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2汶川地震诱发都江堰龙池镇干沟泥石流可能性地质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沈军辉 朱容辰 +2 位作者 刘维国 任洋 章志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3-517,共5页
岷江一级支流龙溪河右岸次级支流干沟,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沟口为5·12汶川地震后都江堰龙池镇主要过渡安置房集中居住区。根据流域地质地貌条件,5·12地震诱发崩塌、滑坡山地地质灾害特征及泥石流发育历史等方面,分析预... 岷江一级支流龙溪河右岸次级支流干沟,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沟口为5·12汶川地震后都江堰龙池镇主要过渡安置房集中居住区。根据流域地质地貌条件,5·12地震诱发崩塌、滑坡山地地质灾害特征及泥石流发育历史等方面,分析预测了干沟震后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及其危害性。研究表明,干沟为一多期次泥石流沟,其中两次在沟口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泥石流堆积扇;流域内5·12地震滑坡、崩塌极为发育,固体碎屑物质极为丰富,在持续强暴雨下有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极大可能,将对沟口过渡安置房集中居住区带来严重危害。据此,提出了停建干沟沟口过渡安置房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都江堰市 干沟泥石流 地质分析 过渡安置房
下载PDF
地质标准物质的最小取样量问题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毅民 王晓红 +3 位作者 何红蓼 高玉淑 樊兴涛 温宏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4-807,共4页
地质标准物质已是当今地质分析数据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使用标准物质的重要条件是遵循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的规定。然而当今高灵敏度、小取样量的现代主流分析技术正向着当前普遍使用的地质标准物质100mg最小取... 地质标准物质已是当今地质分析数据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正确使用标准物质的重要条件是遵循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的规定。然而当今高灵敏度、小取样量的现代主流分析技术正向着当前普遍使用的地质标准物质100mg最小取样量的要求提出挑战。从历史演变和当前需求的角度讨论了地质分析取样量问题、地质标准物质最小取样量及其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当前解决这一矛盾的技术措施与步骤。同时也提醒分析方法研究者、质量管理者和标准物质研制者关注取样量的问题,以使更新换代快的技术方法和相对滞后的监管方法(包括标准物质)得到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分析 标准物质 最小取样量 均匀性 ICP-AES/MS
下载PDF
双护盾TBM施工隧洞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继华 闫长斌 +1 位作者 苗栋 王耀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由于受护盾、管片及电磁干扰的影响,地质素描、炸药激振地震法、电磁法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双护盾TBM施工中无法使用。根据双护盾TBM技术特点,以CCS水电站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以地质分析法、物探法、和超前钻探等为主的综合超前... 由于受护盾、管片及电磁干扰的影响,地质素描、炸药激振地震法、电磁法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双护盾TBM施工中无法使用。根据双护盾TBM技术特点,以CCS水电站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以地质分析法、物探法、和超前钻探等为主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由粗到细、点面结合"的原则。地质分析法包括隧洞沿线地质分析、施工地质观察、岩渣及掘进参数分析等,不占用TBM掘进时间,成本低,可全洞段采用。物探法包括ISIS地震法和BEAM电法。物探法和超前钻探占用TBM掘进时间,且预报成本较高。因此,应根据预报精度、预报成本及是否占用掘进时间综合权衡后,确定采用何种预报方法。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针对不良地质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超前地质方法符合双护盾TBM施工特点,能有效识别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条件,同时可为工程应对措施提供基础支撑,从而有效避免或降低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双护盾TBM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分析 物探 超前钻探 应对措施
下载PDF
青海高原龙穆尔沟红层滑坡变形机制的地质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吴红刚 马惠民 +2 位作者 侯殿英 周德培 冯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94-2102,共9页
以西久公路(S101线)龙穆尔沟DH6#红层滑坡为典型代表,采用地质分析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下青海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以坡体开挖来模拟河谷下切卸荷作用,采用均匀... 以西久公路(S101线)龙穆尔沟DH6#红层滑坡为典型代表,采用地质分析与室内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下青海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研究。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以坡体开挖来模拟河谷下切卸荷作用,采用均匀毛细浸润技术模拟雨水入渗改变岩土强度的现象。以位移量作为重要指标,先分析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对坡体变形的单独影响,再将二者综合分析,并分析二者的作用权重。结果表明,河谷下切和雨水浸润作用在红层滑坡的变形过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认为坡体变形的根本原因是以红层特殊岩土性质为基础的2次强度衰减过程:河谷下切引起的坡体卸荷松弛(第一次强度衰减)以及临空面的出现是滑坡发生的基础;长期的雨水浸润作用造成岩体强度软化(第二次强度衰减)是滑坡发展的直接原因。把以龙穆尔沟DH6#滑坡为典型代表的高原红层滑坡的变形机制归纳为:原始地貌→河谷下切→坡体卸荷松弛→岩土强度衰减→水的作用→岩土强度进一步衰减→坡体整体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红层滑坡 变形机制 河谷下切 雨水浸润 地质分析 模型试验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历史地质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何伟钢 叶建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85-389,共5页
根据晋城、潞安、焦作、铁法4个矿区25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排采资料,从煤储层渗透性和含气饱和度、生产压降条件、地下水系统、储层能量系统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将排采曲线归纳为4种具有代表性的类型。认为煤储层渗透率0.5mD以上、临... 根据晋城、潞安、焦作、铁法4个矿区25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排采资料,从煤储层渗透性和含气饱和度、生产压降条件、地下水系统、储层能量系统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将排采曲线归纳为4种具有代表性的类型。认为煤储层渗透率0.5mD以上、临储压力比0.6以上以及含气饱和度80%以上,是获得高产煤层气井的必要储层条件。同时,煤储层和围岩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煤层气井的生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生产曲线 地质分析 含气饱和度 渗透率 地下水
下载PDF
3D integrated modeling approach to geo-engineering objects of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projects 被引量:20
6
作者 ZHONG DengHua LI MingChao LIU Ji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329-342,共14页
Aiming at 3D modeling and analyzing problems of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geology,a complete scheme of solution is presented. The first basis was NURBS-TIN-BRep hybrid data structure. Then,according to ... Aiming at 3D modeling and analyzing problems of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geology,a complete scheme of solution is presented. The first basis was NURBS-TIN-BRep hybrid data structure. Then,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ed thought of the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the different 3D models of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objects were realized based on the data structure,including terrain class,strata class,fault class,and limit class;and the modeling mechanism was alterna-tive. Finally,the 3D integrate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Boolean operations be-tween 3D geological objects and engineering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3D model,a series of applied analysis techniques of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geology were illustrated. They include the visual modeling of rock-mass quality classification,the arbitrary slicing analysis of the 3D model,the ge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dam,and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They provide powerful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analyzing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INTEGRATED model engineering geologY geological analysis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project
原文传递
瞬变电磁法在探查工作面上覆煤层采空区富水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百祥 鲜鹏辉 仇念广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141,共5页
采用地质分析、瞬变电磁探测、钻探验证3种手段相互综合的方法来查明某矿9104工作面上覆煤层采空区的富水区域;通过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主要隐蔽水害主要是上覆4-1号煤层采空积水区;针对水害特征选取合适的物探方... 采用地质分析、瞬变电磁探测、钻探验证3种手段相互综合的方法来查明某矿9104工作面上覆煤层采空区的富水区域;通过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主要隐蔽水害主要是上覆4-1号煤层采空积水区;针对水害特征选取合适的物探方法,进行最佳的探测设计;根据回风巷、运输巷的探测数据绘制4-1号煤层视电阻率等值线成果切片,准确圈定积水异常区;通过钻探验证瞬变电磁探测成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探测控制工作面宽度不超过200 m,顶板往上60 m高度内能够获得较丰富的数据,并随着高度的增加空白范围带越来越宽;采用多角度方向设计获取更多测线方向的数据利于绘制成果切片图。按照相对视电阻率值对上覆4-1号煤层采空积水区进行了定性评价,查明了其积水区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分析 瞬变电磁法 探测设计 成果切片 采空积水区
下载PDF
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方法配套方案 被引量:21
8
作者 叶家瑜 张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1-744,共4页
对20世纪80年代全国区域化探扫面工作以来各大区、省、市地质实验室所研制的54种元素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与国际上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类比,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4套分析配套方案。
关键词 配套方案 地质分析方法 地球化学调查
下载PDF
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与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东海 钟登华 李明超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5期65-70,共6页
传统工程地质资料的描述和解释直观性差 ,往往不能充分揭示地质构造空间变化的规律 ,所以越来越难以满足设计人员进行空间地质分析的要求 ,文章利用GIS和可视化技术 ,提出了水电工程地质信息数字化与三维可视化方法 ,实现了地质信息的... 传统工程地质资料的描述和解释直观性差 ,往往不能充分揭示地质构造空间变化的规律 ,所以越来越难以满足设计人员进行空间地质分析的要求 ,文章利用GIS和可视化技术 ,提出了水电工程地质信息数字化与三维可视化方法 ,实现了地质信息的可视化分析 ,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为直观描述复杂地质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地质信息 三维可视化 GIS 地质分析
下载PDF
组合锚注支护在深部大断面巷道围岩控制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武冲锋 《中国矿山工程》 2022年第4期56-61,共6页
深部大断面巷道围岩严重变形影响煤矿回采效率,主要原因为埋深变大,围岩应力过大,导致支护传统支护措施无法满足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拟采用组合锚注技术进行支护,阐述了两种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传统端部锚固和... 深部大断面巷道围岩严重变形影响煤矿回采效率,主要原因为埋深变大,围岩应力过大,导致支护传统支护措施无法满足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拟采用组合锚注技术进行支护,阐述了两种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传统端部锚固和中空注浆锚杆锚固措施下巷道围岩应力、应变情况,对现场组合支护措施实施后情况进行了效果考察,得到以下结论:①组合锚注技术中端锚式中空注浆锚杆锚固大于涨壳式中空注浆锚杆锚固极限拉拔应力,前者是后者极限拉拔应力的1.5倍;②数值运算分析,深部采用传统端部锚杆锚固技术顶板最大位移量为140 mm,顶板破损严重;中空注浆锚杆锚固顶板最大位移量60 mm;中空注浆锚杆锚固技术支护效果更佳;③通过对比传统支护措施和组合锚注支护措施分析,传统锚固支护区域深部最大位移量420 mm,中空注浆锚固区域深部最大位移量120 mm,中空注浆锚固支护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锚注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大断面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分析 锚注支护 数值模拟 效果考察
下载PDF
面向项目风险控制的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秦勇 易同生 +3 位作者 汪凌霞 金军 周泽 孔维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0-306,共17页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质风险控制是UCG项目成败与否的首要基础。立足这一背景,将钻井式UCG项目风险控制总目标分解为建炉地质可行性、气化生产易控性、气化过程安全性、开发生产经济性4个子目标,探讨地质...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质风险控制是UCG项目成败与否的首要基础。立足这一背景,将钻井式UCG项目风险控制总目标分解为建炉地质可行性、气化生产易控性、气化过程安全性、开发生产经济性4个子目标,探讨地质条件与潜在风险之间因果关系,提出了UCG地质分析与评价新思路。分析认为,UCG炉高质量建造体现在井壁稳定性和井眼轨迹可控性2个方面,前者关键地质因素是煤体结构或强度,后者主要受控于煤层厚度、结构、产状及其稳定性。UCG生产易控性地质评价聚焦于2个目标:一是气化工作面推进易控性,倾角适中的煤层有利于UCG工作面推进,燃点过高煤层工作面推进难度较大,复杂煤层结构不利于气化,微构造是UCG过程控制的不利因素;二是UCG层内通道易控性,通道易控性随煤层埋深增大而显著降低,高黏结高膨胀性煤层会严重危害通道畅通程度,高灰熔点和高热稳定性煤层更易保持通道畅通性。UCG过程安全性地质分析同样包括2个方面:其一,UCG生产安全性,涌水量过大带来安全生产隐患,上覆足够厚度隔水层及其稳定性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关键;其二,UCG环境安全性,UCG地面沉降总体上并不显著,有机物污染潜势与煤种高度相关,中~难挥发性有害元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危害性需高度关注。UCG开发经济性主要涉及气化有效性、合成气质量、资源可靠性3个方面,与煤的化学反应性、灰分产率、煤田勘查程度、煤炭资源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地下气化-煤层气联采则是提高UCG经济性的可探索途径。实际上,多数地质因素均与上述4个UCG风险控制子目标相关联,不同程度上存在交叉影响,需依据相对贡献参与UCG地质评价,其中微断层、煤的黏结性和膨胀性、上覆含水层距离3个因素具有“一票否决”作用,进而提出了面向UCG项目风险控制的地质评价与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项目风险 地质分析 建炉可行性 生产易控性 过程安全性 生产经济性
下载PDF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TBM法超特长隧洞的应用--以北疆供水二期工程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白亮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0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文章依托北疆供水二期工程某标段工程,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物探法和激发极化探水法相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超特长隧洞地质多变地段进行了综合性、连续性超前预报,得到了较好的预报结果,其中对围岩性状的探测准确率可达80%以上,... 文章依托北疆供水二期工程某标段工程,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物探法和激发极化探水法相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超特长隧洞地质多变地段进行了综合性、连续性超前预报,得到了较好的预报结果,其中对围岩性状的探测准确率可达80%以上,对地下水的探测准确率可达70%以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超前预报及支护作业的掘进施工体系。另外,还将超前预报技术与施工工序紧密结合,纳入常规施工工序进行管理,有效避免了不良地质引发的坍塌、卡机等灾害损失,大大提升了TBM掘进施工效率,对TBM在类似工程中安全快速掘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TBM 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分析 激发极化 地震波探测
下载PDF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13
13
作者 殷建军 李士明 蒋冲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1年第3期232-235,共4页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穿越一宽33 m的断层破碎带(f484),在开挖过程中,发生了较大范围的塌方。对塌方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先固结塌方体,再低强度开挖,后加强支护"的总体处理措施,经施工后未发生变形,效果良好。
关键词 引水隧洞 塌方 地质分析 止浆墙 台阶法
下载PDF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FT dating of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被引量:10
14
作者 XIANG HongFa WAN JingLin +4 位作者 HAN ZhuJun GUO ShunMin ZHANG WanXia CHEN LiChun DONG XingQu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Tectonically,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is char-acterized at its late phase with the southeastward exten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normal fa... Tectonically, the large-scale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movement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is char-acterized at its late phase with the southeastward extens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normal fault depression on its northern segment, and the dextral shear displacement on its central-southern segment.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ratum deformation and fault movement on the typical fault segments, such as Jianchuan, southeast Midu, Yuanjiang River, Yuanyang, etc. since the Miocene Epoch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times dextral faulting dominated by normal shearing occurring along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since the Miocene Epoch. The fission track dating (abbrevi-ated to FT dating, the same below) is conducted on apat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above fault segments and relating to these movements. Based on the measured single grain’s age and the con-fined track length, we choose the Laslet annealing model to retrieve the thermal history of the sampl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zone experienced two times obvious shear displacement, one in 5.5 ± 1.5 MaBP and the other in 2.1± 0.8 MaBP. The central-southern segment sees two intensive uplifts of mountain mass in the Yuanjiang River-Yuanyang region at 3.6―3.8 MaBP and 1.6―2.3 MaBP,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above-mentioned two dextral normal displacement events since the late Miocene Epo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analysis FISSION track DATING the Red River fault dextral displacement TIMES
原文传递
数字图像处理在隧道工程地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冷彪 仇文革 +1 位作者 王刚 张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1,共5页
掌子面中含有大量地质信息,但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并不容易,对如何提取和利用掌子面的地质信息进行研究。该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掌子面图像进行比例缩放、亮度及对比度调节、边缘检测、边界提取,利用提取的... 掌子面中含有大量地质信息,但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并不容易,对如何提取和利用掌子面的地质信息进行研究。该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掌子面图像进行比例缩放、亮度及对比度调节、边缘检测、边界提取,利用提取的结构面边界信息统计分析得到节理组数、平均裂隙间距、产状,同时经对结构面边界线形成的图形进行处理,并且根据各相邻掌子面上结构面边界线的对应关系,建立隧道三维地质结构数字模型,同时生成地质素描图,并根据三维模型对开挖掌子面前方的结构面空间分布情况作出预测。该方法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简便、快捷,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在隧道工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掌子面 数字图像 结构面 地质分析
下载PDF
联合高分辨率地震和精细测井资料的剩余油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常青 祁晓明 +1 位作者 朴永红 于文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2-307,共6页
寻找和开发剩余油气藏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往主要是通过测井、试井资料建立中高层渗透砂岩油藏的井间剩余油分布模型,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井间剩余油的预测模型.本文介绍了基于高分辨率地震和精细测井分析建立剩余油模型并结合数... 寻找和开发剩余油气藏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以往主要是通过测井、试井资料建立中高层渗透砂岩油藏的井间剩余油分布模型,并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井间剩余油的预测模型.本文介绍了基于高分辨率地震和精细测井分析建立剩余油模型并结合数模分析的剩余油分析技术.利用该技术对辽河油田某断块进行了实际剩余油气分析,在开发方案设计和提高采收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析 高分辨地震资料 测井资料 地质分析 数模分析
下载PDF
浙江遂昌苏村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甘建军 樊俊辉 +3 位作者 唐春 万程辉 刘至伟 李健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73-78,共6页
2016年9月28日17:28,浙江省遂昌县苏村发生一处中型岩质滑坡,约40万m3的岩土体从华上尖冲向桃源溪沟谷,摧毁了苏村部分居民住宅并形成长约523 m,宽约536 m的堰塞体,最大堆积厚度达到20 m,造成重大损失。该文以工程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 2016年9月28日17:28,浙江省遂昌县苏村发生一处中型岩质滑坡,约40万m3的岩土体从华上尖冲向桃源溪沟谷,摧毁了苏村部分居民住宅并形成长约523 m,宽约536 m的堰塞体,最大堆积厚度达到20 m,造成重大损失。该文以工程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详细地质调查、三维扫描、遥感解译、室内试验等手段,分析了苏村滑坡的基本特征,并提出滑坡发生成因及机理的初步认识。结果表明:强降雨在I区促发碎裂基岩崩塌,在后缘形成长426 m、宽190 m的崩滑堆积体,滑动距离48 m,在锁固段两侧挤出第一次加速;中部坡度大于60°的顺层基岩在I区滑体冲击下,沿153 m的滑道加速推进,形成滑坡的第2次加速;滑坡中前缘平缓地带古滑体在上部滑体的冲击下,复活面积达3 553 m^2,滑距超过800 m,破坏性强;苏村滑坡发生大规模挤出楔裂型岩质滑坡,促发古滑坡复活形成堰塞湖,这对类似地质条件区域滑坡的判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岩质滑坡 挤出楔裂效应 地质分析 形成机理 苏村滑坡 浙江遂昌
下载PDF
高水头地下水对长水工隧洞施工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发辉 周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9-62,共4页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金奎地隧洞和大五山隧洞施工过程中发生了突水涌泥事故,对施工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地质情况分析,突水涌泥事故均由岩溶裂隙水引起,具有水头高、流量大的特点。经研究,决定调整隧洞线路,并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排...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金奎地隧洞和大五山隧洞施工过程中发生了突水涌泥事故,对施工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地质情况分析,突水涌泥事故均由岩溶裂隙水引起,具有水头高、流量大的特点。经研究,决定调整隧洞线路,并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排水减压、超前固结灌浆、超前管棚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及时衬砌的施工方案。施工实践表明,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及时有效地处理了事故,并保证了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施工 高水头裂隙水 突水涌泥事故 地质分析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下载PDF
岩溶隧道突涌水来源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强 刘运来 +2 位作者 徐志华 荣耀 孙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66,共4页
通过对南石壁隧道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地表现场踏勘,结合高密度电法、化学示踪法及地质雷达探测法,对隧道突涌水的来源和通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隧道突涌水主要由地表降水汇集而成,当附近水库的水位超过一定范围时也会发生突涌水;隧道突... 通过对南石壁隧道地质条件的分析和地表现场踏勘,结合高密度电法、化学示踪法及地质雷达探测法,对隧道突涌水的来源和通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隧道突涌水主要由地表降水汇集而成,当附近水库的水位超过一定范围时也会发生突涌水;隧道突涌水严重地段附近岩溶发育,为隧道突涌水提供了渗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突涌水 地质分析法 高密度电法 示踪试验 地质雷达探测
下载PDF
城市地铁隧道岩溶地质灾害预警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文 武科 +1 位作者 刘国强 吴昊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42-46,共5页
贵阳地铁一号线第四工作段区间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易导致地铁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造成施工安全隐患。为此,基于工程地质分析与超前地质物探方法,将洞内外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充分利用在地铁隧道地质灾... 贵阳地铁一号线第四工作段区间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易导致地铁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涌水涌泥等地质灾害,造成施工安全隐患。为此,基于工程地质分析与超前地质物探方法,将洞内外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充分利用在地铁隧道地质灾害预警中,成功预报了地铁隧道前方掌子面可能存在的岩溶地质灾害,并通过开挖检验了预报的准确性,通过验证可知,地质雷达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无损短程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岩溶地区可以较好的预报前方含水体,可以为施工单位提供较准确的参考。进一步通过对比论证地质预报结果,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了岩溶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为物探指定重点注意区域。为类似工程岩溶地质灾害预警与成因分析,提供了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铁 岩溶地质灾害 超前地质预报 工程地质分析 地质雷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