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容纳空间转换系统的定量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红涛 Keyu Liu +2 位作者 杜远生 李敏 王继立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9-828,共10页
为探讨盆地两侧可容纳空间和层序叠加模式的非一致性变化,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通过考虑控制层序沉积过程的不同参数,对可容纳空间转换系统进行定量模拟并提出新的认识.模拟结果表明,盆地两侧同期层序叠加模式可以分为"同步... 为探讨盆地两侧可容纳空间和层序叠加模式的非一致性变化,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通过考虑控制层序沉积过程的不同参数,对可容纳空间转换系统进行定量模拟并提出新的认识.模拟结果表明,盆地两侧同期层序叠加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和"非同步"两种,同步叠加模式多出现在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后期,非同步叠加模式多出现在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初期.多种地质参数的合理组合,盆地两侧同期层序均可形成非同步叠加模式.非同步叠加模式对体系域界面的识别、层序对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定量地层模拟 可容纳空间转换 非同步叠加模式 SEDPAK 计算机模拟.
原文传递
萧绍平原第四纪工程地质年代测定与地层划分
2
作者 黄曼 邢璐 +4 位作者 邵彩军 刘佳伟 赵建 李少和 邬志超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1-32,共12页
萧绍平原地区第四纪海陆交互频繁、沉积环境复杂,开展该地区第四纪工程地质层位划分研究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萧绍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及岩性特征,选取典型层位的土样,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层的放射性... 萧绍平原地区第四纪海陆交互频繁、沉积环境复杂,开展该地区第四纪工程地质层位划分研究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萧绍平原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及岩性特征,选取典型层位的土样,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层的放射性碳年龄和微体古生物种类、丰度、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萧绍平原地区共包含了3个全新世时期沉积层、4个晚更新世时期沉积层和2个中早更新世沉积层;该地第四纪共经历了4次海侵,由此形成了4个冲海相-海相沉积地层和3个冲洪积、冲湖积陆相沉积地层.分析了各个地层成因,构建了萧绍平原标准工程地质分层,为实际工程中地质勘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绍平原 第四纪 放射性碳 古生物 地质分层
下载PDF
陇东黄土工程地质分层及其物理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习羽 李同录 +1 位作者 江睿君 蔺晓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对很厚的黄土地层,合理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是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前提。为此,本文利用甘肃陇东黄土塬顶开挖的-100 m深人工水井,沿井壁及剖面露头对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与标准剖面对比,确定了其磁性地层、岩性地层及... 对很厚的黄土地层,合理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是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前提。为此,本文利用甘肃陇东黄土塬顶开挖的-100 m深人工水井,沿井壁及剖面露头对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与标准剖面对比,确定了其磁性地层、岩性地层及时代地层单位。在井壁及剖面露头上按0.5 m间距采样,室内测定了其颗粒成分及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对这些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整个黄土地层划分为16个工程地质层。同一时代的黄土地层在同一沉积单元内的性质相对均一,因此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可参考该方案进行工程地质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黄土 古土壤 物理特性 工程地质分层
下载PDF
中国考古学的觉醒与理论革命——关于考古学走向成熟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卜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6,共7页
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于"三个转变",即:在考古学基本理论方面,存在着从简单地层学向考古层位学转变的过程;在研究方面存在着从长于描述向深度研究转变的例证;在学科的作用方面存在着从"补经证史"向谱写... 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于"三个转变",即:在考古学基本理论方面,存在着从简单地层学向考古层位学转变的过程;在研究方面存在着从长于描述向深度研究转变的例证;在学科的作用方面存在着从"补经证史"向谱写历史篇章转变的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地层学 考古层位学 单纯描述 深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