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 被引量:270
1
作者 刘时银 姚晓军 +5 位作者 郭万钦 许君利 上官冬辉 魏俊锋 鲍伟佳 吴立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6,共14页
以2004年之后的Landsat TM/ETM+和ASTER遥感影像为基础,参考第一次中国冰川目录及其他文献资料,经过影像校正、自动解译、野外考察、人工修订、交互检查和成果审定等技术环节,完成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5.5%的现状冰川编目,确定中国目前共... 以2004年之后的Landsat TM/ETM+和ASTER遥感影像为基础,参考第一次中国冰川目录及其他文献资料,经过影像校正、自动解译、野外考察、人工修订、交互检查和成果审定等技术环节,完成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5.5%的现状冰川编目,确定中国目前共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约5.18×10^4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54%,冰川储量约4.3-4.7×10^3km^3。中国冰川数量和面积分别以面积〈0.5 km^2的冰川和面积介于1.0-50.0 km^2的冰川为主,面积最大的冰川是音苏盖提冰川(359.05 km^2)。中国西部14座山系(高原)均有冰川分布,其中昆仑山冰川数量最多,其次是天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这5座山系冰川数量占全国冰川总数量的72.3%;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位列前3位的山系分别为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天山,尽管喀喇昆仑山冰川数量和面积均小于喜马拉雅山,但前者冰储量高于后者。从冰川海拔分布来看,海拔4500-6500 m之间是冰川集中发育区域,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5以上。冰川资源在各流域分布差异显著,东亚内流区(5Y)是中国冰川分布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一级流域,约占全国冰川总量的2/5以上;黄河流域(5J)是冰川数量最少、规模最小的一级流域,仅有冰川164条,面积126.72 km^2。新疆和西藏的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编目 面积 分布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 被引量:82
2
作者 刘潮海 施雅风 +1 位作者 王宗太 谢自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依据国际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 1 1卷 2 1册的统计 ,中国境内共发育冰川 4 62 98条 ,总面积 594 0 6km2 ,冰储量约 5590km3 ,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 .按山系和水系两种体系分别进行冰川编目 ,获得了中国西部及其各... 依据国际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 1 1卷 2 1册的统计 ,中国境内共发育冰川 4 62 98条 ,总面积 594 0 6km2 ,冰储量约 5590km3 ,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 .按山系和水系两种体系分别进行冰川编目 ,获得了中国西部及其各区域的冰川条数、面积和储量等多项指标的确切数量 ,发现了中国冰川及其雪线分布的若干新特征 ,这对于西部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冰雪灾害的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编目 冰川分布 冰川监测 冰川资源
下载PDF
普若岗日冰原及其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变化 被引量:50
3
作者 蒲健辰 姚檀栋 +2 位作者 王宁练 丁良福 张其花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7-92,共6页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最大的可伸至山... 普若岗日是藏北高原最大的由数个冰帽型冰川组合成的大冰原 .冰川覆盖面积 42 2 5 8km2 ,冰储量为 5 2 5 15 3km3 .冰川雪线海拔 5 6 2 0~ 5 86 0m .冰原呈辐射状向周围微切割的宽浅山谷溢出 5 0多条长短不等的冰舌 ,最大的可伸至山麓地带 ,形成宽尾状冰舌 .在一些下伸较低的冰舌段 ,形成有许多冰塔林 ,以雄伟壮观的连座冰塔林和雏形冰塔林为主 .在东南部一些冰舌段雏形冰塔林的上部 ,分布着奇特的新月型雪冰丘和链状排列有序的雪冰丘 .小冰期以来 ,普若岗日的冰川呈退缩趋势 .环绕冰舌分布的冰碛序列 ,在北部和东南部普遍可区分出 3道 .对比研究认为 ,分别属于小冰期 3次寒冷期冰进的遗迹 .而西部小冰期冰川作用的范围较小 .按小冰期最盛时的规模量测当时的冰川面积 ,和现在相比该时段内冰川面积减少了 2 4 2 0km2 ,当时冰川面积比现在大 5 7% .由此引起的冰川资源的减少为 3 6 5 83km3 ,相当于 36 5 83× 10 8m3 的水量 .在普若岗日西侧 ,小冰期后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 ,冰川退缩了 2 0m ;70年代至 90年代末 ,冰川退缩了 40~ 5 0m ;平均 1 5~ 1 9m·a-1;1999年 9月至2 0 0 0年 10月 ,退缩 4~ 5m .明显反映出逐渐加剧的变化趋势 .和其它地区相比较 ,普若岗日冰原变化比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分布特征 小冰期 普若岗日冰原 冰川作用
下载PDF
中国冰川分布的地理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宗太 刘潮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7,共7页
中国冰川分布 ,在西北形成了冰水绿州景观 ,在塔里木盆地和雅鲁藏布江周围形成 5个巨大的冰川集结中心 .用“冰川覆盖度”评价 ,干旱山区的高山有较大的冰川发育能力 .“冰川中值”标志的冰川分布高程 ,向青藏高原内部逐渐抬升 .冰川的... 中国冰川分布 ,在西北形成了冰水绿州景观 ,在塔里木盆地和雅鲁藏布江周围形成 5个巨大的冰川集结中心 .用“冰川覆盖度”评价 ,干旱山区的高山有较大的冰川发育能力 .“冰川中值”标志的冰川分布高程 ,向青藏高原内部逐渐抬升 .冰川的进退幅度 ,向低能量冰川区减小 .冰川形态类型因地而异 ,分化成“高山型”和“高原型”两大类型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分布 地理特征 冰水绿州景观 冰川覆盖度 冰川中值 有效冰川作用 中国
下载PDF
贡嘎山海洋性冰川发育条件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苏珍 梁大兰 洪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51-558,共8页
贡嘎山5000m以上山体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样高大的山体为冰川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势条件和宽阔的积累区。同时,据观测推算东坡冰川积累区的年降水量可达3000mm,雪线处的年平均气温在-4.1—-5℃;西坡冰川积累区的年降水量达1800... 贡嘎山5000m以上山体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这样高大的山体为冰川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势条件和宽阔的积累区。同时,据观测推算东坡冰川积累区的年降水量可达3000mm,雪线处的年平均气温在-4.1—-5℃;西坡冰川积累区的年降水量达1800mm,为本区冰川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冰雪物质条件和必要的低温。冰川形态类型基本齐全,冰川分布比较集中,但东西坡冰川在规模上有明显差异,东坡冰川条数虽然较西坡少,但冰川规模较东坡大,冰川雪线和冰舌下伸高度也较西坡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发育条件 雪线 贡嘎山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系统平衡线的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欣 谢自楚 冯清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0-388,共9页
根据ELAh与Hme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计算了塔里木河全流域冰川系统所有冰川的平衡线高度ELAhc.在此基础上分析流域平衡线分布特征 ,探讨极限面积 (Slim)与导出雪线 (Hcli)等参数同冰川系统的关系 .结果表明 :冰川系统中 ,当冰川规... 根据ELAh与Hme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计算了塔里木河全流域冰川系统所有冰川的平衡线高度ELAhc.在此基础上分析流域平衡线分布特征 ,探讨极限面积 (Slim)与导出雪线 (Hcli)等参数同冰川系统的关系 .结果表明 :冰川系统中 ,当冰川规模不低于某极限面积时 ,其平衡线高度会趋近到导出雪线高度 .整个流域导出雪线高度分布受热量条件控制 ,呈现纬度地带性 ,又由于东西水分条件的差异 ,经度地带性也较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冰川系统 计算雪线 极限面积 导出雪线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时空分布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田利 邬光剑 +2 位作者 张学磊 燕妮 杨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5-883,共9页
冰川反照率对冰川融化具有重要影响,以2000-2013年MODIS的MOD10A1逐日积雪反照率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冰川年平均反照率变化范围是0. 42(枪勇冰川)~0. 75(PT5冰川),其中夏季平均反照率... 冰川反照率对冰川融化具有重要影响,以2000-2013年MODIS的MOD10A1逐日积雪反照率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冰川年平均反照率变化范围是0. 42(枪勇冰川)~0. 75(PT5冰川),其中夏季平均反照率变化范围是0. 45(来古冰川)~0. 69(东绒布冰川和古里雅冰川)。冰川反照率空间分布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冰川反照率的变化速率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南部较大往北减小,北部反照率出现增大现象。研究区内大部分冰川反照率呈波动降低的趋势,年平均反照率和夏季平均反照率变化速率最大值都出现在枪勇冰川,分别是-0. 015 a^(-1)和-0. 019 a^(-1)。木吉和木孜塔格冰川年平均和夏季平均冰川反照率都增大,木吉冰川是由于2012年的高反照率引起的,而木孜塔格冰川主要与该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川反照率 时空分布 变化速率 MODIS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bris Layer on Glaciers of the Tuomuer Peak, Western Tian Shan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林 李忠勤 王飞腾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field work took place on the zone of Tuomuer (托木尔) Peak, western Tian Shan (天山 ) during the period May 2008 to September 2009, obt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field work took place on the zone of Tuomuer (托木尔) Peak, western Tian Shan (天山 ) during the period May 2008 to September 2009, obt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he reference glaciers (Glacier No. 72, Glacier No. 74, Tuomuer Glacier) by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debris thickness and ablation rates on glacier and further by Spot-5 (5 m, 2005) high-resolution satellitic image apply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pproach to researc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he zone of Tuomuer Peak. Specif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harp in ablation with debris cover thickness increasing from 0-4 cm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ablation with debris thickness increasing beyond 4 cm for the glaciers No. 72 and No. 74.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ebris layer on the three reference glaciers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from the vertical,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debris in the glacier terminal, and the thickness of debris is constantly thinning since the end of the glacier increases with altitude. For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from the horizontal, the regular pattern of debris thickness from both sides to the middle is diminishing. The debris on the zone of Tuomuer Peak mostly covered the glacier tongue 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below the altitude of 4 000 m; the area of debris covered approximate accounted for 14.9% on the entire glacier area in this reg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he zone of Tuomuer Peak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levation of the glacier terminal, followed by the slopes orientation, the size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No. 72 glacier No. 74 Tuomuer glacier debris covere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羌塘高原冰川系统雪线场的建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利平 谢自楚 +1 位作者 丁良福 刘时银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2-702,共11页
根据羌塘高原冰川系统测量雪线高度(ELAh)与冰川平均高度(Hm e)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其所有冰川的雪线高度ELAhc。量算的ELAh与计算的ELAhc十分接近,整个羌塘高原的差值(ELAh-ELAhc)平均仅为0.16 m,说明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雪... 根据羌塘高原冰川系统测量雪线高度(ELAh)与冰川平均高度(Hm e)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其所有冰川的雪线高度ELAhc。量算的ELAh与计算的ELAhc十分接近,整个羌塘高原的差值(ELAh-ELAhc)平均仅为0.16 m,说明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雪线高度ELAhc是可信的。通过对比发现:在编绘雪线高度场时,将冰川系统内相邻冰川分组平均而生成的雪线场克服了地形雪线的影响,比未进行分组平均的雪线场更为美观整洁,规律性也很明显。羌塘高原冰川系统雪线场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从南向北,雪线逐渐降低;(2)从东到西,雪线随之升高。从总体上来看,羌塘高原雪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幅不大,多数在5 700 m以上,但最高值不在气温最高的南部或降水最少的西北部,而在隆格尔山,高达6 000 m以上,不仅是本区和青藏高原内陆水系雪线最高的,也是迄今所知北半球最高雪线所在地。其次分别为波波嘎屋峰、土则岗日和藏色岗日附近,最低值在金阳岗日附近,这是本区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对雪线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冰川系统 克里金插值 雪线场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恒河-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场的建立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育武 谢自楚 +2 位作者 秦建新 王欣 李巧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5-872,共8页
利用冰川编目最新数据资料,计算恒河-雅鲁藏布江冰川平均高度(Hme)与测量雪线(ELAh)之间的回归方程,发现冰川系统越大,样本数越多,则相关性越好,从而建立大系统的回归方程计算系统内所有冰川样点的计算雪线高度(ELAhc).对所求得的ELAhc... 利用冰川编目最新数据资料,计算恒河-雅鲁藏布江冰川平均高度(Hme)与测量雪线(ELAh)之间的回归方程,发现冰川系统越大,样本数越多,则相关性越好,从而建立大系统的回归方程计算系统内所有冰川样点的计算雪线高度(ELAhc).对所求得的ELAhc采用10′×10′的格网覆盖区域,对格网内样点的经纬度和计算雪线高度进行算术平均,用Kriging插值生成一定间隔的雪线分布图,即雪线高度场.把所得结果与该区域已有研究对比,发现它除具有共同的基本规律外,还更能体现出西藏南部雪线场的详尽分布规律,如全流域从下游向上游按照平均雪线高度的大小可以分为4个区,不同区域的雪线分布反映了影响区域雪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此方法可应用于其它已进行冰川编目的地区,也可建立不同尺度的温度场、积累场、降水场等冰川特征值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线场 冰川系统 分布特征 恒河-雅鲁藏布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青藏高原冰川分布格局及成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宁 李治国 +1 位作者 梁雪悦 周晓莹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9,共10页
目前,冰川分布与变化的影响机理还存在不确定机制。为探究地形因子对冰川分布格局的影响,本文以第6版Randolph冰川编目数据和NASADEM为数据源,运用均值变点法、分布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冰川在地形起伏度、海拔、坡度和坡... 目前,冰川分布与变化的影响机理还存在不确定机制。为探究地形因子对冰川分布格局的影响,本文以第6版Randolph冰川编目数据和NASADEM为数据源,运用均值变点法、分布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冰川在地形起伏度、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冰川对坡向、坡度的适宜性较广,对地形起伏度、海拔的选择性较强,且在高地形起伏度、高海拔上呈现优势分布。(2)地形对冰川发育影响较大,各地形因子对冰川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不同。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是控制冰川分布的主要因素,且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二者共同作用对冰川空间分异性影响最大。(3)在海拔和地形起伏度梯度上,喜马拉雅山脉冰川优势分布范围最广,其次是喀喇昆仑山脉,其余10座山脉冰川的优势分布均呈近似正态分布,但不同山脉形态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分布 地形梯度 分布指数 地理探测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冰川作用区的温度及其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兴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通过西昆仑山崇侧冰川区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冰川区和非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摘变以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天均为绝热稳定区。非冰雪区白天为绝热不稳定状态,夜晚存在逆温现象... 本文通过西昆仑山崇侧冰川区的观测资料。揭示了冰川区和非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摘变以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冰雪区气温的日变化小,而昼夜温差大,全天均为绝热稳定区。非冰雪区白天为绝热不稳定状态,夜晚存在逆温现象。接近冰雪区地带气温递减率较大。水平方向温差主要发生在冰雪区前缘地带。由此,提出了冰川区特有的现象——“冰川锋”,并给出了该地区作为青藏高原最冷区域之一的一些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作用 冰川锋 温度 冰雪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西藏南部雪线场的建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育武 谢自楚 李玲玲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采用中国冰川编目最新数据资料,求出西藏南部冰川系统中所有冰川样点的计算雪线高度(ELAhc),并将计算雪线高度导入ArcGIS 9中。在ArcGIS 9中调用ETgoW izard软件生成10'×10'的格网后,对格网内冰川样点的经度、纬度和计算... 采用中国冰川编目最新数据资料,求出西藏南部冰川系统中所有冰川样点的计算雪线高度(ELAhc),并将计算雪线高度导入ArcGIS 9中。在ArcGIS 9中调用ETgoW izard软件生成10'×10'的格网后,对格网内冰川样点的经度、纬度和计算雪线高度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每个网格里只有一个虚拟冰川数据。然后在ArcG IS 9中用Kriging插值,生成一定间隔的雪线分布图,即雪线场。经分析,发现它除受全球规律控制外,还能突出地反映西藏南部雪线场的较详尽的分布规律和受地形影响极大的区域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雪线从南向北增高,具有反纬度地带性规律;(2)雪线由东向西逐步升高,具有经度地带性规律;(3)南部雪线分布密集、复杂,而北部雪线相对稀疏和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雪线 冰川系统 ARCGIS 分布规律 西藏南部
下载PDF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泥石流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颖彦 潘军宇 +3 位作者 李朝月 杨志全 廖丽萍 MUHAMMAD Waseem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1-83,共13页
中巴公路北段穿越的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高海拔冰川地貌与低海拔干热河谷地貌相邻丛生,在季风气候、丰沛的夏季降雪、悬殊的地形落差、频繁的地震、局地冰川运动和极端降雨等众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冰川泥石流极端发育,造成了中巴公... 中巴公路北段穿越的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高海拔冰川地貌与低海拔干热河谷地貌相邻丛生,在季风气候、丰沛的夏季降雪、悬殊的地形落差、频繁的地震、局地冰川运动和极端降雨等众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冰川泥石流极端发育,造成了中巴公路是世界最险峻的高原公路。然而,由于地缘政治与交通困难等原因,中巴公路冰川泥石流的专题研究几乎空白。基于十多年野外工作与历史文献分析,本研究对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冰川泥石流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结果表明:(1)中巴公路冰川泥石流按海拔分布与成因,可分为冰川(积雪)消融型泥石流、冰崩雪崩型泥石流和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三类;(2)泥石流的分布总体可划分为降雨泥石流带与冰川泥石流带。冰川泥石流带可细分为冰川降雨混合型泥石流带、冰川—冰湖溃决泥石流带、冻融泥石流带;(3)中巴公路泥石流的活跃状况在短期不会改变,甚至有可能当外部条件突变,如极端降雨,泥石流灾害会规模化爆发;(4)中巴公路应加强泥石流防治,尤其是帕苏冰川群,固加尔帕冰川群一带的泥石流沟,例如K676+450固尔金冰川、K677+660固加尔帕冰川等大型冰川补给型泥石流,应考虑工程设防。本文将为中巴公路沿线冰川泥石流灾害研究提供本底认识,将为区域自然灾害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喀喇昆仑公路 冰川泥石流 冰川 分布 机制
下载PDF
1995—2015年全球不同气候带典型冰川补给型湖泊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吉平 金晶 +1 位作者 李晟铭 宋开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全球不同气候带典型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数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1995—2015年全球典型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增加了2.32%,数量减少了2.2... 基于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全球不同气候带典型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数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 1995—2015年全球典型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增加了2.32%,数量减少了2.26%,其中以小型湖泊(<1 km~2)和大型湖泊(>50 km~2)面积变化最为剧烈,中型湖泊(1~50 km~2)面积则相对稳定,1995—2005年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与数量的变化速率相比2005—2015年较快。(2) 1995—2015年热带、亚热带、温带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与数量均在增加,其中以热带冰川补给型湖泊变化最为剧烈,其面积上升了20.62%,数量上升了25.32%,亚寒带与寒带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与数量均减少,其中以寒带冰川补给型湖泊变化最为明显,其面积减少了11.3%,数量下降了18.97%。可为全球典型冰川补给型湖泊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冰川补给 气候带 全球分布 动态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CHONGCE ICE CAP, WEST KUNLUN MTS.
16
作者 周韬 韩建康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12期1024-1028,共5页
Chongce Ice Cap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Tibetan Plateau, 81°E and 35°N, with an altitude of 6530m on the top. The ice temperatures of six boreholes and the nearby snow pits were measured from 5950 to 63... Chongce Ice Cap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 Tibetan Plateau, 81°E and 35°N, with an altitude of 6530m on the top. The ice temperatures of six boreholes and the nearby snow pits were measured from 5950 to 6366 m a. s. 1. along main flow-line in August, 1987. The lowest glacier temperature measured so far in China was found in the depth of 7—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ROZEN BOTTOM glacier type.
原文传递
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O_3^-与NH_4^+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圣杰 张明军 +2 位作者 李忠勤 王飞腾 张晓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基于2004-2009年间在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与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分析了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O3-与NH4+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 基于2004-2009年间在天山托木尔峰青冰滩72号冰川、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与庙尔沟平顶冰川积累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分析了中国天山冰川积雪中NO3-与NH4+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积雪中NO3-平均浓度顺序为哈希勒根51号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青冰滩72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而NH4+平均浓度顺序为青冰滩72号冰川<哈希勒根51号冰川<庙尔沟平顶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四工河4号冰川.结合HYSPLIT空气轨迹模型与局地环境状况资料分析,这种空间差异受到远源污染与沙漠粉尘传输、近源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排放、冰川积累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冰川 积雪 硝酸根 铵根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Thickness estimation of the Longbasaba Glacier:methods and applica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GuangLi He JunFeng Wei Xin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20年第6期477-490,共14页
A total of 71,177 glaciers exi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ccording to the Randolph Glacier Inventory(RGI 6.0).Despite their large number,glacier ice thickness data are relatively scarce.This study utilizes digita... A total of 71,177 glaciers exi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ccording to the Randolph Glacier Inventory(RGI 6.0).Despite their large number,glacier ice thickness data are relatively scarce.This study utilize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and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thickness measurements to estim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ice thickness of the Longbasaba Glacier using Glacier bed Topography(GlabTop),a full-width expansion model,and the Huss and Farinotti(HF)model.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absolute deviations of GlabTop,the full-width expansion model,and the HF model are 9.8,15.5,and 10.9 m,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GlabTop performs the best in simulating glacier thickness distribution.During 1980−2015,the Longbasaba Glacier thinned by an average of 7.9±1.3 m or 0.23±0.04 m/a,and its ice volume shrunk by 0.28±0.04 km3 with an average reduction rate of 0.0081±0.0001 km^3/a.In the investigation period,the area and volume of Longbasaba Lake expanded at rates of 0.12±0.01 km^2/a and 0.0132±0.0018 km3/a,respectively.This proglacial lake could potentially extend up to 5,000 m from the lake d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basaba glacier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ice volume change glacial lake retention role glacial lake expansion
下载PDF
西藏冰湖溃决主要特征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晶晶 程尊兰 +1 位作者 李泳 苏鹏程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1期55-60,共6页
西藏是我国冰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冰湖常发生溃决,其中最典型是终碛冰湖的溃决。冰湖溃决所导致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频率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和破坏力强及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今,已查明西... 西藏是我国冰湖分布最多的地区。冰湖常发生溃决,其中最典型是终碛冰湖的溃决。冰湖溃决所导致的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强、频率低、洪峰高、流量大、流量过程暴涨暴落和破坏力强及灾害波及范围广等特点。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今,已查明西藏15个冰川终碛湖至少发生过18次溃决。通过对这些溃决事件的分析,探讨了终碛湖溃决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该事件的发生与气候变化,特别是与气候异常年份有显著的对应关系。结合近年冰湖分布和变化资料,讨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分析了溃决洪水过程和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冰湖溃决 时空分布 泥石流
下载PDF
中国冰川旅游资源空间开发布局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世金 秦大河 任贾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4-470,共7页
在回顾中国冰川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冰川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围绕地域空间结构、立足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中心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形成网络市场"的"点-轴系统"规划思路,提出了中国冰川旅游"... 在回顾中国冰川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冰川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围绕地域空间结构、立足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中心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形成网络市场"的"点-轴系统"规划思路,提出了中国冰川旅游"十心、三带、五区"的空间开发结构。伴随着青藏铁路复线工程、川藏与滇藏铁路的规划设计,以及在西部跨省区合作项目"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机遇下,中国将以其丰富而独特的冰川旅游资源,强烈地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旅游 资源开发 空间布局与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