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6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风险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综合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45
1
作者 李术才 薛翊国 +7 位作者 张庆松 李树忱 李利平 孙克国 葛颜慧 苏茂鑫 钟世航 李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97-1307,共11页
在对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基础上,优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并提出隧道地质灾害四色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研发了性能更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地声纳第三代仪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全空间地... 在对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基础上,优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并提出隧道地质灾害四色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研发了性能更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地声纳第三代仪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全空间地质雷达处理解释系统1.0(FSGPRP1.0),优化了对水的判断准则。并利用综合地质预报方法及四色预警机制在多个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岩溶隧道 地质灾害 综合地质预报 四色预警法 预报预警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 被引量:97
2
作者 仵彦卿 《地下空间》 CSCD 1999年第4期303-310,316,共9页
由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有三种.即物理作用(包括润滑作用、软化和泥化作用、结合水的强化作用)、化学作用(包括离子交换、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 由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常·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有三种.即物理作用(包括润滑作用、软化和泥化作用、结合水的强化作用)、化学作用(包括离子交换、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蚀作用、氧化还原作用)以及刀学作用(包括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地下水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着岩土作的变形性和强度.而岩土作中应力的变化(自然力和人类工程力)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的改变.最终访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分析了地下水岩土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滑坡、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矿山及隧洞突水等的地质灾害的力学机制,运用岩体水力学理论分析了地震孕震规律及进行地震预报与控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 岩溶塌陷 滑坡 地震
下载PDF
雨水及库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2
3
作者 罗先启 刘德富 +4 位作者 吴剑 程圣国 沈辉 徐开祥 黄学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476-2483,共8页
重点介绍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2000年科技专项计划中雨水及库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建立了室内人工降雨控制系统、水库水位控制系统、大型滑坡试验平台起降控制系统等和多物理量测试系统、非接触位移量测... 重点介绍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2000年科技专项计划中雨水及库水作用下滑坡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建立了室内人工降雨控制系统、水库水位控制系统、大型滑坡试验平台起降控制系统等和多物理量测试系统、非接触位移量测试系统、γ射线透射法水分测试系统等测试系统。以石榴树包滑坡为例,研究了水库型滑坡变形破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质灾害 滑坡模型试验 相似理论 人工降雨
下载PDF
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发育特征——以陕西榆神府矿区为例 被引量:92
4
作者 范立民 张晓团 +3 位作者 向茂西 张红强 申涛 林平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2-1447,共6页
通过遥感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对榆神府矿区采煤损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榆神府矿区塌陷区面积共94.47 km2,地面沉陷区95处,地裂缝1 802条(组);地裂缝在地表的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黄土沟壑区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密集,... 通过遥感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对榆神府矿区采煤损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榆神府矿区塌陷区面积共94.47 km2,地面沉陷区95处,地裂缝1 802条(组);地裂缝在地表的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黄土沟壑区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密集,地表破坏严重;风积沙地区,高强度采煤地裂缝密集,部分地裂缝自然弥合,地表表象不明显;开采强度对本区地裂缝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本区地裂缝主要分布在石圪台—大柳塔、大昌汗—老高川、榆家梁、锦界、柠条塔煤矿北翼以及大砭窑、麻黄梁一带,均为煤炭高强度开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质灾害 高强度采煤 采煤沉陷 浅埋煤层 榆神府矿区
下载PDF
论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74
5
作者 李庶林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4-48,52,共6页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开发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有明显上升的势头,可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显著增多。文章概述了冒顶片帮、地表塌陷、滑坡、岩爆、尾矿库倒塌、矿坑突水等金属矿山典... 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开发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近年来我国金属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有明显上升的势头,可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潜在隐患显著增多。文章概述了冒顶片帮、地表塌陷、滑坡、岩爆、尾矿库倒塌、矿坑突水等金属矿山典型地质灾害,指出了加强对上述地质灾害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地质灾害 防灾 减灾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65
6
作者 卢全中 彭建兵 赵法锁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4期59-63,共5页
回顾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总结并讨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分析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价)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国内外地面沉降现状与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崔振东 唐益群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8,292,共5页
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地面沉降的现状、引起沉降的原因、地面沉降的机理和地面沉降灾害预测与监测。特别针对上海地区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产生的由工程环境效应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其监测与研究做了阐述。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质灾害 工程环境效应
下载PDF
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8
作者 李晓恩 周亮 +1 位作者 苏奋振 吴文周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4-629,共16页
InSAR技术作为重要的对地观测技术之一,已在城市、矿山、地质灾害等地表形变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探索,特别是在滑坡灾害形变监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全面、准确及深入认识和梳理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应用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局限性... InSAR技术作为重要的对地观测技术之一,已在城市、矿山、地质灾害等地表形变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探索,特别是在滑坡灾害形变监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全面、准确及深入认识和梳理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应用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局限性、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滑坡灾害的防治与监测。以InSAR技术滑坡灾害应用研究为主要脉络,系统阐述其研究进展:(1)以滑坡监测中应用的主要InSAR方法概述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各类主要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内在联系;(2)基于早期识别探测、不同量级形变监测、活动模式与三维信息获取、形变与诱因耦合4个视角,深入探析InSAR技术在滑坡应用中的最新进展、趋势及目前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与挑战;(3)针对InSAR技术系统的局限性、滑坡灾害的特点,剖析了InSAR滑坡监测中存在的几何畸变、密集植被覆盖、大气干扰、三维形变信息获取、精度评定、滑坡形变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问题,并对相应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与建议措施;(4)基于InSAR滑坡行业体系构建的视角,结合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无人机遥感及地学领域地震台网等其他观测技术,从数据处理、与其他新型技术融合对未来InSAR在滑坡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INSAR技术 山体滑坡 地质灾害 形变监测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9
作者 韩子夜 薛星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138-141,共4页
文章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进行了系统归类。详细介绍了崩滑体变形监测、物理场与化学场监测、地下水监测和滑坡等诱发因素监测方法、特点。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文章还介绍了BOTDR新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基本... 文章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监测仪器进行了系统归类。详细介绍了崩滑体变形监测、物理场与化学场监测、地下水监测和滑坡等诱发因素监测方法、特点。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文章还介绍了BOTDR新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基本原理和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的几个关键问题;对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文章提出了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优化集成的基础和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监测方法 BOTDR 技术优化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全球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9
10
作者 李振洪 李鹏 +1 位作者 丁咚 王厚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7-1942,共16页
简要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起源与定义,根据4种不同的观测平台分类介绍了DEM数据获取方法,给出目前国际上发布的高分辨率全球DEM的主要性质和特点。重点介绍了9大类全球DEM,分析了DEM质量评估相关的评定方... 简要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起源与定义,根据4种不同的观测平台分类介绍了DEM数据获取方法,给出目前国际上发布的高分辨率全球DEM的主要性质和特点。重点介绍了9大类全球DEM,分析了DEM质量评估相关的评定方法和精度指标。论述了DEM在地质灾害监测、海岸带脆弱性分析方面的应用,以美国地质勘探局和德国航空太空中心正在开展的DEM项目为例,讨论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全球同质DEM和地形测深高程模型的最新需求,最后总结展望全球高分辨率DEM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合成雷达干涉测量 光学立体像对 地质灾害 质量评估
原文传递
地下地质灾害地球物理探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1
作者 王齐仁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497-503,共7页
 介绍了地下地质灾害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常用方法的基本思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观测方法、观测系统、正反演模拟和室内试验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大胆的构想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井巷地球物理 研究进展 超前探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 被引量:50
12
作者 郭振春 《贵州地质》 2003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通过贵州1993-2000年发生的345起地质灾害的资料统计,指出滑坡、泥石流、崩塌是我省分布广、危害性大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在贵州省特殊的地质构造、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暴雨是地质灾害的天然诱因,工程活动则是地质灾害的人为诱... 通过贵州1993-2000年发生的345起地质灾害的资料统计,指出滑坡、泥石流、崩塌是我省分布广、危害性大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了在贵州省特殊的地质构造、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暴雨是地质灾害的天然诱因,工程活动则是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因,建议组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的专家机构,全面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加快山地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工作等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地质灾害 类型 诱因 预防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卫东 刘武成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2-305,共4页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测管理存在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开展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系统开发目标、开发原则和研究的关键技术.在系统实践过程中,结合西部一...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测管理存在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开展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系统开发目标、开发原则和研究的关键技术.在系统实践过程中,结合西部一条运营高速公路中重点地质病害路段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地质灾害的空间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建立系统数据库,依托数学评价、预测和预报模型以及GIS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形象地评价、预测和预报了地质灾害,为西部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和防治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地质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在地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4
作者 张拴宏 纪占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112-117,128,共7页
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InSAR及D 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对不同地区地面形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在地震形变、冰川运移、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及滑... 运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InSAR及D InSAR)进行地面微位移监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得到日益重视的新方法。对不同地区地面形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及其差分技术在地震形变、冰川运移、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及滑坡等研究与监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其它方法(如GPS监测等)相比,用InSAR及D InSAR进行地面形变监测的主要优点在于:(1)覆盖范围大,方便迅速:(2)成本低,不需要建立监测网;(3)空间分辨率高,可以获得某一地区连续的地表形变信息;(4)可以监测或识别出潜在或未知的地面形变信息:(5)全天候,不受云层及昼夜影响。但是由于系统本身因素以及地面植被、湿度及大气条件变化的影响,精度及适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并与地质研究及其它方法相结合。为了弥补传统InSAR及D InSAR方法在地面形变监测方面的不足,提高其精度,近期引入了一种称为永久散射点(PS)的方法。此方法通过选取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稳定干涉行为的孤立点,克服了许多妨碍传统雷达干涉技术的分辨率、空间及时间上基线限制等问题,使InSAR在城市及岩石出露较好地区地面形变监测精度大大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精度可达到mm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 地面形变监测 永久散射点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被引量:48
15
作者 刘传正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9-820,共12页
基于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作者从科学哲学角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是可认识的,可防治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源是地质体重力作用的失衡,其共性和个性反映了地质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 基于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作者从科学哲学角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是可认识的,可防治的。地质灾害发生的根源是地质体重力作用的失衡,其共性和个性反映了地质体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激发条件的组合变化。对于确定的时间阶段、空间区域和作用条件,地质灾害问题简化为线性和确定性问题处理是可以接受的。方法论方面确立地质灾害防治可以采用整体论和分割论相结合的方法求得问题的"有用解",用以指导防灾减灾管理技术支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整体论方法突出综合集成、归纳类比和逻辑演绎,用于宏观把握和长时程研判,指导工作的顶层设计或概念设计,如区域性风险区划、区域预警和防治规划。分割论方法采取观察、描述、分析、建模、评价、预测和工程控制等,用于具体地域、案例及其暂态阶段的分析,指导地质灾害的信息获取、识别评估、成因研判、预测预警、工程设计和风险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共性 个性 整体论 分割论
下载PDF
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及相应措施的分析 被引量:40
16
作者 于宁 朱合华 苏生瑞 《地下空间》 CSCD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经常会碰到地质灾害 ,针对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在建特长隧道 -大风垭口隧道中出现的洞口滑坡、涌水、塌方、突泥等问题 ,多角度论述了产生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希望能为今后在类似地质条件下 ,公路隧道的勘查。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施工 地质灾害 滑坡 涌水 塌方 高速公路
下载PDF
外界扰动诱发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32
17
作者 许强 黄润秋 王来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0-284,共5页
从非线性科学的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扰动(即地震、暴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荷载)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将扰动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归结为两种效应:临界微扰效应和超前强扰效应,这两种效应能很好地解释扰动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 从非线性科学的角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扰动(即地震、暴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荷载)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将扰动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归结为两种效应:临界微扰效应和超前强扰效应,这两种效应能很好地解释扰动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多种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当地质体的演化已经处于临界稳定状态时,微小的扰动便可以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质体的演化仅处于接近临界稳定状态时,强烈的扰动也可以诱发地质灾害提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扰动 长程关联 突变理论 诱发
下载PDF
非线性科学理论在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中的应用——地质灾害系统分析原理 被引量:24
18
作者 许强 黄润秋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72-277,共6页
将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与传统的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理论有机结合 ,提出了 1 0条地质灾害系统分析原理 ,同时对地质灾害的评价及预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非线性科学 系统分析 灾害预测
下载PDF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区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19
作者 温守钦 李仁锋 +2 位作者 任群智 周洪清 金成洙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12-517,共6页
岫岩县是辽宁省东部山地地质灾害最为典型的地区,存在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多种地质灾害。本文应用大量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并在GIS软件平台上运用投影转换功能,将数据库文件转换为具有属性的图... 岫岩县是辽宁省东部山地地质灾害最为典型的地区,存在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多种地质灾害。本文应用大量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并在GIS软件平台上运用投影转换功能,将数据库文件转换为具有属性的图形文件,并得到地质灾害分布图;将研究区进行网格剖分后,对已矢量化的各图层及灾害点文件叠加运算,得到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等值线图。分区的结果揭示了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质灾害 区划 岫岩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遥感图像信息处理及其监测和评估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杨武年 濮国梁 +2 位作者 CAUNEAU F RANCHIN T PARIS J P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3-430,i005-i006,共10页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水库堤岸的长度、水库容载力、三峡移民数量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议论的焦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两岸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其中有些大型灾害体目前仍... 长江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水库堤岸的长度、水库容载力、三峡移民数量以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成为议论的焦点。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江两岸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其中有些大型灾害体目前仍处于活动状态,这将给三峡工程的安全与库岸稳定性以及库区生态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采用3S和多时相TM、SPOT、ERS-SAR和RADARSAT等图像集成新技术来快速有效地监测、研究和评估地质灾害对三峡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图像信息处理 长江三峡库区 评估 监测 RADARSAT 遥感 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 库岸稳定性 水利工程 三峡移民 活动状态 SPOT 周边环境 科学依据 实用价值 多时相 SAR ERS 世界 滑坡 崩塌 3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