壁垒差异以及全球价值链治理中的权利不对称决定了全球价值分配。发达国家企业在产品分工中占据了高进入壁垒环节,在价值链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低进入壁垒环节,由此导致了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不均,而iPod价值链的收益分解支持了这一结果。中国企业只有在嵌入全球商品价值链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合意的收益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价值链 全球收益分配 价值链治理 产业升级
下载PDF
范式转变中的全球价值链整合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第八届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观点述评 被引量:8
6
作者 叶广宇 刘洋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8-199,共12页
第八届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以"全球价值链整合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为主题,从复杂制度情境、动态竞争情境与互联网变革三个重要的战略背景出发,对范式转变中全球价值链整合的战略选择进行了丰富而富有启发性的探讨,同时上工... 第八届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以"全球价值链整合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为主题,从复杂制度情境、动态竞争情境与互联网变革三个重要的战略背景出发,对范式转变中全球价值链整合的战略选择进行了丰富而富有启发性的探讨,同时上工申贝、广东新宝电器和美的集团的经验也为范式转变中全球价值整合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整合 战略管理 中国情境 范式转变
原文传递
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协同推进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蛟 宫云飞 +1 位作者 郭艳慧 鲍芙蓉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36,共18页
数字化是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征。从产出、成本双视角建构理论解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的影响与调节机制,以2014—2019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为... 数字化是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下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表征。从产出、成本双视角建构理论解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地位的影响与调节机制,以2014—2019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十三五”时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对制造业总体GVC地位的积极影响尚未充分发挥,而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影响,行业竞争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与制造业GVC地位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而科技创新能力在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第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同期积极推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攀升,行业竞争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科技创新能力、制度环境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GVC地位影响的调节效应较弱。这一结论为新发展格局阶段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双循环驱动下国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区域异质化调节措施提供了可行的政策着力点和优化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 异质要素密集度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论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基本趋势与现实挑战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大中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8-50,共13页
本文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基本趋势中,揭示全球贸易自由化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前景,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基本方略。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是:世界产业革命与产业创新逐渐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经济全球化逐渐从传统国际分工模式演... 本文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基本趋势中,揭示全球贸易自由化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前景,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基本方略。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是:世界产业革命与产业创新逐渐从宏观领域深入到微观领域;经济全球化逐渐从传统国际分工模式演进到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对外开放的重点逐渐从边境上措施转移至边境内措施;全球经贸体制日益表现为区域主义的兴起与WTO的边缘化。本文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基本战略与政策主要包括推动市场开放与市场深化,推动分工深化与互通互联,推动创新发展与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产业革命 全球价值链分工 多边主义 区域主义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 被引量:568
9
作者 刘斌 魏倩 +1 位作者 吕越 祝坤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62,共12页
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等合并数据,系统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计量结果发现:首先,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提高了我国企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而且显... 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全球趋势。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企业数据等合并数据,系统考察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计量结果发现:首先,制造业服务化不仅提高了我国企业价值链的参与程度,而且显著提升了我国企业在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从服务投入异质性的视角,运输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分销服务化的价值链提升效应作用明显,而电信服务化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并不显著,电信服务化改革需要引起更多重视;其次,本文运用微观企业数据,进一步考察了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产品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垂直效应(产品质量)和水平效应(产品技术复杂度)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品质。资产专用性越高的行业,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产品升级影响越大。省际间服务要素投入对企业产品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全球价值链 产品升级 Heckman模型
原文传递
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302
10
作者 刘志彪 张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68,共10页
中国的产业升级,要在战略层面上充分重视从被"俘获"与"压榨"的全球价值链(GVC)中突围的问题,加快构建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NVC)的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拥有巨大本土市场且消费结构正处于高级化阶段的... 中国的产业升级,要在战略层面上充分重视从被"俘获"与"压榨"的全球价值链(GVC)中突围的问题,加快构建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国家价值链(NVC)的网络体系和治理结构。拥有巨大本土市场且消费结构正处于高级化阶段的中国,实现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协调,是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产业升级的最重要的问题和战略。构造基于现代产业体系导向的国家价值链,并不意味着提倡实施计划经济时期的封闭战略,也不是要走进口替代的老路,而是要重新整合中国企业的商业网络以及产业循环体系,重新塑造国家价值链的治理结构,重新调整区域间的产业关系结构,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平台。在中国产业发展背景下,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专业化市场)和单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领导型企业网络),是中国构建国家价值链以实现产业功能升级的主要机制和方式。专业化市场作为构建基于国家价值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优势在于专业化市场可以为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提供可能的多样化市场发展空间。而构建占据基于本土市场的国家价值链,构建其中的领导型企业,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努力培育和构建中国的跨国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国家价值链 交易模式 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业
原文传递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 被引量:275
11
作者 黄群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阐释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背景;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于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阐释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背景;新发展格局顺应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也是中国经济“育新机、开新局”并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的主动战略选择;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使得国外产业更加依赖中国供应链和产业链,更加依赖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从而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应从四个方面入手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此形成新发展格局:(1)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2)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3)加快建立和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4)加快消费转型升级、重塑新型消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完整内需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 人民高品质生活 全球价值链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 被引量:253
12
作者 王岚 李宏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88,共13页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的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分析框架。在剖析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不同演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测算价值链地位指数、增值能力指数和价值链获利能力指数,刻画了1995—...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的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分析框架。在剖析全球价值链融入路径的不同演进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和测算价值链地位指数、增值能力指数和价值链获利能力指数,刻画了1995—2011年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及其演进特征。结果表明,嵌入位置是决定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中技术、高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分别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中、下游;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技术水平与增值能力负相关,嵌入在低增值环节是导致中高技术行业增值能力弱的关键因素: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开始呈现嵌入位置攀升带动增值能力优势增强的积极态势:而中高技术行业则面临增值能力和嵌入位置同时下滑带来的边缘化风险。增值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升级要素结构、培育技术优势,以提升嵌入位置为抓手引导中国制造业向高增值环节攀升是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嵌入位置 增值能力 融入路径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与产业发展策略 被引量:201
13
作者 张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8,共9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是避免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前提条件。在搞清楚如何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和融入该体系后如何发展问题上,就需要对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有一个充分认识。全球价值链片断化的驱动类型有生产者、购买...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是避免在全球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前提条件。在搞清楚如何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和融入该体系后如何发展问题上,就需要对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有一个充分认识。全球价值链片断化的驱动类型有生产者、购买者和混合型等三种动力机制。不同驱动模式下产业集群形成方式、市场竞争规则和升级轨迹等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在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理论论述中,结合诸多实证分析,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应该如何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中谋求产业升级,从而最终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全球价值链 驱动模式 地方产业集群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效应 被引量:240
14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165,共15页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重要发现包括:从进口角度看,进口促进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抑制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情形下,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更强的促进效应,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出口角度看,出口未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与发达国家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进出口行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遭受的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假说,为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企业 全球价值链 进口引致出口 创新 俘获效应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200
15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5,共11页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对GVC模式的产业转移从学理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给全球化带来的四个特征性事实;在从要素特征、竞争优势、技...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对GVC模式的产业转移从学理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给全球化带来的四个特征性事实;在从要素特征、竞争优势、技术进步、市场环境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分析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的驱动力量后,指出由GVC来主导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国际技术前沿的实施机制;进一步,本文探究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内涵的竞争方式,与自身的国情和优势相结合来发展国内价值链,应该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距的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转移 产品内分工 国内价值链 产业升级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技术进步效应——来自中国工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93
16
作者 王玉燕 林汉川 吕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77,共13页
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GVC)内在机理与中国嵌入GVC方式下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与假说,并利用1999—2012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索洛残差法分别测算工业行业GVC嵌入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工业行业嵌入GVC程... 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GVC)内在机理与中国嵌入GVC方式下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与假说,并利用1999—2012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索洛残差法分别测算工业行业GVC嵌入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工业行业嵌入GVC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高技术工业嵌入程度远远高于传统工业;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实证检验结果显示,GVC嵌入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但同时由于抑制效应的存在,导致GVC嵌入与技术进步呈倒U型关系。这是对"GVC低端嵌入限制了中国技术进步"有关观点和中国嵌入GVC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审视,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战略具有颠覆性启示。另外,研发强度一定程度上阻碍技术进步;行业集中度越高的行业技术进步越明显;产权制度因素对技术进步存在"制度改进效应";行业外向度加深反而会限制技术进步:高技术密集度行业可能遭遇到"技术瓶颈"。最后,发现部分高技术工业行业存在过度嵌入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技术进步 推动效应 抑制效应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 被引量:172
17
作者 卓越 张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1-140,共10页
在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GVC)以实现产业升级,获取分工收益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道路中,国内纺织服装业形成了以跨国采购商为主导的俘获式GVC。跨国采购商所决定的分工格局以及对升级的控制,将作为代工者的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牢牢锁定在低... 在通过加入全球价值链(GVC)以实现产业升级,获取分工收益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发展道路中,国内纺织服装业形成了以跨国采购商为主导的俘获式GVC。跨国采购商所决定的分工格局以及对升级的控制,将作为代工者的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牢牢锁定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这正是国内代工企业在GVC中的分配地位日趋恶化,陷入"悲惨增长"的根源。摆脱跨国采购商的升级控制,培养自己的高级要素,实现由俘获式GVC向均衡式GVC的转变,是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纺织服装业 收益分配 悲惨增长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再考察——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 被引量:184
18
作者 周升起 兰珍先 付华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2,共10页
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了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 基于OECD-WTO联合发布的TiVA统计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了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演变情况,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无论自身比较还是国际间比较,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9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GVC中的分工地位呈现"L"型演变特征,这一演变特征与中国的要素禀赋、工业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战略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GVC) 国际分工 GVC地位指数 增加值贸易(TiVA)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79
19
作者 刘斌 潘彤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44,共21页
研究目标:利用工业机器人数据深度解析人工智能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通过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行业层面数据的对接,构建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的计量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交互项方法等进行经验研究... 研究目标:利用工业机器人数据深度解析人工智能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通过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行业层面数据的对接,构建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的计量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交互项方法等进行经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总体而言,人工智能提升了一国行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这一促进效用主要是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的。与资本配置效率相比,人工智能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其次,从国家异质性视角分析,人工智能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竞争的先动优势,同时发现,一国数字贸易开放度越高,人工智能对全球分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总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优化一国产业结构、提升全球价值链竞争力至关重要。研究创新:在完成人工智能与全球价值链数据对接的基础上,探索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并从贸易成本、技术创新与资源配置等不同视角检验人工智能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机制。研究价值:为全球价值链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价值链参与 全球价值链分工
原文传递
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影响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79
20
作者 吕越 黄艳希 陈勇兵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51,共24页
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以及2001-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改善效应。我们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可以有效提高... 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以及2001-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合并数据,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改善效应。我们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可以有效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且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企业的生产效率改进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会通过中间品效应、大市场效应以及竞争效应改善其生产率。经验研究结论支持了上述3个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率改善机制,但随着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距离缩短,上述3个机制的改善效应会逐渐消失或减弱,从而可能面临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此外,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生产率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中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全要素生产率 异质性企业 机制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