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视角下的国际法
1
作者 刘洋(编译) +1 位作者 王彦志(校译) 苗秋月(校译)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23年第1期330-370,共41页
2019年,凯伦·阿尔特在莱顿国际法杂志进行专题讲座时,结合自身对国际法的研究发表了这篇名为《国际法的视角:跨学科回顾》的论文。凯伦·阿尔特在文中回顾、梳理、比较、分析了常见的六种国际法研究视角,亦即单纯强调法律只是... 2019年,凯伦·阿尔特在莱顿国际法杂志进行专题讲座时,结合自身对国际法的研究发表了这篇名为《国际法的视角:跨学科回顾》的论文。凯伦·阿尔特在文中回顾、梳理、比较、分析了常见的六种国际法研究视角,亦即单纯强调法律只是政治选择的产物的纯粹政治学视角,强调法律文本及其结构本身影响行为和后果的非语境化的法律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视角,强调欧美法律文明具有普世意义的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强调原则性多边主义会产生基于同意的国际安排和结果的自由国际主义视角,强调行动中的法律与地方性因素的法律与社会学视角,强调国际因素的结构性影响和行动中的国际法的国际法律与社会学视角。凯伦·阿尔特在回顾和梳理了每种视角对国际法理解的优势和不足之后,鉴别了每种视角中存在的政策风险,并提出从多种视角理解国际法的混杂性的同时,也需理解每种视角中隐含的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秩序 国际权威 国际法 法律与社会 范式
原文传递
有效的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 被引量:24
2
作者 潘德 庞中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152,共11页
21世纪初,全球秩序处于变迁之中,治理和合作的创新非常重要。当前的国际合作理论已经失去了意义,但又找不到分析全球合作的普遍适用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描述全球合作的共同语言。因此,我们应探讨理解和解释全球合作与集体行动的新路径,将... 21世纪初,全球秩序处于变迁之中,治理和合作的创新非常重要。当前的国际合作理论已经失去了意义,但又找不到分析全球合作的普遍适用的概念,也没有一个描述全球合作的共同语言。因此,我们应探讨理解和解释全球合作与集体行动的新路径,将理论聚焦于那些需要全球解决方案的具体问题,而有效的多边主义的概念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出集体行动中不同地区关键驱动者和机制间的差异。一项新的合作理论通常包含了四种要素:(1)全球治理的潜在原则(游戏规则);(2)合作的地区差异;(3)集体行动的条件;(4)在正式-非正式基础上演化的集体行动过程。在解决具体的集体行动问题上,显然没有普遍适用的合作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秩序 全球合作 集体行动 多边主义 正式和非正式的治理
原文传递
“双循环”格局挑战与高等教育的应对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海龙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传统贸易经济形成了“中心”“边缘”“半边缘”的世界格局,使得国家间的高等教育产生了依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启的“双循环”格局开始成为影响高等教育秩序建构的新模式。由于“逆全球化”的冲击和全球新冠... 传统贸易经济形成了“中心”“边缘”“半边缘”的世界格局,使得国家间的高等教育产生了依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启的“双循环”格局开始成为影响高等教育秩序建构的新模式。由于“逆全球化”的冲击和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由我国主导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开始进入“2.0”时代。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秩序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协作机制与供求关系运行遭受着巨大制约。实际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做好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准备,高等教育的内外循环不畅以及资源重复配置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内部看,高等教育要对社会经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需求做出反应,补齐大学间的发展短板。对外部来说,激发高等教育的想象力并为创新“赋能”,才能营造与整个世界相循环的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双循环2.0”格局 高等教育 全球秩序 要素流动 供需结构
下载PDF
从民族国家到全球秩序: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政治图景 被引量:14
4
作者 封帅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29,M0005,M0006,共33页
人工智能技术跃迁及其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对现存的各种政治制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改变主权国家结构中的各种关键要素,通过引入新要素与创建... 人工智能技术跃迁及其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对现存的各种政治制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改变主权国家结构中的各种关键要素,通过引入新要素与创建新维度为世界政治的形态更替开拓新空间。从人工智能技术参与政治活动开始,世界大体上将经历四个阶段的政治形态演变。经过低度智能化社会的过渡之后,世界政治体系将在中度智能化社会阶段逐步超越人类对于政治概念的认知。理性的人类社会在选择政治形态时需要以至高的人类精神为底线,因此,以无政府状态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为特征的技术极权主义模式将是系统演进中具有重大风险的歧路。在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人类社会的思想认知较为成熟之后,在算法封建主义与智能化世界政府两种情境之间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世界政治形态。人工智能技术跃迁将会重新定义世界政治的范畴与内涵,推动我们所处的世界走向新的全球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世界政治 技术极权主义 算法封建主义 智能化世界政府 民族国家 全球秩序
原文传递
从国际主义到国际法治:中国共产党全球秩序理念的百年演进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志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3,235,共20页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际主义理念,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格局形成了很多宏远设想。在经典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理论实践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国际主义目标并努力实施。随着革命探索逐渐深入...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际主义理念,初生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格局形成了很多宏远设想。在经典共产主义思想和苏联理论实践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国际主义目标并努力实施。随着革命探索逐渐深入并取得成功,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高举意识形态旗帜逐渐走向推进友好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追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面对逆全球化的环境,强调国际法治的崇高地位。从国际主义到国际法治,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于国际秩序和全球格局的认知日益清晰。这也对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治理观念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在中国规划进一步对外开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需要从工作认知的角度提升国际法的地位,并且提供更多的国际法职位与高等法学教育中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相对接。与此同时,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之中,应当进一步强调中国在对外开放体系中的高层次、高水平要求,以更具问题导向的思维提升法学教育及法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际主义 国际法治 全球秩序 理念变迁
原文传递
制度地位、“退出外交”与美国的国际制度选择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双梅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123,I0004,I0005,共31页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的“退出外交”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对国际制度体系和全球秩序产生了严重影响。围绕这一现象,学界多以国际权力结构变迁、国内政治变革、领导人性格偏好为基本解释框架,也从理性选择视角探讨其退出行动的成本与收益... 自上台以来,特朗普政府的“退出外交”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对国际制度体系和全球秩序产生了严重影响。围绕这一现象,学界多以国际权力结构变迁、国内政治变革、领导人性格偏好为基本解释框架,也从理性选择视角探讨其退出行动的成本与收益。然而,特朗普政府对待诸多国际制度并非一味“退出”了事,而是呈现“威胁退出”、“退出”或“不退出”的过程和选择。美国在相应国际制度中的制度地位变化是影响美国是否发起“退出外交”并最终决定去留的根本前提,而能否与相关国际制度开启有效谈判,维持其制度地位优势,维护其国家利益,则决定了美国是否从“威胁退出”走向“退出”的选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最终“不退出”万国邮联及重新缔结《美墨加协定》等案例,充分说明和检验了特朗普政府这一“美国优先”、单边主义的对外战略逻辑和政策思路。同时,从美国的视角剖析其“退出外交”和国际制度选择,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今全球秩序和国际制度演变的趋势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地位 退出外交 特朗普政府 国际制度 全球秩序
原文传递
利益变化、角色转换和关系均衡——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7
作者 宋国友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36,43,共7页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美国外交出现新动向,中美关系也面临新的变数。特朗普政府对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认知和排序有了新的调整,这和中国政府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排序与认知形成新的互动。以利益变化为基础,在特朗普时期中美将出现五大领...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美国外交出现新动向,中美关系也面临新的变数。特朗普政府对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认知和排序有了新的调整,这和中国政府对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排序与认知形成新的互动。以利益变化为基础,在特朗普时期中美将出现五大领域的角色转换,预示着中美关系在中短期内的双边互动模式。长期而言,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均衡。特朗普当选可能是加速了中美关系均衡时代的到来。中美两国在实力大致接近的均衡阶段,要尽快形成彼此认同和接受的秩序安排,共同促成权力的共处或者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均衡时代 全球格局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全球秩序重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高婉妮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9,共13页
金融危机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秩序大辩论;新冠疫情扩散和俄乌冲突爆发,令这一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各种力量分化组合和重新构建的同时,全球基石性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备受冲击,全球文化形态趋于多样化... 金融危机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引发了新一轮的全球秩序大辩论;新冠疫情扩散和俄乌冲突爆发,令这一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在各种力量分化组合和重新构建的同时,全球基石性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备受冲击,全球文化形态趋于多样化。近年来全球秩序动荡的原因可以从权力、制度和文化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在权力维度,新兴国家的出现令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东西方政治对立加剧;世界权力中心的多极化和权力主体的多元化使大国对权力的垄断出现裂缝,也使国家行为体对权力的约束愈发困难;在制度维度,全球制度化的密度分布不均、深度欠缺、内化度出现问题,令既有基石性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遭受质疑和破坏;在文化维度,全球秩序覆盖面扩展,其间所流行的文化观念发生转变,“西方中心观”受到质疑,新道路和新发展模式日渐显现。三个维度的变化,拉大了全球权力结构和治理框架间的鸿沟,使既有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政治与安全观、经济与发展观、全球治理观、文明价值观方面,为重塑全球秩序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在政治、经济和全球治理等不同领域为探索全球秩序重塑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秩序 权力对比 制度变化 文化观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与中国贡献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滢波 鲁传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8,共14页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物理空间在虚拟空间中全方位的映射,两个空间的密切交融加快了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的生成。当前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正在经历从安全主导转向安全与发展并重、治理理念从差异转向差异与兼容并存、治理机制从功能性转...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物理空间在虚拟空间中全方位的映射,两个空间的密切交融加快了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的生成。当前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正在经历从安全主导转向安全与发展并重、治理理念从差异转向差异与兼容并存、治理机制从功能性转向全面覆盖。数字经济、互联网内容、信息通信技术供应链和网络军事安全四个主要领域展示了当前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变革让中国获得了平等参与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机会,良好的网信发展基础赋予了将实践转化为国际规则的能力,中国应抓住机遇,在网络空间全球秩序构建进程中积极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治理 全球秩序 网络安全 数字经济 中国方案
原文传递
全球秩序重构进程中的法治中国建设 被引量:6
10
作者 公丕祥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共11页
全球化并没有成为过去,而是以新的型态在演进拓展。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乃是全球权力中心转移所引发的全球秩序的剧烈变动,以及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全球秩序重构的历史性进程。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或正在... 全球化并没有成为过去,而是以新的型态在演进拓展。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乃是全球权力中心转移所引发的全球秩序的剧烈变动,以及全球治理变革的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全球秩序重构的历史性进程。当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今全球秩序结构,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处在这一历史进程之中的法治中国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顺应迅速变动的全球经济、政治、社会与法律环境,反映全球权力中心转移与中国重新崛起的法权要求,努力把握战略性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法治改革,持续不断地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坚定地走出一条自主型的法治中国建设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秩序 全球治理 法治中国 自主发展
原文传递
美国战略学术界对“全球南方”的认知与辩论
11
作者 赵建伟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86,157,共23页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战略学术界出现讨论“全球南方”的热潮。其中,“全球南方”概念、使用情境及战略运用成为议论焦点。对于“全球南方”概念的迅速复兴,一些人排斥且强调谨慎对待,另一些人则接受并主张创造性使用。美国战略学术界主...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战略学术界出现讨论“全球南方”的热潮。其中,“全球南方”概念、使用情境及战略运用成为议论焦点。对于“全球南方”概念的迅速复兴,一些人排斥且强调谨慎对待,另一些人则接受并主张创造性使用。美国战略学术界主要从六个层面探讨“全球南方”的使用情境。在传统安全领域,“全球南方”成为美国拉拢的对象,正逐步获得更多的战略自主权;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全球南方”是利益受损的集体,但其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地区秩序层面,“全球南方”被视为中国和印度争夺地区领导权的竞技场;在全球秩序层面,“全球南方”被看作是中俄与美西方争夺的焦点。在地缘政治经济层面,“全球南方”中的关键摇摆国家代表了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层面,“全球南方”是一个多元化的混合体。研究发现,美国战略学术界的辩论起始于现实政治的迫切性,服务于美国的战略需求;其认知兼具多样性与局限性,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倾向;其主流观点在美国外交政策实践中获得认可,未来可能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观点和方案。面对美国对“全球南方”采取的新攻势,中国须深化对“全球南方”的认知,避免陷入美方设定的议题陷阱,进一步明确本国的国际定位,并坚定地同“全球南方”站在一起,不断为“全球南方”的发展与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战略学术界 全球南方 地缘政治 全球秩序 国家安全
下载PDF
退而回到帝国体系,还是进而走向全球善治?——俞可平教授谈全球化时代的帝国研究和全球秩序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可平 费海汀 《俄罗斯研究》 2023年第1期3-27,共25页
帝国研究近年来不仅成为国家理论关注的热点,而且事实上成为历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全人类而言,只要进行历史的反思,就离不开对历史上那些帝国兴亡经验和教训的反思。帝国与国家、民族、大国、... 帝国研究近年来不仅成为国家理论关注的热点,而且事实上成为历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全人类而言,只要进行历史的反思,就离不开对历史上那些帝国兴亡经验和教训的反思。帝国与国家、民族、大国、霸权等概念既存在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帝国既是一个由不同属国组成的国家权力体系,也是一个由若干国家组成的等级秩序体系,通常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际秩序体系。帝国产生的根本动因就是夺取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物质利益,这种行为常会被冠以“共同繁荣”、“地区安全”、“生存空间”等名义。从世界各国的政治历史看,国家产生后必然导致帝国的出现,而对外扩张征服是否有利可图与国内民主法治制度两个因素是避免一个国家从强国走向帝国的关键。对于帝国的兴衰而言,社会政治制度安排往往要比军事力量、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更为重要。帝国体系在世界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和难以割离的政治遗产,人类社会也总会存在对帝国梦想和帝国秩序的怀念。帝国主义虽然将长期存在,但帝国的历史命运已经终结。作为一个趋势的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因此倡导一种民主的、公正的、透明的、平等的和共赢的全球治理,才是解决全球紧迫问题、应对全球严峻挑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研究 全球秩序 全球善治 全球治理 民族国家构建
原文传递
从自然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人类生存方式、共同命运及未来全球秩序的思考
13
作者 李慧明 《世界经济与政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4,154,155,共24页
从自然共同体直到生产力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兴起,人类历史日益成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深入,现代性、现代思想和主权观念客观上也扩展到了世界各地,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现代国际社会逐步形成。自2... 从自然共同体直到生产力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兴起,人类历史日益成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深入,现代性、现代思想和主权观念客观上也扩展到了世界各地,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现代国际社会逐步形成。自20世纪中后期首次具备毁灭自身的能力以来,人类进入与以往时代有着根本区别的生存性风险时代,人类共同命运初步显现。正是在这些历史基础之上,着眼于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立基于正在形成中的人类共同命运,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价值,针对当下人类社会面临的日益紧迫的生存性风险,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应对方案和前进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以人类共同命运为核心特征的价值共同体,全球化推动世界历史的深化以及人类面临的生存性风险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而人类的共同领会及其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价值共识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规定。全球秩序正处于激烈变革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发挥全球治理的功能和作用,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秩序正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生存性风险 共同命运 全球秩序
原文传递
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四重超越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景高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22,共12页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鲜明特质,这种现代化的基本设置及其运作诉求,在于最大限度地攫取“超额剩余价值”,盘剥自然、贫富分化、扩张攫取以及文明冲突成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的现代性后果。依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鲜明特质,这种现代化的基本设置及其运作诉求,在于最大限度地攫取“超额剩余价值”,盘剥自然、贫富分化、扩张攫取以及文明冲突成为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的现代性后果。依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实现了四重超越:一是扬弃“掠夺生态”“控制自然”的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在”的生态文明类型超越;二是扬弃“剥削劳动”“贫富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结构,实现全体人民“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社会制度形态超越;三是扬弃“暴力掠夺”“霸权崛起”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逻辑,实现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多赢共赢”的全球化格局超越;四是扬弃“弱肉强食”“零和博弈”的资本主义社会丛林法则,实现人类社会“天下为公”“命运与共”的文化理念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类型 社会制度 全球化秩序 文化理念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秩序的中国方案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连伟 夏文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36-43,共8页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旧有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秩序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失灵。中国提倡构建一种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构建全球秩序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全球秩序观、...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旧有的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秩序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治理失灵。中国提倡构建一种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构建全球秩序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全球秩序观、中国传统天下观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导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其目的层面要构建一个政治上平等相待、经济上互利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共建共享、生态上尊崇自然的全球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秩序 中国方案 共同价值
下载PDF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与世界秩序的形成——近代国际法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5
16
作者 屈文生 王孜政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81,共16页
1494年西葡两国订立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给世界秩序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托德西利亚斯子午线的划定标志着两大帝国塑造世界新秩序的肇始。作为"规治大地的法",该条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全球土地进行整体划界和安排的... 1494年西葡两国订立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给世界秩序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托德西利亚斯子午线的划定标志着两大帝国塑造世界新秩序的肇始。作为"规治大地的法",该条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全球土地进行整体划界和安排的尝试。作为"规治大海的法",其为海洋法及海洋秩序的构建,特别是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害通过权"等国际法规则的确立提供了先例与思想基础。被殖民国家工具化的"文明论""半球"和"界线"等统辖人心的意识形态及帝国话语实践,为西葡两大海权帝国的崛起铺就了道路。在全球史视野下对《托德西利亚斯条约》与地球规治、海洋规治、文明论等关乎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确立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进行再审视,有助于厘清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重大历史事件的脉络与动因,探寻当今国际法的思想渊源与早期实践,揭示殖民帝国的话语政治及其参与构建世界秩序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德西利亚斯条约》 国际法 文明论 世界秩序 话语 法律地理学
原文传递
全球秩序的新挑战:全球社会运动及其治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玉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0,共7页
全球社会运动对全球社会秩序的影响是双重的,也是复杂的。为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全球社会运动所带来的新挑战,对全球秩序的治理已逐步演变成了当前国际政治实践中的又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全球治理不仅期待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消解社会运... 全球社会运动对全球社会秩序的影响是双重的,也是复杂的。为应对全球性问题和全球社会运动所带来的新挑战,对全球秩序的治理已逐步演变成了当前国际政治实践中的又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全球治理不仅期待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消解社会运动中的负面影响,而且还致力于建构一个由全球社会各层面的权威结构组成的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秩序 社会运动 全球治理 全球化 反全球化
下载PDF
全球治理与国际新秩序构建的中国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当前全球治理时代下国际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权力结构在发生流变,旧有的国际秩序面临有效性危机,全球秩序重构成为历史必然。伴随软硬实力的蓬勃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全球秩序的重... 当前全球治理时代下国际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权力结构在发生流变,旧有的国际秩序面临有效性危机,全球秩序重构成为历史必然。伴随软硬实力的蓬勃发展,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全球秩序的重要变革者。中国推动全球秩序重构应从推动国际法治建设,打造经济利益共同体和构建"超国家"的政治利益共同体等方面推进。同时,中国参与全球秩序变革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这一方面取决于中国自身的治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中国能否提供有效的治理路径,当然,全球秩序的变革之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有赖于国际社会共同携手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 国际法治 命运共同体 全球秩序
下载PDF
全球治理论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芳田 杨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2,125,共8页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的现实和全球秩序的变革密切相关。全球治理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颇存争议的概念,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等从自己的视角...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与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的现实和全球秩序的变革密切相关。全球治理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颇存争议的概念,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等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理论解读,但它们都只是提供了一个理解的方面。目前,全球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国家中心治理模式、有限领域治理模式、网络治理模式、国内-国外边疆治理模式以及欧盟"合作性世界秩序"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同样不具有普遍性,在适用范围和解释力上存在各自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模式 全球化 全球秩序
下载PDF
全球秩序及其转型:基于转型框架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景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全球秩序的转型并未遵从线性因果的单向逻辑,而是纷繁因素动态交互的迭代结果。其中,以全球化为代表的演化场境为全球秩序提供了外部环境,以全球治理制度为代表的制度维系了全球秩序的稳定结构,以网络技术、全球社会运动、国内政治、新... 全球秩序的转型并未遵从线性因果的单向逻辑,而是纷繁因素动态交互的迭代结果。其中,以全球化为代表的演化场境为全球秩序提供了外部环境,以全球治理制度为代表的制度维系了全球秩序的稳定结构,以网络技术、全球社会运动、国内政治、新兴国家、全球危机为代表的创新生境成为推动全球秩序转型的关键。此外,全球秩序由于其较强的秩序性和目的性特征,它并不仅仅受制于全球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基于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的紧密关系,本文提出以能动性全球治理加速构建新的全球秩序的三条路径,即通过重视过去被回避的权力要素、增强多元主体的关系协调以及实现治理思路的创新,发挥全球治理的能动作用以实现对全球秩序的保障与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秩序 转型理论 全球化 全球问题 全球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