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惠州花岗岩体及其地热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旷健 祁士华 +4 位作者 王帅 肖志才 张敏 赵旭 甘浩男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66-1480,共15页
为洞悉东南地区地热的形成演化,以惠州黄沙洞-石坝地区高温地热田为例,综合地震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等方法来解译该地热田的形成模式.研究区岩体主要为燕山期高分异高含产热元素的I型花岗岩,形成背景为古太平板块俯冲的前... 为洞悉东南地区地热的形成演化,以惠州黄沙洞-石坝地区高温地热田为例,综合地震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等方法来解译该地热田的形成模式.研究区岩体主要为燕山期高分异高含产热元素的I型花岗岩,形成背景为古太平板块俯冲的前进与后撤;深部花岗岩体连为一体且厚度达3.5 km.高导热率的花岗岩促进地幔热传导至地表和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是惠州高温地热形成的两大重要原因.研究区深部花岗岩生热量及干热岩地热资源储量巨大.研究区地热产出模式对惠州乃至东南地区的能源供给系统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地震反演 燕山期花岗岩 古太平洋板块 产热 东南地区 地热田
原文传递
拉日铁路地热隧道方案比选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金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6,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拉日铁路地热隧道不同的地质、地热条件的分析,确定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线原则,并为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择和完善提供依据。研究结论:从选线来看,拉日铁路色麦至仁布段地热隧道具有典型的高原山区河谷地热铁路选线的... 研究目的:通过对拉日铁路地热隧道不同的地质、地热条件的分析,确定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线原则,并为地热隧道线路方案的选择和完善提供依据。研究结论:从选线来看,拉日铁路色麦至仁布段地热隧道具有典型的高原山区河谷地热铁路选线的特点。选线时,线路要尽量绕避雅江两岸的滑坡、错落、泥石流、岩堆、危岩落石、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特别是要绕避地热发育地段;线路要尽量与地热分布带大角度相交,以最短距离通过。选出的线路应符合安全、可靠、合理、经济的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日铁路 地热 铁路选线 隧道
下载PDF
地热热管融雪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军 张辉 +1 位作者 张红 庄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2-1826,共5页
基于热管技术,设计"地热热管道路融雪系统",采用重力式热管将恒温层中的热量传递到道路表面以防止积雪。通过对热管及土壤中传热过程的分析,建立热管当量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模型,形成模拟热管在土壤中换热过程的有效数值方法... 基于热管技术,设计"地热热管道路融雪系统",采用重力式热管将恒温层中的热量传递到道路表面以防止积雪。通过对热管及土壤中传热过程的分析,建立热管当量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模型,形成模拟热管在土壤中换热过程的有效数值方法。通过对融雪系统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得到热管运行30d内土壤温度分布的变化过程。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所设计的融雪系统能有效提高路面温度、防止积雪,可长期运行且无需外加动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地热 除雪 可再生能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沧13井地热异常跟踪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素欣 盛艳蕊 +1 位作者 张子广 张秀萍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沧13井数字化地热资料自2010年12月13日开始出现上升异常变化,之后高值持续。在排除环境因素无明显的变化外,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方法,诸如地热与水位、气压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地热变化与观测系统的电信号的相关分析,调取分析存储的原始... 沧13井数字化地热资料自2010年12月13日开始出现上升异常变化,之后高值持续。在排除环境因素无明显的变化外,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方法,诸如地热与水位、气压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地热变化与观测系统的电信号的相关分析,调取分析存储的原始记录。综合分析认为:该地热异常变化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异常分析 非地震前兆
下载PDF
陕西三原县地热发育特征及成井条件 被引量:3
5
作者 樊小舟 齐新刚 《地下水》 2007年第2期96-100,共5页
渭河盆地北缘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热异常明显,储热层发育,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具备地热井成井条件。分析了三原县地热发育的地质条件和热储层的形成,认为开发利用三原县城区的地热资源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地热 储热层 成井条件 渭河盆地
下载PDF
Geothermic activity and seismotectonics in the altitud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6
作者 Jiren Xu Zhixin Zhao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6期651-658,共8页
In the present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epth of lithosphere brittle fracture, seismotectonics and geothermal anomalous active in Tibetan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eismic dada from ISC and Ch... In the present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epth of lithosphere brittle fracture, seismotectonics and geothermal anomalous active in Tibetan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eismic dada from ISC and Chinese seismic net and geothermal dat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gion of anomalously geothermal activity almost coincides with that of the normal faulting type earthquake. The geothermal anomaly activity region coincides spatially with that of the events deeper than 60 km as well as. The normal faulting earthquakes may be mainly tectonic activity regimes until 110 km deep in the thermal anomaly region. The strike directions of events are likely the N-S direction, coinciding with the strike of the thermal anomaly active belts. The earthquakes align along the normal faults and faulted-depression zone with the N-S direction. The thermal anomaly activity also distributes along the faulted-depression zone. Many events deeper than 60 km exist in the anomalously geothermal activity region in the plateau. Events extend to bottom of the lithosphere of 110 km from the surface, like columnar seismic crowd. The lithosphere extends along the E-W direction due to the E-W extensional stres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altitude of the plateau. The t6nsional stress in the E-W results in the lithosphere fractures and the normal faults striking N-S direction, grabens and faulted-depression zones. Thermal material from the asthenosphere wells upward to the surface along deep seismic fractures and faults through the thick crust. The anomalously thermal activities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upwelling thermal material from the mantle in the altitude of 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normal faulting type earthquake geothermic activity middle and deep earthquakes SEISMOTECTONICS
下载PDF
关中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王璐 段晨阳 +1 位作者 孙佳芮 商旭甫 《地下水》 2023年第6期42-44,83,共4页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确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热特征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最大限度提高关中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及利用,对地层...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确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热特征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最大限度提高关中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及利用,对地层深度分别为2000 m、2500 m、3000 m的地温梯度分布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系统性研究关中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可知:(1)地温梯度水平变化规律为: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地温梯度值逐渐在降低,但整体趋势不变,呈现盆地四周地温梯度值低,盆地中央值高的趋势,渭北岩溶热储区地温梯度值低,中部砂岩热储区和固市断凹东部和中间一带相对较高。(2)地温梯度垂直变化规律为:关中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地温梯度均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减小幅度也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从构造单元来看,宝鸡凸起三口地热井每百米增温在1.08℃~2.48℃,西安凹陷三口地热井每百米增温在1.89℃~3.35℃,咸礼凸起三口地热井每百米增温在2.25℃~3.23℃,临蓝凸起三口地热井每百米增温在1.10℃~2.58℃,固市凹陷三口地热井每百米增温在1.87℃~3.40℃。(3)影响关中地区地温场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改造和岩性。研究成果为关中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今后该地区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地温梯度 影响因素 地热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基底结构的新认识 被引量:97
8
作者 罗志立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四川盆地基底已研究多年,取得一定的共识;但有些基础地质问题,尚值得探讨。如四川盆地西缘的基底是否属大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盆地基底从老至新由不同时代前震旦系三层结构组成,对后期古隆起形成有什么影响?其板块构造演化模式是什... 四川盆地基底已研究多年,取得一定的共识;但有些基础地质问题,尚值得探讨。如四川盆地西缘的基底是否属大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盆地基底从老至新由不同时代前震旦系三层结构组成,对后期古隆起形成有什么影响?其板块构造演化模式是什么?盆地基底断裂对后期构造变形有什么影响?四川盆地深部岩石圈结构特征,对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地温场有何影响等等,将是人们勘探油气关心的基础地质问题。该文在近几年来积累的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结合过去研究的成果,提出一些新认识,与读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 扬子地台 岩石圈 古隆起 起温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南部岩石圈扩张应力场与羊八井地热异常形成机制 被引量:44
9
作者 徐纪人 赵志新 石川有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61-869,共9页
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羊八井地区存在着温度高达93℃以上,热流值高达364mWm2的地热奇观.本文利用国际以及中国地震台网资料,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震活动性和岩石圈脆性破裂深度范围,进而讨论了高地热异常区... 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其中羊八井地区存在着温度高达93℃以上,热流值高达364mWm2的地热奇观.本文利用国际以及中国地震台网资料,详细分析了青藏高原中南部地震活动性和岩石圈脆性破裂深度范围,进而讨论了高地热异常区的岩石圈应力场背景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热异常区有高于高原内部平均活动水平的震级为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活动,其震中分布呈现出与地热活动相似的、沿近南北向断陷带的带状特征;并且在高热流区域内有高原内部罕见的中深地震活动,地震震源从100km左右深处到地表呈现柱状地震群活动的空间分布等特征.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高原中南部应力场主压、主张应力方向与青藏高原的整体特征相符,但是地震发生类型与青藏高原周缘的挤压逆断层型地震完全不同,均属于东西向扩张力作用下的正断层型地震活动,特别是在羊八井高热流区域附近,东西向扩张应力场在岩石圈应力场中起到主导性作用,推测其控制深度可达岩石圈底部100多公里处.青藏高原地热异常区在强烈的近东西向扩张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东西向扩张并发生一系列的大规模正断层活动,致使深部软流圈高温热流可以沿着活动正断层及其形成的深裂隙上涌,穿过岩石圈到达地表面,形成了高地热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热异常 正断层型地震 扩张应力场 震源深度
下载PDF
西安地热田伴生富氦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薛华锋 朱兴国 +3 位作者 王润三 张金功 王勇 卢进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 查明西安地热流体中气体的基本组成和特征,探讨其理论和经济意义。方法 利用简易气水分离器从地热井井口采集气体样品,用气相色谱仪及质谱计进行分析。结合西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背景,对分析结果做出解释。结果 西安地热流体主... 目的 查明西安地热流体中气体的基本组成和特征,探讨其理论和经济意义。方法 利用简易气水分离器从地热井井口采集气体样品,用气相色谱仪及质谱计进行分析。结合西安地热田的地热地质背景,对分析结果做出解释。结果 西安地热流体主要组分为N2,其次为CO2,总烃<20%,并以CH4为主。其中发现明显超过工业指标浓度(0.1%)的稀有气体He,含量多在0.8~1.2%之间,最高达1.51%,最低0.203%,平均为0.94%。结论 ①西安地热田地热流体中的天然气富He,其浓度明显超过工业指标,具一定开发前景;②该天然气为地壳来源的无机成因气和有机成因生物裂解气的混合气体;③西安地热田具有形成独立气藏的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天然气 地热流体 西安地热田
下载PDF
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马站-固东岩浆囊的地球物理模式 被引量:29
11
作者 姜枚 谭捍东 +5 位作者 张聿文 彭淼 李庆庆 张立树 许乐红 王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1-739,共9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火山活动规模宏大。为配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学钻探选址,在腾冲盆地北部马站到固东、曲石乡一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射地震和重磁测量的工作。...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活动频繁强烈,火山活动规模宏大。为配合国家深部探测专项科学钻探选址,在腾冲盆地北部马站到固东、曲石乡一带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射地震和重磁测量的工作。本文依据电磁法取得的成果划分出了盆地地壳内的2个低阻低速层,其中浅部的低阻层由含水(热水)的火山岩下部、花岗岩上部与花岗砂砾岩组成,构成了腾冲盆地的地热资源的热储层,其主要层位在300到1500m范围内;深部的低阻体是作为热源的岩浆囊,位于马站—固东—曲石乡三镇的深12~30km,东西宽25km以上,向南可能与腾冲北的岩浆囊相连。小空山、大空山和黑空山火山口具有典型的火山口重磁场特征,特别是由于喷发造成物质亏损形成的重力负异常与火山地形呈清晰的镜像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腾冲 火山构造 热储层 岩浆囊
下载PDF
煤-热共采的理论与技术框架 被引量:26
12
作者 万志军 毕世科 +3 位作者 张源 王骏辉 吴栋 王靖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99-2106,共8页
煤炭与地热资源共采是煤及煤系共伴生资源共采的积极探索,是煤炭安全开采和地热能利用的有机结合,开发和利用矿山地热,可为绿色矿山建设和地热能发展做贡献。总结了我国高地温矿井的类型及其成因,统计了我国高地温矿井的分布情况,论述... 煤炭与地热资源共采是煤及煤系共伴生资源共采的积极探索,是煤炭安全开采和地热能利用的有机结合,开发和利用矿山地热,可为绿色矿山建设和地热能发展做贡献。总结了我国高地温矿井的类型及其成因,统计了我国高地温矿井的分布情况,论述了开发和利用矿山地热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煤-热共采的概念,从工程背景、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等方面阐述了煤-热共采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框架。探讨了煤-热共采的科学问题,包括煤系储层的地质力学问题,高地温矿井热源分析及深部地温分布规律,矿山地热资源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煤-热共采的多场耦合及其演化规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热共采的关键技术,包括共采工艺,井下钻井与成井工艺,井下抽采与回灌技术,高效能热泵技术,高效能集输与间接换热技术,动态监测和智能调峰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热 共采工艺 热泵 间接换热
下载PDF
地热资源地震勘探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丹 魏水建 +1 位作者 贾跃玮 卢志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53-261,共9页
全球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它将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地震方法是高精度地热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地热资源地震勘探方法包括主动地震和被动地震两大类,这两类地震方法在地热勘探的不同阶段各自发挥... 全球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它将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地震方法是高精度地热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地热资源地震勘探方法包括主动地震和被动地震两大类,这两类地震方法在地热勘探的不同阶段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了地热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然后总结了国内外被动地震和主动地震勘探新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地热资源地震勘探水平提供一些借鉴。研究表明,被动地震在地热田最初的普查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在地热储层特征的精细刻画和裂缝探测的预测精度方面,该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主动方法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是由于其高信噪比和高分辨率,所以它能更好地描述储层特征,为未开发地热区选区评价和井位优选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此外,多波技术也将是地热勘探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地震勘探 被动地震 主动地震 多波技术
下载PDF
地下冷源在制冷空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厚德 卢士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针对困惑制冷与空调工程中的能耗、污染、噪声和地面沉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冷却水循环技术——利用地下冷源制冷。文中分析了冷却水作冷媒向地下冷源放热的理论依据和数学模型,提供了地冷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法。试验结果和计算分... 本文针对困惑制冷与空调工程中的能耗、污染、噪声和地面沉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冷却水循环技术——利用地下冷源制冷。文中分析了冷却水作冷媒向地下冷源放热的理论依据和数学模型,提供了地冷制冷系统的设计方法。试验结果和计算分析表明,利用地冷制冷是一种能在各种复杂工况条件下长期、高效和安全运行的理想制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冷制冷 动态热平衡 节能 空调制冷
下载PDF
广西合浦盆地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初步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少斌 欧业成 +1 位作者 卢进林 钱小鄂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在充分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热地质分析、地质类比等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地热资源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合浦盆地属典型的、以大地热流为热源的热传导型地热田.地热田总面积58... 为合理开发利用广西中—新生代盆地地热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在充分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热地质分析、地质类比等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地热资源初步评价结果显示,合浦盆地属典型的、以大地热流为热源的热传导型地热田.地热田总面积580km2,热水温度、单井出水量视热储层的埋藏条件及累计厚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深度600~2400m范围内,推算古近系—新近系热储单井出水量在16.1~152.5m3/h,热水温度在40.19~66.8℃,可利用的资源量达44.426×1017J,具有十分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盆地 地热田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前景 广西
下载PDF
利津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谭现锋 刘肖 +1 位作者 王贵玲 王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66-2176,共11页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是储量大、用途广的新型、可再生绿色能源,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意义重大。本次从区域干热岩靶区选址、物探、钻探、岩芯取样测试、综合测井、抽注水试验、目的层压裂、热储评价等方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调...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是储量大、用途广的新型、可再生绿色能源,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意义重大。本次从区域干热岩靶区选址、物探、钻探、岩芯取样测试、综合测井、抽注水试验、目的层压裂、热储评价等方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干热岩型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同时以利津干热岩GRY1孔进行说明,结果表明:虽然其天然裂隙率及渗透性较差,但经水力压裂后其渗透系数有大幅提高,压裂模式属于人工高压+天然裂隙复合压裂模式,在可控的孔口压力下能获得较大的注入水量,有利于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利用;干热岩做压裂试验时应选取天然裂隙发育段作为压裂试验的目的层,陈庄潜凸起区内埋深5000m范围内干热岩蕴藏的热资源量为2.654×1020J,折合标准煤90.21亿t;可利用资源量为5.29×1018J,折合标准煤1.804亿t。该研究对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调查评价等方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 调查评价 大地热流值 勘查选址
下载PDF
物探在铁路隧道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坚 罗世敏 余年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1,共5页
研究目的:以大理至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针对地热问题,对CSAMT法和MT法的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物探对地热密切相关的深大断裂的探测精度。研究结论:(1)CSAMT法资料:把地下断面划分为断层、... 研究目的:以大理至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针对地热问题,对CSAMT法和MT法的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物探对地热密切相关的深大断裂的探测精度。研究结论:(1)CSAMT法资料:把地下断面划分为断层、物探Ⅴ类(异常)、物探Ⅳ类(异常)、物探Ⅲ类(异常)和Ⅱ类五个区域;证实了黄草坝断裂的存在,为高黎贡山隧道方案的成立提供了可靠证据。(2)MT法资料:首次将MT法用于铁路隧道地热勘探,为提高资料横向分辨率,采用200 m点距的高密度间隔采集资料,而石油勘探和区域构造研究时,MT法的点距一般为1 000~10 000 m;为增强反演模型约束能力和反演结果可靠性,综合利用TE模式和TM模式数据进行一维OCCAM反演加二维NLCG反演处理;在高黎贡山隧道位置存在F7-1~F7-6六条深大断裂,均可能为地下热水通道,另在隧道DK 214+400位置深部,存在缝合带,缝合带近于直立并向下延伸至少3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勘探 CSAMT法 MT法 隧道
下载PDF
四川省旅游“五朵金花”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琦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4-199,共6页
通过 1∶ 2 0× 10 4区域化探资料的开发 ,研究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和都江堰等四川省著名的旅游胜地的“五朵金花”的地球化学背景和农业必需元素、生态环境和地热的元素异常发育特征 。
关键词 元素背景 农业必需元素 生态环境 地热发育 水体色彩成因 四川 旅游资源 九寨沟 青城山 峨嵋山
下载PDF
A.T.O金属陶瓷涂料用于地热水管道内防护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向东 成桂萍 王昭宇 《腐蚀与防护》 CAS 2001年第2期64-65,85,共3页
天津滨海地区地热水含盐量较高 ,管道及泵内表面腐蚀穿孔泄漏十分严重。用 A.T.O金属陶瓷防护涂料进行内表面防护处理 ,经过两年运行 ,未发现任何腐蚀发生 。
关键词 地热水 管道防护 A.T.O涂料 金属陶瓷涂料
下载PDF
我国地热资源产业现状及地热学教育发展前景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传庆 邱楠生 +1 位作者 常健 饶松 《中国地质教育》 2016年第3期1-4,共4页
地热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得到了当今社会的日益重视。基于对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和地热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地热资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地热学学科建设的思路。高校加强与地热勘探开发单位通过合作科... 地热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得到了当今社会的日益重视。基于对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和地热学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地热资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地热学学科建设的思路。高校加强与地热勘探开发单位通过合作科研项目,培养地热领域的研究生,在地质勘察类专业学生中适当加强地热学教育,是为地热产业培养一线技术人员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地热学教育 绿色能源 地热地质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