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us OCT与GDxVCC测量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晶晶 刘杏 +3 位作者 刘小红 钟毅敏 肖辉 郑小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 比较相干光断层扫描仪StratusOCT与激光偏振光视网膜扫描仪GDxVCC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两者测量值与视野的相关性及其对青光眼的诊断效能.方法 8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及50名正常人,... 目的 比较相干光断层扫描仪StratusOCT与激光偏振光视网膜扫描仪GDxVCC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相关性及差异,探讨两者测量值与视野的相关性及其对青光眼的诊断效能.方法 8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及50名正常人,随机选取一眼进行StratusOCT和GDxVCCRNFL厚度测量及Humphery自动视野计检查.相关分析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的全周、上方、下方RNFL厚度;回归分析研究视野的平均偏差与两种仪器测量的RNFL厚度值之间的关系;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两种仪器诊断青光眼的效能.结果 Stratus OCT测量正常人及POAG患者的全周RNFL厚度分别为(100.00±7.36)μm和(75.12±17.11)μm,GDxVCC对应测量值(57.16±5.05)μm和(48.00.4±8.46)μm.两种仪器测量的RNFL厚度呈线性相关(r〉0.75).两种仪器测量的RNFL厚度值与视野的平均偏差呈正相关,三次曲线拟合度较直线相关的拟合度好.对于青光眼诊断,Stratus OCT的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GDxVCC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结论 Stratus OCT与GDxVCC测量RNFL厚度值存在差异,但两者呈线性相关,均与视野的平均偏差呈曲线相关.两种仪器诊断青光眼的效能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激光偏振光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青光眼/开角
原文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瑜瑜 郭茂生 李永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701,共5页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其特点是房水外流阻力增加导致眼压增高。位于房水外流通道的小梁网调节房水的外流,因此研究小梁网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POAG小梁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生... 背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其特点是房水外流阻力增加导致眼压增高。位于房水外流通道的小梁网调节房水的外流,因此研究小梁网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POAG小梁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经小梁切除术收集8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患眼的带小梁网的深层巩膜组织块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用鼠抗人层黏连蛋白(LM)单克隆抗体、兔抗人纤维连结蛋白(FN)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对传代细胞进行鉴定,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传代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将传代小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本研究组前期培养的正常小梁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组织块培养10d左右,可见细胞从其边缘向外生长。传代细胞在4d内处于对数生长期,其后进入平台期,第7天细胞基本融合。第3代POAG小梁细胞及正常人眼小梁细胞中可见FN、LM和NSE均呈阳性表达,证实传代细胞为小梁细胞,而空白对照组细胞未见FN、LM和NSE表达。第3代POAG小梁细胞和正常小梁细胞中FN的A450值分别为0.354±0.06和0.26±0.01,LM的A450值分别为0.34±0.03和0.2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N:t=14.446,P=0.001;LM:t=9.346,P=0.001)。与正常小梁细胞比较,第3代POAG小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细胞质的溶酶体及吞噬小泡含量减少。结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成功在体外培养POAG小梁细胞,该研究结果为研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剥脱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凡 唐广贤 +5 位作者 尚庆丽 张恒丽 闫晓伟 马丽华 耿玉磊 张青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340-344,共5页
目的:比较剥脱性开角型青光眼(PXOA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眼前节结构参数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 年12 月至2016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连续PXOAG病例54 例(54 眼)作为PXOAG组,平均眼压为(28.8±7.9)mmH... 目的:比较剥脱性开角型青光眼(PXOA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眼前节结构参数的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 年12 月至2016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连续PXOAG病例54 例(54 眼)作为PXOAG组,平均眼压为(28.8±7.9)mmHg(1 mmHg=0.133 kPa)。选取性别、年龄及眼压相匹配的POAG病例53 例(53 眼)作为POAG组,平均眼压为(26.3±7.4)mmHg。测定2 组患者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型细胞比例、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等眼前节参数,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OAG组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型细胞比例、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分别为(535±36)μm、 (2 538±356)/mm2、 (52±12)%、 (2.89±0.36)mm和(4.96±0.41)mm;PXOAG组相应参数分别为(523±41)μm、 (2 323±451)/mm2、 (52±14)%、 (2.79±0.60)mm和(4.98±0.42)mm。2 组患者角膜厚度、六角型细胞比例、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7、0.18、1.11、0.26,P >0.05),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8,P =0.01)。结论:PXOAG与POAG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更加注意对角膜内皮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剥脱综合征 剥脱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结构参数 角膜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对POAG和高眼压症的降眼压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文强 叶倩 +1 位作者 黄志坚 黄晓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背景 拟前列腺素滴眼液是治疗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但价格较高.国产的类似药物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已应用于临床,但大样本、多中心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鲜有报道. 目的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评价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 背景 拟前列腺素滴眼液是治疗青光眼,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但价格较高.国产的类似药物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已应用于临床,但大样本、多中心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鲜有报道. 目的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评价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按照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在中国5个地区25家医院纳入确诊的POAG及高眼压症患者576例837眼,其中POAG患者524例755眼,高眼压症患者52例82眼.本研究经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每晚用0.05 g/L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点眼1次,用药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控制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视力、血压、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采用用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评价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患者用药后1、2、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9.66±5.46)、(19.59±7.86)和(19.35±5.03)mmHg(1 mmHg=0.133 kPa),均较用药前的(28.36±7.86) mmHg明显下降,各时间点眼压值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8.325,P=0.000),其中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眼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1、2、3个月眼压的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3±7.18)%、(30.19±8.72)%和(30.71±9.90)%.治疗后1、2、3个月显效率分别为95.70%、91.76%和88.05%.用药后3个月出现结膜持续充血者占13%,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全身及其他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性好,为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类药物 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国产 青光眼/开角型 治疗 眼压
下载PDF
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梁萍英 刘君 张丽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2期1936-1939,共4页
目的分析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A组45例(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 目的分析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A组45例(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B组42例(溴莫尼定滴眼液)和C组41例(噻吗洛尔滴眼液),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眼内压、眼内血流动力学指标、眼内病理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χ^2=4.240,P=0.039)和C组(χ^2=7.964,P<0.01),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的眼内压均低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眼内压明显低于B组(t=-2.270,P=0.026)和C组(t=-2.368,P=0.020),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阻力指数小于治疗前,且明显小于B组(t=-5.167,P<0.01)和C组(t=-4.632,P<0.01),但B组和C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厚于治疗前,且明显厚于B组(t=2.289,P=0.025)和C组(t=2.313,P=0.023),但B组和C组组间、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χ^2=3.981,P=0.046)和C组(χ^2=7.611,P=0.006),但B组和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够显著降低眼内压,改善眼部的血流动力学,具有保护视神经,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 青光眼开角型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两种小梁手术构建评价及降眼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潘英姿 李美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27-30,共4页
目的 :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的降眼压效果及两种手术术中和术后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共观察 5 1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6 9只眼 ) ,其中 2 8例 (36只眼 )为在我科开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前接受小... 目的 :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的降眼压效果及两种手术术中和术后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共观察 5 1例中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6 9只眼 ) ,其中 2 8例 (36只眼 )为在我科开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前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 ,另 2 3例 (33只眼 )为接受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患者 ,均为连续病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术前眼压、术前用药种类、术前视力及术前术后眼压、视力的变化幅度 ,两组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年龄、术前眼压、术前用药种类、术前视力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 ,小梁切除组术后平均眼压为 12 .89± 4 .0 6mmHg ,NPTS组术后平均眼压为 12 .91± 3.87mmHg ,两组的术前术后眼压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t=7.5 5 6 ,5 .86 7,均P <0 .0 0 1)。术前术后眼压下降的幅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Z =- 1.395 ,P >0 .0 5 )。小粱切除术组有 2只眼术中有较多量前房出血。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有 3只眼术中发现小梁网处有小的穿孔 ,但无虹膜膨出。小梁切除组的术后视力下降幅度大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 ,差异有显著性 (Z =- 2 .797,P <0 .0 5 )。小梁切除术组出现滤过泡渗漏的较非穿透小梁手术组多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4 )。小梁切除组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小梁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 被引量:5
7
作者 邹燕红 李静贞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e,POAG)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onaryangleclosureglaucome,PACG)虹膜周切术后残余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性选择局部用药眼压不能控...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e,POAG)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onaryangleclosureglaucome,PACG)虹膜周切术后残余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性选择局部用药眼压不能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3例16眼),或已行周边虹膜切除或激光虹膜打孔术,房角大部开放而眼压高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2例32眼)。应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眼压在激光治疗后均有显著下降:POAG组由术前的(25.3±3.9)mmHg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18.0±4.2)mmHg;PACG组由术前的(23.9±3.0)mmHg,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18.8±3.8)mmHg(1kPa=7.5mmHg)。术后暂时的眼压升高为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不仅可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可以作为治疗残余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外科手术 青光眼 闭角型/外科手术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眼内压
下载PDF
OPTN基因突变与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世宏 贺翔鸽 +2 位作者 李红运 许建涛 程华林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 探讨视神经病变诱导基因OPTN与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家系的关系。方法 通过遗传学调查并对该家系中 11例POAG患者和 9例一级亲属的OPTN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 ,寻找OPTN基因 4~ 16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用... 目的 探讨视神经病变诱导基因OPTN与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家系的关系。方法 通过遗传学调查并对该家系中 11例POAG患者和 9例一级亲属的OPTN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自动测序 ,寻找OPTN基因 4~ 16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技术检测 3 2例对照组人群相应的SNP。结果 OPTN基因 4~ 16外显子共检测出 5种SNP :412G >A、60 3T >A、12 67 12 68insC并 12 71 12 72insC、15 3 7 15 3 8insC和 1878 1879insA。其中除412G >A外 ,其他突变均将改变氨基酸的编码 ,和对照人群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N基因突变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 单核苷酸 多态性
下载PDF
青光眼患者血清抗视网膜抗原的抗体轮廓质谱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严良 Joachim S. C +2 位作者 Pfeiffer N Grus F.H Erb C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5-630,共6页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与正常对照(CTRL)者间的抗体轮廓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将44例POAG患者与48例CTRL者的血清分别加入到含有预洗Dyna珠-G蛋白的反应管中,以捕获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形成的IgG—G蛋白...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与正常对照(CTRL)者间的抗体轮廓差异。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将44例POAG患者与48例CTRL者的血清分别加入到含有预洗Dyna珠-G蛋白的反应管中,以捕获人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形成的IgG—G蛋白复合体用来捕获目标抗原(匀质化牛视网膜组织)。经洗提后获得的抗原蛋白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检测。采用Proteomic software project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质谱数据连同受检者年龄和性别等参数,自动进行t检验和初步多变量判别分析;随后采用Statistica version8.0统计学软件,进行包括抗原蛋白质谱数据、蛋白质芯片类型和激光解吸附-电离能量等的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CTRL组的平均质谱强度为4244.427±4721.115,POAG组为4049.864±4083.8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0,P〈0.01);在POAG患者中,出现了部分高调节免疫反应,但主要表现为低调节免疫反应。结论在POAG患者与CTRL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抗体轮廓差异,在POAG组中出现的低调节免疫反应表明部分患者可能与“异常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自身免疫 自身抗体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原文传递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晁岱岭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09-410,共2页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及有效的降压机制。方法 将临床接治的19例(2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 目的 研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效果及有效的降压机制。方法 将临床接治的19例(2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结膜滤枕及前房反应等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 28只眼术前平均眼压(23.92±1.26)mmHg,下降幅度36.33%,差异有显著性(P<0.01),24只眼结膜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只眼功能性滤过泡消失。28只眼均无前房出血,术后前房反应轻。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并发症少,可做为此类青光眼病人手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透明质酸生物胶 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 联合 开角型青光眼 疗效 术后观察 前房反应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防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540-543,共4页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62眼)分为两组,一组(16例,30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置入术,另一组(20例,32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比较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62眼)分为两组,一组(16例,30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置入术,另一组(20例,32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第7、14、30d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54±0.29)、(0.61±0.30)、(0.59±0.32),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1±0.36)、(0.35±0.25)、(0.41±0.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78、3.69、2.18,P<0.01,0.05);术后7、14d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6.56±2.32)及(12.43±2.86)mmHg,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76±1.54)及(10.47±2.48)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浅前房出现,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8眼,小梁切除术组26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功能性滤过泡26眼,小梁切除术组12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牛眼小梁细胞培养、形态和骨架超微结构及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钟丽春 李美玉 《眼科学报》 1999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建立牛眼小梁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了解小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探讨房水引流阻力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小梁细胞进行药物实验以指导临床用药和开发新的抗青光眼药物。方... 目的:建立牛眼小梁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了解小梁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探讨房水引流阻力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小梁细胞进行药物实验以指导临床用药和开发新的抗青光眼药物。方法:牛眼小梁网来源于20只处死的小牛眼,小梁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用光镜、电镜观察原代和传代牛眼小梁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用放射自显影和流式细胞术等分析传3代和传10代细胞的细胞动力学;以及抗青光眼药物0.25mg.ml^(-1)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和0.025Mg.ml^(-1)地匹福林(dipivalyl epinephrine,DPE)对传3代细胞的细胞动力学影响。结果: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相似于人眼小梁细胞,其生长类型多数为上皮细胞型,少数为成纤维细胞型;随着传代的增加.细胞微丝含量减少,DNA合成时间(Ts)和细胞周期时间(Tc)明显延长;抗青光眼药物EPI(0.25mg.ml^(-1))和DPE(0.025mg.ml^(-1))使微丝解聚,Ts和Tc明显延长。结论:建立牛眼小梁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研究该细胞形态、功能和药理作用,为研究人眼小梁细胞、探索POAG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重要资料;抗青光眼药物EPI(0.25mg.ml^(-1))和DPE(0.025mg.ml^(-1))在该浓度情况下对传3代小梁细胞的微丝和细胞动力学产生明显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眼小梁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动力学 青光眼 开角型
下载PDF
中药川芎嗪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疗效 被引量:52
13
作者 刘杏 周文炳 +3 位作者 葛坚 叶天才 凌运兰 蔡小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液流变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9例(34眼),其中治疗组11例(19眼),对照组8例(...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液流变学、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9例(34眼),其中治疗组11例(19眼),对照组8例(15眼)进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Humphrey视野检查以及模型视诱发电位(PVEP)检测。结果:用磷酸川芎嗪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明显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各充盈时间明显缩短;Humphrey静态视野之总缺失(TD)、平均缺失(MD)明显减少,动态视野之I4e等视线面积明显扩大;100′、25′、6′三种方格PVEP的P1潜伏期明显缩短。结论:磷酸川芎嗪可以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液粘度;缩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各循环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视功能 川芎嗪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葛坚 孙兴怀 +2 位作者 林丁 赵平 吴作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缺乏SLT对中国POAG患者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结果。目的观察SLT治疗中国POAG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对纳入的年龄≥18岁的POAG患者62例62眼采用LumenisSelecta Duet或Lumenis Selecta II激光治疗仪进行360°房角标准化SLT治疗,共100个激光脉冲,即每个象限激发25个点,预置脉冲时间为3ns,光斑大小为400μm,治疗能量以下方小梁为标准,从0.6mJ开始,调整激光能量至见气泡出现,在该能量基础上降低0.1mJ。激光治疗后1h、1d、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眼压、眼压降低值、眼压降低20%和30%的患眼眼数及百分比;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出现结膜充血、前房闪辉等局部不良反应的眼数。结果患者SLT术前基线眼压为(25.7±2.6)mmHg(1mmHg=0.133kPa),术后1d、2周、4周、3个月、6个月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d眼压最低,为(16.5±4.5)mmHg;术后4周~6个月眼压趋于稳定。SLT术后1d~6个月眼压下降值平均为5.3~9.2mmHg。眼压下降20%的眼数术后ld最多,占83.9%,眼压降低30%者占58.1%;术后2周~6个月,眼压下降20%和30%的眼数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眼压降低20%的眼数占56.5%,降低30%的术眼占27.4%。结论SLT对于中国POAG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 手术 眼压 生理功能 激光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方法 安全性 有效性 多中心临床研究
下载PDF
几种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蓝育青 葛坚 +1 位作者 刘嫣芬 李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评价几种视觉电生理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 :选择 36例 (70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8例 (12眼 )可疑性青光眼患者和 30例 (6 0眼 )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 目的 :评价几种视觉电生理检查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 :选择 36例 (70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8例 (12眼 )可疑性青光眼患者和 30例 (6 0眼 )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 (FERG)、视网膜振荡电位 (OPs)、闪烁光视网膜电图 (FL ERG)、图形视网膜电图 (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 ,并与视野指数、眼压、视力等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ERG、PVEP、OPs表现异常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FL ERG振幅降低 ,但和 FERG同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 (特别是视野改变出现前 ) ,PERG的异常率较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OPs与 C/ D负相关 ,与视野指数、眼压、视力不相关。PERG振幅与视野指数和眼压负相关 ,与 C/ D和视力不相关。PVEP潜伏期与视野指数和C/ D正相关 ,而与眼压不相关。结论 :统计学结果表明 ,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同的表现形式 ,可选用不同的检查指标。在早期眼底改变出现前 (C/ D不大 ) ,如眼压升高 ,PERG应为比较敏感的指标 ;而一旦眼底发生改变 ,尽管眼压不高 ,可选用 OPs或PVEP作为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视觉电生理 视功能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平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5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4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4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40例,均行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术前术后IOP(眼压)及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OAG组术前前房深度大于PACG组(P<0.05),术后比较无差异(P>0.05);2组术后IOP均明显低于术前,前房深度及视力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OAG组手术成功率为77.5%,低于PACG组的1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OAG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PACG组的61.4%(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与超声乳化术可有效治疗PACG、POAG,前者手术成功率更高,但并发症也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夜间眼压测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媚 肖辉 +4 位作者 钟毅敏 毛真 曹丹 孔香云 刘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夜间眼压测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收集具有典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但日间多次眼压测量值均≤21mmHg的门诊POAG患者,共30例59眼。对所有患者行夜间多次眼压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视... 【目的】探讨夜间眼压测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性收集具有典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但日间多次眼压测量值均≤21mmHg的门诊POAG患者,共30例59眼。对所有患者行夜间多次眼压测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及Humphrey视野检查。【结果】30例(59眼)中14例28眼(46.7%)夜间眼压值>21mmHg(HPG组),16例31眼(53.3%)夜间眼压正常(NPG组)。HPG组和NPG组的眼压高峰均出现在夜间(5:00和2:00);HPG组各时间点眼压明显高于NPG组(P=0.033~0.000);且眼压波动幅度大于NPG组(P=0.011);HPG组和NPG组间的视盘结构参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缺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压是鉴别HPG和NPG的最重要因素,夜间眼压测量在POAG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诊断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眼压
下载PDF
正常眼压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雅娟 孙同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正常眼压青光眼 (NTG)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日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重视。NTG发病隐蔽 ,早期诊断较其它青光眼显得更为困难和复杂 ,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异同等一系列问题仍无统一意见。就NTG与POAG的诊... 正常眼压青光眼 (NTG)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日益受到眼科工作者的重视。NTG发病隐蔽 ,早期诊断较其它青光眼显得更为困难和复杂 ,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异同等一系列问题仍无统一意见。就NTG与POAG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 NTG POAG 比较
下载PDF
无晶体性青光眼的病因和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楠 龚启荣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0-22,共3页
探讨引起无晶体眼眼压升高的各种原因及无晶体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分析31例(31只眼)无晶体性青光眼的病因,根据不同致病因素分别采用药物降眼压、激光治疗及前房穿刺、小梁切除、睫状体剥离、玻璃体切割等手术治疗。结果:眼压... 探讨引起无晶体眼眼压升高的各种原因及无晶体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分析31例(31只眼)无晶体性青光眼的病因,根据不同致病因素分别采用药物降眼压、激光治疗及前房穿刺、小梁切除、睫状体剥离、玻璃体切割等手术治疗。结果: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瞳孔阻滞、周边虹膜前粘连、前房出血、晶体物质残留、炎症、玻璃体进入前房及有原发性青光眼因素存在均可引起白内障术后眼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体性 青光眼 病因 药物疗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冷激发及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盘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一芸 陈晓明 宋广瑶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在寒冷刺激及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后视盘血流的变化。  方法  用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 (Heidelberg retinal flowmetry,HRF)分别测量 POAG患者与正常个体视盘筛...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在寒冷刺激及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后视盘血流的变化。  方法  用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 (Heidelberg retinal flowmetry,HRF)分别测量 POAG患者与正常个体视盘筛板区微血管在基础状态下、手指冷激发试验后及含服硝苯吡啶后的血流情况。 结果  POAG患者在冷激发试验后视盘平均血管容积及平均血流量分别由 2 7.1与5 45 .4降至 2 2 .3与 45 2 .4(P<0 .0 5 ) ,在含服硝苯吡啶后平均血管容积及平均血流量分别升至 2 9.0与5 79.5 (P<0 .0 5 )。有手足发冷史的 POAG患者在冷激发条件下视盘血流平均下降值为 137.2 ,在含服硝苯吡啶后视盘血流平均增加值为 196 .4,与无手足发冷史的 POAG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结论 POAG患者视盘血流受冷刺激后明显下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提高部分 POAG患者即时视盘血流。手足发冷史与 POAG患者的血流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钙通道阻滞剂 血流速度 冷激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