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岩溶裂隙水及断层、溶洞等隐患的探查、预报 被引量:74
1
作者 钟世航 孙宏志 +2 位作者 李术才 李貅 王荣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3298-3327,共30页
隧道和隧洞是高风险的工程,存在大量地质和施工未知数,特别是地质条件的未知数。目前的安全形势严峻,对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1990年开始,特别是2003年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解决探查和预报效果为核心,重视技... 隧道和隧洞是高风险的工程,存在大量地质和施工未知数,特别是地质条件的未知数。目前的安全形势严峻,对隧道施工地质预报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1990年开始,特别是2003年后,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解决探查和预报效果为核心,重视技术创新和发展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集中多个专业和单位的力量,在不良地质预报的技术和实践方面取得大的进展;以陆地声纳法、瞬变电磁法和探地雷达组合的成套方法技术,在断层的空间定位及地下水、溶洞、暗河等探查理论研究和实测预报中均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地质预报 隧道 溶洞 地下水 断层 暗河
下载PDF
论地质灾害防治 被引量:33
2
作者 孙广忠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明确指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地质工程而不是土木工程。因此,它有自身的基本理论和勘察研究阶段,相应地有其特殊的设计内涵。本文概括地阐述了有关地质工程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质灾害 地质体 防治 滑坡 崩塌
下载PDF
兰州马兰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保雄 李永进 《甘肃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采用不同的原位及室内测试方法,分别在兰州和欧洲两地对兰州地区马兰黄土的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进行了系统测试。通过对大量试验资料的统计、计算和分析研究,综合评价了兰州地区马兰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揭示了其基本规律,初步探讨了马... 采用不同的原位及室内测试方法,分别在兰州和欧洲两地对兰州地区马兰黄土的物理、力学及水理性质进行了系统测试。通过对大量试验资料的统计、计算和分析研究,综合评价了兰州地区马兰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揭示了其基本规律,初步探讨了马兰黄土沉积区的地质灾害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黄土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水理性质 湿陷 工程地质
下载PDF
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地质工程创新人才 被引量:37
4
作者 黄润秋 许强 +3 位作者 陈礼仪 李天斌 巨能攀 付小敏 《中国地质教育》 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属性和社会需求出发,强调重视地质基础知识教育,重视学生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特别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人才需求和地质环境的特点,构建了"一中心... 本文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属性和社会需求出发,强调重视地质基础知识教育,重视学生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环节。特别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人才需求和地质环境的特点,构建了"一中心、三层次、五训练"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倡导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开设新型实验项目,较好地实现了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鼓励探索创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地质工程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地质工程 创新人才
下载PDF
光纤传感技术在岩土与地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5
作者 柴敬 张丁丁 李毅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7,共10页
首先分析了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其次,从岩土与地质工程应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光纤传感系统的优化及光纤传感器的研制、光纤传感器标定、光纤传感器安装工艺、监测数据处理4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分析了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其次,从岩土与地质工程应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光纤传感系统的优化及光纤传感器的研制、光纤传感器标定、光纤传感器安装工艺、监测数据处理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结合研究进展及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对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仍需研究的相关课题。结果表明:光纤传感技术在岩土与地质工程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岩土工程 地质工程 监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31
6
作者 陈礼仪 黄润秋 《中国地质教育》 2005年第4期34-38,共5页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后,地质工科专业教育和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校在发挥专业优势、保持专业特色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为主线,回顾总结了以强调地质基本... 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后,地质工科专业教育和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校在发挥专业优势、保持专业特色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为主线,回顾总结了以强调地质基本功训练和以强化地质过程及机制分析为法宝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在新形势条件下地质工程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市场需求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地质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浅谈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 被引量:19
7
作者 曾钱帮 刘大安 +1 位作者 张菊明 潘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72-74,共3页
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都主要表达二维的地表地物的图形和属性信息 ,要扩展到真三维包含地下地质结构的地质信息系统还有差距。分析了工程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地理信息系统 三维建模 可视化 离散数据
下载PDF
地质野外实习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构建--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30
8
作者 钱自卫 朱术云 张卫强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12-16,共5页
野外实习作为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纽带作用。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是新时代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与具体要求。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将各个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作为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发挥着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纽带作用。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是新时代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与具体要求。以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将各个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与实习基地的地理文化背景相结合,探索出在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因地制宜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地质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理念、道路制度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引领示范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野外实习 课程思政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小口径钻孔组合桩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喜昌 石胜伟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82-85,共4页
论文按照地质工程观点 ,简要阐述了小口径钻孔组合桩的功能优势。指出了对其进行研究应遵循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其设计原则 。
关键词 小口径钻孔组合桩 地质工程 滑坡 抗滑桩 地形 地质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研究国内外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8
10
作者 谭飞 汪君 +1 位作者 焦玉勇 马邦闯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96-1908,共13页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为城市的立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城市各区域开展地下空间的适宜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城市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科学合理的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为城市的立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对城市各区域开展地下空间的适宜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城市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评价模型、评价模式及评价系统这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围绕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可视化结果的可靠度以及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立体化评价系统的普适性这3个关键问题,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促进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工作的深化,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适宜性评价 指标量化 三维地质建模 立体评价 地质工程
原文传递
重庆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郭映忠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探索性地论述了重庆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的主要问题、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 危岩 滑坡 地质工程 岩土工程 抗滑桩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OBE教学模式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探讨——以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任非凡 戚梦霞 +1 位作者 王冠 陈建峰 《高等建筑教育》 2017年第4期18-21,共4页
结合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评价、持续改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核心思想如下:以国家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科生毕业约5年后的社会成就;以培养目标具体内... 结合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评价、持续改进等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核心思想如下:以国家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本科生毕业约5年后的社会成就;以培养目标具体内容为基础确定学生应达到的毕业要求,从而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毕业生问卷调查、社会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现有培养目标进行持续改进,继而完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育质量,也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培养目标 OBE 工程教育
下载PDF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地质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庞岚 吕军 周建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系统探索地质类专业跨学科教育,并逐渐凝炼、升华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1543"模式,具体表现为:落实跨学科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五纵五横跨学科路径、四种虚实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构...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系统探索地质类专业跨学科教育,并逐渐凝炼、升华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即"1543"模式,具体表现为:落实跨学科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五纵五横跨学科路径、四种虚实结合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机构、三类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质类专业 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西安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地段的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20
14
作者 贺农农 李攀 +2 位作者 邵生俊 李佳坤 焦阳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96-103,共8页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mm;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m;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隧道 西安地铁 沉降监测 沉降槽宽度 地层损失率 饱和软黄土
下载PDF
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志鹏 张连震 +3 位作者 张庆松 刘人太 杨文东 楚云添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88-3497,共10页
渗透注浆是煤矿井筒穿越砂层段防渗加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研究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研发了一套砂层渗透注浆模型试验装置,该装置具备多个试样同时注浆、不拆模测试注浆试样渗透系数等功能;以抗压强度、变形模量、渗透系数作为评价砂层... 渗透注浆是煤矿井筒穿越砂层段防渗加固的重要手段之一,为研究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研发了一套砂层渗透注浆模型试验装置,该装置具备多个试样同时注浆、不拆模测试注浆试样渗透系数等功能;以抗压强度、变形模量、渗透系数作为评价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的性能指标,选取砂层粒径级配、黏性土含量、浆液水灰比、注浆压力4个因素作为渗透注浆效果的影响因素,开展了砂层渗透注浆加固效果正交试验,获得了影响砂层渗透注浆效果的主控因素以及不同条件下砂层注浆加固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砂层经渗透注浆加固后,3 d抗压强度可达到0. 5~8. 5 MPa,3 d变形模量可达到35~750 MPa,1 d渗透系数可达到10-6~10^(-7)cm/s数量级;浆液水灰比是控制砂层注浆加固效果的主控因素,随着浆液水灰比的增加,砂层注浆加固体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及抗渗性能均显著降低;砂层注浆加固体破坏模式受浆液水灰比影响显著,低水灰比(W/C=0. 8左右)对应整体破坏模式,高水灰比时(W/C=1. 6左右)水泥浆液析水效应对加固体破坏过程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局部破坏模式,在砂层渗透注浆加固工程中应尽可能选用低水灰比的水泥浆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砂层 渗透注浆 模型试验 注浆加固效果
下载PDF
BOFDA技术综述及用于岩土工程监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曹鼎峰 施斌 +2 位作者 严珺凡 魏广庆 费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2-137,共6页
布里渊散射光频域分析技术(BOFDA),是一套通过测量连续泵浦光和连续探测光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布里渊散射光所确定的基带函数的脉冲响应,运用相关计算方法确定传感光纤上物理信息的综合系统。与其它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相比,BOFDA可在窄基带... 布里渊散射光频域分析技术(BOFDA),是一套通过测量连续泵浦光和连续探测光相互作用后产生的布里渊散射光所确定的基带函数的脉冲响应,运用相关计算方法确定传感光纤上物理信息的综合系统。与其它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相比,BOFDA可在窄基带下操作,具有分布式、高信噪比、高空间分辨率、低成本、多频信号平行测量和处理、信号动态范围大等优点。本文对BOFDA用于测量应变和温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前人做的室内、现场试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里渊散射光频域分析技术(BOFDA) 光纤传感技术 分布式监测 地质工程 岩土工程
下载PDF
探矿工程(地质工程)未来20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达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在全面论述我国探矿工程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和国外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制定出我国2020年本学科、本行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应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探矿工程 地质工程 科技发展 战略 目标
下载PDF
中国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防治建议 被引量:16
18
作者 胡海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类和成因分类系统,并根据13类常见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进行了区划,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高原、山地、内陆盆地、平原及滨海地区地质灾害的地带性和地区性分布规律,以小比例尺图显示了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分... 本文提出了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类和成因分类系统,并根据13类常见的地质灾害组合类型进行了区划,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高原、山地、内陆盆地、平原及滨海地区地质灾害的地带性和地区性分布规律,以小比例尺图显示了中国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该图共划分为11个地质灾害区。在此基础上初步论述了1949—1990年间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受灾地区和受灾损失。最后,根据当前形势,提出了减灾、防灾的对策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类型 分布 防治 工程地质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虎杰 崔春龙 陈廷方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第3期14-17,共4页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课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工程素养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岩土与地质工程中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磊 陈晖东 +1 位作者 余湘娟 周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9,共7页
在岩土与地质工程监测领域,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监测技术,与传统的电阻式、电感式和振弦式传感器等工程监测技术相比,其分布式、长距离、高精度、抗干扰等优势明显,成为近年来工程智能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分... 在岩土与地质工程监测领域,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监测技术,与传统的电阻式、电感式和振弦式传感器等工程监测技术相比,其分布式、长距离、高精度、抗干扰等优势明显,成为近年来工程智能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分类,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健康、桩基工程、基坑、边坡、温度场、土体变形等方面监测的最新工程实践和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的工程布设和温度补偿方法、新型传感器与监测系统研发,并展望了岩土与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岩土工程 地质工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