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安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明亮 何曈 +1 位作者 吴启帆 郭清海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1-2231,共11页
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认识地热资源形成机制、赋存环境以及循环机理的有效手段.以我国华北平原典型的中低温地热系统——河北雄安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热储层和浅层地下冷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探讨地热流体中主要组分的地... 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认识地热资源形成机制、赋存环境以及循环机理的有效手段.以我国华北平原典型的中低温地热系统——河北雄安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热储层和浅层地下冷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探讨地热流体中主要组分的地球化学起源,评估深部地热流体的热储温度,指示地热系统的深部热源及其成因机制.大气降水入渗、热储高温条件下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是雄安新区地热流体中主要组分的物质来源,其中深层雾迷山组地热水中部分组分可能源于古沉积水蒸发浓缩过程中形成的蒸发岩盐的溶滤.雾迷山组地热水适宜利用Ca-Mg温标和石英温标计算其热储温度,温度范围为76.4~90.6℃,馆陶组地热水运用石英温标更为合理,热储温度为66.2~71.3℃.雄安新区地热异常是深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热在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下聚集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起源 地热温标 地热异常 雄安新区
原文传递
渤海湾周缘高温地热异常特征及深部热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健 何雨蓓 +2 位作者 姜程浩 褚伟 方桂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9,共13页
渤海湾周缘高温地热异常区是华北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浅层高温地热异常及深层高温地热结构,是解决中国东部高温地热勘查开发瓶颈的重要基础,对加快构建东部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双碳”目标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最新的中国... 渤海湾周缘高温地热异常区是华北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浅层高温地热异常及深层高温地热结构,是解决中国东部高温地热勘查开发瓶颈的重要基础,对加快构建东部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双碳”目标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最新的中国大陆岩石圈速度模型USTClitho2.0和航磁资料,在大地热流资料约束下,本文计算了渤海湾周缘浅层与深层高温热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居里面平均深度20.8 km,居里温度420℃,中、上地壳高温热结构与居里面起伏形态密切相关。上地壳生热率随深度增大而递减,反映了放射性生热元素向上迁移、在浅层富集的垂向分异特征。Moho面温度在600~800℃之间,岩石圈底界面1300℃等温面深度在66.3~97.5 km之间,平均值为76.8 km。依据USTClitho2.0模型Vp、Vs速度结构,本文修正了前人的地壳分层结构及上地壳生热率,计算了研究区内全部91个大地热流点的壳幔热流比,结果表明:Qc/Q=56.4%、Qm/Q=43.6%,Qc/Q>Qm/Q,显示该区为“热壳”结构。前人认为此区是“冷壳热幔”型热结构,本文的计算结果修正了前人的认识,指出上地壳层热流在地表总热流中所占比例较高,为该区寻找和发现中深层高温地热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地热异常区 深部高温地热资源 上地壳生热率 居里面 热壳结构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五莲至莒县段地热异常区热储模型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本固 朱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92-196,共5页
为实现沂沭断裂带五莲至莒县段地热资源的有效调查,本文首先以浅层测温方法为主、可控源物探测量为辅,确定被调查区域存在管帅—北店、东沟头、赵家葛湖三个地热异常区,并对其热储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异常区流体化学特征进行相应水... 为实现沂沭断裂带五莲至莒县段地热资源的有效调查,本文首先以浅层测温方法为主、可控源物探测量为辅,确定被调查区域存在管帅—北店、东沟头、赵家葛湖三个地热异常区,并对其热储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其次对异常区流体化学特征进行相应水质测量评价;最后计算地热异常区地热储量。水质测量评价显示被调查区域地热异常区含多种对人身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具有重要理疗保健价值的地下热水,除取暖外可用于洗浴和疗养的目的;地热储量计算结果显示:管帅—北店、东沟头、赵家葛湖三个异常区分别可采相当于74.7、10.4、30.68万吨标准煤的产热量,地热异常区的热储存量较丰富。这对于实现被调查区域地热资源的合理、持续开采利用提供了数值化的建议,对于我国其他区域地热资源的开采利用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莲至莒县段 地热异常区 热储模型 水质测量 地热储量
下载PDF
湖南汝城地区干热岩资源前景及参数孔选址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汉元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通过对湖南汝城地区的地层、构造、花岗岩体分布特征及地热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区内广泛分布了大量的花岗岩岩体。通过对区内不同岩体的花岗岩岩样进行测试,发现区内岩浆岩的大地热流值较高,盖层的热导率较低,且区内地热异常明... 通过对湖南汝城地区的地层、构造、花岗岩体分布特征及地热地质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区内广泛分布了大量的花岗岩岩体。通过对区内不同岩体的花岗岩岩样进行测试,发现区内岩浆岩的大地热流值较高,盖层的热导率较低,且区内地热异常明显,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平均值均较高,利用体积法公式,估算区内干热岩资源量可达到6.93亿t标准煤。依据以往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体系,从区内岩体分布、盖层情况、深部热异常及区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建议该区在F8断裂下盘布设参数试验孔可获得较好的干热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花岗岩 地热异常 地温梯度 湖南汝城地区
下载PDF
ArcGIS和RS技术在高植被覆盖率地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珍 李贵仁 陈刚 《勘察科学技术》 2019年第2期44-48,共5页
热红外遥感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植被覆盖程度较低的高温地热异常区的地热资源勘查研究中,但在植被覆盖程度高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论证。该文探索性的将ArcGIS和R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植被覆盖度高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勘查... 热红外遥感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植被覆盖程度较低的高温地热异常区的地热资源勘查研究中,但在植被覆盖程度高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论证。该文探索性的将ArcGIS和RS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植被覆盖度高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勘查中,采用基于单波段的单窗算法对福州地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了地表温度、已有地热异常点、构造之间的关系,提出福州地区北北东向大断裂为控热构造、北北西向断裂为导水构造的成因模式,并建立了地热异常判断因子提取潜在地热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勘查 地热异常区 热红外遥感 地表温度反演
原文传递
地热涡合并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 被引量:4
6
作者 江灏 汤懋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47-50,共4页
分析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的地热涡活动,研究了地热涡活动与唐山大地震的关系,追踪了有关地热涡的发展演化史及其合并活动对有关地震的影响.研究表明,唐山大地震前我国大华北地区有巨大的地热涡群活动,与邢台地震前地热涡的成... 分析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的地热涡活动,研究了地热涡活动与唐山大地震的关系,追踪了有关地热涡的发展演化史及其合并活动对有关地震的影响.研究表明,唐山大地震前我国大华北地区有巨大的地热涡群活动,与邢台地震前地热涡的成群聚集类似,并且同样在地震爆发前发生地热涡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地热区 地热涡 地震前兆 大震
下载PDF
浅层测温方法在温泉出露区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宏伟 《地下水》 2018年第1期30-31,66,共3页
福建龙岩市双车地热田地处闽西南地区,构造表现为差异上升区,垂直形变水平梯度较大,第四系地层厚度变化大,温泉出露较多,且明显呈方向性,一般多呈北西和北东条带状排列,宏观上与地质构造有关。以龙岩双车地热田为例,应用浅层测温方法对... 福建龙岩市双车地热田地处闽西南地区,构造表现为差异上升区,垂直形变水平梯度较大,第四系地层厚度变化大,温泉出露较多,且明显呈方向性,一般多呈北西和北东条带状排列,宏观上与地质构造有关。以龙岩双车地热田为例,应用浅层测温方法对该温泉出露区地热资源进行勘查,结果显示:勘探区内构造复杂,温泉多由深部热储引起,地形复杂,地表电性横向极不均匀,根据已有资料在温泉出露地带划定地热异常区,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合理加密物探剖面,可以为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出露区 浅层测温 地下热水 地热异常区
下载PDF
新郑矿区地温异常成因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宋黎 《中国煤田地质》 1999年第2期50-53,共4页
新郑矿区地温场具有高热流,高地温梯度的特点。其地温异常与深部地壳活动无关,是本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所导致局部聚热与水文地质条件所控制的相对高温热水向上运移两种作用叠另的结果。
关键词 地温异常 成因探讨 新郑矿区 地下热流
下载PDF
苏南地热异常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沙亚南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根据苏南地区大量的温泉、水文孔及地质测温孔资料分析,认为在苏南地区存在16个地热异常,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可划分为4个带:南京镇江异常带;茅山异常带,无锡常州异常带;溧阳白泥场异常带。地热异常分布主要受区域构造因素控制,断裂... 根据苏南地区大量的温泉、水文孔及地质测温孔资料分析,认为在苏南地区存在16个地热异常,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可划分为4个带:南京镇江异常带;茅山异常带,无锡常州异常带;溧阳白泥场异常带。地热异常分布主要受区域构造因素控制,断裂导热是本区地热异常的主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异常 区域构造 断裂导热 苏南地区
下载PDF
地热异常区有害气体特征与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宇本 苏培东 +1 位作者 胡卸文 蒋良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3,共5页
研究目的:非煤系地层中在建的大临铁路线红豆山隧道1号斜井,在施工中发生高压囊状气体突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本文在分析区域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大临线区域内地热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内有害气体的监测数据,... 研究目的:非煤系地层中在建的大临铁路线红豆山隧道1号斜井,在施工中发生高压囊状气体突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本文在分析区域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大临线区域内地热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内有害气体的监测数据,阐述地热异常区地下工程中有害气体的特征、危害性及有害性气体危险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定性分析有害气体的成因机制;建立地热异常区有害气体危险性评价体系,以便为隧道设计及安全预警提供依据,保证施工安全。研究结论:(1)研究表明有害气体来源于深部幔源岩浆,深、大断裂和水循环系统是各种气体逸出地表的主要运移通道;(2)地热异常区非煤系地层隧道中有害气体具有逸出位置、逸出压力不确定性和间歇性逸出等特点;(3)分析了非煤系地层隧道有害气体形成影响因素,建立了地热异常区有害气体危险性评价标准和体系,将有害气体危害区域划分为4个等级:低度危险区域、中度危险区域、高度危险区域、极高度危险区域;(4)本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非煤系地层隧道有害气体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异常区 有害气体 成因机制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热异常区深层高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健 方桂 何雨蓓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6-332,共17页
中国东部的东北地热异常区、华北及华东地热异常区、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深部地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对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地热地质条件及热源成因... 中国东部的东北地热异常区、华北及华东地热异常区、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是中国重要的地热资源区,研究其深部地温分布特征与动力学背景对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东部自北向南,地热地质条件及热源成因各不相同。东北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松辽盆地、二连盆地以及依兰-伊通裂谷地堑,是火山、裂谷地堑、深断裂活动区,其深部热源与地温分布主要与西太平洋现代俯冲板片的岩浆活动有关。华北及华东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南华北盆地群、郯庐断裂带的临沂-郯城段以及苏北盆地,是裂谷地堑、活动深断裂、岩溶热储发育区,其深部热源及地温分布主要与青藏高原东向挤出、太平洋俯冲后撤导致的盆地伸展、断陷以及深大断裂带走滑活动有关。东南丘陵-沿海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中西部、江西中南部以及福建东北部,是火山、岩体放射性高值区,其深部热源及地温分布主要与南海张裂、岩石圈减薄的岩浆活动有关。深部地温及居里面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热异常区热流值≥80 mW/m^(2)的点在10 km深度的地温分别为,东北260~360℃,华北及华东270~400℃,东南丘陵-沿海地区260~340℃。在居里温度统一取475℃的条件下,居里面深度分别为:东北14.7~23.7 km,平均20.5 km;华北及华东18.4~26.5 km,平均22.1 km;东南丘陵-沿海地区16.9~24.9 km,平均21.9 km。综合分析认为,中国东部存在3种不同特征的地热资源区:长白山、东营等地,浅层地温高,居里面浅,地幔热源浅;松辽盆地中部的大安-大庆之间、渤中坳陷北侧的唐山等地,浅层地温高,但居里面深,地幔热源深;泉州-漳州之间浅层地温低,但居里面浅,地幔热源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东北地热异常区 华北及华东地热异常区 东南丘陵-沿海地热异常区 深层高温地热资源 居里面
下载PDF
沁水盆地煤储层地温场条件及其低地温异常区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召平 禹艺娜 +2 位作者 李国富 田永东 王宇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7-316,共10页
煤储层地温场条件是影响煤层气赋存与产出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生产情况来看,煤储层地温低异常区煤层气开发井的产气效果普遍较差,因此,开展煤储层地温场条件研究,揭示低地温异常区形成机理,对于低地温区煤层气开发显得尤... 煤储层地温场条件是影响煤层气赋存与产出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沁水盆地煤层气井生产情况来看,煤储层地温低异常区煤层气开发井的产气效果普遍较差,因此,开展煤储层地温场条件研究,揭示低地温异常区形成机理,对于低地温区煤层气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沁水盆地煤层气井地温实测数据,系统分析了沁水盆地3号煤层和15号煤层地温及其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布特征,揭示了煤储层地温分布规律,提出了煤储层地温梯度等级划分标准,圈定了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储层地温梯度小于1.6℃/hm的地温低异常区,揭示了研究区煤储层地温低异常区分布及其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恒温带温度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的趋势,恒温带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变浅,恒温带温度为13.2~15.2℃,恒温带深度为27.4~33.1 m。沁水盆地煤储层地温及其地温梯度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号煤储层温度为14.6~100.9℃,平均为30.58℃,地温梯度为0.008~3.770℃/hm,平均为1.62℃/hm;15号煤储层温度为15.3~111.8℃,平均值为33.28℃,地温梯度为0.046~5.350℃/hm,平均为1.87℃/hm;大地热流值为0.93~94.60 mW/m^(2),平均为41.5 mW/m^(2),低于我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63 mW/m^(2)),反映出本区处于稳定的构造-热状态之中。根据地温梯度,圈定了研究区3号和15号煤储层地温梯度小于1.6℃/hm的地温低异常区呈条带状分布于盆地东北和东部一带,面积分别占盆地总面积25.2%和27.9%,煤层气资源量近1.0万亿m3。煤储层地温梯度随着底板标高的增加而线性降低,随着煤储层有效埋深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进一步揭示了地壳抬升剥蚀作用和地下水补给与渗流作用对研究区煤储层地温低异常区的控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地温场 地温低异常区 形成机理 沁水盆地
下载PDF
长白山玄武岩区主要断裂与地热水异常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闫佰忠 邱淑伟 +1 位作者 肖长来 梁秀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40,共7页
利用长白山玄武岩区Landsat TM5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地表温度场进行了解译。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表温度场、温泉和地热井分布特征、布格重力场和磁场四个因子,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地热水异常分布进行了识别。... 利用长白山玄武岩区Landsat TM5遥感影像数据,对研究区地表温度场进行了解译。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表温度场、温泉和地热井分布特征、布格重力场和磁场四个因子,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判别函数,对研究区地热水异常分布进行了识别。采用分段均值法研究了区内7条主要断裂与地热水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地热水异常主要分布在环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区域,松江河—抚松县以及二道白河—松江镇一带的抚松盆地和松江盆区,仙人桥地区和长白县—十四道沟一带的长白盆地区;断裂带和地热水异常区的分布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北西向的断裂带对地热水异常区分布的影响程度均是南西侧高于北东侧,且在断裂带处存在地热水异常区域;北西西向的断裂带对北东侧地热水异常区分布的影响程度高于南西侧;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受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影响,在近天池火山口的区域,均存在地热水异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地热水异常 分段均值法 LANDSAT TM5遥感影像 长白山玄武岩区 地表温度场 布格重力场 磁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